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405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docx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 

    :

案例分析心理学幼儿报告幼儿心理学书籍幼儿心理学重点幼儿心理学案例技巧  

 

篇一: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过关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

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

试分析

(1)上述两位心理学家各自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为什么?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案例说明。

 2、常听一些家长反映:

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

特别是2~3岁儿童,嘴里经常说“我自己来”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听从成人的吩咐,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

例如,在外面玩久了。

成人对他说“该回家了”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玩呢!

”家长对此感到很头痛,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好。

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案例中孩子的表现说明了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说明主要特征?

2).这一主要特征的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对于这种现象,成人应该怎样正确教育?

3、实验研究告诉我们:

在良好的教育下、3岁(转载于:

wWW.xIElw.COM写论文网:

)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

请根据学前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上述研究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教师应努力做到哪几点?

(共12分)

 4、试作所学有关注意的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并指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老师指着图问小朋友:

“看花丛中有两只蜜蜂,从远处又飞来两只蜜蜂(教师又拿出两只蜜蜂),小朋友看,花丛中现在有几只蜜蜂了?

”一位小朋友说:

“老师,我还捉过蜜蜂呢。

”另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爸说蜜蜂还蜇人呢”于是小朋友都说起蜜蜂来了。

 5、一位训练有素、有经验的老师给幼儿上课时,总是绘声绘色,形象生动。

当讲到重要的地方时,她往往提高嗓门,加重语气在黑板上写字或画画时,对那些需要特别引起孩子注意的地方,她就用彩色粉笔画的粗一些、突出一些根据教学的需要,她还使用活动教具或活动玩具?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孩子们都喜欢听她的课。

请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这位教师在幼儿教学中成功地运用了哪条感知规律?

请对这一感知规律作简要说明。

(2)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运用这一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

6、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幼儿教师发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歌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一下就能熟记于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 7、彬彬喜欢花,有一天,他在幼儿园跟明明说“我家的花开得可大了,像桌子一样大”。

中班的阳阳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很崇拜音乐家,他跟妈妈说“今天,莫扎特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他在说谎。

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小班的雯雯扮演小鸡,老师扮演老鹰,当老鹰逮着小鸡装作要吃她的时候,雯雯当即大哭起来说“你是老师,怎么可以吃人呢?

随即拼命挣扎。

(1)阳阳、雯雯、彬彬的表现反映了幼儿想象具有什么特点?

(2)结合案例分析造成这些想象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 8、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

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

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9、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 10、佳佳今年3岁半,是个非常听话的小女孩。

有一天妈妈把她送到幼儿园后就上班去了。

妈妈走后,佳佳一直哭着找妈妈,起初老师还耐心地劝她,可后来老师有些不耐烦了,就说:

“你再哭,老师就不带你去找妈妈”佳佳一听,哭得更凶了。

请根据这一案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

老师应该怎样说?

 11、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12、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

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

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 13、一个3岁的小男孩冬冬,不愿上幼儿园。

每次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快要离开时,冬冬总是又哭又闹。

但是当妈妈的身影消失后,冬冬很快就和小朋友们高兴地玩起来。

但是冬冬妈妈常担心自己走了以后冬冬辉哭坏身体,又返回来看看。

当冬冬再次看到妈妈时,又立刻抓住妈妈的手不放。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冬冬的行为说明幼儿情绪的一个什么特点?

简要说明这一特点

2)冬冬妈妈的担心是否必要?

她应当怎样做才是对的?

为什么?

 14、红红3岁,她最喜欢小鸭子玩具了,但有一次不小心将一只玩具小鸭子打碎了,红红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妈妈给她一块巧克力糖,她就立刻又笑了起来有一天,她看见一个新来的小朋友哭了,她也就跟着哭了起来。

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篇二: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 2015年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 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与幼儿教育学的案例分析一样,都是要利用已有的理论,来分析案例中的所反映的问题。

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来领大家练习一下这类题。

案例一

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

“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

“是这个吗?

”他用尽力喊:

“xi,x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答案:

此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

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作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答案: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答案:

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

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

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答案:

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

但是幼儿年龄小,由于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也就是说,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发生了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认知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游戏中蕴涵着大量的学习。

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玩沙等建筑游戏中,能够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各种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获得初步的物理经验,认识到只有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楼房”才能站稳。

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参加,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所表现的往往是幼儿经历过的事情,为了正确、确切地表现某些事物,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回忆以往的知识经验。

特别是在规则游戏中,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去记住某些游戏规则,这就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

幼儿在共同确定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总是在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这样,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同时又不断增进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着创造想象的方向发展。

3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以角色自居,力图像扮演的人物那样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幼儿必须站在所扮演的人物的角度上,去想象其可能的行为。

因此,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4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

 由于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马努依连科的实验发现:

幼儿在游戏条件下(哨兵站岗)坚持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仅仅按照成人的要求而站立的时间。

游戏是一种不带任何强制性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儿童在游戏中可以随心所欲,他们的行为必须受游戏规则的约束。

这种约束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因此,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因此,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案例四

强强是4岁幼儿,他喜欢自言自语。

搭积木时,他边搭边说:

“这块放在哪里呢?

?

不对,应该这样?

?

这是什么?

?

就把它放在这里作门吧?

?

”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兴奋地对着它说:

“你不要乱动,等我下了命令后,你就去打仗”

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案:

这里涉及到了很重要的概念——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的过渡形态。

1自言自语的特征

自言自语既有外部语言的特征(出声),又有内部语言的特性(不是用来交流,只说给自己听,进行自我调节)。

篇三:

2014玉溪市新平县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2014年玉溪市新平县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与幼儿教育学的案例分析一样,都是要利用已有的理论,来分析案例中的所反映的问题。

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来领大家练习一下这类题。

 案例三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

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

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答案:

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

但是幼儿年龄小,由于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也就是说,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发生了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认知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游戏中蕴涵着大量的学习。

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玩沙等建筑游戏中,能够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各种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获得初步的物理经验,认识到只有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楼房”才能站稳。

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参加,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所表现的往往是幼儿经历过的事情,为了正确、确切地表现某些事物,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回忆以往的知识经验。

特别是在规则游戏中,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去记住某些游戏规则,这就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

幼儿在共同确定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总是在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这样,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同时又不断增进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着创造想象的方向发展。

3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以角色自居,力图像扮演的人物那样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幼儿必须站在所扮演的人物的角度上,去想象其可能的行为。

因此,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4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

由于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马努依连科的实验发现:

幼儿在游戏条件下(哨兵站岗)坚持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仅仅按照成人的要求而站立的时间。

游戏是一种不带任何强制性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儿童在游戏中可以随心所欲,他们的行为必须受游戏规则的约束。

这种约束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因此,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因此,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 以上内容由云众教育网免费提供交流学习 

篇四:

2011年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2011年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与幼儿教育学的案例分析一样,都是要利用已有的理论,来分析案例中的所反映的问题。

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来领大家练习一下这类题。

案例一

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

“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

“是这个吗?

”他用尽力喊:

“xi,x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答案:

此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作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案例三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

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

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案例四强强是4岁幼儿,他喜欢自言自语。

搭积木时,他边搭边说:

“这块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把它放在这里作门吧„„”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兴奋地对着它说:

“你不要乱动,等我下了命令后,你就去打仗”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案例五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

有一天,他跟妈妈说:

“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

”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案例六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有人说,遗传了这么好的素质,以后一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还是要看教育。

爸爸妈妈说环境和遗传对孩子的影响大约一半一半吧。

请简要评析。

案例七红红3岁,喜欢的小鸭子玩具碎了,她就伤心地哭起来,妈妈给她一块巧克力,她就又笑了看见小朋友哭了,她也跟着哭起来。

根据情绪发展的趋势原理加以分析。

案例八

小南是独生子女,妈妈对小南百依百顺,爸爸则非常粗暴,家里玩具很多,但她看到别人玩什么,她就要什么,还经常和小朋友打架。

老师开始严厉的责备他,后来谁也不管了。

妈妈开始担心。

分析小南的特点及成因。

案例九

亮亮3岁了,妈妈给亮亮讲故事,可是亮亮一会说外面有小猫在叫,一会说要玩皮球~~~,总是不能专注地坐下去。

结合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加以分析。

1答案:

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2答案: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答案:

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3答案:

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

但是幼儿年龄小,由于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也就是说,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发生了矛盾,而游戏是解

决这个矛盾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认知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游戏中蕴涵着大量的学习。

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玩沙等建筑游戏中,能够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各种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获得初步的物理经验,认识到只有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楼房”才能站稳。

 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参加,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所表现的往往是幼儿经历过的事情,为了正确、确切地表现某些事物,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回忆以往的知识经验。

特别是在规则游戏中,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去记住某些游戏规则,这就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

幼儿在共同确定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总是在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这样,思维发展。

3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同时又不断增进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着创造想象的方向

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以角色自居,力图像扮演的人物那样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幼儿必须站在所扮演的人物的角度上,去想象其可能的行为。

因此,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4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由于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

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马努依连科的实验发现:

幼儿在游戏条件下(哨兵站岗)坚持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仅仅按照成人的要求而站立的时间。

游戏是一种不带任何强制性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儿童在游戏中可以随心所欲,他们的行为必须受游戏规则的约束。

这种约束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因此,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因此,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4答案:

这里涉及到了很重要的概念——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的过渡形态。

1自言自语的特征自言自语既有外部语言的特征(出声),又有内部语言的特性(不是用来交流,只说给自己听,进行自我调节)。

2自言自语的形式

(1)游戏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例如,一个小班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

“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

“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

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在绘画活动中也常常有这种情况,用语音来补充不能画出的情节。

(2)问题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喜

等。

当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办法。

例如,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

“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四五岁儿童的“问题言语”最为丰富。

既然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一种形态,成人要正确加以对待,不要斥责他或阻止他,而是应该帮助和引导它发展成真正的内部言语。

6-7岁儿童已经能够默默地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只是遇到困难时,才使用“问题言语”。

5答案:

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

这和幼儿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

感知的分化不足,幼儿往往意识不到事物的异同,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

另一方面,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

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

中、大班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已经减少。

6答:

遗传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遗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1)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前提。

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

(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体表现在: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胎内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母亲缺乏营养,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药物、辐射等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从而影响其后代智力的发展。

儿童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之后,营养不良或一些意外的因素(如产伤、疾病、事故等)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生理,继而影响后来的发育。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环境对遗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过程。

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着制约作用,最常见的是儿童的性别、最初的神经活动类型的特征、某些特殊才能的发展等。

这些遗传特征使儿童从出生时起,就对外界刺激发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