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269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美大学 法理学 法的要素 复习试题.docx

集美大学法理学法的要素复习试题

法的要素

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在审判过程,被告人可以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

”这一规定属于:

(D)

A、义务性规则B、准用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

2、我国《刑法》规定: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A、法律技术性规定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D、法律规范

3、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这一用语最早来源于:

(A)

A、罗马法B、欧洲中世纪法

C、近代资本主义法D、前苏联社会主义的法

4、我国刑法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范?

(A)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

C、命令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

5、《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条规定包含了法的哪些要素?

(C)

A、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规则都包含在内

B、仅包含了法的概念这个要素

C、包含了法的概念和法的规则两个要素

D、包含了法的概念和法的原则两个要素

6、“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这表明该法:

(B)

A、具有溯及力B、不具有溯及力

C、部分地具有溯及力D、具有延长力

7、下列规则中属于准用性规则的是(C)。

  A、 《中小企业促进法》第19条第2款: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B、 《科学技术普及法》第13条: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C、《政府采购法》第4条:

“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

  D、 《清洁生产促进法》第7条第1款:

“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秤的财政税收政策。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D)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9、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8条规定:

“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从结构上看,这一法律规则缺少什么?

(A)

A、假定条件B.、处理

C、法律后果D、行为模式

10、法律规定:

“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

”这一规定属于何种法律规则?

(D )

A、委任性规则                      B、准用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这一规则是(C)。

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

12、“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A)。

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

13、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A)。

A、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B、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

“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该规定属于(C)。

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

15、2008单项选择: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关于这个条文,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B)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属于法律规则中的授权性规则

  C、该条规定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指引作用

  D、审理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员可以该条规定判断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合法还是违法、有效还是无效,就此而言,该条规定具有评价作用

16、2007单项选择:

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解析: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缺乏法律后果这个构成要件,所以不是法律规则,而是法律原则。

该条体现了国家的政策,是政策性原则而非公理性原则,该原则的内容是义务性原则,而非授权性原则,答案B是正确的。

17、2007单项选择:

关于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B)

  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解析: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者只表述一个规则,所以A的说是正确的,不能选;法律原则是只对行为或者裁判设定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者标准,在适用的时候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同时它具有更大的覆盖性和抽象性,能够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所以D的说法是正确的,不能选;而法律原则的覆盖性和抽象性同时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最大程度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选。

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现象或者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

法律概念本身不是法律规则或者法律原则,而是表述规则和原则之内容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法律概念不是完全独立的法的要素,而是依附于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其不能单独适用。

C的说法是正确的,不能选;本题正确答案是B.

18、不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只指出应当作出规定的机关的法律规则是(B)

A、确定性规则 B、委任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D、参照性规则

19、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又是违法的行为是(B)。

A、撒泼骂街B、结伙打架

C、铺张浪费D、经常撒谎

20、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合称为(C)

A、授权性规则B、权义复合型规则

C、义务性规则D、强行性规则

21、有“可以这样行为”的模式的法律规范(A)

A、授权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

C、命令性规范D、强行性规范

22、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2004年卷一4题)(C)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

  解析: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如下:

(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

与此相比,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它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

它只对行为或裁判设定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即使是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也是不具体的),但并不直接告诉应当知何去实现或满足这些要求或标准,故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

(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

而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它们是对从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概括出来的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至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3)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概定的,那么,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

或者该规则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该规则对裁决不起任何作用。

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因为不同的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例如,在民法中,无过错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可能与意志自由原则是矛盾的。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C项明显错误。

23、2003年:

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

(ABD)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A、B、D项不属于法律规则,而属于法律原则。

24、下列关于法律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A、法律规则的改变要比法律原则容易

B、法律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意识

C、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要素

D、法律原则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适用规则

25、刑法第232条规定: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一规定属于:

(D)

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命令性规定D、确定性规则

26、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D)

A、法律条文由法律规范体现出来

B、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

C、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

D、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在内

2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B)

  A、从法的要素角度看,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B、从法的适用角度看,该规定在适用时不需要法官进行推理

  C、从法的特征角度看,该规定体现了法的可诉性特点

  D、从法的作用角度看,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

  解析:

本题考核法律规则的分类、法适用的一般原理、法的特征、法的作用。

  选项A说法正确。

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改变的法律规则。

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

所以,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选项B说法错误。

法律人适用有效的法律规范解决具体个案纠纷的过程在形式上是逻辑中的三段论推理过程。

  选项C说法正确。

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

既然属于法,也就具有可诉性特点。

选项D说法正确。

从立法技术上看,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确定的指引,即通过设置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抑制一定行为,使社会成员明确自己必须从事或不得从事的行为界限。

另一种是不确定的指引,又称选择的指引,是指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

所以,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

28、《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

“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D)

  A、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

  B、该规定对于具有物权孳息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起到很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C、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D、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重要法律概念含义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核法律规则的特征和分类、法的作用、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

  选项A正确。

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在法律条文中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律规则属于此种规则。

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所以,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

  选项B正确。

该选项是从法的作用的角度表述的。

法的作为分为规范作用于社会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

  选项C正确。

习惯是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选项D错误。

根据法律解释的位阶,首先应当适用“语义学解释”而不是客观目的解释。

现今大部分法学家都认可下列位阶:

(1)语义学解释→

(2)体系解释→(3)立法者意图或目的解释→(4)历史解释→(5)比较解释→(6)客观目的解释。

29、西方法律格言说:

“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

”关于这个格言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B)

  A、错误不是构成合法利益的前提

  B、任何时候,行为人只要没有错误,就应获得利益

  C、任何人只要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应得到保护

  D、利益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为的正确与错误

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B项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这句话,直接的意思就是说不论什么人,都不能因为某种错误的而获得利益。

所以错误是不能获得利益的,因此A项说法显然是正确的,不应当选。

人们不能因为错误而获得利益,反之,没有错误其利益就不应当受到影响,所以人们的正确行为也应当受到保护。

是否取得利益或者利益是否得到保护要看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可以受到保护;如果行为错误,就不应获得利益。

所以CD两项是正确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

30、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

(A)

  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

  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

  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

  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

  解析: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根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

根据法律原则的定义可知,《合同法》第41条规定的内容应是法律规则,而不是法律原则。

因此选项A错误。

格式条款是为了重复使用而事先制订的、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格式条款追求的是法的效率价值,而对法的正义价值有所忽视。

《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格式条款的上述不足而设计的。

因此选项B正确。

根据该条文的内容可知,该条文规定的是对格式条款解释的一般标准和方法,同时也是对法的价值冲突加以解决的规定,故选项C、D正确。

综上可知,本题的答案为A.

31、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C)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解析:

法与宗教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属于广义的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

在社会发展早期,法与宗教是浑然一体的,没有严格分离。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与宗教逐渐分离,二者的调整范围也分离开来。

法只规范人的行为,退出了对人的精神领域的调整。

而宗教却在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还控制着人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除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法与宗教都严格分离,只有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把某些宗教教义作为本国法的渊源。

根据上述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的一般知识可知,选项A、B、D正确,C项错误。

故本题的答案为C.

32、黄某于2000年4月在某市住宅区购得一套住房,2001年7月取得房产证。

当年10月黄某将住房租借给廖某。

廖某在装修该房时损坏自来水管道,引起漫水,将楼下住户陈某的住房浸泡。

陈某要求廖某予以赔偿。

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D)

  A、黄某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仅有相对权,故其法律义务也是相对的

  B、廖某不是住房的所有人,故对陈某的损失不负法律责任

  C、此侵权案件首先应依据法律原则来加以处理

  D、此案件的处理应直接适用法的正式渊源

解析:

黄某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享有所有权,所有权属于绝对权,因此选项A错误;廖某不是住房的所有人,但属于住房的管理人,根据《民法通则》第106、126条的规定,其对陈某的损失应负法律责任,因此选项B错误。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

在有具体法律规则的情形下,首先适用法律规则。

此侵权案件存在具体法律规则,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33、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

(2004年司考)(A)

  A.《律师法》第13条规定: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

”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

“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

  C.《宪法》第40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

“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

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规则的分类。

其分类如下:

(1)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它也分为两种:

(1)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例如《婚姻法》规定的“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即属于此种规则。

(2)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例如《宪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即属于此种规则。

(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3)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

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

综上所述,本题A项正确。

34、我国《婚姻法》第33条规定: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的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C)2007司考

  A、该条中所规定的军人的配偶在离婚方面所承担的义务没有相应的权利存在

  B、现役军人与其配偶之间的权利义务是不一致的

C、该条所规定的法律义务是一种对人义务或相对义务

D、该法律条文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

分析:

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有权利,就有相应的义务与它同时存在。

所以不会出现只规定权利而没有规定相应的义务的现象。

从数量上看,权利义务两者的总量相等。

《婚姻法》第33条,规定了军人配偶的义务,同时也相应的规定了军人配偶的权利。

所以A项错误。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立,实行“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B项说法错误。

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后果。

本条规定并没有包含后果,D项说法错误。

3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

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

A

  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

  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

  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

  D.禁止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

1、下列诸项中不正确的说法的是:

(ABCD)

A、法律规则由法律条文体现出来,一个法律规则体现一个法律条文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属于法的范围

C、调解书、逮捕证不同于委任状、营业执照,前者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后者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D、法律概念是法律上规定的或人们在法律推理中通用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是稳定的、固定不变的

提示:

规范性法律规范属于法的范畴,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有法的效力,但是不属于法的范畴,而是适用一定的法律规范的结果,它们所适用的对象是特定的人或事而不是一般的人或事。

另外,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随社会生活发展及法制水平及法学家的认识水平的进步而发展变化。

2、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ACD)

A、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的要求比法律规则的要求具有更高程度的一般性

B、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的强制性大

C、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狭小

D、法律原则可以合理地约束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3、下列哪些法的分类仅适用特定国家的法律?

(ACD)

A、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B、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