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297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docx

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

2021届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阶梯作业(二十三)

一、选择题

1.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丁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解析:

A项,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错误;B项,NaOH浓度越大,即pH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快,错误;C项,由图可知,Mn2+存在时,0.1mol·L-1NaOH中H2O2的分解速率比1.0mol·L-1的NaOH中的快,错误;D项,由图丁和图丙可知,碱性条件下,Mn2+存在时,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正确。

答案:

D

2.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

B.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以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C.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温度、催化剂、反应物颗粒大小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研究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问题,不能指导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

答案:

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分子的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B.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C.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

D.增大反应物浓度时,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解析:

A.当反应物活化分子之间发生有效碰撞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B.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故B错误;C正确;D.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D错误。

答案:

C

4.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解析:

A.催化剂会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C.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D.2NO+2CO

N2+2CO2,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故D错误。

答案:

C

5.已知反应2NO(g)+2H2(g)===N2(g)+2H2O(g)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与NO、H2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v=kcx(NO)·cy(H2),k为速率常数。

在800℃时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关系式中x=1,y=2

B.800℃时,k值为8×104

C.若800℃时,初始浓度c(NO)=c(H2)=4.00×10-3mol·L-1,则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为5.12×10-3mol·L-1·s-1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速率常数将增大

解析:

由实验数据1和2可知,c(H2)相同,c(NO)扩大1倍,反应速率扩大为原来的

=4倍,则x=2,由实验数据1和3可知,c(NO)相同,c(H2)扩大1倍,反应速率扩大为原来的

=2倍,则y=1,A项错误;根据数据1可知800℃时,k值为

=8×104,B项正确;若800℃时,初始浓度c(NO)=c(H2)=4.00×10-3mol·L-1,则生成N2的初始速率v=k×c2(NO)×c(H2)=[8×104×(4.00×10-3)2×(4.00×10-3)]mol·L-1·s-1=5.12×10-3mol·L-1·s-1,C项正确;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则当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速率常数一定是增大的,D项正确。

答案:

A

6.对于反应N2(g)+3H2(g)2NH3(g) ΔH<0,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解析: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压强对正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故A正确:

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温度对逆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故B错误;C.减小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不变,则逆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D.加入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故D错误。

答案:

A

7.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HI(g)H2(g)+I2(g) ΔH>0,若15s内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5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2mol·L-1·s-1

B.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s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

0~15s内,v(I2)=

v(HI)=

×

=0.001mol·L-1·s-1,A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c(HI)减小,v(HI)减小,故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时间大于10s,B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项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项正确。

答案:

D

8.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首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发生了反应4Fe(OH)2+2H2O+O2===4Fe(OH)3,对于该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这一反应中,各物质的消耗速率相等

B.若反应中消耗4molH2O,则必定同时生成2molFe(OH)3

C.4v[Fe(OH)2]=2v(H2O)=v(O2)

D.反应中消耗1molO2,必定同时消耗2molH2O

解析:

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且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A项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若消耗4molH2O,则同时生成8molFe(OH)3,B项错误,同理可推知D项正确;Fe(OH)2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且系数比错误,C项错误。

答案:

D

9.煅烧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可获得制取硫酸所需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为了提高SO2的生成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增加硫铁矿石的投入量

B.增加炉的高度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解析:

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矿石是固体,增加固体的质量,反应速率不变,A项错误;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D项正确。

答案:

D

10.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

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逆减小的倍数

D.恒容下加入氩气,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解析:

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增大的倍数相同,平衡不移动,A正确;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B正确;正反应放热,则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逆减小的倍数,C正确;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氩气,虽然压强增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D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

反应为:

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1。

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增加C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反应温度

③随时吸收CO、H2转化为CH3OH

④密闭定容容器中充入CO(g)

(2)将不同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3)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mol的CO和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O(g)+2H2(g)CH3OH(g) ΔH<0。

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在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t8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②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上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解析:

(1)增加C的物质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吸收CO、H2相当于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其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密闭容器充入CO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度增大。

故选②④。

(2)①v(CO2)=v(CO)=

=0.16mol·L-1·min-1。

②对比实验1、2可知,升高温度,生成H2的量减少,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3)①本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t8时逆反应速率急剧提高且与正反应速率相等,故只能是加催化剂的原因。

②t4时降压,平衡左移,v逆急降,然后在t5时平衡。

答案:

(1)②④

(2)①0.16mol·L-1·min-1 ②吸

(3)①使用了催化剂

12.根据反应4FeS2+11O2

2Fe2O3+8S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常选用哪些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

(2)当生成SO2的速率为0.64mol·L-1·s-1时,则氧气减少的速率为________。

(3)若测得4s后O2的浓度为2.8mol·L-1,此时间内SO2的生成速率为0.4mol·L-1·s-1,则开始时氧气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解析:

(1)一般不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所以可用O2和SO2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2)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和方程式中对应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所以氧气减少的速率为0.64mol·L-1·s-1×

=0.88mol·L-1·s-1。

(3)此时间内SO2的生成速率为0.4mol·L-1·s-1,则用O2表示的速率为0.4mol·L-1·s-1×

=0.55mol·L-1·s-1,O2的变化浓度为0.55mol·L-1·s-1×4s=2.2mol·L-1,开始时O2的浓度为2.8mol·L-1+2.2mol·L-1=5.0mol·L-1。

答案:

(1)SO2或O2 

(2)0.88mol·L-1·s-1 (3)5.0mol·L-1

13.某同学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表所示(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min)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求2~3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速率是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蒸馏水、B.NaNO3溶液、C.NaCl溶液、D.CuSO4溶液、E.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1)①0~1、②1~2、③2~3、④3~4、⑤4~5min生成氢气的体积分别是50mL、70mL、112mL、58mL、20mL;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最大时,反应速率最大,所以2~3min反应速率最大,原因是该反应放热,2~3min时温度最高;

(2)4~5 min的反应速率最小,原因是溶液中H+的浓度变小了;(3)2~3分钟时间段生成氢气的体积是112mL,

设需要盐酸的物质的量是xmol,

 

Zn+2HCl===ZnCl2+H2↑,

2mol22400mL

xmol112mL

,x=0.01mol,

v=

=0.1mol·L-1·min-1;

(4)改变反应速率的方法有:

改变浓度、改变温度、改变固体表面积等。

A.加入蒸馏水,盐酸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慢,产生氢气的量不变,故A正确;B.加入KNO3溶液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生成氢气,故B错误;C.加入NaCl溶液,盐酸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产生氢气的量不变,故C正确:

D.CuSO4溶液,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

答案:

(1)③ 该反应放热,2~3min时温度最高 

(2)⑤ 溶液中H+的浓度变小了

(3)0.1mol·L-1·min-1 (4)AC

14.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

某科学小组进行O3与含I-溶液反应相关研究。

(1)O3将I-氧化生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O3(g)===IO-(aq)+O2(g) ΔH1

②IO-(aq)+H+(aq)HIO(aq) ΔH2

③HIO(aq)+I-(aq)+H+(aq)I2(aq)+H2O(l) ΔH3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O3氧化I-生成I2的反应____________。

(2)O3在水中易分解,在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已知:

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mol·L-1。

①在30℃、pH=4.0条件下,O3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

②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

③根据表中数据,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40℃、pH=3.0

b.10℃、pH=4.0

c.30℃、pH=7.0

解析:

(1)将所给的三个反应相加,即①+②+③可得总反应:

2I-(aq)+O3(g)+2H+(aq)===I2(aq)+O2(g)+H2O(l) ΔH=ΔH1+ΔH2+ΔH3。

(2)①v=

=1.00×10-4mol·L-1·min-1;②pH增大,则OH-浓度增大,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示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OH-;③由表中数据可知,40℃、pH=3.0时,所需时间在31~158min之间;10℃、pH=4.0时,所需时间>231min;30℃、pH=7.0时,所需时间<15min,则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b、a、c。

答案:

(1)O3(g)+2I-(aq)+2H+(aq)===I2(aq)+H2O(l)+O2(g) ΔH=ΔH1+ΔH2+ΔH3

(2)①1.00×10-4 ②OH- ③b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