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37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

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仿写综合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

闻名xiá迩的好诗词交汇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妙乐章,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诗词相伴,再枯燥的风景也会清风徐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渔家傲·秋思》,仿佛看到了层峦叠嶂,暮蔼沉沉,山衔落日,孤城紧闭;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眼前呈现出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词人一身猎装,气宇轩昂;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随作者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追忆沙场生涯;读《满江红》(小住京华),感慨词人突破家庭束缚,立志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的革命精神。

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词吧,汲取古代文化与思想的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xiá

________

________

闻名________迩

束缚

精髓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气宇轩昂”中“气”的意思是(   )

A.生气

B.人的精神状态

C.气势

D.人的作风习气

(4)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再写个句子。

闻名xiá迩的好诗词交汇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妙乐章,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诗词相伴,再枯燥的风景也会清风徐徐,________。

【答案】

(1)遐;fù;suǐ

(2)暮蔼;暮霭

(3)B

(4)再平淡的生活也会鲜花盛开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及字形。

“xiá迩”应写作“遐迩”,“束缚”读作“束fù”,“精髓”读作“精suǐ”。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文段中的“暮蔼”的“蔼”应为“霭”。

(3)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气宇轩昂”多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气”指人的精神状态。

故选:

B。

(4)本题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读全句,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故答案为:

⑴遐;fù;suǐ;

⑵暮蔼;暮霭;

⑶B;

⑷再平淡的生活也会鲜花盛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结合积累平时的积累即可解答;

⑷仿写完成后,要给仿写的句子“体检”。

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燃”这个词最初开始于荧幕,继而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它既是动词,也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总之,你心中那股进击的小火苗升起的时候,“燃”就出现了。

用“燃”这个词,表达生命中那些激动、热烈的时刻,亦是目前年轻人最流行的语言。

   《战狼Ⅱ》是不折不扣的燃文化的推广大使,让人惊呼的票房背后,亦有燃文化的助推。

网友、观众用“超燃”“从国内燃到国外”盛赞这部电影,而影片的思想含量、阳刚之美,所表现出的澎湃激情、强烈责任感,以及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主题,更是诠释和丰富了时下正流行的“燃文化”内涵。

   《人民日报》也关注燃文化,用文章《以“燃”表达直面现状》来点赞网络综艺节目《吐丝联盟》,点赞青年人以“燃”的态度直面现状,讨论“燃文化”与“丧文化”的对撞。

   从“葛优瘫”的走红开始,到网络段子毒鸡汤,乃至“丧茶”实体店的成功创办,反鸡汤、丧文化逐渐变得无孔不入,席天卷地。

而“燃”的崛起,似乎要在“丧文化”的大潮中逆流而上。

(1)根据以上文字,从下列图片中选出最符合“燃”的内涵的一项(   )

A.

B.

C.

D.

(2)“燃”既是动词,也是名词,还是形容词。

上面材料中,“超燃”中的“燃”是________词,“从国内燃到国外”中的“燃”是________词。

(3)给下面这段文字,续写一句话,使其语意连贯,句式整齐。

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都曾有过属于他们的“燃”:

“燃”是爷爷上山下乡时挑起扁担的瞬间;“燃”是妈妈看到中国女排五连冠奏响国歌的瞬间;“燃”是哥哥为灌篮高手“流川枫”呐喊的瞬间;“燃”是小弟弟学着小猪佩奇踩水塘的瞬间……对我而言,________。

【答案】

(1)A

(2)形容

;动

(3)略

【解析】【分析】

(1)要抓住材料中的“用‘燃’这个词,表达生命中那些激动、热烈的时刻,亦是目前年轻人最流行的语言”一句来思考答案的内容。

当然读懂图片更为重要。

A图片不管是内容还是表现方式上都符合“燃”的内涵。

(2)考查对词语的词性的把握。

“超燃”是形容词,而“从国内燃到国外”中的“燃”是动词。

“燃”用程度副词(只在此语境内)修饰,确定了它的形容词的性质。

“燃到国外”中的“燃”支配了宾语“国外”,所以是动词性质,形容词是不能支配宾语的。

(3)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燃’是小弟弟学着小猪佩奇踩水塘的瞬间”。

句式结构“燃是……”,是一个判断句。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1)A;

(2)形容;动;(3)略。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按照不同要求,分类作答。

 

3.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

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按照需要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记载,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493名,在《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书孝感),当地人都认为代父从军、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女。

     【材料二】数年前,孝感女孩,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在尽心赡养父亲和继母的同时,刻苦学习。

大学毕业后,她竭力心力,艰苦创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尽力助养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她用爱心和事业心丰富着孝感道的时代内涵。

     【材料三】孝感市大悟县梁龙,梁小龙兄弟俩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带着母亲来到上海,弟弟白天照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亲。

梁龙、梁小龙家庭因兄弟齐心协力践孝道、相互扶持渡难关撑起一个家而荣获“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1)解“孝”字:

下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2)明“孝”道:

明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

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A________,B________;

(3)践“孝”行:

为响应孝感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域”的倡议,班级设计了两项“我和孝文化”实践活动主题,请开动脑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一:

探寻孝感地名由来。

 活动主题二:

开展孝文化主题演讲

活动主题三:

________。

  活动主题四:

________。

【答案】

(1)“孝”就是子女尽心尽意的扶持(帮助、侍奉、赡养)老人(父母)。

 

(2)小孝撑家(持家、爱家、护家)

;孝是齐心协力(侍奉亲人)、互相扶持的敬老情怀(美好品德)

 

(3)采访知名孝子

;举办孝文化专题讲座、写身边的孝行故事、办孝亲敬长手抄报、给父母写感恩书信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的要求,此题属于描述图片类的题目,注意突出主题。

(2)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

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

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

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

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3)注意活动不要和前面的重复,突出“孝”的主题。

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世界需要爱。

②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

③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_______(,;)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

④_______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1)给第3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2)“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

”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3)给第4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仿造文中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答案】

(1);

 

(2)“阻塞”改为“阻挡”

 

(3)只有

 

(4)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

前后两个句子句式相同,内容相近,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故应选择分号。

(2)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阅读句子,会发现这个句子用词不当,应将“阻塞”改为“阻挡”。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能力。

根据句意,“爱的怀抱”是“幸福成长”的条件,又加上后一句中有一个“才”,可以判定应填写“只有”。

(4)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

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根据前面句子,可以判断所写的句式为“爱如        为       ”,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评】本题给出一段以“爱”为中心的文字,考查学生的标点符号的使用、病句修改、关联词填写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5.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么样对待它,某校九

(2)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材料研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启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弗大学中途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等冷嘲热讽。

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的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2)【启发感受】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实例:

烦恼是前进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3)【观点辩论】一个九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

随后,媒体的过渡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

“小诗人”说:

“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就要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面对烦恼,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甚至取得成就。

 

(2)烦恼是晴朗天空中的阴霾,消除它,就能重见天日。

烦恼是脚下鞋中的沙子,消除它,就能健步如飞。

 

(3)我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如题目中所说的九岁小男孩,他的正常的生活与学习都受到的干扰,这会让年龄过小的他无法承受压力,而畏惧写作,扼杀他的天才。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他没有将媒体的关注当作压力,而是引以为豪,这又会助长他的骄傲情绪以及功利心,也会扭曲他的创作心态。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读懂材料,找出二者的共同点,用简洁的语句表述。

材料分别讲述了林则徐、比尔盖茨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烦恼而取得的光辉成就,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

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

(2)本题考查阅句子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用与例句相同的句式,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述烦恼与成功间的关系即可。

如:

烦恼是晴朗天空中的阴霾,消除它,就能重见天日。

(3)本题考观点表达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题,两种观点都可以选择,关键在于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的理由。

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就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九岁男孩的例子来表述理由。

【点评】本题以“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背景,给出两则材料,分别为林则徐、比尔盖茨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烦恼而取得的光辉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仿写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能力。

需要学生仔细斟酌答题的语言和内容。

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

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

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③语言精炼,简洁明子。

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6.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家书是亲人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情感载体,写家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家训方法和家教形式。

      ②最早的文字家书肇始于秦末汉初,被称为“简”或“牍”。

秦汉以后,“尺素书”大量涌现,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家书升级版的最好印证。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经济优裕的家庭已经用锦帛写作并传递家书。

东汉后期,随着造纸术的问世,家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③“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代代相因、世世相袭,逐渐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1)文中划线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

(2)第③段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找出并改正。

(3)依据实例,完成填空。

《傅雷家书》:

循循善诱谈艺术人生

《诫子书》:

________

【答案】

(1)家书进入百姓家

 

(2)可将③“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两词的引号去掉

 

(3)淳淳告诫讲为人之道

【解析】【分析】

(1)此句的主要意思在后半句,即:

家书进入百姓家;

(2)将③“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引号去掉,使得两个四字词语连用;

(3)此题解答,可仿照例句来写,如例句是结合著作的中心内容题写的;

【点评】此题属综合读写题,

(1)提取句子主干题;

(2)标点符题;(3)课外阅读题。

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题目的具体要求分类作答。

7.九年级开展“走近现当代诗歌”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

走进书的世界

金波

翻开书本的每一页,

都像走进一个新的世界,

眼睛变得应接不暇,

心灵体验着发现的喜悦。

书像大海,我们像一条鱼,

书像蓝天,我们像一只鸟,

美丽的成长记忆,

就从这里开始闪耀。

书页里夹着白天的阳光,

书页里夹着夜晚的月光,

无论多久,每一次翻开,

生活都会在这里飘香。

日子因阅读变得丰满,

阅读像吸吮生命的甘泉,

知识让心灵长出了双翼,

我们从书的世界里飞起。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我们从书的世界里飞起。

(2)诗歌第三节的韵脚是________,押________韵。

(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

日子因阅读变得丰满,

阅读像吸吮生命的甘泉,

(4)刘畅同学在参加活动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有一些问题,请按要求帮他修改。

诗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妙趣横生、雅俗共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A】能否弘扬诗歌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事。

【B】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

此次活动使我对诗歌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①【A】处划线句子有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应将________删去。

②【B】处划线句有句式杂糅的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

【答案】

(1)我们/从书的世界里/飞起。

(2)光、光、香;ang

(3)略

(4)能否或否;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

或:

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以诗歌文化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节奏的划分。

要求学生:

根据意思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

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

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根据意思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

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

这种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也最实用。

因为在具体的诗句中,各种情形都会碰到,因此,只有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划分节奏才能得心应手。

结合三种方法分析,我们/从书的世界里/飞起。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韵脚的把握。

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故第三节押韵的字是:

光、光、香。

压:

ang韵。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围绕“阅读”,写出富有诗意的句子即可。

注意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①两面对一面,把“能否”或“否”去掉。

②句式杂糅,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

或:

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以诗歌文化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

故答案为:

⑴我们/从书的世界里/飞起。

⑵光、光、香;ang;⑶略;⑷能否或否;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

或:

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以诗歌文化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

【点评】⑴诗歌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概括性强,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言精练。

划分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时有出现,考察形式一般有两种:

一是客观选择题,一是主观表述题。

注意事项:

①要从内容上深刻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思想。

②要分析和掌握诗歌的节奏。

③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

答题技巧:

①根据情感确定轻重音。

②根据语音、意义划分节奏。

③根据语境处理停顿。

⑵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

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⑶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

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

⑷辨析或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句式杂糅、用词不当、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语文实践活动,根据要求作答。

(1)哭嫁是土家族聚居地独具特色的婚俗,哭嫁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结合下面两则《哭嫁歌》,写一段介绍词向外来游客介绍哭嫁歌。

(可从内容、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介绍。

(2)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咬文嚼字”可让我们感受汉字之趣。

请仿照例句,解说图中所示的会意字。

解说

由夕、口二字合成,夕是夜晚,夜晚看不清对方的面孔,所以用口问“名”。

________。

【答案】

(1)①哭嫁歌内容上很多是表达离别父母、同伴或亲人的难舍难分的深挚感情(第一首哭同伴,第二首哭父母);②它篇幅短小,富有生活气息(叙述生活细节表达感情);③语言通俗,口语化;④运用反复、对比、比喻等多种方法表现情感,艺术性较强。

(2)①由人、手二字合成,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②意为跟上、抓住、达到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歌内容和艺术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结合《哭嫁歌》的内容,从内容、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写介绍词。

内容上:

分析两首《哭嫁歌》,可知第一首是哭同伴,第二首是哭父母,所以哭嫁歌多是表达离别父母、同伴的难舍难分的深挚感情。

艺术特色上:

第一首“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第二首“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艺术性较强。

据此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会意字的字义的分析推断能力和仿写能力。

解答时,根据提供的示例,结合图画内容来推断字义。

画面中,前边一个人,后边一只手,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可推断“及”是跟上、抓住、达到的意思。

故答案为:

⑴①哭嫁歌内容上很多是表达离别父母、同伴或亲人的难舍难分的深挚感情(第一首哭同伴,第二首哭父母);②它篇幅短小,富有生活气息(叙述生活细节表达感情);③语言通俗,口语化;④运用反复、对比、比喻等多种方法表现情感,艺术性较强。

⑵①由人、手二字合成,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②意为跟上、抓住、达到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歌内容和艺术的赏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自己对民歌的了解,从内容、篇幅、语言、修辞手法、感情等方面赏析。

⑵本题考查对会意字的字义的分析推断能力和仿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示例的模式,拆解偏旁部首和笔画,结合字的本义和图画理解归纳字义。

9.完成以下试题。

                     

(1)下图是丰子恺的一幅作品,以下四句古诗中哪句最不适合作为它的标题。

(   )

A.杨柳青青江水平

B.谁家新燕啄春泥

C.一江烟水照晴岚

D.吹面不寒杨柳风

(2)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这样描绘过春月: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可惜常常有人会将“静影沉璧”错写成“静影成壁”,如果有机会为他们纠正、讲解,你会如何说呢?

(3)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野花:

“(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他的句式描写一种春天的事物。

【答案】

(1)C

(2)“沉璧”:

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也就是沉浸在江水里的月亮。

而“成壁”则不通矣。

(3)略

【解析】【分析】

(1)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理解清晰,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读懂。

当然,首先要把选项中所给的诗句理解好,然后看一下到底哪一句诗能概括画面内容。

特别是要留意人物左边的江水。

(2)通过对语句内容的理解来纠正错字。

“沉璧”:

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也就是沉浸在江水里的月亮。

而“成壁”则不通矣。

(3)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