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92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中国古代“家”具有三重文化意蕴

在中国古代,“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

换言之,“家”是人与神灵对话、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之所。

祭祀对中国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是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也是人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

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寝祭”。

寝祭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对祖先的祭祀方式。

贵族统治者的庙祭,是在寝祭基础上形成的。

有意思的是,宗庙的主室是庙,王宫的主室是朝,而庶人住屋的主室则是寝,三者其实具有相同的功能。

庶人的主室既称为寝,又可以称为家,寝祭就是家祭。

通过这种对话,人们既可以表达对鬼神的敬畏,也可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家也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这种对话首先以生产的方式实现。

夏商周时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就是宗族制度。

此时的个体家庭,则是组成宗族的最基本的单元。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不过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

每个家庭的人口在2-7人,每家有一个成年男性作为家长,家庭要按照人口服徭役。

当时的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在生产上实行的是“耦耕俱耘”的方式。

按照《诗·周颂·良耜》的记载,在宗族内部,个体家庭之间相互形成劳动协作的关系,也就是“一族同时纳谷”,“出必共洫间而耕,入必族中而居”。

以家为单位,人才实现了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而不是听任自然的摆布。

《周易·序卦传》说“伤于外者,必返其家”。

意思是受伤之后,一定会返回其家。

之所以要返回其家,一是“亲亲之谊”可恃,二是“休戚之情”可同,不必与人争仇,不必与人争利。

家即是夫妇、父母和子女的对话场所。

如《尚书·梓材》就有:

“若作室冢,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

”但实际上在古代,家更多指的是夫妇、家庭。

如《诗·周南·桃天》写道: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里的“室家”,指夫妇结合后的家庭。

此外,《诗经》中还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的句子,表达同样的意思。

综上,家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和保障,身体的安歇和庇护之所,亲属关系的维持之处。

正因如此,《周易》才有“家定而国家可保”,《大学》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论。

(摘编自燕连福《中国古代“家”具备三重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代,“家”兼有祭祀、生产和居住等多重功能,在此实现人、神、自然三者之间的对话。

B.古人的祭祀表明对天地神灵和超自然现象的敬畏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家”中进行的人神交流。

C.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以家与家之间的劳动协作为方式实现的,此时生产资料为每个家庭所占有。

D.当“家”更多地与夫妇、家庭联系起来的时候,它已经被赋予温馨的感情色彩,成为心灵之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从“对话”的角度揭示了“家”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流变。

B.文章主体部分注重对文史知识的讲解,主要使用引证手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第四段主要论证“家是人与人对话之所”的观点,并以此为前提推出全文的结论。

D.论证古代中国“家”的多重意蕴,意在阐明今天“家”之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商周时期,“家”作为人与神灵对话的重要场所,对话内涵与今天不尽相同。

B.如果普通百姓想通过家祭来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那么他就会犯下僭越之罪。

C.只有将个体家庭真正地从宗族中独立出来,人才能实现和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

D.因为古代中国人赋子“家”以多种作用,所以有人常常把治家当作治国的基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

材料二: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

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

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

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侧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

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控发动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约6.5吨。

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H-Ⅱ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

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

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达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材料四:

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消息一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

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施阶段。

B.“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官一号”的技术研发,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的推进舱两部分组成。

D.“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航天是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在失败中砥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

B.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今年4月20日发射成功,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今年7月2日发射失利。

C.推进剂补加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需要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

D.只要能及时补给推进剂、空气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就定能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马燧,字洵美。

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

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

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

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

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

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

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

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

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

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

器用完锐。

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

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

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

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

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

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

“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

”许之。

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

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

廷光惮燧威,拜城上。

燧顾其心已屈,徐曰:

“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

”廷光再拜。

燧曰:

“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

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

”未对,燧曰:

“尔以吾为欺邪?

今不远数步,可射我。

”披而示之心。

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

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

“吾等更为王人矣!

”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

“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

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

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

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

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

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

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

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

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燧曰:

“尔以吾为欺邪?

今不远数步,可射我。

”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6小题,27分)

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完成11-16题。

镜湖女

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①。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注释】此句指女子头上顶着荷叶作伞遮阳。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事舟楫”写湖中的居民居于水边,都擅长划船,“作生业”写家家户户以船谋生。

B.“花样红”使用比喻手法写湖中的花朵鲜艳夺目,给人以特别的美感。

C.“乱荷叶”写女子坐在小船上摆动伞把荷叶上下翻动。

D.“月色新”写日暮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E.“月色新”是视觉感受,而“菱歌飘渺”是听觉感受,视听结合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活情趣。

12.结合全诗,概括镜湖女的形象特点,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宋代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②无那:

无奈。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B.“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

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E.空中浮云似青如白,或浓或淡,天晴欲雨;柳絮将堕又飞,飘个不停;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用笔工巧,语言典雅。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奉和杜相公①发益昌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②。

【注】①杜相公:

即杜鸿渐。

杜鸿渐当过宰相,唐朝人称宰相为“相公”,所以他也被称为杜相公。

②持衡:

比喻执掌权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写杜鸿渐领命出征平乱离开帝京长安时的情形,气势雄伟。

B.“远横行”出自杜甫诗的“万里可横行”,表现了出征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

C.颔联对从益昌出发以后的行军情况进行实写。

晴天的早上,部队攀登山势陡峭的剑阁;晚上渡过巴江,天正下着雨。

古称出军遇雨为洗兵,即有预祝结束战争,取得胜利的美好祝愿。

D.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杜鸿渐计算日程,尽快赶赴成都平定战乱的愿望。

16.本诗的颈联“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根据情境提示补写下列横线处诗句。

(1).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两处接着用“”的表情变化和“”的动作情态,凸显了蜀道之“难”。

(2)杜甫的《登高》中“”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_______”。

(4)李商隐《锦瑟》中的“”用典故表达了哀怨的思念之情。

(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惨败的结果。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国造酒技术———。

古人最早造酒是用稻米发酵,即将稻米中的淀粉发酵,酿造成酒。

古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想到既然稻米中的淀粉能够发酵变成酒,那么其他含有淀粉的粮食作物也能够用来酿酒。

于是,他们便利用谷子、小麦、大麦、高粱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来酿酒。

随着造酒原料的逐渐丰富和造酒技术的改进发展,酒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最终有了今天———的酒。

(),葡萄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品种。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历来都没能达成共识。

有证据表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描绘了古埃及人酿造葡萄酒和采收、栽培葡萄的清楚的情景。

那么,葡萄酒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是在汉代。

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看到“宛左右以葡陶(即葡萄)为酒”,于是,便将此酿酒技术带了回来。

我国从此有了葡萄酒。

到了唐代,葡萄酒在我国———,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之句,便是形象反映。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源远流长融会贯通琳琅满目沸沸扬扬

B.源源不绝融会贯通形形色色沸沸扬扬

C.源远流长触类旁通形形色色风靡一时

D.源源不绝触类旁通琳琅满目风靡一时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除粮食作物外,水果也是重要的造酒原料。

B.水果是除粮食作物外的重要的造酒原料。

C.粮食作物和水果都是重要的造酒原料。

D.造酒原料不仅有粮食作物,更有水果。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描绘了古埃及人采收、栽培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清楚的情景。

B.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清楚的情景。

C.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酿造葡萄酒和采收、栽培葡萄的情景。

D.大量珍贵的埃及文物都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

21.下面是一则启事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5分)

由我省乡村旅游节组委会牵头操办的乡村旅游节征文大赛正式开场,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稿件。

参赛作品要求围绕“秀美乡村,织造幸福”的主题,写出我省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展现我省乡村新时代的田园样子和乡村居民的精神劲头。

①将改为②将改为

③将改为④将改为

⑤将改为

22.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3分)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流行“到延安去”“到抗日的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②20世纪五十年代,青年流行“到边疆去”。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农村去”“到军营去”。

④20世纪八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大学去”“到夜校去”。

⑤20世纪九十年代,青年流行“到特区去”“到国外去”。

⑥到了21世纪初,青年流行“到北上广去”。

……

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试题分析:

A曲解文意,“家兼有祭把、生产和居住等多重功能”错。

原文开头说的是“在中国古代,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

B.张冠李戴,“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家’中进行的人神交流”错。

根据文意可知,“祭祀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称祀,地衹称祭,宗庙称享。

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

C.于文无据,“此时生产资料为每个家庭所占有”错。

原文说的是,“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土地”就是“生产资料”之一。

2.C试题分析:

以偏概全,“以此为前提推出全文的结论”错。

结论是由前面几个段落的论述推出的,而不仅是第四段的分析,最后一段中“综上,家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和保障,身体的安歇和庇护之所,亲属关系的维持之处”中的“综上”二字也表明这个意思。

3.C试题分析:

说法绝对,“只有……才能……”错。

原文告诉我们,“以家为单位,人才实现了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但“当时的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

4.D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

强加因果。

 

5.D  D. 如果能及时补给推进剂、空气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就能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说法过于绝对。

6.(4分)①主要任务:

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②现实意义:

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7.D【解析】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注意人物、事件以及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注意表意的逻辑关系。

A项,“反”当从上,“帝”当从下,不能误为“反帝”;“灵耀”当从下,为“灵耀不拜”。

B、C两项各有一处,D项无误。

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

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

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8.D【解析】根据文意,这里是“君王的臣民”之意。

9.A【解析】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不正确。

原文中说田悦打败杜如江,并乘胜进逼汴州,所以“缺乏战斗力”的说法不成立。

10.

(1)马说:

“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

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

”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

(句意通顺2分,“以”披”“示”各1分,)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