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01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9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中考科学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

a:

6:

{i:

0;s:

10491:

"新版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三认识图形》导学案@#@课题@#@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主备人(请写3-5名同年级同科教师)@#@曾强李杨俊谢德光@#@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课标(考纲)要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实际生活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能力目标@#@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导 学@#@核心点@#@重点:

@#@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能辨认@#@难点:

@#@沟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关键:

@#@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导学准备(用具)@#@(各教师填)@#@第1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自写)@#@导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一个初步认识@#@出示P27例题1图,你觉得该怎么分类?

@#@分一分@#@学生分类,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提出疑问@#@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1、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2、画一画:

@#@你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留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吗?

@#@试着画出来吧!

@#@@#@3、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特征:

@#@()条边,每条边都()。

@#@@#@长方形特征:

@#@()条边,相对着的两条边()@#@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根据观察和操作的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让学生提高观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长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长方形吗?

@#@@#@正方形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吗?

@#@@#@学生合作探究@#@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拓展提升@#@学即用@#@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今天所学的图形?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图形拼一个美丽的图案吗?

@#@@#@学生回答:

@#@门,窗,黑板等@#@学生自由拼组@#@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条边,特征:

@#@()条边,@#@相对着的两条边()。

@#@每条边都()。

@#@@#@ @#@@#@1、本节亮点:

@#@@#@ @#@@#@2、待改进处:

@#@@#@ @#@@#@课题@#@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三角形和圆@#@主备人(请写3-5名同年级同科教师)@#@曾强李杨俊谢德光@#@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课标(考纲)要求@#@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实际生活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能力目标@#@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导 学@#@核心点@#@重点:

@#@掌握三角形和圆的特点,能辨认@#@难点:

@#@沟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关键:

@#@能辨认三角形和圆@#@导学准备(用具)@#@(各教师填)@#@第2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自写)@#@导入@#@初步从形状感知三角形和圆@#@分一分@#@P28例题2@#@按形状进行分类@#@从实际物体转到抽象概念做基础@#@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进一步感知三角形和圆@#@1、摸一摸:

@#@拿三棱柱和圆柱让学生摸,并说出你摸到的面的名称@#@ @#@@#@2、画一画:

@#@把你刚才摸到的面在纸上画出来@#@三棱柱的面:

@#@两个三角形,三个长(正)方形@#@圆柱的面:

@#@两个圆,一个侧面@#@学生画图@#@对三角形和圆有直接的感知@#@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归纳三角形和圆的特征@#@1、教师在黑板上规范的画出三角形和圆,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三角形和圆各有什么特征@#@2、教师待小组反馈信息后总结板书三角形和圆特征@#@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试三角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小组讨论@#@总结出特征: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尖尖的角@#@圆没有角@#@ @#@@#@学生结合实际说出三角形和圆的用处@#@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能力@#@拓展提升@#@对三角形和圆的作用的认识@#@1、三角形的稳定性介绍,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作用@#@2、圈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圆的作用@#@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三角形和圆@#@ @#@@#@三角形圆@#@特征:

@#@特征:

@#@@#@1、本节亮点:

@#@@#@ @#@@#@2、待改进处:

@#@@#@课题@#@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练习课@#@主备人(请写3-5名同年级同科教师)@#@曾强李杨俊谢德光@#@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课标(考纲)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在摆一摆,涂一涂,数一数的活动中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

@#@@#@能力目标@#@在活动中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辨认能力@#@情感目标@#@在图形的拼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导 学@#@核心点@#@重点:

@#@能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

@#@@#@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关键:

@#@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导学准备(用具)@#@(各教师填)@#@第3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自写)@#@导入@#@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随机取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卡片,让学生说出名称和特征@#@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回答@#@了解学生对图形的熟悉程度@#@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摆一摆: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这些形状吗?

@#@要摆好这些图形,你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摆图形@#@回答:

@#@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摆@#@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复习@#@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能用图形拼组图案,并能分辨图形,准确数出图形个数@#@1、拼一拼:

@#@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圆,长方形 ,正方形,用自己手中的图形拼出其他有趣的图形,四人组一起合作拼图。

@#@@#@2、数一数:

@#@你拼的图形都用了哪些图形?

@#@它们各有几个?

@#@@#@为了使我们数图形时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图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拼图,@#@ @#@@#@学生讨论数图形的方法,得出结果@#@ @#@@#@学生自主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提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师拿出立体图形:

@#@一般长方体,有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随机拿一个提问:

@#@用这个立体图形能画出什么图形?

@#@@#@学生思考后回答@#@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是否掌握@#@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练习课@#@知识回顾@#@摆一摆@#@ @#@@#@拼一拼@#@ @#@@#@数一数@#@1、本节亮点:

@#@@#@ @#@@#@2、待改进处:

@#@@#@ @#@@#@课题@#@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实践活动@#@图形拼组@#@主备人(请写3-5名同年级同科教师)@#@曾强李杨俊谢德光@#@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课标(考纲)要求@#@导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所学图形之间的区别于联系@#@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讲一讲和填一填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情感目标@#@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 学@#@核心点@#@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关键:

@#@通过对图形特征的熟练掌握,自主地进行图形的拼组与分解@#@导学准备(用具)@#@(各教师填)@#@第4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自写)@#@导入@#@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用一个不透明纸袋,装上所学图形卡片,随意露出一张卡片的一部分让学生猜图形@#@根据图形的特征猜测老师出示的图片@#@复习巩固@#@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主拼组@#@1、剪图形,做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将P103附图上的图形剪下来做准备@#@2、拼图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拼图,并说一说拼出来是什么@#@学生剪图形(注意安全)@#@ @#@@#@自由拼组图形@#@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看图形,讲故事@#@小组结合你们拼出的图案构思一个小故事@#@学生反馈,如守株待兔,美丽的家乡等@#@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拓展提升@#@数图形个数@#@在你拼的图中,用了哪些图形?

@#@用了几个?

@#@@#@数好后填入P33表格中@#@学生分类数图形个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图形的分解@#@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图形拼组@#@剪图形@#@剪了哪些图形?

@#@有几个?

@#@@#@拼一拼@#@讲故事@#@()个 (  )个 (  )个 (  )个@#@1、本节亮点:

@#@@#@ @#@@#@2、待改进处:

@#@@#@";i:

1;s:

11428:

"@#@座号@#@ @#@2012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化学@#@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a-40Fe-56 @#@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铁钉生锈C.蜡烛燃烧D.水的蒸发@#@2.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下列生活垃圾可与铝制易拉罐归为同一类加以回收的是【】@#@A.废旧电池B.空玻璃酒瓶@#@C.废弃铁锅D.一次性塑料饭盒@#@3.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黄金C.金刚石D.干冰@#@4.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A.铁丝B.硫C.镁条D.木炭@#@5.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衣料中的棉、羊毛等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食用加碘食盐和强化铁酱油可补充某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到的钢和生铁属于铁的两种合金@#@D.宇通客车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7.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8.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Mg+CO2点燃2MgO+CB.2Na+2H2O=2NaOH+H2↑@#@C.Cl2+2NaBr=2NaCl+Br2D.2Na2O2+2H2O=4NaOH+O2↑@#@9.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D.一定温度时,t℃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10.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纯净物)@#@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2.3@#@4@#@0@#@0@#@0@#@反应后质量/g@#@0@#@0@#@2.2@#@2.7@#@待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X的质量为1.5g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1@#@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1.请从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极易燃烧,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

@#@@#@12.洛阳牡丹天下闻名。

@#@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牡丹花可观赏,亦可食用,同水果、蔬菜一样,它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13.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14.右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由此可知,葡萄糖由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要把1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g。

@#@@#@15.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水澄清;@#@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由下列反应制取:

@#@Cl2+2X=2NaCl+2ClO2,则X的化学式为;@#@除去硬水中过多的(填离子符号)和Mg2+就可得到软水。

@#@@#@16.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右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

@#@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则甲的化学式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得分@#@评卷人@#@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4分)@#@17.(2分)右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

(1)图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4分)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

(1)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功能。

@#@@#@

(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什么?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原理。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联合制碱法”中的如下反应: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生成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

@#@@#@19.(4分)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

@#@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4)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

@#@@#@20.(4分)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I)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II)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

@#@(提示:

@#@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

@#@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

@#@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得分@#@评卷人@#@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1.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1)右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 @#@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②Zn(NO3)2、AgNO3③Zn(NO3)2、Cu(NO3)2@#@④Zn(NO3)2、AgNO3、Cu(NO3)2@#@【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填标号),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少量固体B,@#@滴加@#@有气泡产生@#@@#@(3)右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 ;@#@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

@#@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

@#@@#@2012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注意事项:

@#@@#@1.答出其他合理答案,请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没有特别要求写化学式的,写化学式或名称均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A@#@B@#@A@#@C@#@D@#@D@#@C@#@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1.氮气(或N2)氢气(或H2)@#@1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使香味扩散维生素@#@13.三40%15@#@1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粉与氧气(或空气)有更大的接触面@#@15.吸附NaClO2Ca2+@#@16.CH4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CO2↑+H2O等@#@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三、简答题(共14分)@#@17.(2分)

(1)水(或H2O)

(2)2H2O通电2H2↑+O2↑@#@18.(4分)

(1)乳化@#@

(2)覆盖保护层,起到隔绝氧气(或空气)和水的作用。

@#@@#@(3)Mg(OH)2+2HCl=MgCl2+2H2O@#@(4)NaCl+H2O+NH3+CO2==NaHCO3↓+NH4Cl@#@19.(4分)

(1)酒精灯@#@

(2)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2KCl+3O2↑@#@(3)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4)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O2从b口通入。

@#@@#@20.(4分)

(1)肯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

@#@@#@

(2)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1.

(1)C(1分)

(2)②(1分)猜想②中无Cu(NO3)2,说明Cu(NO3)2已与Zn反应生成Cu,而Cu能与AgNO3反应,故也不可能有AgNO3【或Zn应先与AgNO3反应后与Cu(NO3)2反应,当有AgNO3剩余时,溶质中一定含有Cu(NO3)2】@#@(1分)@#@实验步骤@#@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稀盐酸(或稀硫酸等)@#@(1分)@#@Zn+2HCl=ZnCl2+H2↑@#@(或Zn+H2SO4=ZnSO4+H2↑)@#@(1分)@#@(3)制取CO(1分)Fe2O3+3CO高温2Fe+3CO2(1分)@#@(4)解:

@#@设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1分)@#@98152@#@49t×@#@10%x@#@98:

@#@152=49t×@#@10%:

@#@x(列成为竖式)(1分)@#@x=7.6t(1分)@#@答:

@#@可生产硫酸亚铁7.6t。

@#@@#@";i:

2;s:

26385:

"准考证号姓名监考教师实验总得分@#@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一@#@1.物理实验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选择器材@#@能选出玻璃板和两个带半圆形红斑的塑料人做实验@#@2@#@

(2)@#@摆放器材@#@将玻璃板竖直固定在方格纸上(2分),玻璃板镀半透膜的一面与方格纸的中央(或某一)刻度线重合(2分)@#@4@#@(3)@#@观察记录@#@能两次确定小塑料人经过平面镜成像的位置,测量并正确记录对应的物距和像距。

@#@每空2分@#@8@#@(4)@#@实验结论@#@像距等于物距,结论正确。

@#@(2分)@#@2@#@2.化学实验题:

@#@组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取液体于试管中@#@取下盛水的试剂瓶瓶塞,(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倒入约为试管容积的1/4水于试管中,无滴洒,盖上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实验者。

@#@@#@2@#@

(2)@#@加热@#@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持上述试管,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时拇指不能按住短柄,管口勿对人。

@#@(2分)试管与实验台成约450角,并不时地移动试管,实验完毕熄灭酒精灯。

@#@(2分)@#@4@#@3.生物实验题:

@#@用显微镜观察单子叶植物茎的横切片(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安放玻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不压扣1分)。

@#@@#@2@#@

(2)@#@调焦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眼睛不从侧面看着物镜或玻片被压碎扣1分);@#@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在低倍镜下观察物像(看不到物像扣1分)。

@#@@#@4@#@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 @#@@#@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二@#@3.物理实验题: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检查器材@#@天平已经调节平衡,只是游码不在零位置;@#@能把游码拨到零位置,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给1分。

@#@@#@若用镊子拨游码拨不动时,可以用手移动游码,不扣分。

@#@@#@2@#@

(2)@#@测量质量@#@要求操作规范,顺序合理,结果记录正确。

@#@@#@两次质量测量各占2分。

@#@@#@把盛盐水的烧杯放在右盘中的,扣1分。

@#@@#@用手直接添加砝码的,扣1分。

@#@@#@结果读数错误的,扣1分。

@#@@#@测量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的,扣1分。

@#@@#@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扣1分。

@#@3分扣完为止。

@#@@#@8@#@(3)@#@测量体积@#@要求操作规范,结果正确,排序合理。

@#@@#@体积的测量占1分;@#@@#@若先测盐水的体积,再测盐水的质量,扣1分。

@#@@#@2@#@(4)@#@实验结论@#@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1分)。

@#@@#@再算出盐水的密度(1分)。

@#@@#@4@#@2.化学实验题: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连接仪器@#@将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和试管连接起来(要有转动动作)。

@#@@#@2@#@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1分),然后紧握试管外壁(也可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1分)。

@#@@#@4@#@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 @#@ @#@3.生物实验题:

@#@观察双子叶植物的结构种子的结构(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解剖菜豆种子@#@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剥去种子外面的种皮,分开两片合拢着的子叶(不剥去种皮,直接将种子分成两半的扣1分)。

@#@@#@2@#@

(2)@#@观察@#@用解剖针指示出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指错1-2个结构扣1分,指错3-4个结构扣2分)。

@#@@#@4@#@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 @#@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三@#@1.物理实验题: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检查器材@#@有检查实验器材的意识和动作。

@#@@#@2@#@

(2)@#@安装器材@#@把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

@#@@#@2@#@(3)@#@调整器材@#@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2@#@(4)@#@实验记录@#@操作正确并完成表格。

@#@每错一个空,扣0.5分,扣完为止。

@#@g取9.8N/kg和10N/kg均可)。

@#@@#@8@#@(5)@#@实验结论@#@结论正确,用文字表述和公式表达均可。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自己呼出的气体@#@评分要点@#@

(1)@#@在集气瓶中装水@#@集气瓶放在水槽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瓶口的一端推向另一端),并倒立在水槽中。

@#@@#@

(2)@#@收集@#@一手扶集气瓶,将导管的一端伸入集气瓶口,然后用嘴吹气(1分),当有气泡从瓶口冒出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拿出正放在实验台上(1分)。

@#@@#@3.生物实验题: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准备和取材@#@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生理盐水;@#@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不擦拭玻片、不滴或滴错溶液、刮牙缝等处的扣1分)。

@#@@#@2@#@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平放扣1分)。

@#@@#@2@#@(3)@#@染色@#@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不染色或方法错误扣1@#@2@#@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分@#@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四@#@1.物理实验题:

@#@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检查器材@#@有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否完好的意识和动作。

@#@@#@2@#@

(2)@#@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1分);@#@@#@两个灯泡连成串联关系(1分);@#@@#@电压表量程选择合适、接线正确(1分)。

@#@@#@6@#@(3)@#@实验测量@#@正确测出三个电压值(各1分)。

@#@@#@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不扣分。

@#@@#@6@#@(4)@#@实验结论@#@结论正确1分,文字表述和公式表述均可。

@#@@#@2@#@2.化学实验题:

@#@量筒的使用(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1@#@倒液@#@将试剂瓶中的水向量筒中倒入接近6mL处(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无滴洒),用后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操作者@#@2@#@2@#@滴加@#@将量筒放平,用滴管将水逐滴加入至6mL,无滴洒,滴管竖直悬在容器口上方,不伸入量筒或接触量筒。

@#@@#@2@#@3@#@读数@#@读数时,量筒放平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用后滴管放回原处@#@2@#@3.生物实验题:

@#@探究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设计并实施实验@#@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扎在解剖针的尖端。

@#@@#@2@#@点燃酒精灯,把种子放在火上燃烧,直到剩下一些不再燃烧的灰烬为止。

@#@@#@2@#@

(2)@#@结果@#@将实验现象给老师过目。

@#@得出结论:

@#@燃烧后剩下的灰烬为无机盐,说明种子中含有无机盐。

@#@@#@2@#@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 @#@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五@#@1.物理实验题:

@#@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功率的关系(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检查器材@#@有检查实验器材的意识和动作。

@#@@#@2@#@

(2)@#@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1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线正确,量程选择合适(1分);@#@@#@滑动变阻器连线正确(1分)。

@#@@#@6@#@(3)@#@检查电路@#@电路连成后,闭合开关前能检查电路,能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2@#@(4)@#@实验过程@#@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结果正确。

@#@@#@电流值、电压值、电功率值各占1分。

@#@@#@本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只要所求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即可。

@#@@#@若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两表无示数,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不扣分。

@#@@#@6@#@2.化学实验题: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中和反应(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取氢氧化钠溶液@#@用试管取约1-2mL氢氧化钠溶液(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无滴洒),用后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操作者@#@2@#@

(2)@#@滴加指示剂@#@向试管里滴加1-2滴酚酞试液(滴管要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并轻轻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2@#@(3)@#@中和@#@用滴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滴管要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并轻轻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直至红色完全消失。

@#@(若酸过量不扣分)@#@2@#@3.生物实验题:

@#@探究种子中是否含有淀粉(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设计并实施实@#@将玉米种子放在小木板上(1分),用刀片将其纵向切开。

@#@@#@将一滴碘液滴(1分)在种子的纵切面上,观察颜色变化。

@#@(滴蓝墨水扣1分)@#@4@#@

(2)@#@结论@#@将实验现象给老师过目。

@#@得出结论:

@#@淀粉遇碘变蓝,玉米胚乳部分遇碘变蓝色,说明种子中含有淀粉@#@2@#@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 @#@@#@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六@#@1.物理实验题:

@#@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摆放器材@#@连线前能够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或者对照电路图摆放器材。

@#@没有摆放器材意识和动作扣一分@#@2@#@

(2)@#@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1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线及量程选择正确(1分);@#@@#@滑动变阻器连线正确(1分)。

@#@@#@6@#@(3)@#@检查电路@#@电路连成后,闭合开关前能检查电路,主要看连线是否正确,是否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2@#@(4)@#@实验测量@#@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探究,结果正确。

@#@@#@每错一空,扣0.5分,扣完为止。

@#@@#@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两表无示数,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不扣分。

@#@@#@5@#@(5)@#@实验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1@#@2.化学实验题:

@#@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连接仪器@#@将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和试管连接起来(要有转动动作)。

@#@@#@2@#@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1分),然后紧握试管外壁(也可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1分)。

@#@@#@4@#@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3.生物实验题: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准备和取材@#@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²@#@),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不擦拭玻片、不滴或滴错溶液扣1分)。

@#@@#@2@#@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平放扣1分)。

@#@@#@2@#@(3)@#@染色@#@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不染色或方法错误扣1分)。

@#@@#@2@#@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 @#@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七@#@1.化学实验题: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所需NaCl的质量1g;@#@水49mL。

@#@@#@2@#@ @#@@#@

(2)@#@称NaCl的质量@#@1.在事先调好的天平两端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用镊子拨动游码(若用镊子拨游码不动时,可以用手,不扣分),用药匙取食盐称取1.0g氯化钠至天平平衡。

@#@(注意:

@#@称量的结果要向老师展示,物码不倒置)(1分)。

@#@@#@2.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游码拨回零处,将托盘天平复位(1分)。

@#@@#@4@#@ @#@@#@(3)@#@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量取水49mL(注意:

@#@量取的结果要向老师展示)。

@#@量筒放平稳,向量筒中加水至接近49mL处(1分)。

@#@用胶头滴管吸水悬空滴加水到所需的量,边滴边观察,直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且到达47mL刻度处(1分)。

@#@@#@4@#@ @#@@#@(4)@#@溶解@#@将量好的水从量筒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1分),直到完全溶解,搅拌时,不要有连续碰撞声(1分)。

@#@@#@4@#@ @#@@#@(5)@#@装瓶@#@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标有6%氯化钠溶液标签的试剂瓶里,盖好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3.生物实验题:

@#@观察显微镜结构(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说出显微镜上各标号所指示结构的名称。

@#@@#@用词准确。

@#@说错1-2个结构扣1分,说错3-4个结构扣2分,说错5-6个结构扣3分。

@#@@#@6@#@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 @#@2.物理实验题:

@#@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3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1分);@#@@#@电流表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1分)。

@#@@#@2@#@

(2)@#@实验测量@#@电流表读数正确(1分)。

@#@@#@1@#@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八@#@1.化学实验题:

@#@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检验(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2)@#@制取二氧化碳@#@1.取下带导管的橡皮塞,放在桌上,将盛石灰石的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用镊子(或药匙)取约5g—10g(几小块)石灰石于试管中,盖好瓶塞(正确取用,无撒落)(1分)。

@#@@#@2.向试管中倾倒15mL左右稀盐酸,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

@#@无滴洒)(1分)。

@#@@#@3.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观察现象(1分)。

@#@@#@6@#@(3)@#@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1分),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做验满实验(1分)。

@#@@#@4@#@(4)@#@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1.向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振荡(1分)。

@#@@#@2.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溶液变浑浊(1分)。

@#@@#@4@#@2.物理实验题:

@#@用刻度尺测量长方体塑料块的长度(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观察刻度尺@#@能对所使用的刻度尺进行观察,分度值要填写正确。

@#@1分@#@2@#@

(2)@#@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1分)正确记录测量结果(1分0@#@4@#@3.生物实验题:

@#@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准备和取材@#@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不擦拭玻片扣1分);@#@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或滴错溶液扣1分);@#@用解剖针或牙签挑取少许番茄果肉,把挑取的番茄果肉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4@#@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平放扣1分)。

@#@@#@2@#@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 @#@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九@#@1.化学实验题:

@#@化学变化中的现象(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放热发光现象@#@点燃酒精灯,火柴杆入污物杯(1分),观察酒精灯燃烧时的现象,用灯帽将酒精灯熄灭(1分)。

@#@@#@4@#@

(2)@#@生成气体@#@1.正确用镊子取一粒石灰石或大理石于试管内(一横、二放、三慢滑)(1分)。

@#@2.向试管内倒入约2mL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无滴洒,倒取后,盖上瓶塞,放回原处)(1分)。

@#@@#@4@#@(3)@#@生成沉淀@#@1.向试管内倒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无滴洒,倒取后,盖上瓶塞,)(1分)。

@#@2.向上述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滴管应垂直悬在容器口上方),观察现象有沉淀产生(1分)。

@#@@#@4@#@(4)@#@颜色变化@#@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持上述试管(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夹在离试管口大约1/3处,加热时拇指不可接触短柄)(1分),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与实验台约成450角,试管口不能对人),至试管内有黑色物质生成,熄灭酒精灯(1@#@4@#@2.物理实验题:

@#@电路的转换(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识别电路@#@能识别已经连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1分);@#@@#@2@#@

(2)@#@转换电路@#@能将两个灯泡的串联(或并联)的关系,转换成并联(串联)(1分),且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

@#@。

@#@@#@2@#@(3)@#@实验结束@#@保持变更后的状态不变。

@#@@#@2@#@3.生物实验题:

@#@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取澄清石灰水@#@向洁净的试管中加入3-5毫升澄清石灰水,(超过试管容积的1/4扣1分)@#@2@#@

(2)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取一支洁净的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直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未变浑浊扣1分@#@2@#@(3)结论@#@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2@#@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 @#@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十@#@1.化学实验题:

@#@探究碳酸钠的性质(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1@#@碳酸钠@#@溶解并与@#@指示剂的@#@作用@#@取少量碳酸钠粉末于试管内(用药匙或用纸槽均可,瓶塞倒放,药品无撒落,用纸片擦净药匙放回原处),用后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操作者(1分).将1mL-2mL蒸馏水倒入上述试管中(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用后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操作者;@#@振荡试管,观察溶解情况(1分)。

@#@@#@4@#@向上述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入或接触试管,无滴洒),观察颜色的变化(1分)。

@#@其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钠溶液显性(1分)。

@#@@#@4@#@2@#@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向试管中倒入1mL—2mL碳酸钠溶液(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无滴洒)(1分)。

@#@用滴管吸取澄清石灰水滴入试管中(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入或接触试管,无滴洒),观察现象,溶液变浑浊.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操作者;@#@滴管内余物滴入废液缸,洗净滴管放回原处(1分)。

@#@@#@4@#@3@#@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向试管中倒入1mL—2mL碳酸钠溶液(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无滴洒)(1分)。

@#@用滴管向上述试管内滴加少量稀盐酸(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无滴洒),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1分)。

@#@@#@2@#@2.整理器材@#@2@#@ @#@2.物理实验题:

@#@测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观察记录@#@能对所用的测力计进行观察,分度值结果填写正确。

@#@@#@1@#@

(2)@#@测量浮力@#@能正确测出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数值和单位各1分。

@#@@#@2@#@3.生物实验题:

@#@制作叶片的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准备@#@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擦拭玻片,不滴或滴错溶液扣一分)@#@2@#@

(2)@#@取材@#@取一片植物叶片,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相对捏紧叶片,斜向用力,撕开叶片,用镊子撕取叶片的下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不取下表皮的扣1分)@#@2@#@(3)@#@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盖玻片时不用镊子夹着盖、盖玻片平放扣1分)@#@2@#@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 @#@2014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十二@#@1.生物实验题: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准备和取材@#@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生理盐水;@#@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不擦拭玻片、不滴或滴错溶液、刮牙缝等处的扣1分)。

@#@@#@4@#@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平放扣1分)。

@#@@#@2@#@(3)@#@染色@#@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不染色或方法错误扣1@#@2@#@(4)@#@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实验台边缘约7cm(单手取镜扣1分)。

@#@@#@2@#@(5)@#@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扳物镜转动或用高倍镜对光扣1分);@#@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6)@#@安放玻片并调焦@#@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眼睛不从侧面看着物镜或玻片被压碎扣1分);@#@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7)@#@观察@#@移动拨片,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看不到上皮细胞物像的扣1分)。

@#@@#@2@#@2.物理实验题:

@#@检查“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装置(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1@#@检查装置@#@错误设置仅限4种可能:

@#@①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过小,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或烧杯壁;@#@③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④烧杯内的水深度不够,不能观察到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大小的变化情况。

@#@@#@查到一处给2分,查到二处给3分。

@#@@#@6@#@6.化学实验题:

@#@探究铁和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6分)@#@评分要点@#@分值@#@扣分@#@实验操作@#@方法一:

@#@@#@1.向试管中倒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无滴洒),用后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操作者(1分)。

@#@@#@2.将一根洁净的铁丝(要用砂纸把铁丝表面稍加打磨)放入试管中的溶液中(1分)。

@#@@#@3.过一会儿,取出铁丝,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结论:

@#@铁的活动性大于铜(1分)。

@#@@#@6@#@方法二:

@#@@#@1.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约2mL的稀盐酸(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无滴洒)(1分)。

@#@@#@2.取洁净的铁丝和铜丝(要用砂纸把铁丝和铜丝表面稍加打磨)放入试管中的溶液中(1分)。

@#@@#@3.铁丝表面出现气泡,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结";i:

3;s:

28395:

"完整word版汽车制动系试题和答案解析@#@汽车制动系试题及其答案@#@一、填空题@#@1.任何制动系都由( @#@ @#@ @#@ @#@ @#@)、( @#@ @#@ @#@ @#@ @#@)、( @#@ @#@ @#@ @#@ @#@)和( @#@ @#@ @#@ @#@ @#@)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2.所有国产汽车和部分国外汽车的气压制动系中,都采用( @#@ @#@ @#@ @#@ @#@)。

@#@@#@3.人力制动系按其中传动装置的结构型式的不同分为( @#@ @#@ @#@ @#@ @#@)和( @#@ @#@ @#@ @#@ @#@)两种。

@#@@#@4.目前国内所用的制动液大部分是( @#@ @#@ @#@ @#@ @#@),也有少量的( @#@ @#@ @#@ @#@ @#@)和( @#@ @#@ @#@ @#@ @#@)。

@#@@#@5.挂车气压制动传动机构按其控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 @#@ @#@ @#@ @#@)和( @#@ @#@ @#@ @#@ @#@)两种,我国一般采用( @#@ @#@ @#@ @#@ @#@)。

@#@@#@6.制动器的领蹄具有( @#@ @#@ @#@ @#@ @#@)作用,从蹄具有( @#@ @#@ @#@ @#@ @#@)作用。

@#@@#@7.车轮制动器由( @#@ @#@ @#@ @#@ @#@)、( @#@ @#@ @#@ @#@ @#@)、( @#@ @#@ @#@ @#@ @#@)和( @#@ @#@ @#@ @#@ @#@)等四部分构成。

@#@@#@8.凸轮式制动器的间隙是通过来进行局部调整的( @#@ @#@ @#@ @#@ @#@)。

@#@@#@9.动力制动系包括( @#@ @#@ @#@ @#@ @#@),( @#@ @#@ @#@ @#@ @#@)和( @#@ @#@ @#@ @#@ @#@)三种。

@#@@#@10.在储气筒和制动气室距制动阀较远时,为了保证驾驶员实施制动时,储气筒内的气体能够迅速充入制动气室而实现制动,在储气筒与制动气室间装有( @#@ @#@ @#@ @#@ @#@);@#@为保证解除制动时,制动气室迅速排气,在制动阀与制动气室间装( @#@ @#@ @#@ @#@ @#@)。

@#@@#@11.制动气室的作用是( @#@ @#@ @#@ @#@ @#@)。

@#@@#@12.真空增压器由( @#@ @#@ @#@ @#@ @#@)、( @#@ @#@ @#@ @#@ @#@)和( @#@ @#@ @#@ @#@ @#@)三部分组成。

@#@@#@13.伺服制动系是在( @#@ @#@ @#@ @#@ @#@)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而形成的,即兼用( @#@ @#@ @#@ @#@ @#@)和( @#@ @#@ @#@ @#@ @#@)作为制动能源的制动系。

@#@@#@14.汽车制动时,前、后轮同步滑移的条件是( @#@ @#@ @#@ @#@ @#@)。

@#@@#@15.ABS制动防抱死装置是由( @#@ @#@ @#@ @#@ @#@)、( @#@ @#@ @#@ @#@ @#@)及( @#@ @#@ @#@ @#@ @#@)等三部分构成的。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1.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制动器@#@2.凸轮式制动器@#@3.机械式液压式@#@4.植物制动液合成制动液矿物制动液@#@5.充气制动放气制动放气制动@#@6.增势减势@#@7.固定部分旋转部分张开机构调整机构@#@8.制动调整臂@#@9.气压制动系气顶液制动系全液压动力制动系@#@10.继动阀(加速阀)快放阀@#@11.将输入的气压能转换成机械能而输出@#@12.辅助缸控制阀真空伺服气室@#@13.人力液压制动系动力伺服系统人体发动机@#@14.前后轮制动力之比等于前后轮与路面的垂直载荷之比@#@15.传感器控制器压力调节器@#@二、选择题@#@1.汽车制动时,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

@#@@#@A.汽车的载质量B.制动力矩@#@C.车速D.轮胎与地面的附着条件@#@2.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任何一辆汽车都必须具有()。

@#@@#@A.行车制动系B.驻车制动系C.第二制动系D.辅助制动系@#@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必须能实现渐进制动。

@#@@#@A.行车制动系B.驻车制动系C.第二制动系D.辅助制动系@#@4.汽车制动时,制动力FB与车轮和地面之间的附着力FA的关系为()。

@#@@#@A.FB﹤FAB.FB﹥FAC.FB≤FAD.FB≥FA@#@5.汽车制动时,当车轮制动力FB等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FA时,则车轮()。

@#@@#@A.做纯滚动B.做纯滑移C.边滚边滑D.不动@#@6.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当车轮抱死滑移时,路面对车轮的侧向力()。

@#@@#@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D.不一定。

@#@@#@7.领从蹄式制动器一定是()。

@#@@#@A.等促动力制动器B.不等促动力制动器@#@C.非平衡式制动器D.以上三个都不对。

@#@@#@8.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的固定元件的安装是()。

@#@@#@A.中心对称B.轴对称@#@C.既是A又是BD.既不是A也不是B@#@9.下列()制动器是平衡式制动器。

@#@@#@A.领从蹄式D.双领蹄式C.双向双领蹄式D.双从蹄式@#@10.在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和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一定时,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取决于()。

@#@@#@A.促动管路内的压力B.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力@#@C.轮胎的胎压D.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11.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如果只是前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后轮还在滚动,则汽车可能()。

@#@@#@A.失去转向性能B.甩尾C.正常转向D.调头@#@12.制动控制阀的排气阀门开度的大小,影响()。

@#@@#@A.制动效能B.制动强度C.制动状态D.制动解除时间@#@二、选择题参考答案@#@1.BD@#@2.AD@#@3.AC@#@4.C@#@5.B@#@6.C@#@7.C@#@8.C@#@9.B@#@10.A@#@11.A@#@12.D@#@三、判断改错题@#@1.制动力一定是外力。

@#@()@#@改正:

@#@@#@2.液压制动主缸的补偿孔堵塞,会造成制动不灵。

@#@()@#@改正:

@#@@#@3.挂车制动应比驻车制动略早。

@#@()@#@改正:

@#@@#@4.等促动力的领从蹄式制动器一定是简单非平衡式制动器。

@#@()@#@改正:

@#@@#@5.无论制动鼓正向还是反向旋转时,领从蹄式制动器的前蹄都是领蹄,后蹄都是从蹄()@#@改正:

@#@@#@6.等位移式制动器是平衡式制动器。

@#@()@#@改正:

@#@@#@7.简单非平衡式车轮制动器在汽车前进与后退制动时,制动力相等。

@#@()@#@改正:

@#@@#@8.在动力制动系中,驾驶员的肌体不仅作为控制能源,还作为部分制动能源。

@#@()@#@改正:

@#@@#@9.驻车制动没有渐进控制的要求,所以驻车制动阀一般只是一个气动开关而已。

@#@()@#@改正:

@#@@#@10.只要增大制动管路内的制动压力,就可加大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从而制动力就可随之增大。

@#@()@#@改正:

@#@@#@1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其前后轮的垂直载荷是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的。

@#@()@#@改正:

@#@@#@12.汽车制动的最佳状态是出现完全抱死的滑移现象。

@#@()@#@三、判断改错题参考答案@#@1.(√)@#@2.(√)@#@3.(√)@#@4.(√)@#@5.(×@#@),后一句改为“领从蹄式制动器都有一个领蹄和一个从蹄,正向旋转时,前蹄是领蹄,后蹄是从蹄;@#@反向旋转时,前蹄是从蹄,后蹄是领蹄”。

@#@@#@6.(×@#@),将“是”改为“不是”@#@7.(×@#@),改为“制动力不等”。

@#@@#@8.(×@#@),改为“驾驶员的肌体仅作为控制能源,而不作为制动能源”。

@#@@#@9.(√)@#@10.(×@#@),最后一句改为“当制动力不超过附着力时,制动力也随之增大”。

@#@@#@11.(√)@#@12.(×@#@),改为“最佳状态是出现边滚边滑的滑移现象”。

@#@@#@四、名词解释题@#@1.汽车制动@#@2.行车制动系@#@3.驻车制动系@#@4.液压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5.制动器@#@6.车轮制动器@#@7.中央制动器@#@8.轮缸式制动器@#@9.凸轮式制动器@#@10.领蹄@#@11.从蹄@#@12.钳盘式制动器@#@四、名词解释题参考答案@#@1.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的这些作用统称为汽车的制动。

@#@@#@2.用以使行驶的汽车减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称为行车制动系。

@#@@#@3.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则称为驻车制动系。

@#@@#@4.汽车不制动时,液压制动主缸推杆的头部与主缸活塞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为消除这一间隙所需踏板的行程,称为液压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

@#@@#@5.在制动系中,用以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的部件,叫制动器。

@#@@#@6.凡是旋转元件固装在车轮或半轴上,制动力矩分别直接作用于两侧车轮上的制动器即称为车轮制动器。

@#@@#@7.中央制动器是指旋转元件固装在传动系的传动轴上,制动力矩须经过驱动桥再分配到两车轮上的制动器。

@#@@#@8.制动器中以液压轮缸作为制动蹄促动装置的制动器称为轮缸式制动器。

@#@@#@9.用凸轮作为制动蹄促动装置的制动器叫做凸轮式制动器。

@#@@#@10.用楔作为促动装置的制动器叫做楔式制动器。

@#@@#@11.制动器制动时,制动蹄的张开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相同的蹄,称为领蹄。

@#@@#@12.旋转元件为制动盘,固定元件为制动钳的制动器@#@五、问答题@#@1.什么是制动力?

@#@并分析制动力是如何产生的?

@#@@#@ @#@2.什么是汽车制动系?

@#@制动系又是如何分类的?

@#@@#@ @#@3.为什么驻车制动系一般都采用机械式传动装置?

@#@@#@ @#@4.什么是制动踏板感(“路感”)?

@#@对实施制动有何帮助?

@#@@#@ @#@5.对制动液有何要求?

@#@@#@ @#@6.什么是摩擦制动器?

@#@它是如何分类的?

@#@各自的结构特点如何?

@#@@#@ @#@7.轮缸式制动器有哪几种形式?

@#@@#@ @#@8.什么是领从蹄式制动器?

@#@简述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指出哪一蹄是领蹄?

@#@哪一蹄是从蹄?

@#@@#@ @#@9.什么是非平衡式制动器?

@#@试分析领从蹄式制动器是否为非平衡式制动器?

@#@@#@ @#@10.什么是制动助势蹄和减势蹄?

@#@装有此两种蹄的制动器是何种制动器?

@#@@#@ @#@11.什么是双领蹄式制动器?

@#@其结构特点如何?

@#@@#@ @#@12.什么是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

@#@其结构特点如何?

@#@@#@ @#@13.何谓双从蹄式制动器?

@#@有何特点?

@#@@#@ @#@14.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如何?

@#@@#@ @#@15.什么是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

@#@其与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 @#@16.钳盘式制动器分成哪几类?

@#@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 @#@17.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 @#@18.气压制动系统各元件之间连接管路包括哪三种?

@#@它们各是怎样定义的?

@#@@#@ @#@19.气压制动系的供能装置主要包括哪些装置?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这些装置在气压制动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是否是必不可少的?

@#@@#@ @#@20.制动阀的作用是什么?

@#@@#@ @#@21.气顶液式制动系主要由哪些零件组成?

@#@试述其工作情况。

@#@@#@ @#@22.全液压动力制动系主要由哪些零部件组成?

@#@其基本情况如何?

@#@@#@ @#@23.增压式伺服制动系和助力式伺服制动系各具有什么特点?

@#@@#@ @#@24.什么是理想的汽车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比?

@#@汽车制动时前轮或后轮先抱死会产生什么后果?

@#@@#@25.在制动力调节装置中限压阀和比例阀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各用于何种车型?

@#@为什么?

@#@@#@ @#@26.感载阀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汽车制动力调节装置中采用感载阀?

@#@@#@27.汽车为什么要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

@#@@#@ @#@28.简述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

@#@@#@ @#@29.简述TRC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

@#@@#@五、问答题参考答案@#@1.1)制动力:

@#@对汽车进行制动的可控制的外力叫做制动力。

@#@@#@2)产生:

@#@要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驾驶员应踩下制动踏板,通过推杆和主缸活塞,使主缸内油液在一定压力下注人轮缸,并通过两个轮缸活塞推动使两制动蹄绕支承销转动,上端向两边分开而以其摩擦片压紧在制动鼓的内圆面上,这样,不旋转的制动蹄就对旋转着的制动鼓作用一个摩擦力矩,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

@#@制动鼓将该力矩传到车轮后,由于车轮与路面间有附着作用,车轮对路面作用一个向前的周缘力,同时路面也对车轮作用下个向后的反作用力,即制动力。

@#@@#@2.1)定义:

@#@对汽车产生制动力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称为汽车制动系。

@#@@#@2)分类:

@#@@#@

(1)按作用分:

@#@制动系可分为行车制动系、驻车制动系、第二制动系和辅助制动系。

@#@@#@

(2)按制动能源分:

@#@制动系可分为人力制动系,动力制动系和伺服制动系。

@#@@#@(3)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制动系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和组合式。

@#@@#@(4)按制动能量传输的管路数目分!

@#@制动系分单管路制动系和双管路制动系。

@#@@#@3.驻车制动系必须可靠地保证汽车在原地停驻并在任何情况下不致自动滑行,这一点只有用机械锁止方法才能实现。

@#@这便是驻车制动系多用机械式传动装置的主要原因。

@#@@#@4.当轮胎与路面之间有良好的附着时,汽车所受到的制动力与踏板力之间的线性关系,称制动踏板感(“路感”)。

@#@驾驶员可因此而直接感觉到汽车制动强度,以便及时加以必要的控制和调节。

@#@保证制动处子最佳状态。

@#@@#@5.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要求:

@#@@#@1)挂车应能与主车同步制动或略早于主车制动。

@#@@#@2)当挂车因故脱挂时,应能自行制动。

@#@@#@6.l)定义:

@#@凡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产生制动力矩的制动器,都称为摩擦制动器。

@#@@#@2)分类:

@#@摩擦制动器分为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两大类。

@#@@#@3)结构特点:

@#@鼓式制动器的旋转元件是制动鼓,其工作表面为制动鼓的圆柱面;@#@盘式制动器的旋转元件为圆盘状制动盘,其工作表面为制动盘的端面。

@#@@#@7.轮缸式制动器有领从蹄式、双领蹄式、双向双领蹄式、双从蹄式和双向双从蹄式,以及单向和双向自增力式等几种。

@#@@#@8.l)定义:

@#@在制动鼓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都有一个领蹄和一个从蹄的制动器即称为领从蹄式制动器。

@#@@#@2)结构:

@#@领从蹄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鼓、制动底板、两个制动蹄、两个制动蹄支承销、制动蹄回位弹簧及一个双活塞式轮缸组成。

@#@前后两制动蹄,以其腹板下端的孔分别同两支承销作动配合。

@#@制动蹄外圆面上,用铆钉铆接着石棉纤维及摩擦片。

@#@轮缸作为制动蹄促动装置,用螺钉装在制动底板上,制动蹄腹板的上端松嵌入液压轮缸活塞上的顶块的直槽中。

@#@两制动蹄由回位弹簧拉拢,并以锁销紧靠着装在制动底板上的调整凸轮。

@#@领从蹄式制动器固定于制动底板上的零件是沿轴对称布置的。

@#@@#@3)工作原理:

@#@@#@

(1)制动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制动主缸中的油液便顺着油管流入轮缸,使轮缸内的油液增多压力增大,于是两制动蹄便在此液压促动力的作用下,绕着支承销向外张开,压靠到旋转的制动鼓上,这样不转的制动蹄便给旋转的制动鼓施加了一阻力矩,然后通过车轮与地面的附着作用产生制动力,使汽车减速甚至停车。

@#@@#@

(2)解除制动时,驾驶员放松制动踏板,制动蹄便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制动消除。

@#@@#@4)前进制动时,前蹄张开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相同,是领蹄;@#@后蹄张开方向与制动鼓的旋向相反,是从蹄。

@#@倒车制动时恰好相反,前蹄是从蹄,后蹄是领蹄。

@#@@#@9.1)定义:

@#@凡制动鼓所受来自两蹄的法向力不能互相平衡的制动器均属于非平衡式制动器。

@#@@#@2)领从蹄式制动器制动蹄的受力情况如图17所示。

@#@制动时,领蹄1和从蹄2在相等的促动力Fs的作用下,分别绕各自的支承点3和4旋转到紧压在制动鼓5上。

@#@旋转着的制动鼓即对两制动蹄分别作用着法向反力N1和N2,以及相应的切向反力T1和T2,两蹄上的这些力分别为各自的支点3和4的支点反力Sl和S2所平衡。

@#@领蹄上的切向合力T1所造成的绕支点3的力矩与促动力名所造成的绕同一支点的力矩是同向的。

@#@所以力Tl的作用结果是使领蹄1在制动鼓上压得更紧,即力N1变得更大,与此相反,切向反力T2则使从蹄2放松制动鼓,即有使N2和T2本身减小的趋势。

@#@可见,虽然领蹄和从蹄所受促动力相等,但所受制动鼓法向反力N1和N2却不相等,且N1>N2。

@#@所以领从蹄式制动器为非平衡式制动器。

@#@@#@10.1)定义:

@#@制动时,制动蹄的张开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相同的蹄,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其对鼓的制动有助势作用,故称为助势蹄。

@#@@#@而减势蹄是指制动时,制动蹄的张开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其有放松制动鼓减小制动的趋势,即具有减势作用,称为减势蹄。

@#@@#@2)装有此两种蹄的制动器是简单非平衡式制动器。

@#@@#@11.1)定义:

@#@在制动鼓正向旋转时,两蹄均为领蹄的制动器,称双领蹄式制动器。

@#@@#@2)特点:

@#@两制动蹄各用一个单活塞式轮缸,且两套制动蹄、轮缸、支承销和调整凸轮等在制动底板上的布置是中心对称,两个轮缸可借连接油管连通,使其中油压相等。

@#@在前进制动时两蹄都是领蹄,制动器的效能因而得到提高,在倒车制动时,两蹄将都变成从蹄,制动效能很低。

@#@@#@12.1)定义:

@#@制动鼓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两蹄均为领蹄的制动器,称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

@#@@#@2)特点:

@#@@#@

(1)两个制动蹄各用一个单活塞式轮缸,且两套制动蹄、轮缸、支撑销和调整凸轮等在制动底板上的布置是中心对称的。

@#@两个轮缸可借连接油管相通,使其中油压相等。

@#@@#@

(2)在前进制动时两蹄都是领蹄,制动器的效能因而得到提高。

@#@在倒车制动时,两蹄将都变成从蹄,制动效能很低。

@#@@#@13.1)定义:

@#@制动鼓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两蹄均为从蹄的制动器,称为双从蹄式制动器。

@#@@#@2)特点:

@#@双从蹄式制动器的前进制动效能低于双领蹄式和领从蹄式制动器。

@#@但其效能对摩擦系数变化的敏感程度较小,即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稳定性。

@#@@#@14.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只采用一个单活塞式轮缸,活塞作用于前制动蹄上,前、后制动蹄的下端分别浮支在浮动的顶杆的两端。

@#@制动器只在上方有一个支承销,不制动时,两蹄上端均借各自的回位弹簧拉靠在支承销上。

@#@@#@15.1)定义:

@#@无论制动鼓正向旋转还是反向旋转,均能借蹄鼓之间的摩擦而产生自增力作用的制动器,称为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

@#@@#@2)区别:

@#@它的结构不同于单向自增力式之处主要是采用双活塞式轮缸,可向两蹄同时施加相等的促动力Fs。

@#@@#@16.钳盘式制动器又可分为定钳盘式和浮钳盘式两类。

@#@@#@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固定安装在车桥上,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沿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因而其中必须在制动盘两侧都装设制动块促动装置(例如相当于制动轮缸的油缸),以便分别将两侧的制动块压向制动盘。

@#@@#@浮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一般是设计成可以相对于制动盘轴向滑动。

@#@其中只在制动盘的内侧设置油缸,而外侧的制动块则附装在钳体上。

@#@@#@17.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比较有以下这些优点:

@#@@#@1)一般无摩擦助势作用,因而制动器效能受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即效能较稳定。

@#@@#@2)浸水后效能降低较少,而且只需经一两次制动即可恢复正常。

@#@@#@3)在输出制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和质量一般较小。

@#@@#@4)制动盘沿厚度方向的热膨胀量极小,不会像制动鼓的热膨胀那样使制动器间隙明显增加而导致制动踏板行程过大。

@#@@#@5)较容易实现间隙自动调整,其他维护作业也较简便。

@#@@#@盘式制动器不足之处是:

@#@@#@1)效能较低,故用于液压制动系时所需制动促动管路压力较高,一般要用伺服装置。

@#@@#@2)兼用于驻车制动时,需要加装的驻车制动传动装置较鼓式制动器复杂,因而在后轮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18.包括供能管路、促动管路和操纵管路等三种。

@#@@#@1)供能装置备组成件(空压机、储气筒)之间和供能装置与控制装置(女口制动阀)之间的连接管路,称为供能管路。

@#@@#@2)控制装置与另一个控制促动装置(如制动气室)之间的连接管路,称为促动管路。

@#@@#@3)一个控制装置与另一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称为操纵管路。

@#@@#@19.1)包括:

@#@空压机、储气筒、调压阀、安全阀、进气滤清器、排气滤清器、管道滤清器、油水分离器、空气干燥器、防冻器、多回路压力保护阀等装置。

@#@@#@2)作用:

@#@@#@

(1)空压机:

@#@制造用以制动的压缩气体。

@#@@#@

(2)储气筒:

@#@用以储存压缩空气,以保证实现随时制动。

@#@@#@(3)调压阀及安全阀:

@#@保证储气筒内压力在规定范围之内,既要保证正常制动,又要防止储气筒被胀破。

@#@@#@(4)进气滤清器、排气滤清器及管道滤清器:

@#@以清洁空气,避免灰尘、杂质等进入制动系统,减轻磨损,提高制动系统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5)油水分离器:

@#@用以将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和润滑油分离出来,以免腐蚀储气筒及管路中不耐油的橡胶件。

@#@@#@(6)空气干燥器:

@#@由油水分离器输出的空气难免含有少量的水分,用干燥器将其干燥,以免腐蚀储气筒及管路中的其他金属器件。

@#@@#@(7)防冻器:

@#@防止在寒冷季节时,积聚在管路和其他气压元件内的残留水分冻结,而堵塞管路,保证正常制动。

@#@@#@(8)多回路压力保护阀:

@#@在多回路制动系中,当一套回路损坏漏气时,多回路压力保护阀能保证其余完好回路继续充气。

@#@@#@3)这些元件对于正常的气压制动系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20.制动阀用以起随动作用并保证有足够强的踏板感,即在输入压力一定的情况下,使其输出压力与输人的控制信号——踏板行程和踏板成一定的递增函数关系。

@#@其输出压力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应足够精微。

@#@@#@21.空压机、制动轮缸、液压主缸、动力气室、储液罐、储气罐等@#@22.油泵、制动器、储液罐、制动储能器、制动阀等。

@#@全液压动力制动系是以储能器储存的液压能或限制液流循环而产生液压力制动的装置。

@#@@#@23.前者中的伺服系统控制装置用制动踏板机构直接操纵,其输出力也作用于液压主缸,以助踏板力之不足,后者中的伺服系统控制装置用制动踏板机构通过主缸输出的液压操纵,且伺服系统的输出力与主缸液压共同作用于一个中间传动液缸(辅助缸)上,使该液缸输出到轮缸的液压远高于主缸液压。

@#@@#@24.理想的汽车前、后轮制动力分配之比应等于前后轮对路面的垂直载荷之比。

@#@如果只是前轮(转向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后轮(制动时也己成为从动轮)还在滚动,则汽车将失去转向性能。

@#@因为保证汽车转向的力只能是路面对偏转了一定角度的转向轮的侧向反力,所以转向轮一旦滑移而丧失侧向附着,转向即不可能继续。

@#@如果只是后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前轮还在转动,则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即使受到不大的侧向干扰力(例如侧向风力、路面凸起对车轮侧面的冲击力等),也会绕其垂直轴线旋转(严重时甚至会转过180度左右),即造成调头。

@#@@#@25.1)限压阀:

@#@@#@

(1)作用:

@#@是当前后促动管路压力Pl和P2由零同步增长到一定值后,即自动将P2限定在该值不变。

@#@从而保证前轮先抱死滑移以满足制动稳定性的要求。

@#@@#@

(2)应用:

@#@限压阀用于重心高度与轴距的比例较大的轻型汽车。

@#@因为这种汽车在制动时,其后轮垂直载荷向前轮转移得较多,其理想的促动压力分配特性曲线中段的斜率较小,与限压阀特性线相近。

@#@@#@2)比例阀:

@#@@#@

(1)作用:

@#@其作用是当前后促动管路压力Pl与P2同步增长到一定值PS后,即自动对Pl的增长加以节制,亦即使P2的增量小于Pl的增量。

@#@@#@

(2)应用:

@#@用于中型以上的汽车。

@#@因为轴距比值较小的中型以上汽车在制动时前后轮间载荷转移较少,其理想促动管路压力分配特性曲线中段斜率较大。

@#@这种汽车如果装用限压阀,虽然可以满足制动时前轮先滑移的要求,但紧急制动后,后轮制动力将远小于后轮附着力,即附着力利用率太低,未能满足制动力尽可能大的要求,但采用比例阀却可以解决此问题。

@#@@#@26.1)特点:

@#@本身特性能随汽车实际装载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2)有些汽车(特别是中重型货车)在实际装载质量不同时,其总重力和重心位置变化较大,因而满载和空载下的理想促动管路压力分配特性曲线差距也较大。

@#@在此情况下采用一般的特性线不变的制动力调节装置已不能保证汽车制动性能符合法规要求,而必须采用其特性随汽车实际装载质量而改变感载阀。

@#@@#@27.因为装用防抱死制动装置后汽车能充分利用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提高其制动性能;@#@在汽车制动时,不仅具有良好的防后轮侧滑能力,而且保持了良好转向能力;@#@缩短了制动距离;@#@同时使制动操纵简便。

@#@所以汽车上要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

@#@@#@28.组成:

@#@轮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液压调节器@#@工作过程:

@#@轮速传感器将车轮转速信号传给电子控制器,由此计算出车轮滑移率并以此为依据控制各轮缸油压,最终使车轮滑移率总保持在8%-35%范围内,使车轮保持较高的纵向和侧向附着力。

@#@@#@29.组成:

@#@1)TRC和ABS共用一个ECU,4个转速传感器@#@2)副节气门:

@#@安装在节气门体上,根据来自ABS和TRCECU的信号控制副节气门开度,从而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3)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输入副节气门开度信号给ECU@#@4)TRC制动执行器:

@#@由一个泵总成和一个制动执行器组成,泵总成产生液压,制动执行器将液压传送至制动分泵然后释放。

@#@@#@当车轮空转时降低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使传递到路面的扭矩减至一个适当值。

@#@这样就能使车辆获得稳定而迅速的起步和加速。

@#@其工作过程包括正常@#@";i:

4;s:

8000:

"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课程设计@#@河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设计@#@ @#@@#@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学院:

@#@信息学院@#@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教授@#@ @#@@#@2012年6月17日@#@一.设计内容@#@1、编写模拟同学排队打饭程序,只允许在队尾排队不允许插队。

@#@记录的学生信息可简可繁例如:

@#@学号,姓名,金额,消费总额等。

@#@实现学生排队、打饭、充值、查询(按学号和姓名)、删除(学号)、按消费总额排序等操作。

@#@程序所显示的菜单内容如下:

@#@@#@请选择下面的一个项目:

@#@@#@1排队@#@2打饭@#@3充值@#@4查询@#@5删除@#@6按消费总额排序@#@7显示@#@8退出@#@ @#@@#@二.设计要求@#@程序要求@#@1)各个题目所需信息均采用链表结构存储;@#@@#@2)各项功能的使用通过选择菜单项实现;@#@@#@3)显示或输出可根据需要显式输出(即选择菜单中的输出或显示)或隐式输出(完成某项操作后即刻输出);@#@@#@4)可以选择使用文件存储系统中的数据@#@5)如果同学认为自己有特殊想法也可编程实现。

@#@@#@三.设计分析@#@

(1)建立一个函数,用来保存学生的学号,姓名,电话号码,班级,饭卡余额,密码等信息,完成餐卡功能。

@#@主函数用八个子函数,分别完成排队,打饭,充值,查询,删除,消费总额,显示,退出。

@#@@#@

(2)main()主函数:

@#@定义本程序用到的各个变量及函数,然后读取文件进行的流程图如图@#@

(一)@#@ @#@@#@二)@#@ @#@@#@(三)@#@ @#@@#@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structnote{@#@intID;@#@@#@charname[40];@#@@#@floatmoney;@#@@#@floatexpensemoney;@#@@#@structnote*nextPtr;@#@@#@};@#@//结构@#@typedefstructnoteLISTNODE;@#@@#@typedefLISTNODE*LISTNODEPTR;@#@@#@LISTNODEPTRheadPtr=NULL,lastPtr=NULL,headPtr1=NULL;@#@@#@intenterChoice(void);@#@@#@voidnewstudent(void);@#@@#@voidbuyfood(void);@#@@#@voidrecharge(void);@#@@#@voidfind(void);@#@@#@voiddeleteNode(void);@#@@#@voidprintList(LISTNODEPTRcurrentPtr);@#@@#@intenterChoice(void);@#@@#@voiddestroyList(LISTNODEPTRheadPtr);@#@//函数原型@#@voidmain()@#@{@#@intchoice;@#@@#@while((choice=enterChoice())!

@#@=7){@#@switch(choice){@#@case1:

@#@@#@newstudent();@#@@#@break;@#@@#@case2:

@#@@#@buyfood();@#@@#@break;@#@@#@case3:

@#@@#@recharge();@#@@#@break;@#@@#@case4:

@#@@#@find();@#@@#@break;@#@@#@case5:

@#@@#@deleteNode();@#@@#@break;@#@@#@@#@case6:

@#@@#@printList(headPtr);@#@@#@break;@#@@#@}@#@}@#@destroyList(headPtr);@#@//选择功能@#@system("@#@pause"@#@);@#@@#@return;@#@@#@}@#@voidnewstudent(void)//排队,新加入一个同学@#@{@#@@#@LISTNODEPTRcurrentPtr=NULL;@#@@#@@#@@#@currentPtr==malloc(sizeof(LISTNODE));@#@/*分配结点内存*/@#@if(currentPtr!

@#@=NULL){/*插入结点*/@#@@#@if(headPtr==NULL){/*若创建的是头结点*/@#@headPtr=currentPtr;@#@@#@lastPtr=currentPtr;@#@@#@}@#@else{@#@lastPtr->@#@nextPtr=currentPtr;@#@/*将结点连上链表尾结点*/@#@lastPtr=currentPtr;@#@/*使lastPtr指向当前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printf("@#@EnterID\n"@#@);@#@@#@scanf("@#@%d"@#@,&@#@currentPtr->@#@ID);@#@@#@printf("@#@Entername\n"@#@);@#@@#@getchar();@#@@#@gets(currentPtr->@#@name);@#@@#@printf("@#@Entermoney\n"@#@);@#@@#@scanf("@#@%f"@#@,&@#@currentPtr->@#@money);@#@@#@printf("@#@Enterexpensemoney\n"@#@);@#@@#@scanf("@#@%f"@#@,&@#@currentPtr->@#@expensemoney);@#@@#@}@#@@#@lastPtr->@#@nextPtr=NULL;@#@/*设置链表结束标记*/@#@@#@}@#@voidbuyfood(void)//买饭,并将第一个节点删掉@#@{@#@LISTNODEPTRcurrentPtr=NULL;@#@@#@@#@printf("@#@买饭成功,退出队伍"@#@);@#@@#@if(headPtr->@#@nextPtr!

@#@=NULL){@#@currentPtr=headPtr->@#@nextPtr;@#@@#@headPtr=currentPtr;@#@@#@}@#@else{@#@headPtr=NULL;@#@@#@}@#@}@#@voidrecharge(void){//充值@#@@#@intnum;@#@@#@printf("@#@请输入您要充值的金额:

@#@\n"@#@);@#@@#@scanf("@#@%d"@#@,&@#@num);@#@@#@headPtr->@#@expensemoney=headPtr->@#@expensemoney+num;@#@@#@}@#@voidfind(void)//查找并打印@#@{@#@LISTNODEPTRcurrentPtr;@#@@#@intID1;@#@@#@@#@currentPtr=headPtr;@#@@#@printf("@#@请输入要查询的学号:

@#@\n"@#@);@#@@#@scanf("@#@%d"@#@,&@#@ID1);@#@@#@while(currentPtr!

@#@=NULL&@#@&@#@currentPtr->@#@ID!

@#@=ID1){@#@currentPtr=currentPtr->@#@nextPtr;@#@@#@}@#@if(currentPtr==NULL){@#@printf("@#@队列中无这名同学"@#@);@#@@#@}@#@else{@#@printf("@#@%-16s%-16s%-11s%10s\n"@#@,"@#@ID"@#@,"@#@name"@#@,"@#@money"@#@,"@#@expensemoney"@#@);@#@@#@printf("@#@%-16d%-16s%-11.2f%10.2f\n"@#@,currentPtr->@#@ID,currentPtr->@#@name,currentPtr->@#@money,currentPtr->@#@expensemoney);@#@@#@}@#@@#@@#@}@#@voiddeleteNode(void)//查找并删除@#@{@#@LISTNODEPTRpreviousPtr,currentPtr;@#@@#@intID1;@#@@#@@#@previousPtr=NULL;@#@@#@currentPtr=headPtr;@#@/*将头接点地址赋给currentPtr*/@#@printf("@#@请输入要删除的学号:

@#@\n"@#@);@#@@#@scanf("@#@%d"@#@,&@#@ID1);@#@@#@@#@/*查找待删除结点,若找到,则由currentPt指向该结点*/@#@while(currentPtr!

@#@=NULL&@#@&@#@currentPtr->@#@ID!

@#@=ID1){@#@previousPtr=currentPtr;@#@@#@currentPtr=currentPtr->@#@nextPtr;@#@@#@}@#@if(currentPtr!

@#@=NULL){/*如果找到要删除的结点*/@#@if(previousPtr==NULL)/*删除的是头结点*/@#@headPtr=currentPtr->@#@nextPtr;@#@/*更新头结点*/@#@else/*删除的是中间结点或者尾结点*/@#@previousPtr->@#@nextPtr=currentPtr->@#@nextPtr;@#@@#@free(currentPtr);@#@/*释放结点内存*/@#@@#@}@#@else@#@printf("@#@队列中无这名同学"@#@);@#@//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结点@#@}@#@voidprintList(LISTNODEPTRcurrentPtr)//打印@#@{@#@if(currentPtr==NULL)@#@printf("@#@thelistisempty\n"@#@);@#@@#@else{@#@printf("@#@%-16s%-16s%-11s%10s\n"@#@,"@#@ID"@#@,"@#@name"@#@,"@#@money"@#@,"@#@expensemoney"@#@);@#@@#@while(currentPtr!

@#@=NULL){@#@printf("@#@%-16d%-16s%-11.2f%10.2f\n"@#@,currentPtr->@#@ID,currentPtr->@#@name,currentPtr->@#@money,currentPtr->@#@expensemoney);@#@@#@currentPtr=currentPtr->@#@nextPtr;@#@@#@}@#@}@#@}@#@intenterChoice(void)//选项1,2,3,4,5代表不同的操作@#@{@#@intmenuChoice;@#@@#@@#@printf("@#@\nEnteryourchoice\n"@#@@#@@#@"@#@1.排队\n"@#@@#@"@#@2.第一个同学打饭,并删除该同学信息\n"@#@@#@"@#@3.第一个同学充值\n"@#@@#@"@#@4.查询一个同学的信息,并打印\n"@#@@#@"@#@5.删除一个同学的信息\n"@#@@#@"@#@6.显示当前所有排队同学的信息\n"@#@@#@"@#@7.退出\n"@#@);@#@@#@scanf("@#@%d"@#@,&@#@menuChoice);@#@@#@@#@returnmenuChoice;@#@//返回对应的选项序号@#@}@#@voiddestroyList(LISTNODEPTRheadPtr)//释放内存//释放动态空间@#@{@#@LISTNODEPTRtempPtr;@#@@#@while(headPtr!

@#@=NULL){@#@tempPtr=headPtr;@#@@#@headPtr=headPtr->@#@nextPtr;@#@@#@free(tempPtr);@#@@#@}@#@}@#@";i:

5;s: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