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514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三同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篇一:

三同心得体会

  “三同”体验培训心得体会

  上个月,我有幸成为我区第三批“三同”班的学员赴贵州省毕业市威宁县盐仓镇二堡村体验生活。

对于出生在70年代末、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十来天的“三同”生活,与其说是一种实践体验,倒不如说是一场生动的人生课堂来得更贴切。

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儒雅博学的名师授课,也没内涵丰富的书籍课本,然而它却用冷峻的现实、朴素的情感、真挚的交流,以无形之力直击人的内心,带来前所未有的教育、启迪和震撼,让人受益终生,回味无穷。

  一、一次国情民情的教育课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生活的现状与城乡生活的差异

  此次“三同”所在的二堡村隶属于毕节市威宁县,该县为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

二堡村就位于县城东北部,平均海拔2020米,由于地处高海拔,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

村里水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生活用水依靠雨水和水窖解决,全村总户数为368户,总人口为1935人。

农业收入以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

20XX年全村-1-

  人均纯收入3800元左右。

  虽然出发之前,通过区里召开的动员会及前两批学员的反馈,让我提前对此次的“三同”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但是真正到达二堡村时,各种环境、各种状况还是让我感到了意料之外的震惊。

至今仍难忘,刚进村里时那条坑洼泥泞的山路、路边那看似破败却仍旧炼烧着的锌矿、村里道路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动物的粪便、被苍蝇蚊虫占领的公共厕所、农户家水窖里含有漂浮物的生活用水以及根本不可能洗澡的事实带给我的震撼。

但是很快,村民们热情质朴的笑容、初次体验干农活的新鲜感、学员们互帮互助的友谊,让起初的这种不适应感迅速消除。

  而作为一名母亲,最让我揪心疼惜的便是村里的小朋友了。

当城里的小朋友还在家里大人们的呵护下娇生惯养,过着像“小皇帝”般的生活时,农村的孩子们早早已经开始帮家里干农活了。

他们那稀疏发黄的头发、因营养不良而略显矮小的个头、因天气寒冷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小手、从不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在操场排队等待打午饭的瑟瑟发抖的身影、一件又脏又破的玩具却视若珍宝、吃到一颗糖时那幸福满足的神情,这些是城里的小孩根本无法想像的。

所幸的是,村里对教育还是较为重视,看到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小学以及学校里26岁的年轻校长,让我们对于这个村小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期待。

但是校舍内除了破旧的桌椅板凳、黑板讲台,再无其他设施,教室里甚至连电灯都-2-

  没有,又不免让我们感到一丝心酸。

虽然近年来政府的惠农政策使得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基础设施的落后、生活环境的恶劣、自然资源的贫瘠、人才的匮乏,仍然制约着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的生活仍有着天壤之别。

GDP排名世界第二的成绩不能回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事实,亦不能忽视城乡差距、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的现实,只有像二堡村这样的农村发展成为配套设施齐全、村容村貌整洁、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的农民能够过上富足舒适的生活,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丰富的资源,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国力强盛带给我们的骄傲与自豪。

  二、一次群众观念的教育课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

  二堡村“三同”的14位学员被分配到了7户农家入住,在与农户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学员们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我与另一名女同学被安排住在村主任家里,刚住下时,因为对“家人”及环境的陌生还略显拘谨,可没过多久就都把自己当成了家中的一员,每到集体聚餐的时刻,便亲切招呼其他同学到“咱家”来吃饭。

平时帮家里打扫卫生、收拾房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吃完晚饭与“家人”围坐炉前聊天谈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看到农村生活的艰辛、村民群众的质朴,我们一组的学员们也群策群力,想着法儿地帮村里干点实事。

由于正-3-

  值秋收季节,当了解到村里哪户人家缺乏劳动力时,我们集体去帮忙收农作物。

购买文具、生活及保健用品到村里的小学,镇上的养老院慰问,有外语特长的学员还到村小学给小朋友们上英语课,有的学员甚至每天早晨7点多便到学校带领小朋友们早读。

对于村里的特困户,学员们自掏腰包集体上门去慰问,为数不多的慰问金却给农户们在寒冷的天气里送去一丝温暖。

为了让村里早日脱贫致富,在村委会组织的座谈会上、在专门为农村教育问题而召开的征求意见会上,学员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村里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建设献计献策。

  而相较于我们的付出,二堡村的农户们却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回报:

村民们把最好的房间、最干净的被褥让给学员:

没有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却每天早起给大家煮早餐;学员们晚归时,“家里”的小朋友冒着细雨打着手电去迎接;生怕学员们吃不惯当地饭菜的口味,每天调整着菜式及做法……。

还记得在慰问完村里的贫困户后,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小孩上学的寡妇为表示感谢特地送来热腾腾的大包子。

还记得每每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村民总是用他们质朴的微笑、亲切的语调,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

还记得在我们离开二堡村的那天,村民们从凌晨4点就开始忙乎,把平日里都不舍得吃的鸡杀掉,给学员们做的早餐。

在送别的路上,村支书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在回到深圳后,住户家小兄弟发来的“你们走后,家里好像少了点什么”的信息。

如此的-4-

  深情厚谊,让每一位学员都铭记于心,感动不已。

我们不禁感慨:

为什么在生活富裕充实的城市里,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甚至是公务员抱怨更多、更不信任?

而在贫困的二堡村,短短十几天的生活,却让我们与村民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呢?

我想“三同”体验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古语有云: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党员干部只有真正的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一线感受群众疾苦,懂得换位思考、扎实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取信于民,为民所敬。

  三、一次人生态度的教育课堂,让我们真正懂得知足与感恩盐仓与盐田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生活环境与物质条件却有着天差地别。

生活在物资丰富、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我们常常会因为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而充满了抱怨。

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二堡村,你看不到牢骚满腹、也看不到怨天尤人,每一位村民都用真诚质朴的笑容来回应和感染着我们。

最让我感动的是住在“咱家”隔壁的崔祥兵一家,祥兵是一位年青的父亲,家里有三个小孩,都在上小学。

两年前因为一次意外,右腿粉碎性骨折,从医院回家以后,一直靠拄拐杖才能行动。

因此两年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落在了崔夫人身上。

从外表看起来,崔夫人瘦弱得仿佛一阵风都能吹倒,可是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

干农活、做家务、照顾老公小孩全由她一人包办。

更为可贵的是,因崔祥兵哥哥去世,嫂子改嫁,哥哥家的两个小孩也由崔祥兵家负-5-

  篇二:

“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艰辛的创业又见桃花源―――三同活动心得体会~年7月26日我们根据局里安排,开展了与辖区企业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活动,~年8月1日由纪检组长带我们一行4人到xx县xx乡红岩经济林牧示范园与他们一起劳动。

从县城出发绕过泥泞的山路,大约2个半小时后,成行连片的板栗映入了眼底,如果没有脚下的这条公路,我们一定会以认为是进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

  xx县xx乡红岩经济林牧示范园位于xx乡的东南方,距离x街子7公里,属xx乡打瓦村范畴,平均海拔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20。

c,属温凉山区气候,适宜种植泡核桃、板栗等多种经济林果,宽阔的山地适宜猪、牛、羊等牲畜的放养。

  为期七天我和其他同志们一起在xx县xx乡红岩经济林牧示范园与广大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足迹走遍了园区的每一个角落,我深深的认识到该示范园正在走一条绿色生态农业的道路。

园区具有巨大的潜力。

  1、充分开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

  古语说的好靠山吃山,业主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种植业,现已种植核桃450亩、板栗450亩、日本黄花梨150亩、美国布朗李100亩、花椒50亩,在此基础上业主努力挖掘土地的潜力在上述土地上套种了五除一(药材)10000余株、日本甜柿200余株、玉米、荞、豌豆等多种经济作用,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林果互补的作用,合理开发了每一寸土地资源。

在布局上,业主合理规划,连片种植,统一管理,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种植、规范化管理,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农业迈进。

  2、以林养畜,发挥产业的互补作用,大力发展养殖业。

  在搞好种植业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产业间的互补作用,在园区开展猪、牛、羊、鱼、鸽子的养殖业的开发,目前已建成4个牛场,面积达3000m2,养牛33头,建成羊场1个,面积达300m2,养羊75头,猪场3个,面积达400m2,养猪70头,开挖鱼塘10个,面积达500m2,饲养有鲤鱼、草鱼共计XX余公斤,鸽子250余只。

通过养殖业的开发,让昔日的无用的野草变成了今天上等的饲料,同时养殖业产出的大量畜肥又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肥料保证,通过这样一个动物和植物间的生态循环,将两个产业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产业间互补,并相互依存的一个良好格局,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木材加工业。

  由于该示范园位于我县xx乡,距离我县最大的林场xx县西桂国社合作林场仅8公里路程,业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在园区兴建木材加工厂房10格,约300m2,目前产出的成品有:

板材、实木地板条、集成材拼板等三个品种,为了合理的使用木材资源,几年来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加工水平,现已逐步增加了原木的使用率,使原木出材率达到了85%。

每年业主在此产业后的净收益约为6万余元。

  4、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富余的优势,大力发展园区产业园区位于打瓦村红岩,周围分布有金竹林、田尾、新寨等村民小组,农忙结束,该地区拥有大量社会闲散劳动力。

该园区常年对劳动力的需求为14000余个,园区的建立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的场所,使广大农户在农闲时,有了一个创收的地方,通过两年来不断的发展,示范园现已形成了一个幅射周围村寨且富有活力的劳动力市场,为周围广大农户增加了新的经济,同时广大农村劳动力的加入也成为了示范园生存并发展的重要支持及保证。

  5、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园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发展产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比如说:

从田尾桥头到示范园约有7公里的公路,但由于雨水、拖拉机使用防滑链等种种原因,至使交通不十分便利,特别是雨天,有时车辆很难进入,这对生产型企业来讲是个致命的弱点。

又比如说,园区的土地全部为山地,这对以后采取机械化管理也是个难题,大面积的作物如果全部采取现行的人工管理的话,将

  极大抑制园区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业主积极行动,化压力为动力,每年拿出XX余元对田尾至园区公路进行修缮,随着各种经济林果的丰产期的到来,此笔费用将逐年增长,确保园区和外界这条大动脉的畅通。

为保证以后机械化管理的实施,业主现已在园区修建一条长约1公里左右的环型公路,以便以后将各种农业机械及所需物资直接运至种植作物的土地上,保证了林果种植地和办公地间的畅通,这也为林果丰产期的采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业主的上述行动对目前的生产虽说还起不到什么明显的作用,但着眼未来,这对该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6、存在问题虽然该经济林牧示范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就目前来说还存有一些制约该示范园发展的因素:

(1)、道路条件不太理想,虽然业主每年都对园区通往外界的公路进行修缮,但微弱的力量仅能保证这条公路不断,雨天能勉强过车,还不能充分发挥公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2)、园区开发前期投入大,资金缺口较为明显,园区开发至今的所有投资均为业主自有,开发初期为业主的积储,而现在只能靠木材加工、畜牧业及目前业已挂果的部分林果的收益来维持园区的运作,对一些收益好但投入大的产业,没有能力投产,这就严重制约了该示范园的发展,使其不能挣脱家庭作坊式自给自足的落后农业束缚。

但可喜的是业主现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现正在和有关银行协商,准备贷款,扩大再生产,使园区早日向新型绿色生态农业迈进。

  三、美好前景园区现有三大产业:

种植、养殖、木材加工,但就目前来讲还不能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但其间蕴藏有巨大的效益,就拿种植业来讲,核桃五年后开始逐步丰产,年产量可达10余吨,收入约为12万元左右,栗子三年后丰产,产量约30吨,收入约12万元左右;药材五除一,三年后丰产,产量约1吨,收入约2万元,日本黄花梨二年后丰产,产量约6吨,收入1万元左右,美国布朗李三年后丰产,产量约20吨,收入约6万元左右,到丰产期时目前的种植业的产值就可达32余万元,并且这些产物的产量将逐年增加,效益也会不断增长。

就养殖业来说,随着种植业的逐步成熟,业主介绍他将坚定不移的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充分发挥产业互补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牛200头,羊200头,猪100头,并增加鸡、鹅等品种,为城镇提供大量的绿色生态食品,到那时他将为园区出产的生态食品申请商标,树立品牌,并利用品牌效应,进一步拉动园区产业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业主叶国龙的带领下xx县xx乡红岩经济林牧示范园成功的走出了一条以林养畜,以畜促林,种养结合,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的道路。

为我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篇三:

三同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收获--三同六送六帮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李永红20XX年6月20日,普通教师的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我校组织的“三同六送

  六帮实践锻炼活动”,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我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短短

  一天的交流、研讨课及捐赠仪式的开展,带给我的感受却是很多很多。

三同六送六帮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之一:

感谢。

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

  首先我要感谢新营乡二府营小学搭建的平台,感谢他们能给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感谢三

  年级数学组老师们精心的集体备课,同时还要感谢新营乡二府营小学各位老师的热情招待和

  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三同六送六帮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之二:

感动这次“三同六送六帮实践锻炼活动”,根据各科的安排,我们到了新营乡二府营小学,每

  到一处,那整洁的校园总会吸引我的目光,任路途怎么遥远,走进校园看见笑脸灿烂的孩子

  们,连同一声声问候客人好!

、老师好!

,还有那热情、亲切的校领导、老师,使我们一下子

  身感轻松心情愉悦,所有疲劳皆抛到九霄云外。

不一样的地方,却有着一样的感动:

感动的是

  各学校领导、听课老师们的热情好客和对我们的欢迎;感动的是老师们听课时那专注的眼神。

  时而思索,时而认真地做着笔记;感动的是在进入课堂的一刹那,孩子们的淳朴、热情、可爱。

  还有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三同六送六帮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之三:

收获“三同六送六帮实践锻炼活动”应该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校教师理念的提升、教学经

  验的借鉴,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如何用教学技能和机智去调动那些不同学情的陌生的学生。

  此我们每到一所学校,首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然后再进行一些教学设计的修

  改,语言的组织,使其更贴切该校的教学,从而达至送教的目的。

翟旭红老师为同学们准备

  了一节数学总复习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此堂课她大胆尝试,采用魔术的

  导课方式,幽默诙谐的语言,自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愉快的投入到活动中来,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感觉这里的孩子与

  我们城里的孩子差别不大,他们有着良好的常规,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思维活跃,积极、

  主动地围绕老师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老师与学生配合默契,孩子们大胆动手动脑完

  成课的任务,将课一次次推向高潮,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玩中学,学中玩的,让孩子快乐的

  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是宗旨,展现了科学课的魅力。

同学们快乐的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验

  证了我们三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可谓达到了双赢的最佳目的。

更让我感动的是听课的老师们,他们都很认真、很用心地听着,时而思索,时而而认真

  地做着笔记。

不仅是本学校的老师听课,其它乡镇的兄弟学校也积极参与,不顾路途遥远。

  早早的来到课堂,作为曾经在乡村学校工作过的我更是感受颇深,这就是我们农村学校老师

  的朴实,对工作的热情,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即使工作环境多么艰苦,也坚守着自己的那份

  责任

  还有那评课的氛围,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每个教师来说。

  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

在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好的地方他们加以高度

  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中肯的建议。

还有许多让人深思的话语,使我豁然开朗。

细致入微

  的评课,给老师提出了更具体的做法,更高的要求。

说是评课,其实对于送者和接受者,都

  是收获者。

再如,在评课后的聊课,我们无所不谈,除就课论课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些课外

  教材的聊课,大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都是汇集的教学方法、经验!

评课就像照多面镜。

  让我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这为以后工作中得到及时改正。

如果说教育是一艘

  船,那么,课程改革就是扬起的风帆,送教下乡就是鼓起帆的风,但愿我们的教育扬起风帆。

  越走越宽阔!

  总之,通过这次“三同六送六帮实践锻炼活动”,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是一次难得

  和难忘的经历,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我过得很充实,只

  要这些事对他人有用,我就很快乐,这就足够了。

从自身专业成长的角度,交给老师们开启

  教育成功的钥匙,在教学层面上又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当地教师,这对

  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件难得的财宝!

乡村学校的学生都很实在,和他们相比我感受到城

  市的孩子能无忧无虑的学习是多么的幸福。

他们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一样的可爱,也许更

  淳朴,更像一张白纸,和世界上所有可爱的孩子们一样,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学习

  环境。

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

我将吸取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经验,一如继往将明天的科学课教育事业进行到底。

篇二: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学校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大学生中组织开展暑期

  “三进三同”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学校这一号召,我于20XX年2月18日。

  出发来到我住在乡下的爷爷家,开展了“三进三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为期短短的几天中。

  我和爷爷同吃,同住,同劳动。

除了按照学校提出的要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了解民情。

  坚持吃住在农家,与当地群众一道,参加农业生产,体验群众生活,增进与普通群众的感情。

  做到入乡随俗,身体力行这一要求以外,我们还针对另一个近几年来在社会各地引起人民群

  众强烈关注的问题——政府征地补偿,在农村农户里走访采访,有了一个深刻、客观的了解。

  为了响应学校这一号召,要下乡体验生活,我想到了我住在乡下的爷爷。

因为爷爷喜欢清静。

  所以已经一个人住在乡下的老宅子很多年了。

爷爷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按时早起,看报,吃

  饭,运动,种菜,什么事情都是按时做的,并且自己也有个小菜园子。

这是一个进行“三进

  三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好地方,所以我决定去我爷爷家开展这次“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

  2月18日下午,我坐车辗转来到了重庆市沙坪坝区香蕉园分水坡的爷爷家。

到了爷爷家已经

  是下午四点钟,和爷爷大概聊了一下,我此次出行的目的以后,爷爷表示很支持,我作为大

  学生,参加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并表示会积极配合我的活动。

因为天色已晚,而且是第一天。

  所以起火,烧菜都是爷爷做的,我只是在一旁打打下手。

一会儿,香腾腾的饭菜就好了,这

  些农家菜可真是诱人,我吃得特别香。

饭后,我们端了些小板凳,跟爷爷画家常,听他讲以

  前的故事。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来,吃了早饭就去小菜园子干活了。

我拿着锄头,镰刀,耙等农

  具,跟着爷爷出发去小菜园子干活了。

早上的空气更是清新了,,还有些许凉意呢,再吸一口

  新鲜的空气,那更是让人神清气爽了。

来到小菜园子以后,爷爷简单交代了一下我需要做的

  事情,我便开始了第一次干农活的经历。

整整一上午我把那些长在农作物旁边的杂草都除掉。

  还给农作物浇水施肥。

起初我以为是个简单的活儿,不就是拔草吗,后来发现,这还真需要

  一定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杂草生根得紧不说,有多又乱,搞得我手忙脚乱,一会弄下这里。

  一会又弄下那里。

更可笑的是,到了后来我都分不清楚,哪些是爷爷种的蔬菜,哪天是杂草

  了。

而打水更不轻松,打了水担回去的路上,我才知道真是苦啊!

山路本来就窄又不平,有

  时候下过雨,或者清晨,雾气重的时候,路就特别滑。

我们都要走一段,歇一段。

浇了水以后,我回到爷爷家后,休息了一会,便开始做饭了,今天得靠我自己生火、做饭。

  爷爷在旁边做指导,告诉我怎么生火,柴要选干的,小的木材,也不能放太多。

火生好了。

  也要掌握好加材的时间和多少,还有怎么烧菜。

一阵忙活过后,我才把饭做好了,已经饿得

  不行了,便都赶快享用起自己的劳动果实了。

下午给爷爷整理了一下大宅子,扫了一下坝子。

  通过这忙碌的一天,我不仅亲身感受到了干农活,做弄饭,学到了一些做农活的经验和技巧。

  还增进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增长实践才干,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天!

第三天和第一四天,我便针对我的另一个目的,展开了一些活动。

我在来之前就调查到。

  爷爷住家的范围是政府征地补偿的对象。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分别对爷爷和一些在被征地

  后修成的老年休养院里的老人进行了一个采访。

大概采访过后,我了解到了,虽然像爷爷这

  种在乡下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农户,对乡下生活已经感到习惯了,如果政府征地,他们需要移

  居城市的话,多少有些不习惯。

但是他们知道政府这一政策,对农村居民的现状,前途,经

  济都有很大的改善和帮助,对被征地农村居民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为农村居

  民的发展和致富提供了很多机遇,为农村地区的城市化,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教育,医

  疗等等方面都带来了诸多好处。

爷爷也表示,不久后他的房子将要被政府征去,但是如果政

  府依法征地,补偿及时到位,程序透明公开,征地工作对于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绝对互利互惠

  的,他也会积极配合政府这一号召。

而那所老年修养院就是政府征地政策利民的确切表现。

  我第四天去了那里做些调查。

西永老年修养院于20XX年6月30日落成,是一座设施齐全。

  可容纳100多人的休养院。

这座休养院内环境优美,功能配备齐全。

设有餐厅、会议室、洗

  衣室、沐浴室、医务室、阅览室、健身房等。

二四层为住房,可容纳138人同时入住。

每层

  都设有娱乐、休闲厅,房间内组合家具、生活用具、热水器、空调、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

  这里的老人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慈祥,幸福。

当我们走进去时,几个老爷爷很热情的接待

  了我们,让我们去会议室坐,还告诉我们这里有许多娱乐方式,叫我们可以去玩玩。

完全可

  感觉到这里的老人过得是有多么的惬意。

采访过他们以后,他们也表示,这个休养院为他们

  衣食住行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在这里娱乐活动也多,过得很幸福。

由此可见,征地后

  修成的老年休养院正式营业后,将有利解决农村“五保”人员的养老问题,进一步达到老有

  所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这次暑期“三进三同”社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