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143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doc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汤殿兴13595274636

【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是了解声音如何产生,如何传播,这个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鉴于以上原因,这节课我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分别从演示实验,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等方面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验或实验视频从固、液、气体多方面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

真正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后,研究的第二个具体内容,这节实验探究课,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进入青春期,加之新学习物理一段时候后,开始有一些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活动式、讨论式、探究式、归纳式教学法

【教学仪器】

音叉,小锤,铁架台,乒乓球,一杯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通过听我们身边常见的一些声音,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发声,把学生引入声音的世界。

听声音,猜发声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1、展示幻灯片,通过学生观察敲架子鼓,弹古筝,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找出他们发声的共同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音叉发声实验,声带发声探究活动,以及乐器如何发声的探究。

(板书: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3、声源。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找出这几个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讨论交流,分析声音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新课教学

二、声音的传播

1、通过观看实验视频《真空不能传声》,让学生讨论后明确声音的传播是有条件的,;

(板书:

二、声音的传播)

2、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水能传声》,让学生知道液体能够传声;

3、通过敲桌子活动,让学生明确固体也能传声。

并给学生介绍土电话的传声原理。

4、教师介绍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板书:

1、介质:

固、液、气体;

2、真空不能传声。

5、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

(板书:

3、声速。

6、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比较不同温度的空气中的声速。

教师强调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

7、教师介绍回声的形成,让学生知道人耳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差为0.1s.(板书:

4、回声。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闹钟响时,铃声是通过什么传入你们的耳朵的?

假如没有空气,你们也能听到铃声吗?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液体能传声吗?

学生完成敲桌子活动,探究固体能传声吗?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

学生比较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的速度。

记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阅读课本P38,,了解回声的形成和利用。

通过交流讨论后让学生明确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过交流讨论后让学生明确液体能传声。

通过交流讨论后让学生明确固体能传声。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液、气体都能充当介质;

让学生知道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让学生知道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让学生知道回声形成的原因;了解回声的利用。

课堂小结及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2、声音必须靠介质传播,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1标准大气压下,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340m/s_.

4.铁路工人为了尽快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因为铁轨是固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

课后作业:

课本P39习题:

2、4、5题。

学生畅谈收获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学生课后完成。

小结本课所学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并让学生把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

固、液、气体;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4、回声

【教学反思】

第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