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155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延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回延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回延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延安》教学设计.doc

《《回延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延安》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回延安》教学设计.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回延安》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龙泉中学责任教师李翠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回延安》是七年级下册中的一首现代诗,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说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

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初一诗歌教学,应侧重在指导学生如何读诗,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深入的欣赏,并在欣赏品析过程中培养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技巧,学会节奏、重音的确定,能有感情的朗诵。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体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能力目标:

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当是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感情的层次与变化。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多媒体创设情境,围绕诵读、理结构、研读赏析,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读研结合 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5—10分钟)

1、【导入】(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

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呢?

提到陕北,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革命圣地——延安。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收集,说说你说了解到的延安。

看来大家对延安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诗人贺敬之对延安有着什么样的深刻情谊?

(多媒体展示)《回延安》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预习,说说作者、背景

2、学生质疑,教师整合学生所提问题。

通过预习这首诗和自己以前所读的新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体裁角度)

学生质疑预设: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怎样读这首诗?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感情?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钟)

(一)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走进文本,读中悟情

学生自读,汇报学习成果: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抽学生读,并以第一小节为例,让学生谈谈为什们这样读?

提示方法:

理解诗意,读出语气、语速、重音、节奏。

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初步体会信天游的曲词特点,简单谈听后感受。

介绍课前收集的背景资料

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

根据要求提出质疑

、学生读课文

自学,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学生动手标注诗的节奏、

重音

展示学习成果

.由于这是一首离学生所处年代较远的诗歌,因此应以“信天游”的歌曲艺术导入,对信游游的形式加以介绍,使学生在对信天游的感受之中走入课文

培养学生质疑精

神,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步感知诗的内容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对比自己所做的批注,矫正思维偏差

2、听视频范读。

以领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真挚而热烈的感情。

诗歌欣赏最重要的就是朗读。

请大家听范读,注意诗中感情、节奏和重音的处理。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训练(读、听、评); 

 朗读要求:

要用忧郁深沉的感情,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重音。

(2)抽读、点评;(3)全班齐读、体会;

(二)研读、赏析诗歌

(1)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这首诗的结构层次该如何划分?

(2)概括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并填写下表:

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口延安

回延安——忆延安——说延安——看延安——祝延安。

(课件展示)那么,这些内容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学生回答,并深情朗读相关诗句

(3)学生齐读第一部分内容,然后标画出表现诗人回延安心情的动词。

小结:

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时的激动情景。

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怀念之情。

“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最后一个 “扑”字,则更加洗炼,表达情意更加强烈、准确。

的东西寄托了思乡之情。

最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对祖国的思念。

(4)

(2)在写与延安亲人见面的场景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出这个热闹的场面的?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

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表现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感情都有很好效果。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生质疑,师补充:

词中的“母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体指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情?

2、诗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四、归纳小结,学用延展(8—10分钟)

板书设计:

回延安重见亲人的喜悦之情

忆延安回忆过去,再点喜悦之情

回延安话延安亲人相见时的热烈、喜悦

看延安眼见延安新貌的喜悦之情

祝延安展望前程的喜悦

(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贺敬之用“信天游”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首经典的好诗,请同学们课后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要注意体现信天游的特点

听视频朗读

感受重音、节奏、感情的处理

小组合作,读听评训练

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学习,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听取并及时补充

思考、小结知识

倾听、思考

小结赏析诗

歌的方法

倾听、思考

回答、批注

按要求试着背全诗

再读诗,提出质疑

配合教师小结所学知识

回答、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互读互评,共同提高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小结所学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

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领会诗的主旨

学生自行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教师适当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训练学生再次质疑的能力

通过小结,形成知识体系,便于记忆巩固

训练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