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163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doc

论文题目: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

马健辉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虽然给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文根据自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有效的历史课堂:

一、有效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二、有效备好每一节课;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效创设课堂精彩;四、课后及时有效地反思教学行为。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即通过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会),掌握学法(会学),且学得快乐(乐学)。

具体表现在:

在认知上,学生由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样学、会不会学、学的怎样,简言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它不仅是对教师的讲课水平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的学习,使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整个教育建立在“师本”思想之上。

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

低效、无效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常见的一个场面就是教师整节课在讲台上口沫横飞的讲,学生在讲台下面无表情的听,即使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唯一有所变化的就是固定的黑板被有声有色的移动黑板——多媒体课件替代。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辛辛苦苦工作,不敢放松一步,学生是搀一步,挪一步,很难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今后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笔者根据自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历史课堂。

一、有效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一旦教师的课堂激起学生的兴趣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可以说是一个涉及时间的、空间的,过去的、现在的,有形的、无形的资源海洋,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源、文物资源、遗址遗迹资源、图片资源等等。

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不要仅仅依靠历史教科书,而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出多姿多彩的历史课程资源,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广泛地为学生提供真实、鲜活的历史素材。

教师利用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比教科书上单调的文字熏染来得快,也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因此,选择、整合、巧用教学资源,是教师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二、有效备好每一节课

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要以教师的有效备课为基本前提,教师的有效备课,一是要备教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有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作为初中历史老师,我们要弄清“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做到“目”中有“新课程标准”、“心”中有“教学大纲”,这样,初中历史老师才能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才能不拔高、不降低国家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才能深刻领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真正意图,才有助于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是要备学生。

初中历史有效备课,必须备全体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施教的对象,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和情趣爱好。

教师只有摸清了每位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讲到关键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

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又参差不齐的思维体。

因此,作为教师,要做到胸有成“人”,就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每一位学生。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效创设课堂精彩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题,进而有效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要转换角色,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他们逐渐完成自我学习的建构过程。

精彩的课堂是民主、和谐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变强,学生个体之间积极交流信息,不再是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事件、发展的静态及动态讨论、辨析中。

教师的精彩不算是课堂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课堂精彩。

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应是导演,学生应是演员;课堂这一舞台应是学生的舞台。

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要充分发挥学习过程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讨论和练习,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法指导,给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方法。

四、课后及时有效地反思教学行为

一个不善于反思的老师,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诚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是对教学过程的再度修正,是完善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边教学边反思,总结经验,使以后的历史教学精益求精。

怎样反思?

反思什么?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我们不妨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

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

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

其次教师也要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对自身的成长大有裨益。

在听同行上课时,首先一定要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择其善者而从之。

白璧无瑕总是少见,实践中的每一节课绝非是尽善尽美。

针对他人课中出现的疏漏之处,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思忖,这样,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

总之,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善不足、更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心设计、主动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于发洋.新课程标准下实现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3]封卫湘.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思考[J].硅谷,2009,(11).

[4]黄静萍.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华章(教学探索),2006(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