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21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doc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doc

读<<教师的挑战:

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对于教师来说,在经历一个学期的辛苦教学工作后,暑假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让人轻松一下的假期。

每年暑假我都会到全国各地走走,或是在网上挑几本书看看,沉浸其中,作一番身体和心灵的旅行。

今年暑假我选了《教师的挑战:

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是佐腾学教授写的。

我在之前曾经看过他的《学校的挑战》后,很有感觉,于是常留意他的其它的著作,看到这本书就决定买下了。

这本书还入选“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第10名。

佐腾学教授是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

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同一线教师合作,直面学校改革的挑战,他写了很多书,有《学习的快乐:

走向对话》、《课程论评:

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师的难题:

走向反思性实践》,《教育改革的设计》,《变革课堂,学校改变:

从综合学习到学校课程的创造》,《教师的挑战》等;中译本有《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课程与教师》、《学习的快乐:

走向对话》,《静悄悄的革命》等等。

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教育学专家。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佐藤学编著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

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

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在儿童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

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之外,要培育相互倾听关系别无他法。

佐藤学先生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教师的课堂行动。

在这些课堂中,我们都能看到老师在“倾听”着孩子们,孩子们在“倾听”着同伴们,如此和谐的师生、生生的关系,让每一位老师和孩子都感到无比快乐。

在课堂里构筑相互倾听关系,其出发点在于教师自身甘愿侧耳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

书中,胜沼老师每走进一个儿童的身边,弯着腰,以同等高度的视线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并对于不同的学生,比如需要帮助的儿童,他就站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而那些已经习惯发言的儿童则会稍微拉开一点距离,胜沼老师的倾听总是和孩子们一样看着教室的中心,站在发言儿童的斜侧面,老师始终是作为儿童的代表来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的。

最令人感动的是,对于每一位孩子的发言,胜沼老师都没有区分好与坏,他认为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都是无比的精彩,用这样的态度,像采撷珠宝那样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

正是这样,让往日不太愿在人前表达自己思考和情感的治夫和爱子也加入进来。

当然,倾听,不光是听到孩子们说出来的声音,对于那些缄默不语的孩子,我们怎么才能了解他的想法和声音呢?

在书中,我读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佐藤学先生观察到的志村老师对俊树的“倾听”,俊树就是个缄默不语的孩子,他“多少年来,他在学校里一直都未曾开口说过话”,但是志村老师为了给他一个发言机会,用按照学号点名回答的方式来上课,但这样并未达到让俊树开口的目的,只是让别的同学代替俊树念出了他写下的答案,但这样已经能让俊树“连连点头,大声‘嗯’了一声”;最精彩也是让我最感动的是在最后,志村老师关注的不仅是俊树的发言与否,更重要的是他关注的是俊树的内心,在教学环节中,他借用了一首诗,与全班的孩子们一起探讨,目的在于“在黑暗时代的内心郁闷的高见顺先生诗歌的境界与常年缄默不语、饱受煎熬的俊树的内心世界之间看不见的联系,相信这首诗可以引发俊树的内心深处发生强烈的共鸣”,整个课堂看似悄然无痕,可是当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俊树“目光炯炯的点头微笑”,我想这时候,志村老师应该也是满心欢喜吧,因为他真正找到了倾听俊树声音的方法,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是这种倾听却直达学生的心底,此时倾听的力量如此强大,让学生从心底里与老师相遇,也与他们自己相遇。

我们的课堂上,也经常能看到那些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孩子,但我们真的愿意弯下腰来,耐心而又仔细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吗?

对我们来说,这也许也是个挑战,因为我们面对的全班大多数孩子,多年来一直“缄默不语”的孩子可能只是极少数,但“倾听”面对的不是大多数,而应该是百分之百,一个也不能少。

走到孩子身边,孩子才能将老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让我们每一个老师一起行动吧。

只有我们老师首先学会倾听,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同样学会倾听,才能在宁静的课堂上,彼此的思考与情感的微小变化被他人敏锐地感知,才能越学越谦卑,越学越深沉,越学越知性,越学越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