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248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doc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doc

基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策略研究

前言:

校园体育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可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又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同时对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在校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目前一些小学由于没有充分理解现代体育发展的真正内涵,往往只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或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和辐射等功能,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效的催化剂。

小学通过加强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举办体育文化节等途径,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可以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体育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开展小学校园体育文化。

关键词:

体育 校园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

概念界定:

1、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课内外各种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价值核心的一种群体文化,它特指一种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对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校园生存群体生活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及习惯的养成都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其它任何专业课程无法比拟的。

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影响校园内群体参与、关注性的一种导向性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

校园体育文化是倡导健康文明的积极行为,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反映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理论依据:

1: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既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健全的组织结构,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该系统应划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是精神层面,居于主导地位,其中体育健康(价值)观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它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度和方法层面,是联系精神与物质的中间层面,它既是校园体育的组织形式,又是体育意识的体现,涵盖了体育教学、科研、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管理、业余体育竞赛、体育知识普及和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和方法的确立;第三层是物质层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物质保障,主要包括体育设施、器材、教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2: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意识以及行为的影响:

体育运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作为内容,他将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规范。

发展人际关系、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体育可以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体育运动是在全社会树立艰苦创业精神的一面旗帜,并且能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奢侈化、庸俗化必然会造成一个社会整合力的下降。

体育运动是了却积极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精神价值的心理影响:

体育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也带来创造辉煌人生价值的启示,使人感受到生命总在运动发展中。

体育发挥着包括一些艺术形式不能够产生的艺术效果和魅力,它既是人类一种高级文化活动,也必然是一片人类高级情感抒发地。

在体育运动中不仅个人的情感得到渲泄和发展,也使社会得以和谐和稳定。

体育比赛紧张激烈的节奏扣人心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喜怒哀乐的情感交流,运动技艺的惊险性,比赛的对抗性,战术配合的熟练性,稍纵即逝的偶然性,时间速度的节奏性,音响画面的艺术性,使学生欣赏到一种精采绝伦的流动艺术,极大地满足了精神上的需要。

健康的价值观随着体育大量介入发生了变化,人们传统的营养观也发生了变化,以食品价格评价营养价值观转变为以合理的膳食结构评价营养的价值观,坚持体育运动与合理营养相结合,才能真正增强劳动者的体质,提高抵抗疾病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使身体健壮、精神充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基础条件

1.1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学校领导要为广大体育教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经费和创造条件,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制定各种体育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反映学校广大师生的健身目标、健身理念与群体参与意识,而且本质上体现的是关于学生及教职员工的体育价值观念。

当某种先进的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全体师生的体育行为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校园体育氛围,使生活在该校的人们具有某种特有的“体育精神特质”,更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个性特征。

1.2安全、科学、美观的设施设备。

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作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形态体育意识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智慧,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人们的健身运动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1.3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

除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以外,为了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落实,我们可以根据教师、学生的爱好、需求,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如各种球类俱乐部、健身俱乐部、艺术体操队等,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教师、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人。

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也应该是一定程度上的组织者,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教师适当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1需要固定的宣传阵地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站、电视等宣传媒体,可以宣传我校小运动员为班级、为学校增光添彩的事迹,也可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体育比赛中公平竞争、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感化教育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2.2需要校园体育明星

学校的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特色的运动队常常成为凝聚学生的一块磁石,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运动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要创造机会给他们有展示的平台,成为学生羡慕的对象。

当校运动队员在某项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我们不仅要给予表扬,进行奖励,还要介绍他们的事迹,在评选先进个人方面要优先考虑,充分发挥他们的“广告效应”。

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1需要革新学校运动会

学校运动会往往是竞技性较强,那只是少数同学展示风采的舞台,多数的学生是充当观众的角色,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相符。

因此,我们对校运会必须进行改革,淡化竞技体育的特征,设置更多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比赛项目,增加集体性、趣味性项目,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成为参赛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2需要不同层次的小型比赛

充分发挥体育竞赛活动的优势,除了全校性的运动会、各单项比赛外,各班级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型体育竞赛活动,使体育竞赛活动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

每周接力赛、一月一赛

4: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充分挖掘体育资源

4.1学校的

为保证学生人人能动起来,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除了一些传统的运动项目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大力开发新兴及乡土的运动项目,如:

毽球、攀岩等。

同时大力开发课外与校外体育资源,如:

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与竞赛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4.2家庭的

4.3社区的

参考文献:

《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价值》韩冬2008-12-18

《论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赵敏刘圣广2006-7-14

《对体育文化内涵的思考》周爱光宋亨国2004-10-12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杨德银龚德贵2001-5-3

《体育文化功能与个体人格发展探析》时小冬李莉200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