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30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版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

故选C

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3.(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O2

SO2

HCl

NaOH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物质的分类.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A、O2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S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HCl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NaOH是由钠、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木炭

铁丝

蜡烛

红磷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生成物的颜色与状态的区别.

5.(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面粉

牛奶

白糖

植物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据此分析判断.

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错;

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错.

故选C.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1分)(2013•北京)下列物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塑料玩具

纯棉帽子

陶瓷餐具

黄金饰品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化学与生活.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B、纯棉帽子是用纯棉织成的,纯棉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陶瓷餐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黄金饰品是用金或金的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1分)(2013•北京)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

小苏打

熟石灰

生石灰

纯碱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玻璃,根据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玻璃,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

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物质(如氧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的名称、俗称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1分)(2013•北京)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质子数

电子数

中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概念.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9.(1分)(2013•北京)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蒸发皿

玻璃棒

烧杯

量筒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

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A、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蒸发,则不需要使用蒸发皿,故选项正确.

B、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错误.

C、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选项错误.

D、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故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分)(2013•北京)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滴加液体

稀释浓硫酸

检查气密性

熄灭酒精灯

液体药品的取用;

加热器皿-酒精灯;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1分)(2013•北京)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H2

2H

2H2

2H+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进行解答.

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

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

故C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

故D不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12.(1分)(2013•北京)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垃圾分类处理

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使用节水龙头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化学与环境保护.

A、根据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

B、根据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进行解答;

C、根据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进行解答;

D、根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

A、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符合题意;

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等.

13.(1分)(2013•北京)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8~9)牙膏

(6~7)胡萝卜

(3~4)橘子

(2~3)食醋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牙膏的pH为8~9,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胡萝卜的pH为6~7,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橘子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食醋的pH为2~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

碳酸钙

氯化钠

浓盐酸

氢氧化钠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碳酸钙、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A、碳酸钙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故A错;

B、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化,故B错.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故C对;

D、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故D错;

此题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四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的了解,属常规性物质基础知识考查题.

15.(1分)(2013•北京)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原子序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24

元素符号为Mg

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Mg,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6.(1分)(2013•北京)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

闻气味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观察颜色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物质的鉴别题.

根据空气中有各种气体而氧气有助燃性进行解答.

A、由于氧气和空气均无味,所以无法鉴别,故A不适合;

B、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而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氮气难溶于水,所以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均无明显现象,故B不适合;

C、由于氧气和空气均无色,所以无法鉴别,故C不适合;

D、带火星木条伸入氧气能使其复燃,空气中无明显现象,故D适合.

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明显差别,完成对物质的鉴别.

17.(1分)(2013•北京)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2P+5O2P2O5

Fe2O3+3CO=2Fe+3CO2

H2O2H2↑+O2↑

NaHCO3+HCl=NaCl+H2O+CO2↑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

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A、该化学方程式配平不正确,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

B、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H2O22H2O+O2↑.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

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8.(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液氮用作冷冻剂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氧气用于气焊

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液氮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常用作冷冻剂,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9.(1分)(2013•北京)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碘分子质量变大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碘分子体积变小

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根据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

分子很小,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固体碘受热升华,是物理变化,碘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是碘受热时,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的间隔变大,固体的碘直接变化为气体的碘.

A、固体碘受热升华,碘分子质量没有变化.故A说法不正确;

B、固体碘受热升华,碘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变化.故B说法正确;

C、固体碘受热升华,碘分子体积没有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固体碘受热升华,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D说法不正确,

玲姐分子的性质,会用分子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宏观的现象.

20.(1分)(2013•北京)工业冶炼金属锰的原理是3MnO2+4Al3Mn+2Al2O3,该反应属于(  )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判定.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由方程式:

3MnO2+4Al3Mn+2Al2O3可知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抓住四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

21.(1分)(2013•北京)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醋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B

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

有大量气泡产生

氧化铜起催化作用

C

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A、根据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B、根据催化剂的含义进行解答;

C、根据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只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铁大于铜、铁大于银,但是不知道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进行解答;

D、根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解答.

A、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应该借助指示剂,故A错误;

B、氧化铜是否为催化剂,还应该探究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故B错误;

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只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铁大于铜、铁大于银,但是不知道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故C错误;

D、都和氧气接触的情况下,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2.(1分)(2013•北京)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N2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热.下列关于N2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应密封保存

完全燃烧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可用作燃料

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

1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A、根据题意,肼(N2H4)有吸湿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题意,肼(N2H4)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N2和H2O,据此结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题意,肼(N2H4)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A、根据题意,肼(N2H4)具有吸湿性,应密封保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根据题意,肼(N2H4)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N2和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