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30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doc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

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

动物激素调节

1.(2012安徽卷)30.(20分)

Ⅰ.(12分)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______。

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____。

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____部位发生病变。

(2)下丘脑的______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

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____,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

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_____接受信息。

【命题透析】考查人体稳态维持的机制-体液调节。

本题重点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思路点拨】

(1)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直接排放到血液中,因此可通过血样检测来诊断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后,致使TRH、TH的含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促进下丘脑分泌TSH,故其含量比正常值高。

下丘脑正常而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病变部位可能是垂体或甲状腺,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甲状腺功能正常,垂体发生病变。

(2)下丘脑结构中存在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前者用于传导兴奋参与神经调节,后者分泌相应激素,参与体液调节。

调节高等动物或人体的激素不止一种,多种激素间协调配合,密切合作,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说明后者的细胞内部存在TH的受体蛋白。

【参考答案】

(1)通过体液传送  高  垂体

(2)分泌细胞  相互拮抗  胞内受体

2.(2012福建卷)26.(28分)回答下列问题

Ⅱ。

双酚A是一种化工原料,对动物生殖机能有影响。

研究人员进行。

双酚A对中国林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的影响”实验。

主要过程是:

将性成熟雌蛙分组,实验组置于含双酚A的水体饲养,同时作空白对照。

一定时间后检测雄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并对精巢进行制片镜捡。

结果显示,实验组芳香化酶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精子发育异常。

请回答:

(1)已知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

据此推测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使其体内雌性激素水平____,从而导致精子发育异常。

为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另设置一水体中含____的实验组。

(2)对精巢镜检时,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_________的形态和熟目,以区分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细胞,并统计精于发育异常比例。

(3)林蛙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后经____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____结合产生调节作用。

【答案】

(1)升高雌性激素

(2)染色体

(3)体液受体

【解析】

(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可以提高雄蛙体内芳香化酶的水平,而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所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雌性激素含量增加,要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设置水中含有雌性激素的实验组作为条件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精巢进行镜检,观察实验结果;

(2)减数分裂各时期主要根据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特征来判断,所以镜检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染色体;

(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生命活动;

【试题点评】本题同样以实验为背影材料,考查有关减数分裂、激素等知识。

试题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相关信息。

3.(2012·天津卷,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核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解析:

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答案:

B

4.(2012江苏卷)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答案】D

【解析】腹泄引起的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D错;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使水分过多地存在于组织液中而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过敏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C正确;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B正确

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5.(2012全国卷新课标版)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答案:

B

血糖调节

6.(2012山东卷)24.(9分)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X物质为_________。

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___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_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转化成_______以储存能量。

(3)胰腺中_______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功能。

(4)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

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2)肝糖原(或肝糖元)脂肪

(3)胰岛A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糖代谢及调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

进入肝细胞中的葡萄糖,可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肝糖原,再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脂肪而储存能量或氨基酸等物质。

在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和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彻底分解成CO2,并产生大量[H]和释放少量的能量,这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H]和O2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二者都需与把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白蛋白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抗体等都属于细胞的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与此相关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核与线粒体等。

7.(2012四川卷)5.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答案】B

【解析】横坐标为胰岛素浓度,胰岛素为唯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其含量越高血糖消耗速率加快,故b为血糖消耗速率。

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有抑制作用,所以a曲线为血糖的补充速度。

Aa曲线为血糖的补充速率,应下降。

B胰岛素作用于这些细胞形成糖元,使血糖含量迅速下降,故错误。

C当补充和消耗基本持平,则血糖能相对稳定,但不会是较长时间的,所以C错误。

D胰岛素本身对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的神经细胞即下丘脑没有反馈作用。

8.(2012江苏卷)25.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可初步推测

A.餐后60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量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答案:

BCD

【解析】餐后15-45min,由于运动消耗大量糖类,使血糖含量下降,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所以A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A错误;由图可知:

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B正确;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从90—120min提前到45min,血糖浓度下降,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适当减小胰岛素分泌的峰值,这样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胰岛素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