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346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模块教学问题.doc

关于模块化教学问题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及模块式教学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化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要求教师要精选教学任务,提前做好准备,介绍内容要讲究艺术性,评估时尊重学生成果。

但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高低、实践能力的强弱、工作量的大小是决定模块化教学成功的关键。

“模块化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个完整的“模块”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模块化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这里的能力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或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

 “模块化教学法”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生动性,注重在“做”中学,在“做”中积累经验。

通过一个个模块的完成,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尝试失败,积累经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

模块化教学法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知识是通过模块的实践而形成的,学生厌学的现象得到了改善,为了项目的实现,学生要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小组活动还为团队精神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

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二)模块式(Modules)教学模式

模块式(Modules)教学模式,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构教学内容,按认知规律和能力本位导向重构课程,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运行中,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考评等方面全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

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

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

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

课程模块化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模块的搭建,课程模块是一个个项目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用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一门模块课程可以设计为若干个模块,一个模块又可以分为若干项目,项目之间,模块之间,依据工作逻辑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而有差异,可以通过多条路径来选择,如工作对象、产品、岗位、操作程序、系统和设备的解构等;二是模块组合,模块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和任务的组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三是任务要求,主要是针对职业工作岗位过程所需要的单位任务,对需要采取的动作和行为进行描述,包括了实践技术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内容;四是技能训练,明确训练的项目名称、工具、材料、场地及操作步骤通过这种动态学习方式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模块化课程的设计路线主要是对课程的解构和重构。

一是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进行课程解构。

一方面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这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体化的,是有具体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的专业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对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的工作分析,确定了从事这个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

这种课程解构的核心意义就在于它突破了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二是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进行课程重构。

首先,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清晰的梳理,确定了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其次,根据专项能力来划分课程模块;再次,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基本环境、教学组织;然后,根据模块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最后,明确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如何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素质来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在复杂工作情景中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二、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式

 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

(主要针对具体教学目标任务)

1、划分小组。

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推选组长。

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控制小组成员的变量很多,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等。

教师必须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如学生的思想表现、各科的入学成绩:

家庭背景、性格爱好、乃至交朋结友等都应心中有数。

一般采用互补方式,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既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即所谓“教学相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相搭配,在各自发挥其优势的情况下,相互学习,使认知风格“相互强化”。

 2、确定内容。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

 3、布置任务。

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如果觉得对此力所能及,便自然愿意去完成。

4、学生实施。

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不管。

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

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这一阶段,教师是“指导者”学习伙伴“导航者”身份较为明显,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意义构建。

5、评价结果。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作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第二种方式:

(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点学习)

1、情景设置。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

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确定项目。

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

5、协作学习。

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6、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三、模块化教学法的特点与要求

模块化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只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单项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式的。

(一)模块化教学法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只是在开始利用很少的时间对任务的内容要求进行讲解,大部分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学生自己写出任务计划书,实施过程,检查评估标准,并亲手按计划实施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师对学生搞不懂的地方进行指导。

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手脑并用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师讲清学生应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

整个操作完成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然后对照课本看是否和书本上的结论一致,这样在教师帮助下和个人探索中获取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实现认知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双赢

认知目标的实现固然十分重要,但不是唯一的目标。

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更加重视操作的熟练程度,因此认知目标、行为操作目标都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它们之间既是互相独立的,彼此之间又保持着重要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速认知目标的实现,做到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双赢是模块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4、师生之间实现了双向信息的传递

模块化教学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教师是讲课和指导,学生是听课和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得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

教师还可以对那些掌握信息较少和较浅的学生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补充信息,直至他们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只有双向传递的信息,只有不断得到反馈的信息,才是真正有效率的信息传递。

5、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模块化教学表现在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按由浅到深的顺序设计,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使学生从一开始的要我学逐步变成我要学。

6、最高境界的激励方法

模块化教学激励的手段完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是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心理感受,当学生从不会做一件事到经过努力之后会做一件事,成功的喜悦往往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再有,任务实施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是看任务实施的过程,而不是去看结果,这就完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所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学生,又取决于教师。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这样,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提高了。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其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准备教学情境、构筑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

这就要求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教学任务。

一个教学任务就是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一项好的任务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课前熟悉任务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任务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

3、介绍任务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4、在任务内容讨论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切记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任务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

当然在学生交流任务实施结果的时候,老师也应该耐心地听取,不能因为那个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否则,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任务实施就会失败。

总之,模块化教学教学目的明确,听、看、做、思、练五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

知识点集中,内容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积极推行要让学生懂得做什么、怎么做。

作为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积极推行课程改革。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