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508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第一小学第六数学教研组

课题类别:

校本研修

负责人:

杨金凤

开题时间:

2014年9月1日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选题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明确提出,“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

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建构性学习,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意义。

从80年代开始,西方数学育界提出“非形式化的数学的口号,要求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摆脱过度形式化的束缚,主张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现代数学界提出的数学建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实际上,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极好机会。

 国内:

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教学内容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教育”。

在教育课改的今天课改教师做了尝试,但一些教师把数学太生活化了,失去了它的严谨性,还有一些教师不注重学生年龄的特点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学习,所以我们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内容

(1)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2)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

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

(3)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a、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b、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c、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4)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a、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b、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c、创设大课堂情境。

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3)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成数学模型。

(4)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形成一系列解决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策略。

(6)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研究的要点

(1)领会课标,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

(2)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教师资源与教材资源有机结合。

抓住重点,分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课内学好数学知识,在课外用好数学研究。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对比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反思总结法。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8.20——2014.8.30)

     1、选题,进行课题背景分析,对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方法作初步探索,完成实验前测试。

     2、查阅文献及调查了解(收集资料)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申报、完善,进行开题。

(二)实验阶段(2014.9.1——2015.5.30)

     1、继续收集实验材料。

   2、全面实施实验方案。

(1)重点研究第一环节创情导入,提出问题

(2)重点研究第二、三环节,自主尝试,建立模型;合作引导,解决问题(3)重点研究第四环节,拓展应用,感悟知识

(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3、整理实验材料。

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和一般模式的研究以及在生活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三)总结评定阶段(2015.5.30——2015.6.30)

     1、总结评价,验证假说(终结性对比测试)

     2、反复验证,理论升华(终结论文)

3、结题时间:

2015年6月30日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1、每位教师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一篇教学叙事案例,每年撰写两篇有关课题方面的研究性论文。

2、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组成员:

组    长:

杨金凤

副 组 长:

宋毳

组员:

贾玉红高丽平竭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