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52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doc

《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doc

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

吕林萍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

因为“丰富的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有效积累缺乏必要的研究。

具体表现在:

1、记忆机械,不重情趣。

以前,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

2、注重内容,忽视方法。

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

 

(二)、实验理论依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提出: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

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

”“但有一层最宜注意的,就是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

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倘若并非他们所积蓄,而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

2、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

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开始的,一至三岁有显著发展,三至九岁,其进展更为迅速,九至十三岁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制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

显而易见,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增加积累的最佳时期。

 (三)、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丰富语言及知识储备,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乐于积累,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四)、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践性原则。

课标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好多数与少数、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其所能,如其所愿,施其所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

 

(一)、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堂教学积累,做到当堂吸收。

(1)从朗读中积累。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情、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不断调整好朗读时的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可使作者的语言、体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与体会。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朗读有很多方式,如范读、齐读、领读、个别读等,在“读”字上下功夫,我想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活动中积累。

一提到活动,学生往往兴趣倍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对活动充满兴趣这一特点,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就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作好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快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组织活动注意要做到有主题,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3)从传授中积累。

作为语文老师自己要爱好语文,擅长语文,这样才能充分把握课文,才能正确地向学生引导传授。

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多阅读,多积累,努力拥有“一桶水”。

课堂上,可精选课内外的一些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弥补学生积累中的不足,如与课文有关的诗歌、散文、成语、典故、对联等;还可以向学生推介自己喜欢而又适合学生的名人名言、名家名篇;对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字、词,努力帮助进行区分纠正。

2、课余阅读积累,做好摘抄练笔。

(1)读与课文有关的书。

中国作家我们可选宗璞、流沙河、朱自清、老舍、冰心、何其芳等人的书读;外国作家可选玛丽-居里、法布尔、泰戈尔、安徒生等人的书。

只有多读这些人的书,我们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家,把握作家的写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

(2)读文化积淀深厚的名著。

名著是经过岁月洗礼后留下的时代珍宝,一般都有较深厚的文化积累,对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也相应深刻一些,读名著,能够让学生更踏实、更智慧、更思维缜密。

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外国的如莎士比亚、泰戈尔、雨果、列夫―托尔斯泰等。

名著是品读不完、挖掘不尽的知识源泉,经常阅读,我们会从中掘取更多的知识矿产。

(3)读同龄人的书。

同龄人更能理解同龄人的心理,更能引起共鸣,读同龄人的书,一方面可从他们的书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一方面可对他们的某些行为、心理作出批判。

读同龄人的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各方面的书,将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文化常识、语言文字知识,以及一些人生哲理。

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做些摘抄,如好词妙句,成语典故,轶闻趣事等,努力写好读后感,将更加有助于我们对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3、日常实践积累,做好观察感悟。

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泛的,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实践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大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作为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从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写作素材,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

在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其形而且要观察其神,要善于联想与想象,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摸清学生读书状况和家庭基本情况,并进行跟踪调查,确保实验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2、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3、个案研究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点面结合,使实验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三)、预期达到的目标

1、学生喜欢语文,养成良好的自主积累的习惯。

2、丰富语言积累,促进语言发展,经受优秀文化成果的滋养熏陶,提高文化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3、初步发现积累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找到提高积累效率的有效途径;

4、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