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558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评价的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

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

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

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

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

如设计研究性学习量规,水平1中涉及“信息收集”项,则在水平2、3、4也应该包括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

例如,水平1与水平2间的间距应当和水平3与水平4间的间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评价量规进行修改和完善。

(1)用设计出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价,以便发现量规在主要指标、权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

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四、档案袋评价

1.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或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其中一般包含了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

而学生档案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从其适用范围而言,档案袋评价多用于表现性评估。

此外,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要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做全面评价提供帮助。

学生阅读能力档案袋

考虑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累积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的练习,档案袋法被用来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所列。

1.每位学生拥有一张基本情况记录表,记录了一些基本信息和阅读的初始状态等。

2.阅读课上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张课堂阅读记录表,记录了他们上课阅读的情况,并包括了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

3.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表,这个表的功能是记录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

表的设计结构同课堂阅读记录表。

4.学生每周阅读精华记录。

这个表被用来汇总记录学生每周阅读的摘抄,主要包括好的句子和词语,它们的出处和对它们的模仿。

表里面同样包含学生的自评。

而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特意设置了小组互评的项目而不是教师评价。

设计如下:

2.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档案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2)档案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3)档案袋评价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思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4)档案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3.档案袋评价的功能

(1)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好和最满意的作品装入档案袋,其内容是非标准化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所装入的作品。

(2)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包括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观察或测试的结果、家长信息、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估等一切描述学生成长的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反映学生成长的信息来源。

(3)水平评估:

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档案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

这种档案袋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依据,也可用于学习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总结。

4.档案袋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档案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目的划分,可以分为:

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

过程档案袋——主要反应学生的努力过程;

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2)按内容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

过程型——若目的是为了描述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努力,则建立过程型档案袋;

成果型——若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成就,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

评价型——若目的是为了获得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

五、档案袋的设计

设计档案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为什么收集材料、收集什么材料、怎样收集材料、对材料的评价形式。

据此,创建成长记录袋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应用成长记录袋的目的与对象

首先要明确学习文件夹是教师用,还是学生用,因为用者不同其评价法也不同。

学习文件夹评价中,最主要的特征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是同一个体。

如果是教师用学习文件夹,当然评价的对象是课题与计划的情况(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等,即用于课程评价;

如果是学生用学习文件夹,那就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个人评价。

2.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课程标准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设立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以及所用的教材,界定出一个清楚且具体的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3.设计档案袋的内容

根据学习主题确定档案袋内容,包括收集什么、怎样收集和如何评价的问题。

首先,确定要收集的作品与数量。

学习物品,包括自己和年级的问卷调查结果,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教师制作的活动日程、注意事项活页,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日记和作文,信件,图画,调查采访的记录,报纸文摘剪辑,各种草稿,完成的作品等;

对这些物品要记载年月日、感想以及当时发生的事情等。

其次,明确成长记录袋的收集渠道、参与者及其作用。

从哪里获取成长记录袋所需的作品和资料?

成长记录袋的记录需要哪些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或是管理员?

各个参与者具有何种职责和任务?

第三,设定评价基准。

要让学生知道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成绩有怎样的影响。

包括计分规则的构成,核查表的具体内容,整个成长记录袋的总体评价标准也应当在成长记录袋中予以说明。

第四,在设计档案袋内容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

(1)语文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

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的评价形式。

(2)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时,可以建立成果型档案袋,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的进步,以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影响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在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可以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收集的有关资料;

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

获得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解决问题的反思。

(3)英语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4)科学多采用杰出表现记录,如教师和学生会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科学观察日记;

科技小制作;

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5)艺术成长记录夹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

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

艺术成长记录夹包括以下内容:

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学生的系列作品、学生的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各项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等。

六、问卷调查法

1.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2.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一是时间灵活,效率高。

问卷可以当场发给被调查者,也可以通过邮寄或者网络实现对远距离的多方面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既能获得大量信息,又能节省时间和经费。

二是取样不受限制。

与观察、访谈等方法相比,问卷法样本大小不受限制,完全可以根据抽样的科学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样本的容量,可以选取大样本,也可以选取典型样本。

三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

问卷调查一般不署名,被试回答没有更多的心理负担,容易获得被试的支持,易使结论比较客观。

3.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

一是设计比较麻烦。

二是回收率问题,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

三是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可能出现估计作答或回避本质性东西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有时还要结合访谈了解深层次的信息。

4.问卷调查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是认真确定被试,被试要十分熟悉有关情况,要具有代表性;

二是设计的题目不要太多,要富有意义,表述要简单、明确、通俗;

三是多要求的答案必须是具体的,最好使用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

四是最好使用无记名答卷,以消除被试的疑虑。

5.调查问卷的组成

调查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内容。

具体地,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正文等几个部分。

标题是对整个问卷的概括性表述,要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反映问卷的目的和内容。

指导语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对调查者承诺保密以及提出回答问题的基本要求等。

问卷的正文是问卷的中心部分,除调查对象必要的自然情况外,其余问题都是调查者要了解的重要问题。

也有的问卷在最后还增加一项就问卷本身征询受调查者意见的内容。

问卷中问题的形式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

封闭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客观性试题。

封闭式问题主要有是否式问题、单选式问题、多选式问题、排序式问题、划记式问题、表格题等几种形式。

开放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主观性试题,没有提供被选答案,让被试自由回答,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问题。

问卷中开放式问题不能多,1~2个为宜,主要是用封闭式问题。

七、问卷调查的设计

问卷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

围绕调查目的明确和细化研究问题,选择调查对象。

2.确定反映变量的变数及其数目

在确定变量之后,选择一定数目的相关变数描述该变量。

这是问卷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先前经验或别人已有的研究资料,先做出试验性问卷,进行试测并修改和补充。

3.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

在明确了变量与变数后,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通常是把变量以问题的形式表述,而有关的变数则作为限制性答案以列举的形式来表述。

问题与答案的表述方式可用选择式、评等量表式或排序等方式。

一般来说,表述问题语句的基本要求是:

(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

(2)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

(3)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

(4)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抽象问题;

(5)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使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

4.问题的排列组合

问题的排列与组合要形成合理的结构,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方便被试者顺利回答;

(2)要便于资料整理与分析;

(3)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

(4)问题数量要适度;

(5)问题的类型有开放式、封闭式和图画式,回答的方式有自由记述式、填答式、二元选择式(是否式)、多重选择式、评等式、排序式、分配式。

5.试测与修订

在完成了问题语句的设计和排列以后,不宜立即分发,而应该在小范围内进行一次试测,通过试测检查问题是否能被调查者理解,所列举的限制性方案是否完善。

通过试测,发现问题,及时修订,经修订后再分发出去。

八、访谈法

1.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法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咨询等,既有实施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2.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

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做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问题的深入。

缺点:

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

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3.访谈法的分类

按照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分为三种类型:

结构性访谈(或称标准化访谈、封闭式访谈)、半结构性访谈和无结构性访谈(或称开放式访谈)。

在结构性访谈中,访问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提纲进行提问,按相同的方式和顺序向受访者提出相同的问题,受访者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口头问卷,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

无结构性访谈具有弹性,且很少限制答案,有时候鼓励受访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质性研究中使用较多;

半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在上述两者类型之间,访问者先向受访者问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然后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就某些问题做深入探究,弥补结构性访谈之不足。

4.访谈的技巧

(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

(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

(3)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

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

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4)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查,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

九、访谈的设计

做好访谈的设计工作是顺利进行访谈的基础,必须予以重视。

访谈的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编制访谈问题。

1.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

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访谈,其目的性是很明确的。

它直接依赖于评价的目的,为某一具体的评价活动搜集资料。

因为评价指标是评价目的和目标的具体化,因此在确定访谈目的之后,可以从评价指标体系所列的各项目中,选取需要和适合运用访谈法获得评价信息的部分,确定访谈的具体内容。

2.确定访谈的对象

可采用个体访谈,也可以对有相同看法和经历的一组人进行访谈。

3.编制访谈问题

访谈问题的形式有多种。

从问题答案的限定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

封闭型问题在设计时已预先确定好了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被访人的回答只能在其中选取。

例如,“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你全部听懂,部分听得懂,还是完全没有听懂?

”这类问题由于答案固定,容易组织,便于记录和统计,减少了主评的判断和加工环节,结果比较客观,但也带来一定的局限,较明显的是容易限制被访人的思路,搜集的信息不够全面细致。

开放型问题的答案完全由被访人自己组织,自由应答,实现不加限制。

例如,“请你谈谈你在这节课中的听课感受。

”被访人既可以谈是否听得懂、听懂多少,哪些能听懂、哪些听不懂,还可以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法、语言、板书等各方面情况谈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主评可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其不足在于不易记录和统计,给分析综合造成了麻烦。

编制访谈问题应力求语言表述简明准确,而且与被访人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专门用语,注意其通俗性,以便取得被访人的配合使其准确地把握问题。

问题的提出不能带有倾向色彩,例如,“都说张老师的课讲得最明白,你不会不同意吧?

”另外,访谈的问题一般应该按照简单——较复杂——难以回答的顺序编排。

访谈开始不宜突然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或较为敏感的问题,而应提出一些简单的、便于联络感情、激发兴趣的问题。

十、观察法

1.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即在自然的教育场景下了解观察对象。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

观察一般要在事前确定观察目的、观察范围,并必须明确对将观察的某现象需设置哪些变化的情况或场景,使被观察者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进行活动,以获得合乎实际目的的材料。

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的观察

为了研究分析网络化环境下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设计分组观察场面和可量化观察表格。

1.设计分组观察场面

共有5名观察者参加观察,其中一名是任课教师,他既是行动研究的实践者,也是研究活动的研究者,他是一位参与观察者,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典型行为,以教学日志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其余4位作为完全观察者,根据分工,负责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指定场面内的观察对象,按观察表格要求进行观察并作出记录。

如下图所示:

2.设计可量化观察表格

本项目需要了解在网络化环境下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和内容,为此,可以设计可量化的观察表格,如下图所示:

2.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直接性。

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到的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是第一手资料。

(2)情境性。

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及时性。

观察及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

(4)纵贯性。

对被观察对象可以作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5)普适性。

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不少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

局限性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

另外,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

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活动问题就不适宜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

人的感觉器官本身具有不精确性。

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

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

(3)受观察范围的限制。

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内观察的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4)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因变量混杂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现,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3.观察法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

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观察还可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有结构的观察,即有明确的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设计,在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

有结构的观察主要采取事件取样设计、时间取样设计和行为核查设计。

无结构观察,即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也无具备记录要求的非可控性观察。

十一、观察法的设计

1.观察的主要步骤

一次完整的观察,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确定观察的目的和选定观察的对象;

(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观察工具,设计、印制观察记录表等;

(3)进入观察场所,获得被观察对象的信赖;

(4)进行观察并作记录;

(5)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