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589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片段教学设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片段教学设计.doc

《片段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片段教学设计.doc(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片段教学设计.doc

《钓鱼的启示》片断教学(第1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1号选手,我今天片断教学的篇目是《钓鱼的启示》。

现在开始我的片段教学。

一、复习导入

1、谈话:

上节课,我们就钓鱼的过程学习了课文,了解了鱼大并且难得,可詹姆斯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去了。

(板书:

钓鱼、放鱼)

2、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默读课文13—16自然段,划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做一做批注,并思考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和同桌交流一下。

3、梳理问题:

爸爸为什么坚决要放掉大鱼?

詹姆斯得到什么钓鱼的启示?

多年后为什么会因为放鱼而骄傲?

……

二、品读重点词句,释疑

(一)下面我们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先来解决“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放掉大鱼”。

1、同学们,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本来想去钓翻车鱼的詹姆斯却钓到了一条大鲈鱼。

面对这意外的惊喜,你能体会詹姆斯当时的心情吗?

可就在这个时候,爸爸却让詹姆斯怎么做?

(课件出示父子对话6-10自然段)

2、生自读,思考:

父子二人面对这条大鲈鱼,分别有着怎样不同的态度?

3、交流:

生A:

父亲说: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这里的“得”是必须的意思。

我从这个“得”字感受到父亲放鱼的坚决态度。

生B:

“得”也是应该的意思。

但在这里,我也认为是必须!

4、师:

你能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字义,非常好!

为什么非得放呢?

有没有同学找到了答案?

生A:

因为这是晚上十点钟,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生B:

“而从第二天凌晨起就可以钓鲈鱼了。

”按照规定,现在还不能钓鲈鱼,意外钓到了就应放回去,要遵守规定。

生C:

“父亲再没有说话。

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父亲的话就是命令,没得讨价还价。

师:

是啊,在父亲的无声提示下,尽管鱼大且难得,尽管詹姆斯十分的不舍,尽管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但詹姆斯还是把鱼——放了。

师:

父亲坚持让詹姆斯把鱼放了,理由只有一个,是什么?

生A:

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二)解决“钓鱼的启示是什么”

1、师:

当大鲈鱼在水中一闪而逝,而留在小詹姆斯心中的悲哀久久不能散去。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问自己的吗?

生A:

这件事要是我遇到了,我会不会放呢?

生B:

我该怎样做呢?

2、师: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吧!

出示要求:

(1)辩论分组

(2)准备:

三分钟稍做准备,可以从书中画出支持你的理由,或在生活中找理由,选一个重点发言人。

(3)辩论:

自由辩论时,要面对对方,一个人发言其他人要认真倾听。

从对方的发言中找漏洞,再结合本方的观点在书中或生活中找理由,反驳对方。

(学生自由辩论,各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辩论焦点:

鱼很大——如果是一条小鱼你会不会放呢?

无人知——没有人知道,规则就不存在了吗?

师:

启示在大家的思辨中水落石出——不管有没有人,无论鱼大鱼小,都应该放掉,因为规则是需要自觉遵守的。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解决了自己的疑问。

3、师小结:

在这次钓鱼的经历中,显然放鱼是对的,带走鱼是错的,这正说明了:

引读出示:

“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与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

4、指导写字:

诱惑

5、师:

也许10岁的小詹姆斯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但他却遵守了禁渔令。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詹姆斯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

他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次钓鱼的经历却时常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么多年来,詹姆斯从这次钓鱼事件中到底明白了什么?

我们把詹姆斯得到的启示补充完整,替他说出这个答案吧——

规则是需要自觉遵守的,这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但真正做到很难。

(三)理解“多年后为什么会因为放鱼而骄傲”

1、过渡:

多年后詹姆斯感受到了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

他不为失去一条大鲈鱼而悲哀了,取而代之的是——骄傲。

(课件出示:

他为自己的父亲骄傲,也为自己骄傲,他还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们和他的子孙后代。

2、朗读指导:

指名一生读,评,再指名读,齐读(读出骄傲)

3、詹姆斯为谁骄傲?

按照屏幕上的句式来说一说:

师:

詹姆斯为自己骄傲,因为——

生A:

他战胜了自己,从此成为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他是个有道德的人;

师:

为父亲骄傲,因为——

生B:

他在规则面前,以毫不含糊的态度指导詹姆斯战胜了诱惑,渡过了道德的难关;

师:

他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三、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答了一些疑问,也许你真正懂得了这些道理,也许你还有些似懂非懂。

你还有什么问题困扰自己吗?

有,也没关系,将你的疑问带入生活中,让生活去证明它,用时间去解答它。

2、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第15自然段。

(2)小练笔:

湖边可能设了块木牌,上面写着“钓鱼须知”(垂钓规则),那么上面会写些什么?

请同学们回去写一写,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我的片段教学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四、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放鱼

规则是需要自觉遵守的

《草船借箭》七八自然段教学预案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次走进《三国演义》这部谋略之书,再次品味《草船借箭》这个充满谋略与智慧的故事。

(板书课题:

草船借箭)

师:

通过上文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最能形容诸葛亮的智慧?

同学们真是异口同声呀,没错,这个词就是——神机妙算。

(板书:

神机妙算)

师:

那么,“智绝”诸葛亮究竟如何“神机妙算”?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7页,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二、初读。

师: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97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

都读完了吧?

哪个同学愿意把这两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好,你来!

师:

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刚才的朗读?

师:

是的,这个同学朗读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确实读得不错。

尤其是多音字“擂”字,以及“弓弩手”的“弩”字都能准确地读出来。

“擂鼓”的“擂”还可以读作什么音?

对了,是lèi。

谁能用这个读音来组词。

哦,擂台,打擂。

但是在课文中,它读作“擂鼓”,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擂鼓、弓弩手。

师:

你还有意见?

嗯,你听得真仔细,他刚才确实把“水寨”的“寨”读成了zai。

老师提醒一下大家,这里的“寨”是翘舌音(板书:

寨zhai),你再来读一遍,好吗?

嗯,知错能改,也是一种进步。

同学们也一起来读一读,“寨,寨”。

“寨”在这里的意思是指营垒,是军队驻扎的地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下这个字的写法,它是个比较容易写错的字。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想想,你要怎么记住它?

或者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对,你看得可真细致。

的确,这个字的下面不是一个“木”字,而是要写成“一”再加上个“小”字。

好,我们一起来写写这部分。

“横,竖钩,撇,点”。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田字本,看看刚刚在田字格里的写法,把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写三遍,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写完了?

同桌互相看一看,写对了吗?

写得漂亮吗?

三、精读。

师: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两个段落,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画出来,用心体会体会。

师:

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你来说说你的体会。

师:

你从“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句话体会到诸葛亮早就观察好了气象,算到这天江上会有大雾,他知天文,识地理,真是个奇才。

师:

你讲得真不错。

诸葛亮三天前就算到了这天是大雾,所以他才敢立下军令状,接受周瑜的造箭任务。

你的推断很合理。

师:

这时候鲁肃和诸葛亮都坐在船上,看到这漫天大雾,假如你是鲁肃,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

你猜,鲁肃可能会很害怕,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大雾的天气,要是遭到曹军的攻击怎么办?

此时,你就是鲁肃了,按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我听出了,你心中很担心。

师:

你有不同想法。

哦,你认为鲁肃还可能疑惑不解,诸葛先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为什么选择大雾的天气出发?

师:

是的,鲁肃对诸葛亮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文中用了一个词是什么?

对,就是“吃惊”。

来,谁来读读鲁肃的这句话?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你们听出鲁肃的“吃惊”吗?

这个鲁肃有点淡定。

谁再来读一读?

哇,连表情都有了,你听,同学们都为鼓掌了。

师:

面对鲁肃的“吃惊”,诸葛亮的反应是——笑!

读读诸葛亮笑着说的话。

你来读一读。

诸葛亮“笑着说”——咱们再一起读一读。

师:

诸葛亮说这句话时,是“笑着说”的。

这值得玩味。

他为什么笑?

他在笑谁?

笑什么?

自己读一读,好好揣摩揣摩。

师:

你来发表一下高见。

你觉得了是在笑曹操。

他笑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兵应战,正好落入圈套,让他的妙计得以实施。

是啊,他太了解曹操,这是讽刺、轻蔑的笑!

好,你用“嘲笑”的口吻读读这句话。

不错,是在嘲笑曹操。

师:

你有不同意见。

好,你说说。

你认为诸葛亮是在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不明底细。

这是宽厚、友善的笑。

好,你也来读一读。

师:

你还有其它想法。

来,你的看法呢?

你觉得他是在笑周瑜。

为什么?

是呀,周瑜忌能妒贤,本想陷害诸葛亮,而现在诸葛亮将计就计,周瑜的小算盘落空了。

这是一种自信、胜利的笑!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能够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是读书的好方法。

看来大家都已经走进人物的内心,那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女同学扮演鲁肃,读出吃惊的语气,男同学扮演诸葛亮,自信从容地读出来。

师:

同学们读得真棒!

你们分明就是小鲁肃和小诸葛了。

师:

这边,诸葛亮饮酒取乐,谈笑风生;而在另一边,曹操看到这漫天大雾,听到擂鼓声,他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我们来读读第八自然段。

师:

谁来读读曹操的话?

大家评一评,他读怎么样?

师:

你说他把曹操的性格特点读出来。

那你说说,曹操有什么特点?

生性多疑的曹操看到这漫天大雾,听到擂鼓声,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师: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他想:

这诸葛亮一向诡计多端,专门爱放烟雾弹,我可得谨慎一点,不能轻易出兵,免得中了他的圈套。

师:

是啊,这漫天的大雾就像丢给了曹军一颗巨大的烟雾弹,让曹军不知所措。

于是,曹操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文中说: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师: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

你感受到箭非常多,好像下雨一样,密密麻麻。

你还能够从修辞手法上来体会,特别好。

这里,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箭比作雨,形象地写出了箭的数量之多。

你能不能也运用修辞手法,说一说万箭齐发的情景。

师:

你把箭比作了会飞的鸟儿。

射出的箭仿佛一群鸟儿,密密麻麻地往船上飞扑过来。

师:

再换种修辞手法,谁来说说?

师:

箭呼啸着狂奔而来,耳边仿佛都能听到簌簌的声响。

你用了拟人的手法,还仿佛听到了箭的声音,可见箭有多么的快,有多么的多啊。

师:

你看诸葛亮不仅算准了大雾的天气,还算准了曹操的心理。

他不仅识天文,而且懂人心。

他真的是——神机妙算。

(板书:

识天文懂人心)

师: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

你说说。

把船“一字摆开”有什么好处?

哦,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的面积大。

你就是一个“小诸葛”呀!

师:

你再来补充。

你觉得他“下令把船掉过来”,又是什么原因呢?

是的,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的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地返回,节省了调头的时间。

诸葛亮过人的智慧不能不令人叹服!

师:

短短的两个自然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

此行“借箭”,他的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板书:

谋划周密,安排巧妙)让我们不由得发出心中的赞叹: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一、导入

1、师: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感受到了洪水肆虐的险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老汉让我们印象深刻,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2、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默读文章第6到27自然段,边思考:

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身上具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做做批注,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品读

(一)体会受人拥戴

1、师:

老师看到同学们眼睛都亮了,相信你们一定有所收获,谁先来说说,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我认为他是一个受人拥戴的人?

(板书:

受人拥戴)

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我从“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看出来的。

师:

你能抓住关键词,这是读书的重要方法。

2、师:

什么叫拥戴?

换个词

生:

拥护

生:

爱戴

师:

那么看来,看来受到人们的拥戴需要很强的能力和很高的人气,那么老汉身上具有什么品质使他能够受到人们的拥戴呢?

请同学们仔细找找看。

(二)体会果断沉稳

1、师:

老人身上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师出示相关语句: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生:

我觉得老汉身上有一种沉稳的特点。

(1)生:

我从这个比喻句看出来,像山一样的沉稳。

师:

你读书真细心,还注意到修辞手法,山是什么样的?

坚定,不移,可见老汉是多沉稳啊。

(2)生:

我还从他和人们的不同看出来,人们是乱哄哄的,他是一座山,反衬他特别沉稳。

师:

说的多好啊,用对比来反衬老汉的沉稳,你还能抓住这个细节,真棒!

(3)师:

人们为什么是乱哄哄的?

生:

因为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

是啊,这可是生死关头啊,人们乱哄哄是正常现象,然后老汉却是例外,他是那样的沉稳,为什么?

生:

因为大家都这么慌需要一个人来指挥

师:

他是怎么指挥的,请同学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4)出示(读)

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

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生:

我感受到老汉指挥很果断。

师:

从哪里看出来?

生:

我从老汉的话看出来,这些话都很简短有力,却都能够根据当时危急的情况,马上做出判断和指挥,让人们尽快逃生。

师:

你能像他一样指挥一下吗?

谁来评价一下他刚刚的朗读?

生:

我觉得读得很流畅,很响亮。

师:

你很擅长发现同学的闪光点。

生:

我觉得命令的语气不够,还要更加坚定有力一些。

师:

那你来试试看。

(读)多么沉稳而果断的指挥啊。

同学们,我们也一齐读读。

生:

我从“冷冷的”看出来,他在面对反驳时很果断,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

师:

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体会到人物的特点。

(二)体会先人后己

1、师: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老汉能够保持镇定,沉稳地应对,果断地指挥,人们有服从吗?

有,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这时,老汉忽然做出一个令人吃惊的举动。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结合屏幕上的图片,也就是我们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他的动作、神态,你体会到什么?

(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生:

老汉把一个党员小伙子揪出来,命令他排到后面去,我从这个揪字感受到老汉很凶,力气很大。

生:

我从老汉的吼中感受到他的愤怒。

生:

我从凶得像只豹子感受到他是暴怒。

师:

谁来展示出这样的愤怒?

生读(不到位)

3、师:

老汉为什么这么凶地揪出小伙子?

生:

这么凶才能压制住混乱的场面

生:

他在杀鸡儆猴,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师:

是啊,只有这么凶地吼才能够镇住场面,谁再来吼一吼

生读

4、师:

老汉揪出来的那个人是谁?

生:

他的儿子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因为最后老人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卷走了,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所以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师:

你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是读书的好方法。

师:

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么写的。

(读)

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你先走。

  老汉吼到: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师:

老汉依旧在吼,他吼出了什么?

生:

对儿子深沉的爱。

生:

老汉虽然语气很凶,但那是用命令的语气将生的希望留给儿子。

谁来吼出对儿子的爱。

生读。

5、师:

老汉在之前用揪,用吼,把儿子拉到队伍最后,现在又吼,让他先走,老汉这样的做法矛盾吗?

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

不矛盾,我觉得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生:

不矛盾,我觉得老汉是一个先人后己的人。

师:

先人后己,先的是谁,后的是谁呢?

生:

先的是群众,后的是自己和儿子。

师:

是啊,他凶狠地将儿子揪出来,就是为了让群众们先逃生,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

生:

我觉得他先的是儿子,后的自己。

因为最后他让儿子先走,把儿子推上桥。

6、师:

然而,最后桥轰然倒塌,一个浪头吞没了小伙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却来不及。

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动起笔来,老汉想要喊什么?

生:

儿子,我对不起你,让你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但是我不后悔,我必须这样做。

生:

儿子,不要怪我,我们是党员,必须要像党员一样的坚强高尚。

师:

是啊,正是这样高尚的品格,这样沉稳和果断的品质,让人们在他的指挥之下渡过险境,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位伟大的老汉。

7、引读

当人们乱哄哄的时候,他沙哑地喊到:

当有人说党员也是人的时候,他冷冷地说:

当小伙子窜进队伍时,他吼道:

当小伙子让他先走师,他吼道:

最后,桥塌了,浪头吞没了他,只剩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体会桥的含义

师:

老汉牺牲了,却让人们都逃离了险境;桥也塌了,却让人们都留下了宝贵的生命。

文章要颂赞的人是老汉,却用桥当做题目,谁来用含有桥的句子颂赞一下老汉?

生:

老支书,您为群众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你是一个伟大的领导者。

生:

您为大家建立了一座爱心之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我们都为你感动。

师:

说的多好啊,这座让人们逃离险境的有形的木桥塌了,而老支书与群众之间的爱心之桥,生命之桥却建立起来了,这是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四、总结

我们通过读书、感悟和交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认识了这样一位沉稳果断、先人后己的老汉,他为人们建立了一座生命之桥。

我们都被这样的故事打动了,那么文章是怎么写得如此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完成屏幕上的作业:

这篇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别具特色,找出来,细细品味一下。

板书

沉稳果断

受人拥戴——生命、爱心桥

先人后己

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单元《中国结》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很特别,几乎每一个汉字都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请看这个字,板书:

结。

你想到了什么?

结,左边是个绞丝旁,表示编结的意思,右边是个吉祥的吉,把吉祥如意这样美好的祝福放进来,再编织成一个结,这个字传递出多么深厚的情意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饱含深情的民族饰物——中国结。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文章可能写什么内容呢?

生:

我猜测会描写中国结是什么样子的。

生:

文章可能写中国结有什么特点。

生:

我猜想会写为什么中国结以中国命名呢。

师:

同学们都很会猜想。

老师带了一把金钥匙,齐读。

同学们,我们已经猜想了课文内容了,下面就来默读课文,对照印证你的猜想。

注意老师的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

课文围绕中国结写了什么?

二、检查生字词。

黑板上的生字词都会读了吗?

生:

“白发苍苍”的“苍”下面是个“仓”,表示读音的。

师:

很好,不能写作“仑”了。

你知道“苍”是什么意思吗?

没错,“苍”是草的颜色,青色,后来指老年人头发花白的颜色。

师:

还有吗?

生:

“烘托”,“烘托”的近义词是“衬托”。

师:

你用的是借助近义词来理解词的意思,这是个学习词语的好办法。

再来。

好,让我们开火车来读读词语吧。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字词都读会了。

现在请同学来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印证了你的猜想?

生:

我猜中了中国结的编制方法。

生:

我猜中了中国结为什么要以中国命名。

生:

我猜中了中国结深受人们的喜爱。

师:

中国结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宠爱,也受到外国人的宠爱。

2、小结: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了解到,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结是如何受宠的,为何受宠,以及中国结的深远影响。

四、研读重点,体会中国结的特点。

(一)研读一二自然段,感受中国如何受宠。

1、师:

那么,这么多的内容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呢?

没错,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几年,有一个特别受宠的饰物——中国结。

这个句子中有一个中心词是?

受宠(板书)。

2、师:

中国结的受宠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这么多同学都找到了,好,你来说说。

(1)生答,师出示相关内容

“在商店的橱窗中,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在欢度节日的人群中,在归国旅游的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在首都北京,在西南的少数民族的村寨,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

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装点着中华大地。

(2)师:

没错,就在第二自然段中。

你能告诉同学们,你从这段话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中国结深受人们的宠爱吗?

生:

我从“到处”这个词看出中国结受宠的普遍性。

师:

难怪你把这个词读得那么重,表示了强调。

生2:

我还从三个分句列举的例子看出了中国结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师:

真了不起,注意到了每一个标点符号。

这三个句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到处”的?

生:

从小地方到大地方,从物到人写出了广泛性。

(3)师:

你能来读读这个句子,抒发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之情吗?

生读。

3、师:

老师从你的表情中,看到了中国结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中国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