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756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

(二)21世纪土壤肥料科学发展前景

五、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分支学科及研究内容

(二)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三)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土壤及土壤肥力,难点是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发现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

讲授式、互动式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1、概括农业化学学派、农业地质学派、土壤发生学派三种学派学术观点、贡献及错误。

2、查阅资料,了解土壤肥料学发展简史,并做读书笔记。

2016年3月3日星期四第3,4节

2

第一章(1,2节)

理解岩石的风化;

了解土壤母质的性质和类型。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岩石的风化

一、地壳的元素组成

(一)地壳的元素含量

(二)地壳元素组成的特点

(三)地壳如何变成具有肥力的土壤

二、成土的主要矿物

(一)矿物(Mineral)

(二)主要成土矿物

三、成土的主要岩石

(一)岩石(Rock)

(二)主要成土岩石

(三)岩石矿物的种类对土壤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的影响

四、岩石风化的类型

(一)物理风化(Mechanicalweathering)

(二)化学风化(Chemicalweathering)

(三)生物风化(Biologicalweathering)

第二节土壤母质的性质和类型

一、母质的性质

(一)土壤母质(Soilparentmaterial)

(二)土壤母质的性质

(三)土壤母质的肥力远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二、土壤母质的类型

(一)残积物(Elvium)

(二)坡积物(Slopewash)

(三)洪积物(Flooddeposit)

(四)冲积物(Alluvialdeposit)

(五)湖积物(Lakesediment)

(六)海积物

(七)风积物(Aeoliansediment)

(八)黄土沉积物(Loessdeposit)

(九)保德红土

重点岩石的风化

案列分析法

2016年3月9日星期三第3,4节

3

第一章(3,4节)

了解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掌握土壤的机械组成;

熟练掌握土壤质地测定方法。

第三节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一)原生矿物(Primarymineral)

(二)次生矿物(Secondarymineral)

二、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土壤的机械组成

一、土壤粒级

(一)土粒分级

(二)各粒级理化性质

二、土壤质地(Soiltexture)

(一)概念

(二)土壤质地的生产特性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

(四)土壤质地的改良

难点是土壤机械组成,重点不同质地的生产特性。

启发式,案列分析法

综述壤土的生产特性

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第3,4节

4

第二章(1,2,3,节)

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

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了解土壤腐殖质的分离提取及组成和性质,了解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

了解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类型

(一)来源

(二)类型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其性质

(一)糖类、有机酸、醛、醇、酮、以及相近的化合物

(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三)木质素

(四)含氮化合物

(五)树脂、脂肪、蜡质、单宁等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一、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承担者——土壤微生物

(一)为什么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特别重要

(二)土壤微生物(Soilmicroorganism)

二、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Mineralizationofsoilorganicmatter)

(一)不含氮有机质的分解

(二)含氮有机质的分解

(三)含磷有机质的转化

三、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ofsoilorganicmatter)

第三节土壤腐殖质

一、腐殖质的分离提取

(一)溶于碱,而不溶于酸和酒精的胡敏酸(褐腐酸)

(二)溶于碱和酸的富里酸(黄腐酸)

(三)溶于碱和酒精,而不溶于酸的吉马多美朗酸(棕腐酸)

(四)不溶于碱、酸和酒精的胡敏素(黑腐素)

二、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

三、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

(一)胡敏酸与富里酸有共同特征

(二)胡敏酸的组成和性质

(三)富里酸的组成和性质

难点是土壤有机质转化。

2016年3月16日星期三第3,4节

5

第二章(4,5,6,7节)

了解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

掌握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了解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熟练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第四节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

一、影响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一)植物有机残体的碳氮比

(二)土壤环境条件

二、有机质转化特点的指标及其意义

(一)有机质转化特点的指标

(二)意义

**第五节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一、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二、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

(一)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二)土壤有机质还可以降低粘土的粘结力,增加砂土的粘结力,改善不良质地的耕作性能。

三、腐殖质调节土壤化学性质的作用

四、有机质对生物性质的影响

五、有机质促进岩石和矿物的风化作用

六、有机质对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

七、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能力

八、腐殖质在植物营养中的间接作用

第六节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一、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

二、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

三、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第七节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一、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的因素

(一)腐殖化系数(Humificationcoefficient)

(二)矿化率(Mineralizationrate)

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一)种植绿肥

(二)发展畜牧业

(三)秸秆还田

重点是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1、分析说明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2、某土壤每亩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设矿化率为2%,假定所施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0.25,含水率为86%,每年每亩至少要补充多少紫云英,才能基本维持原有土壤有机质的平衡(每亩耕层土重按150000kg计算)?

2016年3月17日星期四第3,4节

6

第三章(1节)

了解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分类、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理解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土壤水分状况的调节。

第三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第一节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是有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二)是植物生存及生长的必需物质

(三)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输入渠道

(四)土壤水还参与土壤中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五)土壤水分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机能

二、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

(一)土水势(土壤水分势能)(Soilwaterpotential)

(二)土壤水吸力(Siolsuction)

(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oilmoisturecharacteristiccurve)

三、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分类

(一)土壤水分的保持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性质

四、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

(一)土壤墒情(Soilmoisture)

(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三)土壤含水量的测试技术

(四)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五、土壤水分运动

(一)液态水运动

(二)气态水(vaporouswater)运动

(三)水进入土壤

(四)地下水类型、分布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六、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

(一)土壤水分平衡(Soilmoisturebalance)

(二)土壤水分状况

(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七、土壤水分状况的调节

(一)灌水

(二)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三)精耕细作,防旱保墒

(四)地面覆盖

(五)保墒增温剂的应用

(六)搞旱播种

(七)排水

重点是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难点是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

启发式,案列分析

1.在一垂直土层中,地下水位离地110cm,A点离地10cm,与其垂直的B点离地面40cm,A点的基质势为-100cmH2O,B点为-80cmH2O,判断B点垂直水流的方向。

2.假定某一立方体的土壤为10cm×

10cm×

10cm,其湿重为1460g,其中水重为260g,土壤比重为2.65,试求该立方体土壤的水重%,土壤容重,土壤总孔度。

3.某土壤比重为2.7,容重为1.55g/cm3,若现在土壤自然含水率为25%,问此土壤含水的空气容积是否适合于一般作物生长的需要?

为什么?

4、某土壤样品,其湿重为1000g,体积为640cm3,当在烘箱中烘干后,它的干重为800g,土壤比重为2.65,试计算:

①该土壤样品的容重;

②该土壤样品的总孔度;

③该土壤样品的孔隙比;

④该土壤样品的水容%;

⑤该土壤样品的三相比(固:

液:

气)。



经测定,麦田根层贮水为50mm,其中无效水为30mm,此时期小麦的日耗水量为1.6mm,在干旱无雨的情况下需要多少天就必须灌溉?

5.某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4%,当时的土壤自然含水量为14

%,土壤容重为1.5,每亩1m深土层灌水定额为若干?

6.什么是田间持水量?

试评价其意义。

7.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它是怎样求得的?

利用它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2016年3月23日星期三第3,4节

7

第三章(2,3节)

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和土壤空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掌握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空气与养分状况的关系、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

了解土壤热量来源、土壤的热特性、理解土壤温度变化及影响条件,掌握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温度状况的调节。

*第二节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

(一)土壤空气中CO2含量远大于大气中的含量

(二)土壤空气中O2的含量低于大气

(三)土壤空气的水气含量(即土壤空气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四)土壤空气中有时有少量还原性气体

二、土壤空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

(一)土壤空气的浊化过程

(二)土壤空气的更新过程

(三)土壤通气性(Soilaeration)

三、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

(一)影响根系发育

(二)影响根系吸收功能

(三)影响种子萌发

(四)影响作物抗病性

四、土壤空气与养分状况

(一)土壤空气的数量和O2含量对微生物活动有显著影响

(二)土壤通气状况对土壤氧化还原状态有重大的影响

(三)土壤空气中CO2浓度对矿物质养分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

五、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

(一)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

(二)耕作管理

(三)土质改良

(四)排水

*第三节土壤热量状况

一、热量来源和平衡

(一)土壤热量来源

(二)土壤热量平衡

二、土壤的热特性

(一)土壤热容量(Soilheatcapacity)

(二)土壤导热率

(三)土壤热扩散率

三、土壤温度变化

(一)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二)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四、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条件

(一)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环境因素

(二)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因素

五、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

(一)土温与种子萌发

(二)土温与根系生长

(三)土温与土壤肥力

六、土壤温度状况的调节

(一)排水散墒

(二)灌溉

(三)向阳垄作

(四)温室效应

(五)覆盖

(六)风障栽培与防风林

重点是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1.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如何进行调控?

2.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第3,4节

8

第四章(1节)

理解土壤比重、容重与孔隙度、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一节土壤孔性

一、土壤比重、容重与孔隙度

(一)土壤比重和容重

(二)土壤孔隙度(Soilporosity)

二、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一)土壤本身的性状

(二)外部因素

三、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

(一)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

(二)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

重点是土壤容重。

2016年3月30日星期三第3,4节

9

第四章(2,3节)

掌握土壤结构类型、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关系、团粒结构的形成、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和不良结构的改良;

理解土壤耕性和影响耕性的因素,掌握改良土壤耕性的措施。

*第二节土壤结构

一、土壤结构及结构性

二、土壤结构的类型

(一)块状结构(Blockystructure)

(二)核状结构(Nuttystructure)

(三)柱状结构(Columnarstructure)

(四)片状结构(Platystructure)

(五)团粒结构(Granularstructure)

三、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一)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二)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三)能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

(四)改良耕性并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四、团粒结构的形成

(一)团粒结构形成的阶段

(二)影响团粒结构形成的因素

五、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一)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

(二)合理的轮作倒茬

(三)改良土壤的酸碱性质

(四)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五)盐碱土电流改良

六、不良结构的改良

(一)块状结构

(二)片状结构

(三)柱状结构

第三节土壤耕性

一、土壤耕性的含义

(一)耕作难易

(二)耕作质量的好坏

(三)适耕期长短

二、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一)粘结性(Cohesion)与粘着性(Stickiness)

(二)土壤可塑性(Soilplasticity)

(三)土壤松紧性

(四)土壤胀缩性

(五)土壤压板

三、土壤的宜耕性与土壤耕性

(一)土壤的宜耕性

(二)宜耕范围

(三)土壤的结持性

(四)土壤的宜耕状态和宜耕期

四、土壤耕性的改良

(一)增施有机肥料

(二)客土

(三)合理灌排,适时耕作

重点是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关系,难点是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1.论述团粒结构的优点。

2016年3月31日星期四第3,4节

10

第五章(1,2节)

了解土壤的各种胶体及土壤胶体的表面积和电性;

了解土壤吸附性能的概念、作用和类型,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吸收性能。

第五章土壤胶体和土壤吸收性能

*第一节土壤胶体

一、土壤中的各种胶体

(一)无机胶体(Inorganiccolloid)

(二)有机胶体(Organiccolloid)

(三)有机无机复合体(Organicmineralcomplex)

二、土壤胶体的表面积和电性

(一)土壤胶体的表面积

(二)土壤胶体的电性

(三)土壤胶体的电位及对胶体的凝聚和分散的影响

**第二节土壤吸附性能

一、概念

二、土壤吸收性能的作用

三、土壤吸附性能的类型

(一)机械吸收性(Mechanicalabsorbability)

(二)物理吸收性(Physicalabsorbability)

(三)化学吸收性(Chemicalabsorbability)

(四)物理化学吸收性(Physicalchemistryabsorbability)

(五)生物吸收性(Biologicalabsorbability)

四、土壤的物理化学吸收性(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一)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作用(soilcationexchange)

(二)土壤阴离子的交换作用(Soilanionexchange)

重点是土壤物理化学吸收性能。

难点是土壤胶体。

1.列表比较五种吸收性能(从概念、实质、特征、原因、吸附物质、在生产中的作用等诸方面。

2.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15cmol(+)/kg,其中交换性Na+占25%,欲用Ca2+交换Na+,问每亩耕层土壤要用多少公斤的CaSO4?

能不能用CaCO3?

为什么?

(每亩耕层土重15万kg)

3.设甲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为8cmol(+)/kg,交换性钙为6cmol(+)/kg;

乙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为30cmol(+)/kg,交换性钙为10cmol(+)/kg。

问Ca2+的利用率哪种土大?

如果把同一种作物以同一方法栽培于甲乙两种土中,哪种土更需要石灰质肥料?

2016年4月6日星期三第3,4节

11

第六章(1,2,3节)

了解土壤溶液的概念、组成、浓度及变化,掌握土壤溶液的浓度和组成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了解土壤的酸度、碱度和碱化度及土壤缓冲性能,掌握土壤反应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了解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影响因素。

第六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第一节土壤溶液

一、概念

二、土壤溶液的组成

三、土壤溶液的浓度

四、土壤溶液的的变化

(一)土壤温度

(二)土壤湿度

(三)土壤溶液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生物活动

五、土壤溶液的浓度和组成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一)土壤溶液的浓度与养分的有效性

(二)土壤溶液的组成与养分的有效性

*第二节土壤酸碱性

一、土壤中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的来源

(一)氢离子的主要来源

(二)氢氧离子的主要来源

二、土壤酸度的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