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差异.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687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教育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英教育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英教育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英教育差异.docx

《中英教育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教育差异.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英教育差异.docx

中英教育差异:

一、教育价值观、人才观的差异

英国更重视教育在培养人的兴趣、激发人的潜力、发展人的生存能力方面的价值。

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实施的延续教育中,英国就提供了有助于个体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

英国福利政策优厚,技术工人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白领人士。

所以,很多英国人并不选择上大学,因为上大学在民众心中并不是过上“优质生活”的唯一出路。

中国更注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将教育的价值定位在“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而这“好工作”在国人心里的含义基本就是拿着稳定的工资、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

大学生那么多,要想找好工作,必须要上好大学,由此导致应试教育,而忽略了教育最本真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二、高考制度差异

中国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将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俗称“高考”),凭考试成绩进入各大高校,未被录取的可以直接参加工作。

中国的高中生想进入大学可以说就是高考“一锤定音”,无论这一场考试出现什么样的不确定因素,都将决定你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三年拼三日”,这柄利剑悬在学生和教师的头顶上,也就决定了平时的教学中要统一学生的思路,不能任意发挥、自主安排。

因此,如果高考制度不改,我们的教师就不敢去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也不会进行太多的启发式教学。

英国的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之后也有类似的国家性考试,即GCSE考试和A-levels考试。

取得GCSE的分数之后,学生就可以选择上技术学校或是工作。

但是如果想继续上大学,学生还必须再参加A-levels考试。

在参加考试之前,学生可以进行为期两年的免费学习,共有十几门课程,也不是一次性考试,而是采用累积分制。

A-levels考试规定每门课程每年举行两次考试,单科结业,如果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意,学生还可以重考,这与中国“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高考方式不同,可以排除发挥不稳定等因素。

除了考试之外,英国的中学生在申请大学的时候需要投递自己的个人简历,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也会给每一位申请深造的学生写一封具有保密性质的推荐信。

在英国申请上大学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正常申请,即取得A-levels成绩后直接上大学;二是申请晚上一年,也就是取得A-levels成绩后,学生先进入社会工作一年,为上大学打工赚钱,然后再入读高校。

因思想文化不同,很多英国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二种申请方式,先自攒学费,再继续读书。

三、个性差异重视程度与创新能力培养程度不同

中:

限制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从小学到中学,所有学校都使用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配发的统一教材,教师都是按照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愿让学生提太多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仍然注重知识的掌握,强调接受学习,看重教育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无法充分重视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处理问题方面,教师和学生更没有思想的碰撞。

一般会认为存在一个“标准答案”,越是接近“标准答案”的就越是对的,反之就是错了。

这样的思维方式激励着学生遇到问题不断去“求真”,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知识比较系统化,更擅长自我钻研,深入探究,但也更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英:

重视个性发展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

英国的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教师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自行制定授课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是比较灵活的,教师更多使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英国的课堂教学是面向个体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形式。

如果班上的学生对某个问题都不能理解,教师会通过相关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往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思考。

如果还不能解决,教师会再次设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如此反复,直到最后弄懂问题。

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讨论,这种方式自然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于中英教育差异的几点思考》——王华1,2

(1.泰州学院人文学院,江苏泰州225300;2.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