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756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doc

论文提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得加·富尔曾说过: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必须实施课堂主体性教学,培养富有主体性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克服传统应试教育弊端,培养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让学生主动发展,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担任班主任和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结合素质教育理论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更新教育观念:

这是实行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它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民主性4个方面的现代教育观念。

二、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方法:

教学中实施主动性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性必须有好的方法,从心理学上讲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3.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4.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几个环节:

课堂教学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主渠道,必须坚持在每一个环节都切实贯彻主体性教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包括1.精彩导入2.明确目标3.自学课本4.交流释疑5.训练反馈6.小结提高六个环节。

这就是我总结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体验。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

龚自珍说:

“不拘一格降人才”。

没有主动发展就不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素质教育理论,总结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

美国政治家肯尼迪说过:

“一个受了不良教育影响的孩子等于走失了方向”。

①这话颇耐人深思。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形势下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能力的培养,以至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针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为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确立以下的现代教育观念:

1、自主性

“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

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

要把传统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所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以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必须在“引导”上下功夫,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2、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对知识的接纳应是主动的去同化。

传统教学教师“满堂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能动性的发展,学生要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课堂教学应把学生带入“有我之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

3、创造性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曾说过:

“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这要求教师在致力于奠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并想法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才能,素质教育要突出个性发展,其最终目标在于为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奠定基础,我们的教学决不能是简单的“人云亦云”。

正如1988年4月28日前苏联科学院院长马尔丘克在电视台回答家长的提问“学校应教会学生什么样的东西”时答复“教会学生思考,善于自学,进行创造”。

②教师应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持己见,激活思维并促使其转化为创造能力。

4、民主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中心,是主体,要求学生唯师是从,学生只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课堂是严肃、沉闷、压抑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习课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展开有关生命话题的讨论,其次,引导学生谈论“敬畏热爱”生命的问题,再次,分析张晓风、蒙田的有关生命的两篇短文,鼓励学生提出与教材、教师不同的见解,保留学生自己的观点,使课堂充满新意,以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基础上展开的特殊的交际活动,教学活动中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不转变,就绝对没有教学的现代化,它不只满足于口头上的、认识上的转变观念,而必须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贯彻还必须有好的方法。

二、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认为: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习兴趣的需要是学习的自觉性的起点,是学习的强化剂。

③美国生物学家贝弗里奇说过:

“只有那些发现抱有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成功”。

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⑤可见,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学习信心足,学习成绩也会自然越来越好,能力也会越来越提高。

2、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心理学上讲: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

”在学科教学中,老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使其不断获得学习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99年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个王利同学,他初中入学时成绩并不是很好。

偶然一次我发现他劳动时特别认真,我抓住这一点及时表扬他,事后我又和他讲,希望他把这种精神带到学习中去。

并且每次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他,给以鼓励,这样使他对学习有了信心,激励了他的成就动机,结果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县重点高中。

3、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

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老师要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适度的竞争。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有:

自己和自己竞赛法,看自己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有哪能些进步,还有暗中选某一位同学为目标,在各方面同他比赛,同时也采取集体竞赛方法,班级中小组与小组之间比赛,校内与同年级其他班竞赛。

在竞赛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尽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又要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认为:

只有当学生得到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朝向自我表现,从而能比较自觉地获取知识。

要激发学生去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

我在一篇教育杂志上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某教师在讲授《爬山虎的脚》第一段时,问了一个问题: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一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

“长在茎上”本想获得赞许。

哪知老师却说:

“上课专心些,我问的是:

‘爬山虎长在哪儿?

’坐下!

”结果那个学生红着脸慢慢坐下,整堂课再也没动一下,看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切忌武断。

何况这本来不是学生的错。

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受不到创造的自由,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课堂要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才会主动发展。

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

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

我在我所带的班级每双周班会都要进行一次总结。

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反思各自的得失通过交流,取长补短,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学习。

通过这些方法来完成“教是为了不教”的转化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而让他们自己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性的环节

更新了教育观念,建立了现代教育观,本着“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又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下一步就是在课堂当中进行实施。

课堂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发挥其主体性的主要阵地。

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学生个体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为主要特征,以学生质疑问难与教师的引导点拨为主要操作方法的新型、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总结的该模式有以下六个环节:

1、精彩导入

2、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导入新课后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它的制定必须体现适度,适量,全面的原则。

确定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三维一体”也就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明确目标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可教师口述、学生口述,学生齐读等,最好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提出目标内容。

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可避免陷入盲目性,使学生自主地把握学习方向,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探索教学活动。

3、自学课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⑥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

此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要求,按照上一环节的教学目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能力,自觉主动地寻求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

我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自学意义,掌握自学方法,强化自学的自觉主动性和稳定持续性,同时在全班巡视,通过自学指导法帮助“搭桥”“开路”,使学生基本掌握阅读题纲内容(每堂课前设计),然后让学生找出疑难问题。

4、交流释疑

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

我根据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依据学生性别、成绩、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编排成4人学习小组,在上一环节个别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解答上一环节学生找出的疑难问题。

我再巡回指导,了解情况,让同学们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习兴趣、表达能力及评价能力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然后再组织全班学生交流,交流的问题主要是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本课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这样全班同学互帮互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获得的能力,不是我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

我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当水到渠成时再对所学知识做出科学性的归纳总结。

5、训练反馈

根据信息论的原理,正确地反馈、调整是任何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活动更是如此,我每堂课前都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好阶梯性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以便了解学情,改进教法;而学生也会经过训练反馈进行查缺,通过调整完成补漏,使知识完整化并积累起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有时我也让学生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自己设计题目,学生之间进行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出题方加1分,答题方加2分,最后获胜方挂小红旗,每月总结获小红旗最多的一组给以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在这时起“裁判”作用,遇到难题时再和同学们一起解决。

6、小结提高

此环节是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学习全过程的回顾。

可采取老师进行总结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我只在一旁起辅助作用。

多数时候我采取后一种方式。

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方法、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对今后的学习提出希望,培养学生主动性。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课到此落下帏幕。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素质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只有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注释:

①赵鹤龄主编的《教育学教程新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第121页

②顾明远主编的《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中国和平出版社第5页

③万云英主编的《学校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第二版第268页

④万云英主编的《学校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第二版

⑤万云英主编的《学校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第二版

⑥赵鹤龄主编的《教育学教程新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主编由中国和顾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

2、赵鹤龄主编的《教育学教程新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3、万云英主编的《学校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第二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