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614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Word文档格式.docx

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技术:

①两汉:

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

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①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②灌溉工具:

曹魏时期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①生产力: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②生产关系: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点:

组织形式

一家一户为单位

生产目的

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生产技术

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3)评价:

①积极:

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局限:

经营规模很小,承担沉重的徭役,十分脆弱。

[拓展提升]

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如生产工具的革新、灌溉、施肥技术等),进行细致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产品总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是中国古代农民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官营手工业

(1)历程:

①夏、商、西周时期:

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②春秋战国时期:

继续发展。

③西汉武帝以后:

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①经营方式: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产品质量:

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③历史地位:

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3)成就:

冶金业

冶铜:

①原始社会晚期:

已掌握冶铜技术。

②商周时期:

进入繁荣时期。

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冶铁:

①西周晚期:

已有铁器。

②两汉: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③南北朝:

灌钢法

制瓷业

①商朝:

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

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

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

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⑥明清:

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

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

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

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

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

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⑦明清:

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民间手工业

(1)形式:

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①家庭手工业:

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②民营手工业: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历程:

春秋和秦汉

兴起

遭受摧残

隋唐

得以恢复和发展

两宋以后

继续发展,民间所需的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元朝

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享誉世界

(1)地位: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

①西汉:

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②唐朝: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③明清: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的销量更大。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巧学助记]

  中国古代手工业

[知识体系构建]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生产结构:

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2.生产模式:

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的兴修,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生产方式: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4.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存,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例1] (2012·

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解析] 商代牛骨的出土能够证明商代有了牛,不能完全证明有了牛耕,故A项错误;

《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故《诗经》的记载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B项错误;

孔子及其学生冉耕生活在春秋时期,故冉耕的名字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C项错误。

甲骨文属于商代的象形文字,故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的文字反映了商代牛耕的出现,D项正确。

[答案] D

[例2] (2011·

山东高考)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故A、C错误;

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图片反映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体现了汉代农民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B。

[答案] B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如例1

2.考查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表现,如例2

预测角度

中国古代农业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角度主要有:

(1)从生产力的角度考查精耕细作农业出现的条件、表现,如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

(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以文学、艺术为载体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从“三农”问题、民生问题等社会热点的角度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

1.下图出自《天工开物》。

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

碎土,平地;

耔:

培土。

)(  )

①农业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对图片的解读可知中国古代农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行精耕细作的生产,①②正确;

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这首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农业的落后性

选A 从材料信息“门外春波涨绿”“轧轧鸣梭穿屋”可知,这首词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现象,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2012·

嘉兴一模)有学者说:

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

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

选C 从材料看,这种生产结构虽具有脆弱性,但材料重心是强调其优点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社会的稳定,因此正确答案为C。

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不断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例3] (2012·

江苏高考)《周礼·

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 材料信息“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例4] (2011·

浙江高考)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右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这四处名窑所属的省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钧窑在河南省禹州市,定窑在河北省定州境内,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

因此答案为D。

1.考查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如例3

2.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如例4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是近年高考比较集中的命题区域,主要的命题角度有:

(1)以图片材料切入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水平

(2)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考查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侧重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经营特点

(3)链接中国古代农业、商业的发展,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4.下列图片所示文物分别是我国四个地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其制作技术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距今最近的是(  )

选D 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A项应是在明代,B项为春秋战国,C项为汉代,D项是在清朝。

5.(2012·

合肥八中一模)班固《汉书》:

“(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选A 由材料可知:

西汉时,张安世家中有纺织产业和七百位凭纺织手艺做事的家童。

我们可据此推断出西汉时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而B、C、D三项与材料不符。

故选A。

6.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选B 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手工业发展迅速,妇女地位提高。

A项说法错误,古代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较少。

C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

D项说法错误,没有史实体现。

(2012·

四川高考,节选)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翻车

《齐民要术》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思维流程]

1.审设问,明确阅读重点

本题共有两问,一是概括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表现,二是分析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原因。

2.定时空,锁定答题范围

由材料和设问可明确界定时空范围是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1)问:

分析图表可知,解题关键是对内容一栏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历法与耕作技术等,然后再结合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及备注说明,便可从多方面概括精耕细作农业的具体表现。

(2)问:

从我国人地关系、生产力和政策三个角度分析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原因。

4.读材料,获取有关信息

(1)略读材料,明确层次大意:

本题材料共有六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涉及耕作技术、水利工程和历法。

第二个时期涉及到播种工具和生产技术。

第三个时期涉及灌溉工具和农书。

第四个时期涉及到灌溉工具和生产工具。

第五个时期涉到生产工具、农书和历法。

第六个时期涉及到农书。

(2)精读材料,细研关键语句:

①“牛耕、铁农具”“耧车”“曲辕犁”“踏犁”

农具不断改进,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②“都江堰、郑国渠”“翻车”“筒车”

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和改进灌溉工具。

③“测知二十四节气”“选种、育秧”“《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十二气历》”“《农政全书》”

适时耕种,注重总结农业经验指导农业生产。

5.扣教材,条理作答

 

 [满分之答] 表现: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农田水利;

重视农时;

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

人多地少;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状元纠错本]

1.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  )

A.汉代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更有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

答案:

C

2.《尉潦子·

治本》载“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诸储。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

”上述材料无法体现(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以家庭为单位D.富足有余

D

3.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A

4.明清时期,最能体现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是(  )

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集体手工业

B

[易误点提醒]

1.精耕细作农业的标志

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各种土质的精耕细作。

2.对自然经济的理解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生活非常艰苦。

3.官营手工业的地位

官营手工业并不是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占据主导地位,到明朝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4.对民营手工业的认识

民营手工业虽然发展条件受政府政策的制约,规模小,但其生产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带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因此,从长远看,该生产经营形态最具有生命力。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

青岛期末)八卦(见右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  )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选C 根据“春耕秋收”的提示,八卦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对于人们思想文化的影响。

2.(2012·

唐山一模)“……七月亨(同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lu)。

禾麻菽麦。

”《诗经》的这段记载反映了(  )

A.统治者重视农业

B.人们农业劳作应勿忘农时

C.俗称的五谷在西周时期已有明确记载

D.奴隶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辛

选C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这首《幽风·

七月》描写了西周时期奴隶劳动的场景,其中提到了“菽”“黍”“稷”“稻”等,说明C项正确。

A、B、C三项在题干的诗句中没有体现。

肇庆一模)应劭《风俗通义·

佚文》述:

“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材料表明(  )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选A 材料反映出牛耕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国家的强弱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答案为A。

4.(2012·

德阳一诊)南宋张孝祥《瑚湘以竹车激水诗序》载:

竹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此诗记载了下列生产工具中的(  )

A.①           B.②

C.③D.④

选B 材料是对灌溉工具筒车的描述,因此对照图片信息,正确答案为B。

茂名一模)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选D 从“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以推断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中国的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古代中国农民负担沉重,不可能出现生活自然悠闲的情况;

诗歌内容也难以推断出田园生活自然悠闲,故正确答案为D。

6.秦人民歌: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的封闭保守性

B.小农经济受天灾的危害

C.小农经济对自然的依赖

D.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选D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荒无救,有年无成”“忘我苍生”可知小农经济下的农民遇到灾荒,往往陷于贫困破产,因此答案为D。

7.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选B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因此答案为B。

8.(2013·

苏州调研)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选B 从材料信息“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可看出,南京云锦应出自官营手工业,因为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不入市场、不计成本。

9.(2012·

东城区统测)“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

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丝绸远销欧洲

B.唐代黄道婆改进丝织技术

C.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D.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选C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A项错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B项错误;

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D项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0.(2012·

合肥八中调研)下列古代发明、技术的出现与右图同属一个时期的是(  )

A.青瓷

B.白瓷

C.曲辕犁

D.灌钢法

选A 图片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冶铁工具水排,由此可判断青瓷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11.(2012·

太原学段测评)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

“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材料反映出(  )

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

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当时罗马朝廷生活奢侈腐化

选C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可知反映了中国纺织业技术水平精湛。

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国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中国的青花瓷。

《群神宴》中画家把瓷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这反映了(  )

A.古代中国有“世界瓷国”之称

B.古代中国瓷器对外销量很大

C.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D.当时中国官营瓷器享誉世界

选C 由关键信息“《群神宴》中画家把瓷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可知,当时欧洲人很看重中国瓷器。

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

13.(2012·

滁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

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例如埃及、朗巴底、荷兰等处的治水工作。

印度与波斯的治水工作,也是如此。

这些国家借人工运河所行的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