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6219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docx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01水规总院

附件3: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

县级规划编制大纲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12年1月

目录

前言(编制说明)-1-

综合说明-1-

1.基本情况-1-

1.1自然经济状况-1-

1.2河道基本情况-2-

2.县乡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3-

2.1县乡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3-

2.2已开展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情况-3-

2.3加快县乡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4-

3.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4-

3.1指导思想-4-

3.2规划原则-4-

3.3编制依据-5-

4.规划范围-5-

4.1规划范围-5-

4.2基准年、规划实施期-5-

5.规划的目标任务-6-

5.1规划目标-6-

5.2整治任务-6-

5.3整治分类-6-

6.试点项目区规划-7-

6.1试点项目区选择-7-

6.2试点项目区确定-8-

6.3试点项目区基本情况-8-

6.4规划主要内容-9-

6.5综合治理工程-10-

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

7.1投资估算-14-

7.2资金筹措-14-

8.管理与改革-15-

8.1建设管理-15-

8.2管理与改革-15-

9.实施效果及环境评价-16-

9.1综合治理主要效果-16-

9.2效益分析-16-

9.3环境影响评价-16-

10.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7-

附表1-17-

附表2-17-

前言(编制说明)

主要包括规划背景、任务由来、目的意义、组织领导、编制过程等主要内容。

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叙述。

综合说明

概括规划的主要成果。

包括:

基本情况、规划目标任务、试点布局及规模、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主要治理效益等。

1.基本情况

1.1自然经济状况

1.1.1自然条件

分析描述与县乡河道整治关系密切的地理资料、自然条件、气候降水特点、土壤类型、植被情况及自然灾害等。

1.1.2经济社会情况

主要包括本县级行政区划内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含未来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比例)。

统计分析与县乡河道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包括基准年总人口与农村人口、GDP和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内容。

 

表1-1县(市、区)经济社会主要指标统计表

序号

乡镇名称

所辖行政村(个)

行政面积(km2)

人口(万人)

经济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万元)

人均GDP(元/人)

农民人均收入(元)

总人口

其中:

农村人口

1

 

 

 

 

 

 

 

 

2

 

 

 

 

 

 

 

 

 

 

 

 

 

 

 

 

合计

 

 

 

 

 

 

 

注:

此表填写全县的基本情况,可摘取2010年统计年鉴数字

1.2河道基本情况

1.2.1河流水系

描述县域内河流水系情况,包括河流流域分区、类型特点,统计县域内河流条数(分级)、河流长度、水资源量等。

表1-2县(市、区)河流水系情况统计表

序号

所属流域水系名称

按河流流域面积

按河流管理

200km2以上

50~200km2

省管河道

县管河道

乡镇以下管河道

条数

总长(km)

条数

总长(km)

条数

总长(km)

条数

总长(km)

条数

总长(km)

 

 

 

 

 

 

 

 

 

 

 

 

 

 

 

 

 

 

 

 

 

 

 

 

 

 

 

 

 

 

 

 

 

 

 

 

注:

所属流域水系按水资源分区,如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

1.2.2河流水环境

明确县域内主要河流水功能区要求。

县域内河流水系纳入国家“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地区,以及涉及列入全国、省级公布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名录的水源地,应予以说明。

2.县乡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县乡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

2.1.1主要问题

根据本县县乡河道的现状,从河道淤积、水质污染、功能萎缩、管理薄弱等方面,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农村人居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2.2.2成因分析

找出县乡河道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2已开展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情况

2.2.1治理概况

简述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有关情况。

统计近10年以来,县域内已实施完成河道清淤、护岸堤防、水环境治理等相关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及与农村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

2.2.2治理规模、成效及投入

根据县域已开展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描述。

投入包括各级政府历年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情况。

2.2.3河道管护措施的情况

描述县域河道现状管护责任和主体。

2.2.4相关规划

简述近年来县域规划、乡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及相关水利规划中涉及河道整治、生态建设及农村环境整治的有关内容。

2.3加快县乡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结合当地县乡河道存在问题及整治需求,主要从提升行洪排涝能力、沟通水系、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程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等角度,分析加快县乡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3.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

3.1指导思想

根据本县实际,提出试点规划的指导思想。

要突出以解决县乡河道功能衰减、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投入、整乡推进,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着力恢复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3.2规划原则

统筹规划、集中整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建管同步、完善机制等。

3.3编制依据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相关水利规划;相关导则、规程规范;水利部印发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规划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编制大纲》)等。

4.规划范围

4.1规划范围

包括流经或分布在本县域内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河流、小型湖泊淀泖以及沟塘等所构成的水系,包括影响水系沟通,淤塞严重的沟塘。

水网地区一般为县级以下管理的河道。

与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小流域治理范围等不相重复。

集水面积一般为50~200km2,个别不跨县河流可适当扩大并不宜超过500km2。

根据本省河道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水利普查初步成果,明确提出本县县乡河道治理范围和集中开展县乡河道综合治理的乡镇。

4.2基准年、规划实施期

规划基准年:

2010年(若有资料数据可采集2011年最新);

规划实施期:

3~5年

单个乡镇实施期一般为2年

5.规划的目标任务

5.1规划目标

提出县乡河道综合整治后,结合农村环境保护等措施,使河道功能恢复,防洪除涝能力提高,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等目标,对受益乡镇、村庄,治理河道沟塘等提出量化目标。

1、试点乡镇内的主要河道水系基本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水系基本畅通,功能健全,引得进,排得出,可调控;

2、水面无有害漂浮物、岸边无垃圾,配合农村环境保护工程措施,河道水环境有明显改善;

3、岸坡无损毁,绿化完好,河道、滩地自然形态得到保护;

4、初步建立河道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职责、人员及经费来源。

试点乡镇验收以审批后的试点乡镇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执行。

5.2整治任务

提出本规划实施期内进行河道疏浚、水系沟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主要整治任务的量化指标。

5.3整治分类

要体现综合治理、生态环保的理念,要以河流水系为整体统筹考虑治理对策和措施。

注重对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和河流自身特性的认识,重视人工措施及构造物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保护河流生态用地。

以县域内河道水系为整体统筹规划,提出县乡河道按流域水系、不同河流类型的整治分区以及思路对策。

对行洪排涝为主和水环境改善为主的河道整治,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别提出综合整治的规划思路和对策。

6.试点项目区规划

6.1试点项目区选择

6.1.1规划布局与分区

在尽量不打破乡镇行政区域界限的前提下对县域整体进行规划布局和分区,按地形条件和水系关系,整体布局可分为河网区、平原区、丘陵等类型区。

如果县域各方面条件差异不大,可全部划为同一类型区。

在整体布局分区的前提下,根据类型区内河道水系治理的需要,划分试点项目区。

试点项目可以安排在一个乡镇范围内或一个以上的乡镇区域内,项目区内应有综合整治的河流,试点乡镇中没有治理内容的区域应划在项目区以外。

原则上项目区的划分,应保证项目实施后,整乡镇达到治理需要,可视为整体销号。

项目区

应以所涉及的乡镇名称命名。

6.1.2试点类型

综合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县乡河道现状及特点,区分为防洪排涝为主、生态环境治理为主以及综合治理等三种类型。

对试点项目区特点进行分类阐述。

6.1.3不同类型的试点治理模式

提出各分区综合治理模式和可能采取的工程措施。

6.2试点项目区确定

6.2.1试点项目区确定

提出本县试点项目区(乡镇)筛选条件和考虑因素。

6.2.2试点项目区规模

包括试点项目区个数、名称、涉及乡镇、试点类型、试点项目区规模、数量等。

表6-2县(市、区)试点项目区规划汇总表

序号

试点项目区名称

涉及乡镇名称

所属流域水系

行政面积(km2)

农村人口(万人)

试点类型

项目区面积

占全县比例

项目区面积

占全县比例

1

 

 

 

 

 

 

 

 

2

 

 

 

 

 

 

 

 

3

 

 

 

 

 

 

 

 

4

 

 

 

 

 

 

 

 

5

 

 

 

 

 

 

 

 

 

 

 

 

 

 

 

 

合计

 

 

 

 

 

 

 

 

6.3试点项目区基本情况

以试点项目区(乡镇)为基本单元,截至2010年底,统计分析与县乡河道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包括基准年总人口与农村人口,产业结构比例、GDP和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统计河道、沟塘、小型湖泊淀泖分布、数量、长度、淤积情况、水环境状况及运行管理状况等。

试点项目区涉及的河流水系的流域分区、分布特点、河流数量及长度等。

试点项目区已开展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的规模、成效及投入。

一个试点项目区一表。

见附表1。

6.4规划主要内容

6.4.1建设标准

按县域内县乡河道,因地制宜,提出采用的防洪除涝、灌溉排水、环境水质等标准。

县乡河道的治理建设标准、规模应与骨干河道相协调。

执行省区制定的县级以下河道行洪排涝、灌溉、建筑物配套、以及水质、环境等河道建设标准。

尚未制定河道建设标准的可借鉴有关省区的河道建设标准等相关规范文件。

6.4.2主要工程措施和建设内容

治理措施主要有清淤疏浚、水系沟通、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堤防加固及其他综合整治工程。

推广行之有效的生态沟渠、塘堰湿地、植物护坡等治理技术。

对与县乡河道综合整治有关的乡镇污水处理工程、截污纳管、修桥铺路等,提出治理措施意见和工程方案。

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立足水利资金为主,按照小型工程投资规模确定县域内试点项目区整治工程的主要内容。

以试点项目区(乡镇)为基本单元,提出试点项目区综合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

每个试点项目区一表。

见附表2。

6.5综合治理工程

6.5.1疏浚整治工程

简要分析河道淤积的情况。

在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清淤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提出清淤疏浚的规模(疏浚的底高程)及工程量。

表6-5-1县(市、区)清淤整治工程汇总表

序号

试点项目区名称

涉及乡镇名称

河道

沟塘

清淤疏浚长度

清淤疏浚工程量

清淤疏浚面积

清淤疏浚工程量

(m)

(万m3)

(亩)

(万m3)

 

 

 

 

 

 

 

 

 

 

 

 

 

 

 

 

 

 

 

 

 

 

 

 

 

 

 

 

 

 

 

 

 

 

 

合计

 

 

 

 

 

 

6.5.2清障工程

简述阻水构筑物以及侵占河道或岸坡废弃物等情况。

在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清障工程的数量,提出清障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

表6-5-2县(市、区)清障工程汇总表

序号

试点项目区名称

涉及乡镇名称

拆除阻水构筑物

清理侵占河道或岸坡废弃物(吨)

(座)

工程量(万m3)

 

 

 

 

 

 

 

 

 

 

 

 

 

 

 

 

 

 

 

 

 

 

 

 

 

 

 

 

 

 

合计

 

 

 

 

 

6.5.3水系沟通工程

水系沟通工程包括水系连通和引排水等工程,包括与水系沟通的沟塘。

简述河道水系的现状引排问题,通过沟通河道池塘,拓宽引排水河道卡口段,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小型)等,促进水体流动。

在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河道连通长度、连通河道的宽度、护岸长度、植物护坡规模、更新改造建筑物规模及工程量。

表6-5-3县(市、区)水系沟通工程汇总表

序号

试点项目区名称

涉及乡镇名称

引排水沟渠及配套工程

堰坝

涵闸

断头河等治理

其他小型建筑物

长度

建筑物

座数

长度

座数

长度

长度

座数

长度

(km)

(座)

(座)

(m)

(座)

(m)

(km)

(座)

(m)

 

 

 

 

 

 

 

 

 

 

 

 

 

 

 

 

 

 

 

 

 

 

 

 

 

 

 

 

 

 

 

 

 

 

 

 

合计

 

 

 

 

 

 

 

 

 

 

 

6.5.4岸坡整治工程

简述现状河道岸坡面貌(岸坡防护情况、塌岸崩岸情况等)。

根据整治河道所在区域划分为生活区护岸与生产区护岸(流经村镇的河段可划为生活区护岸,流经农田等无人居住区的河段可划为生产区护岸),并提出适宜各乡镇河流实际情况的护岸形式。

生活区护岸应结合河道清淤以护岸修整、生态修复,适当考虑亲水设施的设置,尽量减少硬化措施,巩固和提高治理成果;生产区护岸应遵循“按故道治河”的治理原则,尽量保持原河岸面貌,以河岸整坡为主,保持河道弯曲、平顺、生态的自然形态。

在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岸坡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护岸长度,提出河道岸坡整治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

表6-5-4县(市、区)岸坡整治工程汇总表

序号

试点项目区名称

涉及乡镇名称

不同材料护岸长度(m)

植物护坡

更新改造建筑物

土石方

干砌鹅卵石

干砌石

浆砌石

生态袋

生态混凝土

其它

长度

面积

工程量

(m)

(m2)

(座)

万m3

合计

注:

其它护岸建筑材料包括网笼、笼石挡土墙、土工网、生态水工挡土墙、棕榈石、松木桩等;河岸整坡主要指河岸的整理和修复。

6.5.5堤防加固等工程

简述堤防建设现状。

在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防洪堤加固工程长度,提出建设规模及工程量。

表6-5-5县(市、区)堤防加固工程汇总表

序号

试点项目区名称

涉及乡镇名称

加固堤防

同步改造穿堤建筑物(座)

河段长(km)

堤防长(km)

工程量(万m3)

合计

6.6.6其他工程

(1)长效管护管理设施

为长效保持县乡河道治理效果,根据实际需求,在本章中可提出小型清淤设备、保洁船、水面打捞设备等管理设施的需求,投资不列入本规划投资。

(2)截污治污等工程

参考县域以及乡镇总体规划或给排水专项规划,根据村镇规模提出截污治污的要求。

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与处理设施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与城镇污水管网的一体化建设,实施河道沿线截污纳管,减少入河污染物;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宜规划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曝气池、沼气池等。

提出建设方案、布局、工程措施和投资需求,并提出资金整合及筹措建议方案,建设投资不列入本规划投资。

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

根据《工作大纲》规划投资控制规模的要求,按照所选试点项目区乡镇的治理任务,初步安排县域内试点项目区实施方案的投资规模。

在估算试点项目区工程投资时,可充分利用已建同类工程的有关数据。

可以参考本县或邻近地区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中小河道工程及类似工程的决算投资和单位投资指标,采用指标分析法推算本地工程的投资。

表7-1县(市、区)县乡河道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区工程投资汇总表

序号

试点项目区名称

涉及乡镇名称

各类工程投资(万元)

投资估算(万元)

清淤疏浚

水系沟通

岸坡整治

清障拆违

堤防加固

其它

总投资

中央投资安排建议

 

 

 

 

 

 

 

 

 

 

 

 

 

 

 

 

 

 

 

 

 

 

 

 

 

 

 

 

 

 

 

 

 

 

 

 

 

 

 

 

 

 

 

 

 

 

 

 

 

 

 

 

 

 

 

合计

 

 

 

 

 

 

 

 

 

 

7.2资金筹措

提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方案,主要包括:

(1)资金筹措原则;

(2)资金筹措方式。

根据当地实际简要说明配套资金筹措方案的理由。

8.管理与改革

8.1建设管理

主要包括试点项目区项目的组织管理、资金保证、质量保证、建设进度计划保证以及建后长效保洁管护措施。

8.2管理与改革

8.2.1管理体制

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

确定工程的产权归属、管理主体、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等。

8.2.2投入机制和运行机制

依据县乡河道的公益性特点,提倡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提供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

落实管护经费来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灵活有效的工程运行机制。

增强经营管理活力,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9.实施效果及环境评价

9.1综合治理主要效果

反映试点项目区(乡镇)综合治理主要成果。

9.2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主要明确受益村镇、人口、整治河道比例等,反映在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等方面。

生态环境效益主要反映在改善农村水环境,改善生物栖息条件、河流生态健康等方面。

经济效益主要反映在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新增改善灌溉面积等方面。

表9-2县(市、区)县乡河道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区投资效益汇总表

序号

试点项目区名称

涉及乡镇名称

试点项目区综合治理主要内容

整治工程估算总投资

受益村庄数

受益人口

除涝受益面积

改善灌排面积

河道保洁长度

整治河道数

治理河段

整治河道长度

整治沟塘数

(条)

(处)

(km)

(座)

(万元)

(个)

(人)

(万亩)

(万亩)

(km)

 

 

 

 

 

 

 

 

 

 

 

 

 

 

 

 

 

 

 

 

 

 

 

 

 

 

 

 

 

 

 

 

 

 

 

 

 

 

 

 

 

 

 

 

 

 

 

 

 

 

 

 

合计

 

 

 

 

 

 

 

 

 

 

 

 

9.3环境影响评价

对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主要在施工建设期。

包括临时占用耕地、施工期底泥排放、污染物运移传输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评价的方法可采用工程前后对比法和工程有无对比法。

10.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结合本行政区划内实际从以下方面论述:

1、组织领导。

落实责任制,县级政府负总责,责任分解,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前期工作。

确保前期投入,加强前期组织,提高勘测设计水平,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

3、资金保障。

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4、监督检查。

对县乡河道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5、加强宣传。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县乡河道综合整治建管工作的支持,参与建设管理。

附表

附表1:

试点项目区(乡镇)县乡河道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表2:

试点项目区(乡镇)县乡河道整治主要工程措施建设内容统计表

附图

附图1:

县(市、区)河道水系图

附图2:

县(市、区)试点项目区分布位置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