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653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信教学学习体会.doc

微信之教学利与弊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基于微信的信息化、交互式教育模式的研究旨在通过运用微信这种通讯手段建立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共同交流的信息化、交互式教育新模式,使得教育不再是老师单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微信分享交流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教师间轻松打破传统的信息隔离难以沟通的状态使得教学更具实践性与创造性;通过微信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指导,改变了学生人数多老师难以全面覆盖而存在的师生沟通困难与不公平教育等问题;通过微信实现教师家长互动使得双方即时了解孩子的家庭、学校状况;通过微信实现家长孩子的亲子互动实现课本以外的教育模式。

力争把学校教育以微信为桥梁建成教师、学生、家长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微信;一体化;交互式;教育模式;研究

一、基本概念

(一)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高类Kik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

(二)交互式教育模式

通过教师、学生、课堂、环境、家长等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位置交换、更大范围的交际来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确定的,而是多向不确定的,教师、学生、课堂、环境、家长等彼此都有较强胡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

(三)一体化教育模式

从概念上讲,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个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

一体化教育模式就是将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四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通过相互连接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格局。

(四)基于微信的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如表一所示)

表一:

交互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

学生微信家长

学校

即通过微信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指导,改变了学生人数多老师难以全面覆盖而存在的师生沟通困难与不公平教育等问题;通过微信实现教师家长互动使得双方即时了解孩子的家庭、学校状况;通过微信实现家长孩子的亲子互动实现课本以外的教育模式。

二、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

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景都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传递工具有很多而选择微信作为建立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理论依据就是微信本身的特点与其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

(一)微信的主要特点: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完全免费,任何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支付给运营商少量的流量费,所有的功能不需要额外付费。

支持二维码扫描,可以方便的随时随地扫描和记录二维码信息。

支持邮箱绑定,通过用户设置微信绑定邮箱,可以利用微信实现在移动平台下处理邮件。

支持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朋友圈或者加入需要的朋友圈。

支持推送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创建自己的公众账号,而且名字可以重复。

通过公众账号,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发布,共享,推送等功能。

【3】

(二)微信的主要优势:

作为基于网络的新型媒体,微信在信息传播上具备了网络传递信息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参与的广泛性

微信对于入门门槛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对于会使用计算机与手机的广大受众来说微信能够算得上是零门槛,同时微信都没有任何的限制条件,通过微信,任何人都可以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所遇所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即时性

即时性是网络传播媒体所共有的特性。

微信用户通过网络终端,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某条信息发出去,并且因为微信的特殊功能,使得具有价值的信息得到快速的传播,可以有效的节约时间,这就为信息即时有效地传播又增添了一个助推器。

【4】  

3.互动性

网络聊天工具相同,都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师生互动、家长学生互动等。

 

4.必达性

微信在于精准两个字。

比如微博,是有微博主发一条微博,然后粉丝就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微博主页就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内容了,但是现在一般人关注的人太多,所以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微博就是随机的。

而微信就不同了,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发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

总体来说,微信本身的特点让它作为建立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应用工具成为可能,而它的优势将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着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合作性原则

“微信教学”的教研形式不仅需要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还要面对学生、家长均需彼此协调、合作。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辅助以观察法。

1.观察法

主要是针对教研过程中的即时记录,从中了解、分析、发现、归纳、提炼适宜的操作策略。

2.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关于行动研究法的定义,许多研究者均有一定的阐述,但比较全面、系统地揭示这一研究方法的本质内涵的还是其创始人勒温1944年的定义:

“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

3.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的行动研究法就是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从教育工作需要中寻求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行为的目的研究方法。

【5】

根据实践归纳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案例研究

即教师把重心转向对自身教育工作经验教训的回顾与反思上,围绕大量鲜活的教育实例展开研究。

(2)问题研究

教师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疑难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教育的研究对象或课题。

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这种旨在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行动研究被称为“问题研究”。

(3)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在行动研究领域一般指教师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当然也不排除教师相互间的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理论工作者立项,教师配合实验或提供数据;教师立项,理论工作者来指导;教师与理论工作者联合立项,理论工作者进行规划,主要由教师操作实施——不同的方式,操作得当,都会有所收效。

【6】

这里我们主要以其中的合作研究法进行本课题的论证。

(三)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以上四环节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循环都有所改进提高。

(四)研究实施

第一阶段:

(启动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1.目标、设备准备阶段

课题选择比较新颖,而且并没有现成的教育设备可供使用,由于备件所限只能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试点研究,以研究成果来确定是否继续扩大研究范围。

微信是手机应用程序,必须用智能机才能达到研究目的。

确定做好家长与学生的思想工作,配备智能手机并下载微信,申请帐号进行相互好友添加。

2.课题小组的组成

课题研究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学生与家长,因此参与人员确保信息及时反馈并且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3.课题研究方案的落实

老师通过微信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信学习并提出问题,家长参与学生放学后的学习情况。

4.搜集“微信与教育”教学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5.课题规划阶段,方案论证与制订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

1.搭设研究的平台,学好理论奠定基础

配备智能手机,下载安装微信软件添加好友,熟悉并能熟练运用此软件,了解其特点才能更好的运用。

(1)微信简化了传统教育方式对师资、费用、教育环境等稀缺资源的需求;

(2)结合新经济时代网络的优势,以多媒体和网络社区的形式呈现;

(3)学习者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4)学习者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群体的自由组合;

(5)微信学习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

微信的出现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创造了一种与现实保持一致的交流形式,它顺应了人们社会性交往的需求,架构了跨时空的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切磋、研讨能够更加经常、有效和深入,使得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能够更多的交流。

2.课题实施与操作阶段

开题后,我们优化人员的配备,吸收一线教师参与,落实责任,加强培训,并充分考虑到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经济能力,采用“教师到家,征求意见”的方法。

充分利用教师、学生等能够掌握微信使用的人员对未能够掌握微信的学生、教师、家长适时进行辅导、帮助,以使参与人员能够尽快地熟练掌握微信使用技术,运用微信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

(1)先以教师为本开展基于微信的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

教师进行学习,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安排,其结果直接作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这样一些方式来调查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际要求:

一是召开座谈会,与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了解双方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认识和困惑;二是发放问卷,发放问卷的面为所有教师,由于参加座谈的仅是部分教师,不能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问卷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面上情况了解的不足;三是现场观察与纪录,通过听课真实地把握课堂上教师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在教学第一线上把握教师所存在的问题。

【7】

(2)多样方式开展基于微信的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

由于微信教育能够随时进行,这就为教师相互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课堂教学研究、案例分析等形式交叉进行。

使微信教育始终与教师、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联系在一起。

(3)积极调动家长参与开展基于微信的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

每个家长在对自己的孩子教育问题上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对教育体制的看法或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及时让那些想法和经验比较丰富的家长也承担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以往学习经验与感受现身说法与教师、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并激发教师与孩子的探求欲望,通过各种方式调动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身份转变。

【8】

(4)适时进行评估和反思开展基于微信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

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均运用不同的方式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测评,如设计一些问题以问卷形式发给教师、学生、家长由他们作出回答,可适时运用谈话的方式,了解接受这种教育模式的感受以及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等。

我们在研究实践过程中不断注意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以便于工作及时调整培训活动,另外也加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注意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设计以后的思路。

【9】

(5)建立学习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开展基于微信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

微信学习模式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保证。

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和与时俱进教育方针为指导,建立各类学校特别是基础学校的学习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的基础教育评价制度。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合作与交流的优越性与实用性,感受到其内在的动力。

不仅如此,“基于微信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微信推送与日俱增也意味着这种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家长所接受。

第三阶段:

(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1.形成了“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群体氛围

研究中,我们构建微信从开展“交互式”入手。

教师以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更多是个体行动,但构成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理想追求,不同工作能力的教师聚一起,在深度的交流形式下,互相影响,共同提高。

家长、教师相互配合,深入交流共同监管改善了学生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家长、学生交流相应增多,代沟逐渐消失,由于微信的全员参与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成为了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纽带与调解者,此时,有信息的传递,有思维方式的改变更有亲情、友情的相互交织。

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10】

2.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展示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成果先上报学校,经过学校的调查研究与肯定充分在本学校实施,然后通过学校分期分批派往参加教学活动,把外地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学到手,带回学校,带动其他教师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研究成果

(一)设计形成了“基于微信的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公众交流平台。

1.微信公众平台相比于其他网络平台在传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熟人网络,小众传播

微信是基于移动终端是设计的一款手机软件,他不同于其他类似社交平台的特点就在于其建立的好友圈中均是已经认识的人,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是一种熟人网络。

其内部传播是一种基于熟人网络的小众传播,其信度和到达率是传统媒介无法达到的,从而就避免了一些虚假、诈骗等垃圾信息的传播。

这在教育模式下尤其重要,老师、学生、家长形成一个封闭的学习、交流圈子将其它无用信息排出在外,这就相当于一个实体教室,只不过家长也参与进来,相比实体教室真正的实现了交互式与一体化。

(2)富媒体内容,便于分享

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手机等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而微信在这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

微信特有的对讲功能,使得社交不再限于文本传输,而是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富媒体传播形式,更加便于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微信公众平台,一对多传播

微信公众号的打造可以实现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家长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与互动。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传播,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因此达到率和被观看率几乎是100%。

(4)便利的互动性,信息推送迅速实时更新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其便利的互动性是区别于其他网络媒介的优势所在。

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中,家长可以像与好友沟通一样来与教师公众号进行沟通互动。

教师又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即时向家长推送信息,迅速更新,不论是课业负担还是心理问题都能更加便捷的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再是一票否决制,孩子由于长期的被动接受家长的决定变得胆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但通过微信孩子大大减少面对家长的压力,从而增进了相互的交流。

(二)微信公众交流平台的功能

1.利用微信进行业务学习

在研究中,我们利用微信这一平台,避免了传统的业务学习中信息量小、流于形式等弱点,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的实效:

一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业务学习中的引领作用。

二是建设个人账户,促进自身学习。

三是建立“电子学档”,记录学习轨迹。

2.利用微信进行沟通

传统的集体备课具有交流便捷、讨论充分、思维碰撞激烈的优点,但它受时空限制比较大,信息量也不够,而基于微信特有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富媒体传播形式,穿越时空的界限,达到传统集体备课无法达到的效果,但从交流的信息量程度来看,则略显不足。

3.利用微信进行整合优质资源

这里的优质资源,主要指校内的教师资源。

我校有数十名省、市、县学科带头人,也有市、县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他们都有各自的教学风格,而这些教师不可能同时到各年级组去参加集体备课。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可以依托微信这一平台,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从而使集体备课的质量更高。

我们在微信群中把集体备课的内容发布出来,群组中的老师都可以来浏览,并马上以语音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意见,其他群组中的老师也可以发表建议。

我们的学科带头人可以为其他级组的老师提供自己的设计,也可以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为老师提供优质的资源,甚至不同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实现学科间的沟通和整合。

这样,我们的集体备课就真正由个人走向集体,做到形式上的“分散”,智慧上的“集中”。

4.利用微信进行品牌教育的宣传

微信公众交流平台更容易宣传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理念。

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码嵌入校徽,在扫描二维码的同时就是一个宣传,另外公众平台不止可以局限于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还可以同时添加远程教育相关动态、知识等。

(三)《基于微信的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公众交流平台的绩效

1.通过微信公众交流平台实现了教师与教材的交互

教师实现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内容;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设计和教学活动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活动依赖于相关的教学内容。

2.通过微信公众交流平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时刻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反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不断与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汇报自己的成果,获得教师的反馈,提出疑难问题等。

3.通过微信公众交流平台实现了教师与家长的交互

家长能实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成果。

教师能实时得到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4.通过微信公众交流平台充分整合分散的信息,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微信,教师的参与,我们能将学校内的优秀教师“集中”起来,他们可以在微信中随时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家长的参与,使得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因此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在微信当中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教学,比如鼓励、称赞、适当批评等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师多生的不公平教育问题。

学生的参与,教师更直观的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不懂什么从而从根本上实施教育,这种釜底抽薪的方式正是现行教育机制所缺少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被重视的,是幸福的这在现行社会忙碌节奏中是得之不易的,孩子对家长的反馈也从最开始的反抗、冷漠到以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从文化上熏陶也从心里、性格上育人。

这种师资信息的收集,家长信息的收集,学生信息的收集通过微信这个平台整合,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一体化教育模式。

五、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移动网络资费偏高,而且与固网相比,在学习者经常活动的区域如学校,办公室,家庭,移动wifi的覆盖率也远远低于固网。

(二)对设备要求较高,微信是手机应用软件,需要智能手机为依托,随着微信软件的升级手机的更换也成为必然。

(三)连续性差

微信学习由于时间,空间的灵活性,所以学习者缺乏连续学习的客观环境,这就导致了传统资源直接应用于微信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微信是个新的学习平台,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运用起来并不是那自如。

(五)如何解决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时间与微信教育的时间分配?

六、研究展望

课题研究已经结束,但我们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不能停,而要利用我们所研究的成果真正运用到广大教师平时的业务学习中去,做好如下工作:

(一)按学科、学段继续进行行动研究,以不断改善现行的教育模式

(二)继续进行基于微信的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探讨

(三)进一步完善基于微信的交互式、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案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04]9号),2004年12月15日

[2]周澍,《大学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4月

[3]周雪莉,《浅谈微信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5月。

[4]叶成林.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18.

[5]《以“同课异构”教研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6]丁家来,《基于Blog的校本教师终身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

[7]时荣.移动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综述[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2年12月刊

[8]华为年报

[9]时荣.移动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综述[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2年12月刊

[10]百度词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