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679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能够强烈地感知到自身与其同类的一种深刻的内在关联,从而使得当事人具备了一种合作的意向以及利他的行为趋向,而这也就为人类道道意识的萌发奠立了牢固的基础。

这种对同一族群的由感同身受所驱动的同情,为我们对后代人的道德顾及,为当代人对未来人自觉自愿承担保护的责任义务,建构了最基本的道德心理依据和现实条件,这为我们处理好代际关系创造了有利的前提。

(摘编自甘绍平《代际义务的论证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距离伦理学由于只着眼于当下的契约双方,所以不关注无法参与契约签定的人。

B.远距离的伦理学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关注新的人际关系问题。

C.“远距离”和“近距离”伦理学

提出都是为了解决人际关系,但后者更公平一些。

D.代际链条,并不只是祖孙三代的短暂连接,也是一种在千秋万代意义上的长远系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伦理学的两种不同类型切入,论证了人类完成代际义务的原因和可能性。

B.罗泽的经典概述,以假设论证的方式证明了代际链条是代际义务产生的必要条件。

C.文章对远距离伦理学的论证阐释,实际上是以认可代际公正作为逻辑前提的。

D.文章在层层推进的理性论证之外。

还饱含着对人类在道德上的信任和期待之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A.未来人事实上无法惩罚行为不当的先辈,因为两者处于分离状态,并不具连带关系。

B.我们如果不能守护好先辈的馈赠,既是对先祖的不公,也剥夺了未来人类应有的权利。

C.利己主义观念追求付出后的回报,这是人们在履行代际义务时应当克服的心里障碍。

D.要让人类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代际义务就应巩固强化人们基于社会属性的同情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近年来,各国互联网星座和遥感星座蓬勃发展,动辄需要成百上千颗卫星。

随着发射需求的飙升,利用传统大、中型运载火箭“拼车”“搭车”的入轨模式已难以满足发射需求射需求。

一批专为微型卫星量身定制的小型运载火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我国需要发射的尖端科学试验卫星也越来越多。

这些卫星虽“体格”不大,但技术复杂,使命重大,是关键基础理论研究和验证未来空间技术的先行者,发射进度需求迫切。

扩张的市场将催生航天企业的热情。

在强劲需求的牵引下,一些具有集成化、产品化、模块化先天优势的“商业火箭”,或可像汽车一样,实现批量生产,进入“需求多——产量大——成本低——需求多”的良性循环。

《流浪地球》中,人类集结全球航天力量打造的成千上万枚火箭齐刺苍穹的景象令人惊呼不已,但如果火箭的可回收技术未能突破、生产成本迟迟不降,人类的星辰大海或许只能沦为一个“梦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航天正在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新动力:

如果全球竞相发展商业航天,制造火箭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技术跨越的速度就有望像互联网那样迭代狂奔。

到了一定阶段,人类就能够享受到相对廉价的太空之旅。

这正是人们乐于见到航天领域出现竞争的原因。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2月25日)

材料二:

中国航天专家胡胜云说:

“去年中国航天以39次发射居全球航天发射次数首位,其

中商业火箭发射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等优点,成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

去年民营航天企

业首次尝试了火箭发射,跨出这一步非常不容易。

“今年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航天集团科委会主任包为民表示。

在长征火箭第3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该集团将搭建开放式商业化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更多的订制化发射服务;

按纯商业模式打造的固体运载火箭“捷龙一号”也将在今年进行首飞,为微小卫星技术验证、星座组网提供更加安全、灵活、经济的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13日)

材料三:

现在国内从事卫星、火箭包括相关设备设施研制运营的商业公司、商业企业,有一定规模的就有30多家。

“总体来看,商业航天蓬勃发展。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国家航天工程司司长李国平认为,一方面,商业公司在项目选择上,对于项目目标、项目具体功能存在趋同现象。

不同公司选择同一类项目。

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另一方面,新成立的商业公司,对国家有关规定不清楚;

有些公司甚至在没有完全取得国家许可的情况下就开始运作,存在安全隐患。

商业航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

“发展商业航天,国家层面可用四个字描述,那就是鼓励、有序。

”李国平说,一方面,国家支持鼓励商业航天发展。

譬如,政府将会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开展国家航天空间基础设施运营工作。

另一方面,商业航天潜力巨大,国家希望能够有序发展,鼓励社会企业、社会资本能够尽可能地投入到卫星应用产业里来。

研究显示,卫星应用产业产值是最高的,能达到整个卫星产业链产值的80%以上。

所以,国家鼓励商业企业、社会资本能够充分投入到不同种类的卫星应用中。

(摘编自“央厂网”2018年4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传统大、中型运载火箭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射需求,专为微型卫星量身定制的小型运载火箭应运而生。

B.航天领域的商业竞争,会降低火箭的制造成本,可能大大提升技术跨越的速度,人类将有望享受相对廉价的太空之旅。

C.为了抓住商业航天发展的新机遇,中国航天集团将搭建平台,提供更多订制化发射服务,并打造新的固体运载火箭。

D.对于拥有巨大潜力的商业航天,国家应鼓励、支持其发展,引导社会企业、社会资本投入到尽可能多的卫星产业上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星座和遥感星座蓬勃发展以及许多肩负重大科学使命的尖端卫星亟待发射,使国内外航天企业开发“商业火箭”的热情空前高涨。

B.只有突破火箭可回收技术,降低发射成本,从而使“商业火箭”

生产进入良性循环,才能使更多人实现“漫游星空”的梦想。

C.商业公司盲目地选择项目和违反国家规定,会导致重复建设,出现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仅凭商业公司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的。

D.卫星应用产业产值在整个卫星产业链中占比最高,这是国家鼓励商业企业、社会资本投入到卫星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6.以上几则材料都在讨论商业航天,其侧重点各有什么不一样?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敞开的落地窗

萨基(英)

“我姑姑马上就忙完了,费利通先生。

”一个十五岁却异常沉着冷静的姑娘说道。

费利通先生努力说些好听的话,想在这种场合下既恭维了这位侄女,又不会冷落那位即将出现的婶婶。

他患了精神忧郁症,该接受治疗。

他怀疑这次礼节性的拜访,对于他的毛病,究竟会有多大好处。

“这附近您认识很多人吗?

”那位侄女问,当她意识到已有足够长的沉默时。

“几乎没有一个认识的。

”费利通说,“我姐姐四年前住在这个区。

她叫我拿她写的信去拜访这里的人。

”他语调中带着明显的悲伤。

“那实际上您根本就不认识我姑姑了?

“只知道名字和地址,”费利通立刻承认。

他在想萨普顿太太目前到底是结婚的还是寡居着。

因为这间房里似乎没有明显的带着男性特征的什物。

“三年前她遭遇了一桩十分悲惨的事,”孩子说,“是在您姐姐走后的事了。

“她的悲剧?

“您可能奇怪为什么在十月的下午我们的窗户仍然是大开着的,”主人的侄女说,指着在草坪前那扇打开的法式落地窗。

“但是今年这时节还很暖和啊,”费利通说,“难道悲剧跟窗户有关系吗?

“三年前的一天,她的丈夫和她的两个弟弟从这扇窗户出去打猎,就再也没回来。

他们在去猎场的路上被沼泽地吞没,他们的尸体从未被发现,这才是最恐怖的。

这时孩子的声音失去了她原有的沉稳变得结巴起来,“可怜的姑姑一直认为有一天他们会回来。

三个人以及和他们一起丢失的那只棕色的小狗,会从这扇窗户里走进来,如同往常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窗户每日大开着直到天完全黑。

可怜的姑姑经常告诉我他们是怎样出去的。

她的先生手臂上着白色的防水外套,罗涅——她最小的弟弟——唱着:

‘宝娣(狗名),你为什么跳来跳去?

’他总这样逗她姐姐。

您知道吗,有时候像这样安静的傍晚,我总会有阴森不安的感觉,他们将从那扇窗户里走进来——”

她打了个寒颤,止住了话头。

这时,那位婶婶匆匆地走进了房间,她连声道歉,说自己来迟了。

费利通觉得一阵轻松。

“我希望薇拉让你很愉快吧?

”她问。

“她非常有趣。

“我希望你不介意这扇开着的窗户,”萨普顿太大轻快的说,“我先生和弟弟们会从打猎场直接回家,他们总是这样。

今天他们已经在沼泽地猎鸟一整天了,所以他们会把我心爱的地毯弄得很脏。

你们男人都这样的,是不是啊?

她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打猎的话题,在费利通听起来则是纯粹的折磨。

他极力转移话题到一个不涉及鬼的领域,但效果甚微。

他意识到女主人只是稍稍地注意了他一下而已。

她的眼睛一直略过他而紧盯着窗外的草坪。

“医生们都一致要求我彻底休息,叫我避免精神上的激动。

”费利通宣称,他有在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幻觉。

那就是认为,陌生人和朋友都渴望了解他疾病的细节,了解他得病的原因和治疗的过程。

他接着说:

“可是,在饮食问题上,他们的意见不太一致。

“哦,是吗?

”萨普顿夫人说,她的语调就像是要在最后一刻把哈欠压下去。

然后,突然什么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使她一下子精神起来——但绝不是对费利通所说的那些话。

“他们回来了!

”她惊呼着,“刚好赶上喝茶,他们看起来连眼睛上都沾了泥土!

费利通微微颤抖着往前,转向主人的侄女,用同情理解的心绪望着她。

那孩子正盯着敞开的窗户睁大疑惑恐惧的眼睛。

在一阵刺骨寒冷的莫名惊恐中,费利通摇晃着坐椅,朝向她同样的方向望去。

在深暮色的昏暗里,三个人影正穿过草坪,向着窗口走来,他们手上拿着枪,其中有一位肩上搭着一件白色外套。

一只疲惫的棕色小狗紧跟着他们。

他们无声无息地靠近屋子,然后一个嘶哑而年青的声音在里吟唱:

“我说,宝娣,你为什么跳来跳去?

费利通慌乱地抓起手杖和帽子。

仓皇冲出了大厅,又冲出了院门,险些和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相撞。

“啊,亲爱的,我们回来啦!

”搭着白色外套的那位说着,从窗户里走进来。

“太多泥泞,但大部分都干了。

我们进来的时候冲出去的那个人是谁?

“一个怪人,”萨普顿太太说,“只是一个劲儿地讲他的疾病,然后当你们进来时急忙冲出去了。

连一句客套话都没说。

人家还以为他是见到鬼了呢。

“我想是因为那只狗吧,”那侄女平静地说,“他告诉我,他对狗有恐惧症。

有一次,在印度的什么地方,他给一群野狗追到一片坟地里,不得不在一个刚挖的墓穴里过了一夜。

那群野狗就在他上面吼叫着,龇牙咧嘴,嘴里还吐着白沫。

这种事不管是谁碰到,也会吓得掉了魂的。

一眨眼就可以虚构故事是她的特殊才能。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对做客、待客、外出打猎等一系列人物行为

刻画,为我们展现了英国社会有闲阶层的生活风貌。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把小姑娘的慧黠和客人的神经质刻画得惟妙惟肖。

C.薇拉一开始语焉不详地提起萨普顿太太的“悲剧”,是为了吸引客人的注意力而巧妙地设置悬念。

D.薇拉编造的恶作剧中出现了两次“狗”的细节,两次对“狗”的运用都是为了强化故事的恐怖气氛。

8.请结合萨普顿太太待客的具体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英国上层社会在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怎样的特点。

9.小姑娘薇拉的恶作剧为什么可以得逞?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

开宝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

蜀民尚淫祀,病不疗治,听于巫觋,惟清擒大巫笞之,民以为及祸。

他日又加箠焉,民知不神。

然后教以医药,稍变风俗。

秩满,迁大理寺丞。

雍熙三年,大举取幽州,惟清以为兵食未丰,不可轻动。

判度支许仲宣建议通盐法,以卖盐岁课赋于乡村,与户税俱纳。

惟清奉诏往荆湖诸路详定,奏言以盐配民非便,遂罢。

使还,上又问民间苦乐不均事,惟清言:

“前在荆湖,民市清酒务官酿转鬻者,斗给耗二升,今三司给一升,民多他图,而岁课甚减”。

诏复其旧。

未几,出为京东转运使。

会募丁壮为义军,惟清曰:

“若是,天下不耕矣。

”三上疏谏,繇是独选河北,而余路悉罢。

端拱初,迁右谏议大夫,历户部使,改度支使。

会遣使河朔治方田,大发兵。

惟清以盛春妨农,恳求罢废。

淳化三年,迁给事中,充盐铁使,遂以帐式奏御。

太宗曰:

“费用若此,民力久何以堪?

如可减省,即便裁度。

”惟清曰:

“比开宝军兴之际,其数倍多,盖以将帅未得其人,边事未宁,屯兵至广也。

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事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如此则边事息而支用减矣。

望慎擢将帅,以有威名者俾安边塞,庶节费用。

”至道初,就拜右谏议大夫。

太宗闻其廉平,诏奖之。

二年,徙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寻召拜给事中。

逾月,同知枢密院事。

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既去枢要,怫郁尤甚,肆情弹击。

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赠户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

B.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

C.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

D.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解褐指脱去平民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则减少乃至取消。

秩满即官吏任期届满。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

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略相当于明清的省。

D.三司,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军事,是仅次于中书省、枢密院的重要机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惟清破除迷信,教化百姓。

他在担任涪陵尉期间,反对巫术,鞭打巫师,以证明巫术不灵;

并教给百姓医药知识,当地民风因此逐渐改变。

B.李惟清理政有方,实事求是。

他认为士兵粮草准备不充分,不宜大举进攻幽州;

他前往荆湖诸地实地调查,认为不宜让百姓将盐税与户税一同交纳。

C.李惟清体察民情,关心疾苦。

巡察荆湖后,他建议让三司减少耗粮补贴。

以使百姓可以另图他利:

在边疆经营上,他认为如果将帅得人,自可减轻百姓负担。

D.李惟清重视农耕,爱惜民力。

他不赞成招募丁壮作为义军,认为会导致农耕废驰;

他还因此多次上疏朝廷加以谏阻,朝廷于是只从河北一带招募壮丁。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遣使河朔治方田,大发兵。

(2)望慎擢将帅,以有威名者俾安边塞,庶节费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春感

刘展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骨,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诗人,曾参与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

此词为宋亡后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所作。

②海上:

临安失守后,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

这从词中“银花”“戏鼓”“月明”等景物可以看出。

B.劈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出都城临安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还渲染出一种阴冷森严的气氛,揭示了全篇的时代背景特征。

C.词的上片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如实描绘了都城临安景象,又用“洒泪”“愁城”“不是歌声”等语表达内心的悲伤,可谓情景交融。

D.词的下片由“故国”“高台”“月明”所组成的意境与李煜的《虞美人》有异曲同工之处,且表达的感情也一样。

15.本词以三组名词意象作结,看似并列,其实有一组意象起统帅作用,请问是哪一组?

为什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乐曲丰富的变化和乐声优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将进酒》中,能够体现由“悲”而“乐”的转折,且表面上看似是宣场及时行乐实则表现内心的苦闷,想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阁夜》中,以对比的手法反映百姓所遭受的苦难,真实刻画偏远夔州典型环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

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

那个黑盒子日复一日地通过广告、娱乐明星、肥皂剧暗示着,那种_____17_____、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处。

勤劳致富,不能致富的勤劳是愚昧的。

如果既不穷,也没有富,仅仅是热爱劳动,热爱田野,有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式的世界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么就是朝着_____18_____狂奔了。

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式的诗意世界。

今日中国的舆论使“乡土中国”_____19_____。

最后使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_____20_____。

没有历史的中国固然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从学着西方人使用刀叉开始,但用乡村路旁的竹子制造的筷子永远会唤起乡愁。

(21)过去,我们“衣锦还乡”,我们“落叶归根”,如今我们衣锦灿烂,乡却不在了,根也不在了。

西方人喜欢“在路上”,他们跟着摩西。

我们也“在路上”了,我们跟着谁?

——乡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

B.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

C.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

D.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表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完全把它击垮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安常处顺走投无路名誉扫地自暴自弃

B.知足常乐穷途末路声名狼藉自惭形秽

C.安常处顺穷途末路声名狼藉自暴自弃

D.知足常乐走投无路名誉扫地自惭形秽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填写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

A.重要的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

B.重要的是,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

C.尽管如此,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

D.尽管如此,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

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网络,①____,只是改变了思考的方式。

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

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②____;

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

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③____,而是要深入地理解分析。

21.下面这组句子在逻辑推理上有错误,请写一段话进行反驳。

要求:

指出其逻辑错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大前提:

巴渝健美操队是全国第一流的;

小前提:

李文雅是巴渝健美操队队员;

结论:

李文雅的健美操水平是全国第一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