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16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8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可以的。

能举例说明吗?

我们学过氧元素就能组成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

磷元素可以组成白磷和红磷。

[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

研究表明: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板书]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我们先来看一段发生在玻璃店里的小品。

[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顾客,走到讲台前表演。

“顾客”:

“老板”,我要配一块玻璃。

“老板”:

好啊。

我自己有一把很锋利的刀,我想自己来划。

你自己想划,行啊,那你试试。

(“顾客”用刀划玻璃没有成功。

还是我来吧。

(“老板”用玻璃刀很容易地把玻璃裁下来。

你的玻璃刀什么做的?

这么厉害!

我的玻璃刀上镶了一小块金刚石,它的硬度很高,给你看看。

哇,只有圆珠笔头这么大,真厉害。

谢谢老板!

不客气。

【点评】

从生活走向化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真实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给学生以鲜明的感观刺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短的几句对白,亲自“操刀”(划玻璃)的感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金刚石的“坚硬”性。

这样的有意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谢谢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大家鼓掌),由于金刚石非常坚硬,所以可以用来裁割玻璃。

我们大家也看一下玻璃刀上镶嵌的金刚石吧。

[实物投影]玻璃刀上的金刚石

金刚石还有其他的性质吗?

课前布置了大家到网上或书籍中查找有关碳单质的一些资料,不知你们查到没有?

谁先说说有关金刚石的一些资料?

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正八面体结构,它的结晶发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是岩浆作用的产物。

金刚石无色透明或带蓝、黄、褐和黑色,有光泽;

硬度为10,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

密度为3.52克/厘米3;

折光率为2.42,具有强色散性。

可以用来制作首饰、高硬度的切割材料、高温导体材料等。

谁还有不同资料要补充的吗?

早在罗马时代,就有人把金刚石雕刻成印章,这是最早的金刚石的“工业用途”。

事实上,人们从自然界里开采出来的绝大多数金刚石是用于工业的。

长期以来,金刚石大多数的工业用途是利用它特别硬,不易磨损的特性。

金刚石可以用于切割玻璃,制作钻头用于地质钻探、开采石油和打井等,还可以切割水泥,甚至大理石等建筑材料。

至今,只有用金刚石车刀才能加工超硬的陶瓷,尚无其他代用品。

金刚石还是优质的磨料,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比碳化硅耐用一万倍。

金刚石可以做装饰品——钻石,大家在商店里应该看过吧,我这里有颗钻石,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实物投影]钻石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后,成为装饰品——钻石,它还是开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可以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等。

[投影]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用途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折光率2.42,具有强色散性

经仔细琢磨后,成为装饰品——钻石

开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

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等

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的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面是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提供的石墨的图片(学生看书)。

同学们有关于石墨的资料吗?

石墨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层状结构,灰色,半金属光泽,硬度1~2;

密度2.21~2.26克/厘米3;

有滑感,易污手;

具有导电性。

由于熔点高,抗腐蚀性等特点,用于高温坩埚;

由于具有滑感,用于机械工业的润滑剂;

由于其具有导电性,又可制作电极。

跟金刚石相反,石墨是自然界最软的矿物之一。

用石墨在纸上画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

铅多芯就是用石墨粉和黏土混合制成的。

由于石墨的熔点高,所以石墨润滑剂可以在不适宜普通润滑剂的高温下使用。

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很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很滑腻。

石墨的这些性质决定它有哪些用途呢?

石墨很软,可以做铅笔芯。

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极。

石墨可以做润滑剂,因为它很滑腻。

[投影]

性质

用途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

很软

铅笔芯

能导电

电极

滑腻

润滑剂

铅笔是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画画用的铅笔学用“6B”的,写字用的铅笔常用“HB”的,制图用的铅笔常常是“6H”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H”代表Hard,坚硬的;

“B”代表Black,黑的。

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磨损,所以加入黏土。

我们看看不同型号铅笔的笔迹。

作为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品——铅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课堂上教师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化学,学身边的化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到化学的无处不在:

“生活处处皆化学”。

[实物投影]6B、HB、6H铅笔的笔迹

[展示]一幅用6B铅笔画的人物头像素描

石墨除了做铅笔芯,还可以做电池的电极。

我们取废旧电池中的碳棒来做一个导电的实验。

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实验]石墨的导电性。

把一根石墨电极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发亮,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铅笔芯的成分里含有石墨,铅笔芯没有导电性?

想不想试验一下?

想!

(学生很有兴趣。

你们的铅笔盒里有铅笔芯吗?

自己上来做这个实验。

(多个学生轮流做这个实验。

[学生实验]自己的铅笔芯接通电源后,也可以使灯泡发亮。

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的铁锁。

怎样轻易打开它呢?

想一想。

把铅笔芯的粉末放到锁孔里。

因为铅笔芯的成分里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可以做润滑剂。

好,这个试验留给同学们回家去做。

学习了金刚石和石墨,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一样吗?

不一样。

[投影]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

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

深灰色鳞片状固体

光泽

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

略有金属光泽

硬度

最硬

较软

导电性

良好

导热性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展示]金刚石和石默的原子排列结构模型

金刚石的碳原子在空间构成连续、坚固的骨架结构,所以坚硬。

石墨的碳原子呈平面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小,所以很软,能导电,有滑感。

除了金刚石和石墨以外,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用到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它们主要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谁查到了有关木炭和活性炭的资料,请告诉我们。

生1:

木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

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木材,可以制得木炭。

因为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很大,能把气体或溶液中的一些物质吸附在它的表面,可做吸附剂。

生2:

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和颗粒状的固体。

把木炭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强热,并不断通入水蒸气,便可得到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比林炭更优良的只附性能,可用来净化各种气体或液体。

例如,活性炭可用做电冰箱的去味和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装的活性炭,可吸附毒气,而使纯净的空气通过。

同学们的资料中提到的吸附性,我们在水的净化里提到过,我们今天做一个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的实验,来证明一下它的吸附性。

[学生实验]在盛有半杯水的小烧杯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放入活性炭,轻轻振荡。

由于黑色的活性炭悬浮于溶液中,现象不明显,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活性炭。

[学生实验]过滤。

看到什么现象了?

红色消失,液体变无色。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物质,所以红墨水颜色的褪去是因为活性体,防毒面具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展示]防毒面具(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炭黑是一种黑色的极细粉末,由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或强热分解制得。

蜡烛就是一种含碳的有机物,让它不完全燃烧,能不能制得炭黑呢?

[学生实验]收集炭黑。

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火焰的上方。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石墨的“导电性”、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亲手制得炭黑。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也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

看到什么现象?

有黑色物质生成。

这就是炭黑,可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颜料以及橡胶轮胎的填料。

大家回去后也可做这个实验。

焦炭的主要用途是冶炼金属,是工业上冶炼生铁的一种原料,我们在后面的单元里将会学到它。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刚才学过的几种含碳的物质。

木炭

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活性炭

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吸附毒气、制糖工业里脱色制白糖

炭黑

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和颜料,还可以增加轮胎制品的耐磨性

焦炭

冶炼金属

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讲座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构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科学家发现,除了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最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

大家看书,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

和足球相似。

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C60中60表示什么?

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是单质。

目前,人们正在进一步研究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

C60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谁能说说这方面的信息吗?

除了超导领域外,C60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①气体贮存;

②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

③增强金属的强度;

④新型的催化剂;

⑤光学应用;

⑥对癌细胞具有杀伤效应等医疗功能。

除C60外,一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被发现,如:

C70、C240、C540等。

(一边说,一边投影C70、C240、C540等的结构图。

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又致力于一种新弄的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的研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的结构图。

[实物投影]纳米碳管的结构图

谁说说关于纳米碳管的性质?

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材料,它是石墨中一层或几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笼状“纤维”,内部是空的,外部直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

这样的材料很轻,很结实。

它的密度是钢的1/6,而强度却是钢的100倍。

用这样轻而柔软、又非常结实的材料做防弹背心是再好不过的了。

如果用纳米碳管做绳索,是唯一可以从月球挂到地球表面,而不会被自身质量所拉断的绳索。

如果用它做成地球——月球乘人的电梯,人们在月球定居就很容易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发现,碳单持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

学了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感受和反思吗?

我觉得化学一是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例如铅笔芯、无轨电车、防毒面具等。

化学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与实验探究为手段,是一门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化学新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生3:

今天这节课让我认识到物质的一切外在表现都是由其内在因素决定的,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我觉得化学很有意思,我很喜欢它。

如果其他同学还有想法,我们谭后接着交流。

学完这堂课,我们应该知道:

①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②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现在做课后练习来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学生练习]练习后当堂订正。

回去后阅读“化学·

技术·

社会”中的“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总评】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规律的“发现者”,紧紧围绕一根红线“

”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课前都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为本节课的一气呵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和交流,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说明:

该实录摘自《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理科)2003年第11期]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

活动一:

观察与思考

(引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书画家,他们留下的传世之作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洗礼,流传于世幸存下来的已不多见,成为我国文化中的瑰宝。

下面两幅就是古代留下的珍贵字画。

请看屏幕:

【屏幕投影】学生欣赏二幅古代字画图片:

(学生对这两幅字画品头论足,交头接耳,赞不绝口。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明代董其昌的作品历经四百余年而依然笔峰清晰,漓江烟雨图保存到现在色泽鲜艳而不褪色呢?

问得好!

你们知道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是用什么来书写或绘制字画的?

(异口同声)墨汁!

墨汁又是用什么制成的?

用炭黑来制成的。

活动二、

与交流

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

古代字画保存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纸或布都已开始腐烂破损,但墨色依然不变,这说明碳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猜猜看。

导入由欣赏字画开始,好像与化学无关,实则新颖别致,独树一帜,吸引学生的眼球,从欣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此时并不直接向同学们解释,而是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我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应该是很稳定的。

都同意他的观点吗?

(大部分同学点头同意)

(立即反驳)不对,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怎么说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呢?

我觉得应该是活泼的。

师;

其实,这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但不够准确。

我们说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稳定还是活泼应该是有条件的。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但在点燃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这位同学分析正确,我们在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时,一定要注意将条件和结论有机地联系起来,辩证地看待问题,才不至于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关于碳单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你知道还有哪些应用吗?

我发现铁路枕木和街上木制电线杆表面都被烧焦碳化,我想这也是利用了碳单质常温下的稳定性。

枕木和木制电线杆表面碳化处理后,经得起日晒、风吹和雨打,都不容易起变化,可以有效地防止木头腐烂,虽然表面变得黑不溜秋,也不美观,但增加了使用的年限。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呢?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结构中的哪部分关系最为密切?

(齐声)最外层电子数。

【屏幕投影】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你有哪些发现?

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它要成为稳定结构,有几种途径?

生;

可以得到4个电子或失去4个电子使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我猜想,这两种可能对于碳原子来讲都难于实现,所以,碳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

这也体现了上节课我们所讲的结构和性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

【投影】二、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高温下的活泼性。

点燃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一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

C+O2===CO2)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燃烧后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如果氧气的量不充足,碳燃烧就不充分,这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

2C+O2=====2CO)

上述两个反应,在以煤为燃料的煤炉里也经常发生。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

当空气充足、炉火很旺时,煤燃烧充分,主要生成二氧化碳;

当空气不充足、炉火不旺时,煤燃烧不充分,生成较多量的一氧化碳。

从上述内容的学习,你能得到哪些重要的发现。

说明碳具有可燃性。

在不同条件下,其燃烧的产物也不相同。

的确,反应条件对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有重要的影响的。

条件不同,主要的产物可能也不相同(强调主要产物,防止误解成只有一种产物)。

所以,冬天里烧煤烤火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

(反应迅速)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因煤燃烧缺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而引起中毒。

【投影】]1、碳跟氧气的反应——碳的可燃性。

燃烧条件

化学方程式

结论

启示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CO2

碳具有可燃性;

条件不同,燃烧主要产物可能也不相同

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

冬天用煤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风。

燃烧不充分

2C+O2====2CO

碳不仅可以和氧气反应,在较高温度时它还能和某些氧化物反应。

尊重客观事实,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在不同的条件下,相同的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物可能也不相同。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此处不仅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获得结论,更重要的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关注生命,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三:

【投影】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师演示教材P107实验6-2木炭粉还原氧化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该反应的实质。

该装置中的酒精灯有什么特别之处?

上面加了一个铁丝网罩,我家里的燃气灶上也放了一个类型的网罩。

你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吗?

这样会使火焰集中,从而提高温度。

这说明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异口同声)高温。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哪些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该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谁能分析一下。

(交流讨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活动四、

高温

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特征反应,说明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物质,说明有铜生成。

理由有二:

一是铜为红色金属,该反应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二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另一种产物只可能是铜。

C+CuO====Cu+CO2↑)

【投影】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有二氧化碳生成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物质

有铜生成

分析很好!

这个实验中在操作上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为什么实验完毕后要先撤出导气管?

这个实验装置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几乎相同,先撤导气管是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气体因冷却压强减小而使石灰水倒吸,这样会导致热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老师,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

要回答这个问题,请看下面的补充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补充做铜丝在酒精灯了灼烧的实验。

红色的铜丝表面变成黑色。

说明在加热条件下,铜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如果未等试管冷却就将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生成的红色铜在灼热条件下,又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观察不到红色铜的生成。

完全正确!

再观察这个化学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我发现在这个反应里,氧化铜失去了氧而变成了单质铜,碳得到了氧化铜里的氧而变成了二氧化碳。

像氧化铜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氧化铜因失去氧变成铜,我们就说氧化铜被还原。

是木炭使氧化铜失去了氧,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我们就说木炭具有还原性。

(补充)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碳的还原性

利用碳的还原性,说明碳具有哪项重要应用?

在工业上,可以用它来冶炼金属,即将金属氧化物里的金属还原出来。

这是冶炼金属的一种方法。

例如,焦炭可以在高温下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也可以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钨。

请同学们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两学生上台书写。

【投影】2Fe2O3+3C

4Fe+3CO2↑

2WO3+3C

2W+3CO2↑

活动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知道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活泼与稳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实验仍然是化学的灵魂。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推知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由于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煤、木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来做饭、取暖;

利用碳的还原性,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再一次说明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下面请做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