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28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1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

平江九中八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单元复习测试题一

范围[第一、二单元]时间:

45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格子中,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诸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A刀枪火炮都有较大的危害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D因吸食鸦片,中国人内部仇杀亿万人

2、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一把近代列强侵华大事年代尺示意图,“?

”(问号)处没有完成。

请根据图示帮他们完成正确选项()

A.中法战争B.鸦片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3、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

你知道最根本的理由是什么吗?

A.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是因为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是因为鸦片战争使鸦片走私更加猖獗

D.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4、十一长假,初二某班同学随父母到南方去旅游,看到这样一尊雕塑,请看右图(撅断的烟枪),你猜他去了什么地方?

A承德B上海C虎门D广州

5.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率三路大军入疆,击败阿古柏侵略军B.出使俄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

C.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主张加强海防,放缓西北塞防

6、“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B.邓世昌C.葛云飞D.陈化成

7、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9、兴起于l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

A.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B.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工业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0、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主要发生在()

A京津地区B山东半岛C长江流域D辽东半岛

11、洋务派认为: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兴办新式学堂D.派留学生出国

12、历史课上,当教师讲到詹天佑(1861~1919)“少年时代就赴美国留学,学习铁路专业”时,小明立刻联想到詹天佑能受到这种教育应利益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3、“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里的“贼”是指()

A慈禧太后B帝国主义侵华势力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D李鸿章

14、梁启超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

此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近代历史人物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胡适D.毛泽东

17、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8、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共和③维新变法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

19、民国时期有人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陈独秀

2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60分

21、(2010·湖北鄂州)(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图1图2

材料三:

曾国藩说:

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请回答:

(1)图1显示的是一场战争的局部形势图,写出该战争的名称。

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6

(2)图2所示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处残迹,该残迹留存至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2分)造成这处残迹的侵略者是哪两个国家?

2

 

(3)曾国藩的话,表明他决心投身于一场什么运动?

(2分)为此曾国藩创办了什么军事工业?

2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

2为什么?

4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好易通)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感到许多失望……届当时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改……

(1)“自从缔结以来,”的条约指什么条约?

该条约是何时缔结的?

6

(2)英国为什么要提出“修约的要求”?

4

(3)英国为达到修约的目的最终采取了什么手段?

2中国因此遭受了什么劫难?

4

 

(4)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

4

 

23、(2010·山东滨州)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的旧制度的腐朽。

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

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

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

4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4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

4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

辛亥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2+4

平江九中八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单元复习测试题二

范围[第三、四单元]时间:

45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格子中,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硝烟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D、南京大屠杀

3、《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4、“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5、1927年,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标志是()

A广东国民政府的建立B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D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

6、我们的军队诞生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之中,又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今天他们又奋战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A.武昌起义B.广州起义C.“八一”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7、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

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

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8、“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红军长征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9、“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

10、孙中山说:

“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广州B.长沙C.武汉D.上海

11、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日记中里可能涉及到的事件是()

A台儿庄战役B西安事变C北伐战争D重庆谈判

12、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遵义会议的召开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萧湘直进”毛泽东诗词中描写的这支军队

A.是起义的主力军B.参加了北伐战争,北誉为“铁军”

C.重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D.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4、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

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15、抗日战争爆发后,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使无数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拔剑而起,奔赴抗日前方。

《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

“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6、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重大规模战役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7、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

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迹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

18、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重庆谈判

19、“……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

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

……”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A.东北B.北京C.上海D.南京

20、右图这则新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表明日本把侵略魔爪再度伸向了中国东北

B.是逼蒋介石抗日的爱国行动

C.标志着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夺金训练

材料一:

本日(6月5日)因北京学生被捕的消息传沪,晨间的常客一结团出发,先在南京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倾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摘自《上海交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

材料二:

曹、陆、章已令准免职,津埠本日开市,北京学界刻已筹议上课……沪市各界希悉力劝解---摘自《内务部1919年6月11日致沪市各界电》

(1)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发生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

 

(2)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了该运动发展到了哪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和主力军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中的“曹、陆、章已令准免职”说明了什么?

 

(4)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从这场运动中能受到什么启发?

 

22、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观察长征示意图:

(1)材料一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

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的B处是(地名);D处是(地名)(2分)

(3)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2分)这次会议有什么重大意义?

 

(4)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事实证明,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1)“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是指什么?

“先进理论”是什么?

 

(3)“新的社会力量”是什么时候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

 

(4)后来“新的力量”在秋收起义后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来完成救国救民的?

 

平江九中八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单元复习测试题三

范围[第五、六、七单元]时间:

45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格子中,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

2、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

“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3、右图情景发生在下列哪次重大战役中?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4、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三个胜仗”是指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①九一八事变②西安事变③七七事变④重庆谈判

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6、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

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

7、“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8、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

A.荣宗敬B.荣德生C.张謇D.周学熙

9、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其原因不包括

A.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张謇等爱国实业家致力于实业救国

10、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看电影照相B.坐火车、汽车出行

C.拍电影打电话D.用电脑上网聊天

11、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②坐轮船出国留学③陪朋友看电影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13、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B.《新青年》C.《申报》D.《人民日报》

14、图3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B.新文化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D.新中国成立后

15、在1909年的一次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地说:

“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

”此路应是

A.京张铁路B.唐胥铁路

C.京汉铁路D.津浦铁路

16、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B张謇C詹天佑D茅以升

17、“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这一主张应该出自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西学东渐记》D.《孔子改制考》

18、“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这部著作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D.鲁迅的《狂人日记》

1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新中国的代国歌。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A.丁玲B.周立波C.沈从文D.田汉

20、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不可能从鲁迅全集的看到的作品是()

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孔乙己》D《家》

2、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二: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8分)

 

(2)材料二中的国共谈判的地点在哪里?

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

(8分)

 

(3)周恩来在两次谈判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功绩?

(请举出两例)(4分)

 

22、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本题20分)

材料一:

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

如下人民解放军入城图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

(6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人哪座城市的情景?

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

(4分)

 

(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握,前线将领各展才智。

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3分)

 

(4)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7分)

 

23、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质就是中国先进分子发展近代工业、学习西方民主政治、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过程。

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09泰安中考]第17题

(1)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分)请概括指出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分)

 

(2)中国近代前期,在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重要的运动。

请你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9分)

 

(3)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前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右面表格。

(3分)

人物

贡献

主持设计和施工京张铁路

侯德榜

译著《天演论》,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