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40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1课 美苏争锋学.docx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第1课美苏争锋学

第1课 美苏争锋

1.用示意图解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之间的关系。

2.运用表格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注意以客观的角度认识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特别是美苏、美日关系的演变;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冷战”、“欧洲一体化”、多极化趋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重点)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关系。

(难点)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过程

(1)序幕: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表现

项目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思维点拨]

雅尔塔体制的含义

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易错提醒]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表现

(1)全面“冷战”

①欧洲: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的西部和东部分裂。

②亚洲:

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裂,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美洲: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2)局部热战

①朝鲜战争:

1950~1953年,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

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2.评价

(1)消极影响:

美苏“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2)客观影响

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互相吸取经验和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思维点拨]

1.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两国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美苏没有直接在战场上交战而已。

2.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虽然也有局部的热战,但由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因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题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探究点1 杜鲁门主义

史料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我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

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 史料中的“外来压力”指什么?

“美国的政策”又是指什么?

反映出美国怎样的战略目标?

答案 “外来压力”: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的政策”:

遏制共产主义,开始实行“冷战”政策。

战略目标:

称霸世界。

探究点2 马歇尔计划

史料 右图是1947年我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的一部分。

思考 

(1)该漫画是在讽刺和揭露美国的什么行动?

(2)美国真的是慈善家吗?

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3)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这句话。

答案 

(1)马歇尔计划。

(2)不是。

美国的真实意图是挟持和控制西欧,并联合西欧各国对抗苏联;同时引诱东欧各国,孤立打击苏联。

(3)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

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及控制西欧的目的。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1)联系

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区别

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主题二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史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史料二

               越战创伤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

(2)史料二中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3)史料二中“越战创伤”指什么战争?

这场战争对美国有何影响?

答案 

(1)欧洲“冷战”:

北约与华约对抗,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对峙;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分立;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或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亚洲热战:

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

后来,美苏分别支持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越南战争。

影响:

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几乎赶上了美国。

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美苏“冷战”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2)美苏“冷战”造成部分国家的分裂,如德国和朝鲜。

(3)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在亚洲导致局部“热战”——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美洲,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至核战争的边缘。

(4)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但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及三者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是美、英、苏三国通过雅尔塔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3)“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4)三者的关系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③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④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表明(  )

A.美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D.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答案 C

解析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故选C项。

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  )

A.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抗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D.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迅速走向全面“冷战”对峙,这里的“另一场战争”是指美苏两大集团在战后的全面“冷战”对抗,A项正确。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答案 B

解析 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彼此的经济联系,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因此选B项。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对抗,但并未爆发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都极力反对战争

B.美苏处于相对均势

C.战争会削弱两国力量

D.第三世界力量增强

答案 B

解析 在“冷战”过程中,两大集团特别是美国和苏联在军事上基本上是势均力敌,这使得两国都不敢轻易动武,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项和D项并非主要原因。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

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 下面的漫画(画中的Iraq指伊拉克,Afghanistan指阿富汗,Balkan指巴尔干)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人们发出的感慨。

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1)材料一中“两种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

杜鲁门的演说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漫画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的什么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冷战”哪一方面的评价?

答案 

(1)“两种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影响:

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现象:

“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原因:

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矛盾相继爆发;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

评价: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对点练]

知识点1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式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答案 A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即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答案为A项。

2.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 A

解析 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因而引起苏联的极力反对,故选A项。

3.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C.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

D.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入大量商品

答案 B

解析 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故选B项。

4.下图是1947年苏联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作者创作该漫画的意图是揭示美国(  )

A.拉开对苏“冷战”的序幕

B.极力推动欧洲一体化

C.援助推动西欧经济复苏

D.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答案 D

解析 该漫画中体现了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

美国通过经济援助以控制西欧国家,故D项正确。

5.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

“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B.实行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答案 C

解析 1955年华约建立,与1949年建立的北约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

6.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

“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答案 C

解析 “该条约”指“华沙条约”,1955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苏联和波兰等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故选C项。

知识点2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7.柏林墙的修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达到高峰

B.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正义制裁

C.东西方“冷战”的加剧

D.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答案 C

解析 1961年修筑的柏林墙从本质上反映出东西方“冷战”的加剧,故选C项。

A项中的大国强权主义不能完全反映出柏林墙修筑的实质;B项叙述错误;D项两种军事力量说法片面,应为两种政治军事力量。

8.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

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

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这场战争是(  )

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冷战’背景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朝鲜战争。

9.1962年10月16日下午4点,苏联广播员开始宣读一份声明:

“关键在第三段:

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

”这份声明(  )

A.表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B.是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标志

C.美国在美洲的“冷战”政策继续

D.苏联对古巴导弹事件阳奉阴违

答案 A

解析 从“1962年”并结合“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可知,这是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所作出的反应,故选A项。

10.2016年11月,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享年90岁。

这位伟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特别是亲身经历了古巴导弹事件。

古巴导弹事件的平息(  )

A.缓解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

B.促进公平合理新秩序的建立

C.削弱美苏超级大国的影响力

D.体现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答案 A

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使当时剑拔弩张的形势暂时得到缓和,故A项正确。

[能力练]

11.“战后欧洲经济支离破碎,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巨大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广阔前景。

美国就可以借加强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奠定其引领世界的基础,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1946年某国这一报告的出台(  )

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B.表明了与美矛盾激化

C.启动了马歇尔计划

D.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该国是站在与美国对立的立场发布该报告的,揭开“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项错误;该国应为与美矛盾激化的苏联,报告中出现了“商品输出”“称霸世界的野心”即是体现,B项正确,C项错误;两大集团对峙形成是在1955年,D项错误。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对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故选B项。

13.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推行马歇尔计划时说:

“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伴随着经济合作的运动又出现了一个共同自卫的运动。

”由此可知,美国倡导的共同自卫运动是(  )

A.加入联合国

B.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C.成立反法西斯联盟

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 D

解析 联合国并非一个共同自卫的运动,故A项错误;华沙条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故B项错误;成立反法西斯联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故C项错误;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以美国为首的抵御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是一个共同的自卫运动,故D项正确。

14.有人把苏联的一次行动称为“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了一只刺猬”。

下列图片反映了此“行动”的是(  )

A.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 B.1961年修建柏林墙

C.1949年经互会成立 D.1962年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看,苏联的行动造成美苏关系紧张,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处于核战争一触即发的状态,故D项正确。

15.1955年丘吉尔指出:

“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

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其观点的核心是(  )

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

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

D.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

答案 A

解析 丘吉尔的话意指当时的新式武器同时威胁了世界大国和小国。

1949年8月,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在当时美苏“冷战”和对峙格局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轻易挑起大战,因此形成核均势下的和平,故A项符合题意;且B、C、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可排除。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在“冷战”下“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受到撼动”。

简要叙述“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典型事例。

答案 

(1)美国措施:

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

苏联的措施:

组建华约组织、经互会。

结果:

两极格局形成。

(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的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解析 第

(1)问结合“冷战”的表现进行分析。

(2)问列举“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的表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