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773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docx

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2

2014年秋季学期教育学课程周四、五班教学计划与进度

教学班:

周四班(英语专业);周五班(历史专业)

教学时间:

星期四,英语1班1,2节;英语2班3、4节

星期五历史1班5,6节;历史2班7,8节

上课地点:

劝学楼B207(英语1班星期四1,2节);

劝学楼B209(英语2班星期四3,4节);

劝学楼A202(历史1班星期五5,6节);

劝学楼A202(历史2班星期五7,8节).

公共邮箱:

tjsdjiaoyuxue11@密码:

tjsdjyx11

任课教师:

金美福jinmf5168@

第一单元教育是什么?

12学时

专题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6学时

教与学的内容:

1.教育的认识

   2.教育的历史发展

研究问题:

问题1依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表达式“财富”的内涵解析国际21世纪教育文员会的“教育”观以及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差异

问题2依据“教育”概念透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观念的变化

问题3“教育”的三维认识

问题4论康德的“教育”定义及定义的方法

学法要求:

1.依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文献解读其本义,理论必须有依据;

2.根据人类学事实,举例阐释“教育”“财富”“蕴藏”的含义;

3.依据中外“教育”概念的比较,分析中外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4.从词源、概念和历史教育三维认识教育

第1次课教学组织及认识教育的方法示范与导入2学时

(第1周9月4、5日)

时间分配:

1.依据“教学相长”原理,用20分钟时间进行学习方式说明并任命班长和组建六个学习小组,布置讲学和发表会任务。

2.重点研究问题1的方法进行导学:

提问、质疑和探究方法示范

3.依据教学计划于进度提出本门课程结课方式、评价指标

第2次课“教育”的结构——解析教育构成要素的方法2学时第一次讲学

(第2周9月11、12日)

教与学的内容:

1.教育的构成要素解析

2.教育活动的结构

3.教育系统的结构

学习任务:

1.认识并理解教育学三维框架构成原理,形成三维探究教育问题的思想方法意识

2.基于对教育构成要素的解析深入认识“教育”的不同定义,选择认识教育的合理方法或者对不同教育定义的个人看法

组织形式:

班长主持,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研究报告并发表

时间分配:

第1、2组,每组30分钟,其他小组提问、质疑、补充方式参与

第3次课教育的发展——认识教育的历史学方法2学时第二次讲学

(第3周9月18、19日)

研究问题4:

三种社会的教育特点:

比较的方法

研究问题5:

教育与社会:

影响并决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影响作用探究

研究问题6:

形成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探究

学习要求:

1.采取第一种比较方法:

重点认识生产关系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第一,原始社会教育特点

第二,古代社会教育特点

第三,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2.采取第二种比较方法:

重点认识技术对教育对象、目的和方式的影响

第一,农业社会的教育特点

第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点

第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特点

3.必读文献有二:

其一公箱提供“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中的相关内容;其二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2版);参考文献:

《外国教育史》,依据外国教育史结合雅典和斯巴达教育具体史实认识教育与社会间的关联性以及影响教育的因素及其作用。

组织形式:

团队合作方式完成研究报告并发表

时间分配:

第3、4组讲学(另外4个组提问质疑补充方式参与),每组30分钟,教师总结30分钟

学习要求:

每个学生都要准备文献,当堂完成任务

专题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第三次讲学

第4次课(第4周9月25、26日)

教与学的内容:

1.教育学萌芽的标识

2.教育学创立的里程碑

3.教育学发展的标志

研究问题5教育学家及其代表作的主要理论贡献

教学方式:

第5、6组讲学

时间分配:

每组30分钟,教师总结30分钟

学习要求:

1.每个同学必须预习并带来必读文献——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公共邮箱中的必读文献)或相关资料;

2.要求必须当堂记住教育学家及其代表作(本单元小结考试重点检测内容)

第5次课专题三教育功能2学时

(第5周9月28日周四班,周五班空课)

教与学的内容:

1.教育功能的含义、类型

2.教育的本体功能

3.教育的社会功能

研究问题6:

依据教育的功能认识教育与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研究问题7:

依据教育的功能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教学方式:

教师导学方法

时间分配:

教师导读文献,学生当堂完成研究问题6

学习要求:

依据公箱提供必读文献从以下方面着手完成研究问题6

1.分析教育功能的思想方法

2.教育功能的含义

3.教育功能的类型划分

4.教育的本体功能分析

5.教育的社会功能分析

第6次课单元总结2学时(第6周10月16、17日)

教学方式:

1.课堂小测验20分钟;

2.师生对话方式对单元一的核心三个专题进行系统化

学习要求:

1.每个同学根据若干研究问题能够对第一单元“教育是什么”获得认识并形成个人见解

2.在课前完成教育学三维研究报告文本的第一维研究初稿

3.根据测验结果和初稿完成水平,对个人的学习能力、水平、方法进行检讨和反思。

第二单元教育为什么?

4学时

专题四教育目的4学时

第7次课教育目的论(第7周10月16、17日)

教与学的内容 1.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2.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3.我国的教育目的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作为21世纪接受教育的目的的理解与认识

研究问题8:

个人本位、社会本位和文化本位三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分析

研究问题:

9:

依据原著译本解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个支柱——“四个学会”的涵义和提出的原因与目的

研究问题10:

我国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全面发展的构成分析

学习要求:

1.依据教育学教材了解我国学界的教育目的理论的基本内容

2.依据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文版文本图书(不要用网上的盗版译文)解读“四个学会”的涵义与作为21世纪教育原则的意义

3.依据柏拉图的人性论和幸福国家构想理论探究教育的目的对教育功能释放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

任课教师导学

时间分配:

教师主讲

第8次课未来教师关于教育目的的研究发表会2学时第1次发表会

(第8周10月23、24日)

主题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与超越——素质教育是怎样的教育?

发表会组织和主持人:

小组为单位组织,班长主持

时间分配:

六个小组团队方式发表小组观点

时间分配:

每组15分钟

第三单元教育怎么为?

18学时

专题五教育制度2学时

第9次课教育制度2学时(第9周10月30、31日)

教与学的内容1.教育制度概述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学习要求:

1.了解教育制度方面的知识

2.学习从制度的维度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

研究问题13: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民主化与公平性的追求与限度

研究问题14:

依据教育的双轨制阐释教育发展过程所形成教育的传统与教育大众化带来的现实问题

教学方式:

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从学制维度探究教育的历史与现实中民主公平问题

时间分配:

教师导学学生依据文献当堂完成学制基本理论学习

专题六教师与学生4学时

第10次课教师与学生(第10周11月6、7日)

教与学的内容:

1.教师

2.学生

3.师生关系

学习要求:

1.根据教材和公共信箱提供的参考文献学习教师学和学生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实践

研究问题11: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思维习惯理论分析学生与学校教育质量的关系

研究问题12:

对《教育学基础》教材中理想师生关系理论的质疑

教学方式:

教师导学,学生自主探究

时间分配:

教师主讲

第11次课未来教师教育研究报告发表会(第2次)(第11周11月13、14日)

主题:

1.从事教师职业意味着什么?

——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与教职生涯规划

学习要求:

1.必须能够运用所学教师、学生及其关系的理论

2.必须依据个人的亲身经历体验,学习从教师角色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教师的工作难题

3.学习运用人学理论分析学生的求学困境教育研究实践

4.采取小组合作研究方式,要求简洁地表达小组集体的见解

组织形式:

由班长负责并主持,各小组组长组织发表会形式

第12次课专题七课程论2学时(第12周11月20、21日)

教与学的内容1.课程与课程理论

2.课程组织

学习要求:

1.根据文献了解课程论基础知识

     2.准确把握课程组织相关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教学方式:

导学方式学习课程论基础知识

时间分配:

当堂完成课程基础知识,课后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7和18

研究问题13:

课程的类型与教育目的达成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

研究问题14:

如何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第13次课专题八教学论2学时(第13周11月27、28日)

教与学的内容:

1.教学的含义

2.教学理论流派

学习要求:

1.根据文献了解教学论基础知识

2.了解教学理论流派

研究问题15: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功能与目的?

研究问题16:

“教学相长”的本义及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研究问题17:

“当代‘教学’的新观念”述评

时间分配:

教师主持,与学生共同探究

专题九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4课时(第14周12月4、5日)

第14次课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质疑2课时

教与学的内容1.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2.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

学习要求:

1.了解本专题作为教育学课题提出的原因及其问题所在

     2.批判性地分析思考教材提出的问题与观点

研究问题18:

学生的学校生活中为什么会有“作业”,且“作业”何以被作为了“负担”而被要求“减负”?

研究问题19:

学界提出的“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的观点是否成立?

研究问题20:

学校教育过程如何践行“立德树人”?

时间分配:

教师主讲

研究方法要求:

1.依据教育功能、学校组织特点分析学校教育特点

2.依据知识学、认识论、人学、教学论分析学生生活特点

3.对我国教育学界提出的“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基本观点提出的背景、针对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主张进行批评

4.依据学校、知识方面的文献

5.依据人论文献

第15次课学校与学生生活专题研究问题报告会第3次发表会

(第15周12月11、12日)

组织方式:

由班长和组长协商从6个小组中选出代表组成专题发表特别小组

学习要求:

1.依据个人的学校与学生生活经历体验——作为事实依据

2.依据学校和人的理论进行理论阐释

第16次课专题十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2课时

第16周(12月18、19)

教与学的内容:

1.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

学习要求:

1.了解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

2.终身学习角度思考基础教育

研究问题21:

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

研究问题22:

基础教育对于实现终身学习的意义?

教学方式:

教师提问与质疑方式

第17次课“教育怎么为”单元总结2学时

第17周(12月25、26日)

教与学的内容:

1.教育主体(教育者和学习者)、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教育构成要素间的关联性认识

2.教育公平、教育民主、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实施等间的关联性之复杂性认识

学习要求:

1.理解本单元各专题间的关联性

2.从教育构成角度解析各要素的功能以及对教育自身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

教师主讲

时间分配:

教师总结60分钟,学生提问30分钟

第18次课教育学的三维体系关联性综合分析

(1月1日周四班元旦空课,2日周五班)

第19周(1月8、9日)期末总结

学习要求:

1.完成教育学的三维框架研究报告文本

2.带着自己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听课

3.能够把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

教师主讲

时间分配:

教师讲授60分,学生提问30分

第20、21周考试周统一考试时间见学校的考试日程安排

平时作业提交时间:

考试结束后当日内。

本门课程结业方式:

期末试卷(闭卷)70%+平时作业30%

平时成绩构件与分值:

教育学之三维框架研究报告文本(10分)+参与小组发表(共10分,讲学5分+发表会5分)+课程教与学过程反思与评估(自评报告10分)

平时成绩构件之一:

“教育学之三维框架研究报告文本”(10分)检测指标和分值

本门课程名称“教育学”,从事教师职业意味着必须能对所从事职业——教育进行理性认识,作为入职条件必须要能考过“教育学”考试。

据传2015年开始实行国家统一考试。

而且每5年要进行一次资格认证。

在大学其间学习这门课程,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和思考“教育学”的方法。

为此,本门课程教与学的过程,老师和同学要共同致力于实现这个目标,使在大学其间所学可以终身受用。

从教的方面,任课教师提出“教育学三维框架体系”——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和教育怎么为?

三维框架研究报告,关键是能够明了三维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能把各种版本的教育学教材的各章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和综合把握,从而真正被自身所拥有。

理解教育学教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章的内容,为什么会是这些内容。

也就是说可以真正明白,认识教育,这些章涉及的内容和问题都必须要涉及的原因和探索的目的。

这样今后参加任何级别的考试,准备的时候,就会知道如何选择参考书和重点把握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否则就会感到很渺茫,不足从何入手。

因此,务必请同学做到从学的方面,按照“教育学三维框架”进行“教育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架构,按照三维框架将涉及到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来并完成文本化呈现作业。

文本化的过程就是理解过程,也是记忆过程。

完成了这份作业,期末考试也就有了充分准备。

因此,务必请大家按时完成三维任务,否则期末突击是不可能的,不但平时作业不合格,而且期末也必然不及格。

试卷不会是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的。

主要运用文献法和观察法,对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

要求:

必须有理有据。

理,指理论依据;据,指事实依据,具体包括历史的(教育史实)和现实的教育问题。

文献法:

“作为理论依据”的文献,要求必须有在各专题中提出的必读文献。

本门课程学习,通过提供的文献进行教学论问题的批判性思维方法训练。

文献法必须作注释并列出参考文献。

观察法:

把自己作为“第3者”观察“过去”——中小学时期,自己所亲历的“教与学”——作为事实依据获取的方法。

文面字号字体要求:

题目:

小三号;小标题:

四黑;正文:

宋体5号;段落行距:

单倍行距:

1.25;引文必须注释、文末必须写上参考文献。

平时作业之自评报告——本门课程“教与学的体验”反思与评价(10分)

要求:

必须提供课程实施过程的事实依据。

“事实”分两项,其一,本门课程学习的“意义”,即“教与学的体验”;其二,参与课程学习的事实:

文本中有对所阅读文献的识知概述、有对完成教育学三维框架研究的过程描述、有参与讲学论坛活动的证据(附录方式提供)。

自评报告法,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方法。

因此,作业本身就是教学评价理论学习成果的实践运用。

对每一个同学来说,认真地完成这份作业,意味着实践法学习“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方法。

能否提供“事实”,取决于平时学习过程是否“真学”“真知”。

同时,本门课程学习过程由于采取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学”也就是“合作”“责任”、“尊重”等德行的真实呈现。

是否根据“事实”进行成绩自评,所表现者为“知识诚信”。

根据“真学”“真知”评价自己的学业成绩,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方法的教学。

本门课程通过作业涵养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

主要采用教与学的体验反思方法:

自己作为本门课程学习当事人,采取反思的方法,根据“教与学的体验”完成作用。

自评报告作业以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培养为目的。

平时作业之——讲学和发表(10分)

评分依据:

参与小组讲学和发表会的ppt打印稿;在自评报告中对自己在其中所参与的活动所进行的描述。

依据“教学相长”原理,教作为学的另一种方式,对是否真知具有实施检测的效能,如果真知则必然能讲出来,如果不能讲给别人听,就等于没有知识——不知道。

因此,希望大家能把握好讲学和发表会的机会。

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侧重的检测指标:

1.合作与知识诚信作为师之德——德育为先

本门课程学习过程强调合作。

具体检测依据:

参与和倾听实态的描述。

知识诚信检测依据:

作业文本中例举的所阅读文献和依据文献的思考;自评报告中依据教与学过程的描述和自身反思体验的描述。

2.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职业技能为重

听,听课,老师和同学的讲学、发表演讲要认真听。

倾听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专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行为和表现;说,讲学和发表会上的演讲,观点表达的合逻辑性和合事实性;读,文献阅读的准确性和阅读的数量;写,作业文本的写作能力,概念准确、文本框架和层次合理、合作业规范。

本门课程作业要求学习者注重提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据此可以识别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教学专业。

关键是检验个人是不是很适合从教做教师。

而作出选择的依据是要看清楚自身的认识志趣或志愿是什么?

要了解自己是否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天赋、资质和知识资本。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至少对自己是否要从事教师职业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或者较认真的思考。

研究报告文本,要求的是写作能力。

能否合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于从事教师职业至关重要。

3.专业反思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为核心

学习过程反思(自评报告)作业文本,培养的是专业认识能力和自身反思能力,两种能力都属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备能力。

通过平时作业文本写作过程培养的就是专业反思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