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794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做持有商业的思考Word格式.docx

资本化率的体现

优质的押或融资的信用和贷款

稳定和长期的现金流入

资源整合带来的综合效应;

就是从全球经济来看,亚太地区的零售业发展在未来的10年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商品的消费和品类将会成为一个井喷,商业地产的物业可以进入或切入这个领域,同时也容易受到金融机构或投资机构的青睐。

减少开发税收

提升综合体其他物业以及散铺的销售价值及销售速度

有利于企业树立在当地市场的品牌效应

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实现企业转型

小店铺的租金是随着商业的升值不断增加的,只有成熟物业的租金和现金流才会相对稳定,几乎很少增长。

目前国内做商业地产的开发商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住宅开发转型去做综合体的,商业招租能力和运营能力还比较弱,小商铺的培育期又长,对资金的要求又很高,所以很多开发商选择持有商业,用销售住宅的方式快速回现资金,“以售养租”。

分割出售将导致产权分散,并带来经营管理的混乱,停业、推铺的风险比较大。

所以在商业地产里走得远一些的开发商如万达,号称以后将“只租不售”,一来是从长远考虑,商业地产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整体的统筹运营,不能走靠销售店铺回流现金流的路子。

二来也为了解决后期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三来在商铺成熟以后就可以与资本市场做很好的嫁接,然后放大收益,产生一个规模效应。

从长远来看对于万达本身是非常有好处的。

当然“只租不售”模式也有其弊端,就是短期内无法有大额现金回流,为万达带来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坚持“只租不售”的万达在融资模式上的摸索是非常积极的,也是走在国内商业地产商前列的。

如果经营给力的话,商业物业是越经营越增值的,持有商业可以实现商业的持续盈利及相邻物业的增值

获得稳定的现金流,现金流为王的道理适合于任何企业。

住宅的投资回报形式只能通过销售来实现,而经营收益和物业增值才是商业地产投资回报最主要的形式,商业地产可以为开发商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持有型商业可以提升开发企业的知名度,增加股票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

以物业增值和现金流吸引银行,增加银行的授信额度。

从经营层面考虑,物业形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商业需要长期持有,从而导致其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非专业公司难以操作。

例如:

上海的南方商城3年前还是南上海最盈利的商业项目之一,但自从七宝的商业广场一开业,

南方商场的营业额立马减半,人流量也大不如前。

由此可见,商业的风险远比住宅大得多。

目前中国在税收、福利、贷款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均对中小企业不利,全社会的人都在考公务员,做生意的生存环境太差了,从而导致商业项目不好做。

这是大环境问题,难以从某个开发商的力量去扭转,万达也不行。

(目前,除了“阿里巴巴”外还能解决部分问题)

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以大型集中商业为例。

模式型开发商(源于地产,落于地产)

代表开发商:

万达(万达广场)、宝龙(宝龙城市广场)

开发商的源起:

商业模式创新且持续进化,利用在房地产市场与商业市场形成的号召力,取得城市或区域中心优质地段开发综合体项目。

持有商业的原由:

以商业作为综合体项目开发的核心驱动,最大化提升附属于自持商业的其他物业产品价值(尤其是销售型商业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为使商业在综合体中保持持续的影响力,必须自持足够份额的商业面积以把握商业运营的主动权。

所以,此类开发商自持商业的根本原因是:

自持商业带动下的销售类产品利润最大化,同时兼具资产沉淀。

资源型开发商(源于商业,落于地产)

苏宁(苏宁广场)、宜家(宜家购物中心)、乐购(乐购购物中心)

本身在零售市场具备深厚的渠道资源,并树立起行业标杆品牌,同时利用零售业的资金周期差,通过大量关联交易等手段使得现金流得以最充分地被利用。

利用专业市场树立的品牌获取优质土地,增加市场对项目的关注度,提高销售物业价值。

同时,用自持物业面积经营自身的品牌连锁,极大的降低租赁成本,促进在商业市场的竞争力,并完成不动产沉淀。

所以此类开发商自持商业的根本原因是:

利用自持商业降低连锁经营成本的同时,保障销售利润,沉淀资产。

行业型开发商(源于商业,专于商业)

代表开发商(投资运营商):

中粮(大悦城)、海尔集团(蓝色港湾)、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奥特莱斯)

开发商源起:

自身具备深厚的商业资源或通过其他渠道引进商业资源,以商业运营实现的利润为根本驱动。

占据市场上稀缺的商业资源(品牌资源、运营管理资源等),以商业品牌为号召力,追求商业运营带来的租金(扣点)回报,同时实现商业体的整体品牌增值。

小结:

短期趋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开发商持有商业的根本目的是对利润的追寻。

其中绝大多数的开发商获利途径为地产,而把持有商业作为其实现项目开发目标的手段,毕竟集中商业5%的净利润率和房地产行业动辄100%或以上的净利润率比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长期趋利。

集中商业在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价值不容低估,着眼长期来看,商业地产的资产优势明显,开发商对持有商业的战略意图深远。

按照中国房地产发展蓝皮书的预测,到2020年左右,城市化进程完全实现70%的城市化率,未来10年住宅开发将出现开发量递减的趋势。

未来住宅市场将逐渐转向二手市场的持续兴盛。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径。

作为住宅的平行产业链,企业转向商业地产并持有经营,是相对可行的一条道路。

大多是企业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他角度相关观点:

融资角度:

在开发贷款融资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商业物业贷款是一大捷径,商业物业贷款是按照现金流来计算贷款额度,在商业物业运营大获成功后贷款额度与商业销售额相比,可放大10倍,且保证了商业物业所有权仍然掌握在开发商手中,既有现金流,还可向银行贷款融资,不受开发贷限制;

税收角度:

国家规定土地增值税在物业销售85%后必须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而商业物业可大大延后土地增值税的时间,相对于把部分国家税收用于项目的滚动开发;

再者开发商可把持有型物业部分成本转嫁到住宅项目中,增加住宅项目的税基,降低住宅项目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土地增值税按递进制税率征税);

土地获取:

大型商业持有型物业增加开发商取得砝码;

前两个角度是这段时间和开发商董事长和财务总监访谈中聊到最多的话题,也是商业物业的潜在机会。

纯住宅用地取地模式的缺陷:

对城市形象提升不高,政府兴趣不高,在政企关系上明显低政府一头

招拍挂拿地,土地成本高,竞争激烈

基本上都是销售模式,卖完以后什么都不剩,对于企业发展持续性有问题

受市场影响大,不可避免的受市场周期的影响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土地越拿越偏,城市越走越远,城市等级越来越低

再看持有商业的好处:

1、既然好城市的土地获取那么困难,那不如精耕细作,把自己手头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好,一块地多啃几年,甚至就啃一辈子了,总好过让自己的团队解散失业强;

2、去取地的时候必须带着项目先跟政府谈的,之后双方芳心暗许之后什么条件都好说,地价也就不那么离谱——不可能傻乎乎去血拼“招牌挂”的。

所以持有型商业往往是取地谈判的一个砝码;

3、持有商业是企业的很好的一个招牌,要跟合作者谈什么项目,领着对方去逛一圈,比那些什么住宅的规划图纸说服力强十倍,啥都好谈。

4、现金流稳定、融资方便、上市好做概念什么的好处就人尽皆知了……

相关推荐:

就着大家讨论的东西,推荐一篇文章,文中不仅就万达、万科企业发展做出总结,还对未来两个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大胆猜想,其中涉及很多商业地产内容,值得一看!

《2010地产"

两万"

时代:

南有万科、北有万达》

大家总结的2个相关案例:

开发商的核心能力:

资金整合能力,土地获取能力。

从这两点上来分析,可以发现持有的良性资产对以上两点的促进作用比简单的住宅开发“给力”,其中持有型物业的融资规模与途径更加多元且未来的发展潜力更大。

从房地产发展的角度:

城市化终有度,整个社会的财富分布的转变必将更加刺激消费的增长从加强核心能力和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增加持有物业(无论是传统商业还是新兴的商业形式)都是前沿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不要迷恋万达,看看万达卖掉的商业(南京万达广场边上,万达金街):

一,万达金街成死亡业主商户权益无保障

  南京河西万达广场是万达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一笔商业投资,号称投资100亿,包含六大业态,在南京河西打造一个城市综合体,是仅次于南京新街口的城市副主心。

“万达金街”是商业街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商铺面积从100—400平方米不等,业主们购买商铺时,开发商曾宣称,“万达金街”物业由业万达商管团队管理,增值有保证,投资有信心,统一运作,统一招商。

而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这里却一片寂寞景象,看上去非常凄凉。

300多套商铺被万达成功套现6亿元,后续招商工作没有跟上,导致目前商铺大量闲置。

时至今日,业主们没有看到承诺中的万达商管团队,统一运作、统一招商更是无从谈起,相反还不停地跟业主要物业费。

  新经营户招不进来,老经营户要撤退,为了自救,业主们甚至表示愿意免费出租。

但南京万达跟业主们玩了一招乾坤大挪移。

万达当初承诺的滋奇火锅,尹氏汤包,沃尔玛超市等知名品牌企业都会进来,结果什么都没进,传说中的肯德基跑到万千百货了。

万千百货与万达金街隔街相望,但那边跟这边是冰火两重天,业主们说“万达金街”当年开盘时的热闹情景历历在目,和现在的冷清相比,简直判若两重天。

尽管业主在铺子前挂上热铺招租的纸牌,却掩盖不了这里人气惨淡的事实。

业主曾多次找到开发商催促他们履行承诺,始终没有答复。

  万达金街业主说,万达金街变成死街一条,特别是晚上五点钟以后,想找个人都很困难。

甭想赚钱,根本就赔钱。

不少业主拿到商铺后忙着装修,可装修到一半发现苗头不对,只好停工,买来的建筑材料至今还堆放在店里,极少数已经装修营业的商户则叫苦连天。

  晚上7点多钟是人们逛街休闲的黄金时间,但走进万达金街,只有零星的餐厅在营业,其中一家餐厅晚上只做了100多块钱的营业额,这还算好的了,有的餐厅一笔生意都没有。

与金街冷冷清清相比,一路之隔的万达广场却出现排队消费。

这样的场景,让“万达金街”经营户羡慕不已。

商户都感觉万达广场是大妈生的,金街是小妈生的。

  田先生是最早一批入驻“万达金街”的经营户,除房租4万块一个月外,各种硬件投资近150万。

每个月要亏9万到10万。

而9块钱一平方的物管费,更让经营户难以承受,以田先生430平方米的餐厅为例,每个月物管费就要3870元。

而交了物业费后,根本没有什么服务,公共的下水道堵塞了之后,还要商户自己出钱去疏通。

而且商户的财产安全又得不到保证,东西被偷,调监控录像,录像却很不清晰。

二,卖掉一度运作成功再死掉的案例:

分割出售产权式商铺经营风险再现

  由于拥有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商铺产权的部分小业主们拒签已于2008年底到期的委托经营合同,包括东方商厦宝山店在内的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内的商户们无法与业主及物业管理方面签订新合同,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已于日前被迫关门停业。

业内人士指出,这完全是分割出售产权式商铺导致的经营风险。

  历史

  百联股份受托

  输出经营管理

  据了解,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的前身为北上海商业广场,其开发商为上海宝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5年4月开始对外招商。

按照房地产企业当时对商业房产的一贯做法,委托商铺销售代理商中原地产将北上海商业广场的大部分商铺作为商业物业全产权化投资品种,出售给了大约1600名商铺投资者,然后以7%的回报率与商铺投资者们签订了为期2年、3年不等的返租合同。

  由于北上海商业广场开发商下属的上海同运百货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由房地产从业人员组成的商业管理公司,对经营管理购物中心,特别是大型购物中心缺乏经验,因此,北上海商业广场2006年初开业后,经营定位不准,引进的客户档次不高,内部管理混乱,入驻商户欠租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北上海商业广场严重亏损。

2006年,仅营运就亏了1200多万元,导致在开业8个多月后就关门谢客。

开发商宝茸房地产公司经过多方联系,最后选择了百联集团旗下专业经营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业态的百联股份来经营管理北上海商业广场。

由百联股份按照先前已经获得成功的“桥梓湾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输出管理,全面接手北上海商业广场的经营管理。

此后,更名后的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于2007年1月份重新开业。

  经营

  百联股份经营两年连续赢利

  据了解,鉴于充分意识到分割销售、售后包租的产权式商铺会给购物中心的整体经营管理带来麻烦,当初百联股份进入北上海商业广场就选择以输出管理的模式进行。

百联方面相关人士曾经透露,如果北上海商业广场没有产权出售问题的话,百联很有可能全盘收购北上海商业广场,因为他们看好该物业地理位置和市场前景。

  据百联股份相关人士介绍,百联股份受托经营管理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开业两年来,一方面借助百联股份统一的招商采购平台,引进了很好的品牌(仅东方商厦宝山店就引进了170多个品牌,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品牌是第一次进入宝山地区;

一方面通过对消费市场的摸索,推出了许多适合当地消费层次的营销举措。

在百联股份负责经营的两年中,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的经营持续看好,取得了连续两年赢利的佳绩,其中2007年经营赢利近900万元,2008年在商铺产权发生波动,对经营带来不小影响的情况下,还实现1200多万元的赢利。

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入驻宝山区蕴川路地区还对提升当地的消费水准,繁荣当地的零售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

  变故

  政策变化遭部分小业主不满

  据知情人披露,去年,持有上海宝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0%股份的大股东欲退出其持有的股份。

百联股份方面得知这一消息,预计到大股东退出后,新入主股东可能会对持有产权的商铺小业主们采取新的政策,从而对经营带来影响,因此,曾经多次向宝山区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维持开发商产权现状的建议。

通过多次接触和召开多次座谈会,宝山区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多次协调。

可是,让百联方面想不到的是,该大股东最终还是“金蝉脱壳”,出让了其在宝茸房地产的股份。

  据了解,新的股东出资成立了北上海商业广场新项目公司——上海朝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于是,原北上海购物中心的物业管理方上海同运百货有限公司于2008年下半年,就将北上海商业广场的管理权转给了朝兴公司。

据部分小业主介绍,朝兴公司运作成立了北上海商业广场业主委员会筹委会,并以筹委会的名义给小业主们散发了一份《授权委托书》,要求小业主授权业主委员会筹委会与百联股份协商相关事宜;

不签《委托书》的小业主将被停发2008年9月至11月的租金。

此举引发了部分小业主不满,他们联合抵制朝兴公司,拒签已于2008年底到期的委托经营合同。

据悉,同意签约与不同意签约的两派小业主们还为此在北上海商业广场发生了群殴事件,导致警方出面干预,严重影响了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的正常经营。

  未来

  只要办妥手续还将继续经营

  百联股份与业主方签署的输出管理协议只有两年时间,供应商与百联股份的协议到2008年10月30日,按照要求,北上海购物中心在管理协议到期前就应该办好商铺的所有续签手续,让百联股份继续与供应商续签协议。

由于部分小业主拒签委托经营合同,百联股份就无法继续经营下去。

可是,宝山区相关政府部门又多次向百联股份承诺,一定会在很短时间内,办妥小业主与管理方的签约手续。

应宝山区相关政府部门的再三要求,百联股份从稳定大局出发,多次延迟了营业时间。

  可是到了2009年,小业主与管理方的签约手续仍未办妥,入驻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的供应商继续经营下去就有“非法经营”之嫌。

为此,百联股份为了保护供应商和自身利益,不得不选择停业。

外界关于百联集团管理不善、经营亏损导致包括东方商厦宝山店在内的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停业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

其实,如果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再继续经营下去,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

  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各方。

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相关人士表示,我们不便发表看法,一切以百联股份公司的说法为准。

不过,记者获悉,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的管理经营班子还完整地原地待命。

百联股份相关人士表示,他们不想卷入物业产权方的纠纷之中。

只要物业方面办妥整体经营的相关合法手续,百联还是会考虑继续经营的。

这一观点至今没有改变。

记者致电宝山区杨行镇,镇政府总机电话却始终没人接听。

此前据媒体报道,杨行镇副镇长王槐表示,宝山区有关部门与杨行镇正在努力协调各方,尚不能确定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何日重新开业。

  记者发稿时获悉,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停业一事已经引起正在参加人代会的代表和市主要领导的关注。

  ◇专家意见

  经营产权式商铺

  百联集团不太明智

  据业内人士介绍,百联集团经营北上海购物中心这样的产权式商铺,不论其事先是否已预测到经营产权式商铺的风险,都是不太明智的举措。

现在,东方商厦宝山店、百联北上海购物中心停业,已对东方商厦的品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不知情的人来说,还认为是百联方面没有经营好的缘故。

尽管百联采取了管理输出的模式,避免了投资损失,但是,品牌美誉度受损也不可小视,特别是东方商厦这个都市百货品牌更要慎重选址,慎重冠名。

不管怎么说,东方商厦宝山店已经是东方商厦第三家停业的连锁店了,这样的教训不得不记取。

  商铺产权分割出售返租历来遭到业界质疑,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大商场分割成小商铺出售后,地产商就脱身而出,虽然承诺统一返租、统一经营,每年6%到8%租金回报,可是谁能保证以后几年这些承诺一一得以兑现?

其次,投资客“炒”商铺,好比擂鼓传花,接到最后一棒者不就很倒霉吗?

第三,虽然地产商采取“售后返租”的形式,引进商家统一经营,可是,产权在小业主手里,难保不各自为政,把商场搞成专业市场,影响商场整体形象。

最后,商场经营需要3到5年的培育期,产权分割的小业主们是否同意在商场经营的初期“放水养鱼”?

如果商场经营不善,再次出售,谁将出面处理一系列的后事?

  这位专家表示,至少从目前来看,除产业商铺外,其它产权式商铺项目,还没有看到持续经营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大中型集中性商业更是如此。

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开发商总是想尽快销售并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从而一开始就在产品规划设计、价格定位上出现偏差。

为了利于销售,把商业物业做成适合于快速分割销售的商铺单元,从而导致商业物业适合经营的业态范围狭窄,使整体商业形成不了综合竞争力;

二是因为小业主不会从一个较长回报期来看待商铺的租金问题,前期要求租金较高,招不来好的品牌商家,这样,没有好的经营商家,人气养不起来,或者因前期租金过高,商家长期亏损,留不下来,从而提前撤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