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813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

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

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

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

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

书信,似甘lí

n滋润我们心田;

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g

n

香________

甘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

请写出此书的书名。

【答案】

(1)茗;

(2)蜕—褪;

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1)根据“一杯”“香”可知是“香茗”;

根据“甘”可知是“甘霖”。

(2)根据“墨迹”可知是“褪去”;

根据“闲遐的时候”可知是“闲暇”。

(3)可以用“书信,像……,书信,像……”进行排比。

(4)《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1)茗;

霖;

遐—暇;

(4)《傅雷家书》

【点评】

(1)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联想具体汉字,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句意的需要辨析重点字词。

(3)本题考查对排比句式的理解、造句能力。

需要注意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的联想。

(4)本题考查对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能力。

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说的是《傅雷家书》。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时,他说:

“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

……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

”他又说:

“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

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

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

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

”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1)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俞敏洪先生这段话有什么特色?

【答案】

(1)储钱罐:

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

印钞机:

指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

(2)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

(1)阅读短文内容,根据文意,从“积累财富”和“创造财富”两个意义上来理解“储钱罐”“印钞机”的意思。

(2)抓住文中的比喻句,说明比喻说理的好处。

(1)储钱罐:

(2)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

(1)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

既要理解词语字面上的意思,又要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先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于联系,从传统与现代两个角度思考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语段的赏析理解。

抓住关键词句,看语段主要描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重点表达了什么,然后概括成一句简短的话即可。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

每一次跌倒,他们都会拍去我们身上的泥土;

每一次失利,他们都会抚慰我们烦燥的内心……他们的爱是夏日的凉风,是冬日的暖阳,是风雨中的港湾,是黑暗时的烛光。

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

即便是一张粗拙的贺卡,一个滞笨的动作,也总能让他们称心舒畅。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粗拙

称心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1)zhuō;

chè

(2)烦燥;

烦躁

(3)比喻;

排比

(1)“粗拙”指粗疏拙劣,不精美,“拙”应该读一声;

“称”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适合”的意思,应该读chè

n。

(2)“烦躁”指烦闷焦躁,“躁”应该是足字旁。

(3)从“是……是……是……是……”的句式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把“父母的爱”比作“夏日的凉风”“冬日的暖阳”“风雨中的港湾”“黑暗时的烛光”,这是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

⑴zhuō;

chè

⑵烦燥;

烦躁

⑶比喻;

排比

【点评】⑴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

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区分。

⑶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通读划线句子,明确所用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注意区分。

5.学校举行“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到如下材料,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成调和形成各种渔味,商角微羽和奏出优美音乐。

相反,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缤纷,只有种味道称不上美食。

只有允许多种多样的事物、思想、观念存在,才能形成繁荣向上的局面,否则便陷入单调、乏味、僵化的境地。

材料二:

子曰:

“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

阳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圣人则提醒我们这种“好好先生”,其实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公道,不伸张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一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咸调和形成各种滋味,宫商角徵羽和鸣奏出优美音乐。

(2)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上的四句话,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世人往往喜欢这种人

②这种人处处讨好人而不得罪人

③乡愿,指乡里中的“老好人

④实际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同于流俗

【答案】

(1)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③②④①

(1)画线句由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组成,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可知③句承接横线前的句子,解释了“乡愿”的含义,应放在第一位。

②句的“这种人”与③句相接,写出了“老好人”的行为,应放在第二位。

①句是对前边内容的总结,且与横线后的句子形成对比,应放在第四位,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语序为:

③②④①。

⑴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⑵③②④①。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

此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

⑵本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

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史铁生在双腿瘫huà

n后,脾气报怒无常而母亲憔悴的脸上经常现出央求的神色,那是一种痛爱;

散步时,母亲的想法和儿子的意见有分qí

,我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决定委屈儿子,那是一份孝顺;

“我”变成一朵金色花,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那是一种依赖……

(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瘫huà

n________ 

憔悴________ 

分qí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词,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憔悴:

(4)文中运用的修辞有________

【答案】

(1)痪;

cuì

(2)“报怒无常”;

“暴怒无常”

(3)形容人瘦弱,脸色不好

(4)排比

(1)考查重点字词字音。

“瘫痪”是一种病症,注意偏旁为病字旁。

“cuì

”的拼音注意i、u并列,声调标在后。

“分歧”注意“歧”的书写,和“岐山”区分。

(2)考查重点字词。

“报怒”应该是“暴怒”。

暴怒:

是指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

(3)憔悴:

指形容人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4)考查修辞。

“那是一种痛爱;

那是一份孝顺;

那是一种依赖……”三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组成了排比句,所以用的是排比修辞。

⑴痪;

⑵“报怒无常;

⑶形容人瘦弱,脸色不好

⑷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字形和读音,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近字、同音字、形声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掌握,注意词语的多个义项,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修辞的判断,解答此题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修辞的辨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guī宝。

汉字书法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远,或平正或险绝。

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神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楷书的结构如端庄的举止。

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追寻汉字书法唤发的历史厚重和现代典雅,体验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连于指尖心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guī(________)宝 

拙(________)趣 

徜(________)徉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无与伦比”的“伦”与选项中“伦”的意思相同的项是(________)。

A.天伦之乐

B.语无伦次

C.巧妙绝伦

(4)文中运用了拟人、________和________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汉字书法的神韵。

【答案】

(1)瑰;

zhuō;

chá

(2)唤发;

焕发

(3)C

(4)比喻;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瑰宝”:

贵重而美丽的珠宝,稀世之珍宝;

“拙趣”:

用笔用墨自然随意,不弄巧,看似笨拙,实则藏气韵于其中,别具情趣;

“徜徉”:

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2)文段中的“唤发”应改为“焕发”。

焕发:

散发出年轻的健康所特有的红润;

充满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容光焕发的光彩。

(3)C.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含义的理解。

“无与伦比”: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伦,类;

“天伦之乐”:

泛指家庭的乐趣。

天伦:

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语无伦次”:

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伦次:

条理;

“巧妙绝伦”:

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伦,类。

“无与伦比”和“巧妙绝伦”的“伦”意思都是类。

故选C。

(4)从“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神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可以判定出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⑴瑰;

ng;

⑵唤发;

焕发;

⑶C;

⑷比喻;

排比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考生在平时要注意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的理解和辨析。

注意汉字笔画笔顺的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注意对文本的仔细阅读,认真辨析。

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明白词语的意思,对选项要逐项理解,仔细判断,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比照。

⑷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的能力。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修辞的辨析和积累,注意对文本语句的分析和感悟。

8.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1)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

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⑴比喻。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首先要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辨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9.阅读“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回答问题。

(1)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作用?

(2)选文第二段中引述传说有什么作用?

(3)赏析选文第三段中的“卖弄”一词。

(4)有人说选文最后一段写拍照、摔跤、受伤的细节显得多余,可以删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主要叙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

用“我”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

(2)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

为后文摔跤受伤埋下伏笔,让读者好奇作者“领教”了什么。

(3)“卖弄”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

(4)不同意。

写用新相机退后拍照,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之大之壮观;

写摔了一跤受伤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照应前面引述的传说。

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

(1)概括段意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主要叙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写法上:

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用“我”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

(2)“跪拜大礼、虔诚又愚蠢、过于恭顺、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这些词句内容上:

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

结构上的作用:

(3)理解词义,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卖弄”原意是指恃恩弄权;

夸耀、显露本事。

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

(4)首先判断这一段不多余,不能删去。

“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

”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之大之壮观;

“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

”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照应前面引述的传说。

(1)主要叙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

(2)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

(3)“卖弄”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

(4)不同意。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通读语段,注意对人物和事件的把握。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串连起来,就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分析作答,中间段落一般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总结上文;

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

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派生义、特定义、隐含义),而不是词典义。

可以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代,解释时注意联系语境分析原因,保持词性一致,最后代入验证。

(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

答题时应注意,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结合起来。

既要准确判断,又要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10.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拔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i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i

________蕾

独弦琴

桨橹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结合诗意,在横线处填写最恰当的词__________(只填序号)

A.所以

B.况且

C.那么

D.但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

(1)蓓

xiá

(2)拔动

拨动

(3)D

(4)拟人

比喻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重点词的读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

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蓓蕾”不要写作“倍蕾”,“独弦琴”的“弦”不要读作“xuá

n”,“桨橹”的“橹”不要读作“lū”。

(2)本题考查学生常见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拔”读作“bá

”,“拨”读作“bō”,此处应该为“拨动”。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解答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作答。

“一个重洋”和“两颗泪珠”相差甚远,使用此处应该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使用选择“但是”。

关系:

D。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解答时需要回顾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答。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等待”、“注目”都是人的行为,使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中诗人把思念比喻成“蓓蕾”和“夕阳”,使用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

(1)蓓 

xiá

(2)拔动 

拨动(3)D(4)拟人、比喻

【点评】这是舒婷写的一首朦胧诗。

思念,本来是一种无形的心绪,诗人却借助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把它化作可闻、可见、可触的具象。

第一段同一句式排列的四句诗是四个意象,意象的组合和叠加,充分表现了“思念”的真挚和痛苦。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叙写“思念”时时萦绕于心,无所不在。

“蓓蕾”含苞待放,要“默默地等待”;

但如是为时不多的“夕阳”,就只能“遥遥地注目”了。

情感之深切就像重洋大海。

结尾两句,强调“思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唯其如此,思念之情才刻骨铭心。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