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学科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134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口腔学科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学科重点.docx

《口腔学科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学科重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学科重点.docx

口腔学科重点

学科重点

1.多形性腺瘤(pheomorphicadenoma或mixedtumor):

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

其中的粘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

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常不完整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手术中破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部分可发生恶变,故该瘤属“临界瘤”。

2.急性化脓性腮腺炎(acutepyogenicparotitis):

多由于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急性传染病等,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并因这些疾病有高烧、失水,同时饮食和咀嚼功能减低,涎液分泌减少,口腔致病菌侵入导管而致逆行性感染。

此外,腹腔手术前后处理欠当,反射性的涎腺分泌功能降低或失水,也可引起逆行感染。

慢性腮腺炎可反复急性发作。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

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

由精神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外伤、微小创伤、牙合因素、免疫等因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群出现功能、结构与器质性改变的一组疾病总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为咀嚼肌紊乱疾病,结构紊乱疾病,炎性肌病和骨关节病。

4.放射性颌骨骨髓炎(radiationosteomyelitisofthejaws):

鼻咽癌或口腔颌面部癌肿进行大剂量放射治疗后,:

引起放射性颌骨坏死,继发感染而形成骨髓炎,可认为是放射、损伤、感染的3种因素的总和。

5.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是一种真性牙源性混合性肿瘤,其中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均为肿瘤成分,但没有成牙本质细胞、牙本质和釉质形成。

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

6.颌面部间隙感染(fascialspaceinfectionofmaxillofacialregion):

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间隙感染的弥散期为蜂窝织炎,化脓局限期称为脓肿。

7.颌面部间隙感染(fascialspaceinfectionofmaxillofacialregion):

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间隙感染的弥散期为蜂窝织炎,化脓局限期称为脓肿。

8.口腔颌面部感染(infectionofmaxillofacialregion):

致病微生物入侵引起的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复杂的病理反应过程。

9.局部麻醉(localanethesia):

用局部麻醉药暂时性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各种神经冲动的传导,特别是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感觉传导。

10.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

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

因具有明显的灼痛感,故冠以希腊文“阿弗他”—灼痛。

病损表现为为孤立的、圆形的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本病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特点。

11.口腔念珠菌病(oralcandidosis):

是由口腔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随着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造成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使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病率相应增高。

12.单纯性疱疹病毒(HSV):

对人体的感染非常多见,口腔、皮肤、眼、会阴、神经系统等是常易受侵犯的部位。

一般认为人类是天然宿主,世界上1\3以上的人群曾患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13.牙周炎(periodontitis):

由牙周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齿松动,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首位因素。

14.慢性牙周炎(chronicperiodontitis):

又称慢性成人牙周炎,占牙周炎患者的95%,为最常驻见的一型牙周炎。

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

15.龋病(dentalcaries):

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分解)。

16.牙髓病:

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有可复性和不可复性两种(急、慢性)。

17.急性牙髓炎:

指牙髓组织的急性炎症,其感染源主要来自深龋,牙髓的感染也可通过根尖孔引起根尖的逆行感染,临床主要特征是剧烈疼痛,一般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疼痛不能定位,后期可发展为牙髓坏疽,治疗主要为牙齿根管治疗。

18.根尖周病:

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疾病。

19.口腔(oralcavity):

口腔是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舌、腭、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20.雪口病:

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常见有相互融合为白色丝绒状斑片。

填空-------------------------------------------------------

1.舌前2/3为舌体部,舌后1/3为舌根部。

感觉神经:

舌前2/3为舌神经,舌后1/3为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运动神经:

舌下神经。

味觉神经:

面神经鼓索支。

2.正常乳牙有20个。

其名称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牙、第二乳磨牙,分别用I、II、III、IV和V表示。

病历书写举例:

如左上乳尖牙表示为IIIB;右下第二乳磨牙标识VC

3.恒牙有28~32个。

其名称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病历书写格式举例:

右上侧切牙可标识为2A;左下第二磨牙标志7D。

4.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

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

5.牙髓炎、根尖周炎的应急处理:

开髓引流、切开排脓、安抚治疗、调牙合、消炎止痛。

6.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

7.常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和碧兰麻。

8.口腔颌面部损伤引起窒息的原因?

1)、阻塞性窒息:

异物窒息,组织移位,气道狭窄,活瓣样阻塞;2).吸入性窒息。

9.止血方法包括指压止血、包扎止血、填塞止血、结扎止血、药物止血

10.颌骨囊肿分为

(1)牙源性颌骨囊肿:

根尖囊肿、始基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

(2)非牙源性颌骨囊肿:

球上颌囊肿、鼻腭囊肿、正中囊肿、鼻唇囊肿

11.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三低症:

低细胞、低血管、低氧现象

1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展为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紊乱、关节结构紊乱、器质性破坏。

 

简答------------------------------------------------------

1.多形性腺瘤临表、诊断、治疗:

临表: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②最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小诞腺及颌下腺,舌下腺多形性腺瘤罕见③肿瘤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

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扪扣呈结节状,一般可活动④恶变时可出现迅速增大,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CT等影像学。

细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大唾液腺肿瘤不宜切取活检,以免造成肿瘤细胞种植。

治疗:

手术切除,但不可剜除术,而应在肿瘤包膜外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应保留面神经,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应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

2.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因、病原菌、临表、治疗:

病因:

①全身疾病:

脓毒血症、急性传染病②腹部大手术后(手术后腮腺炎)③腮腺区损伤及从邻近间隙感染扩散而来。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表:

①常为单侧受累②耳垂为中心红肿热痛③导管口红肿,可见脓性分泌物④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⑤扩散至颅内或纵隔则危险。

治疗:

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②全身抗感染—>细菌培养与药敏③早期热敷、理疗④脓肿形成后切排(穿刺有浓、道关口有浓)

3.病毒性腮腺炎与化脓性腮腺炎的鉴别诊断:

 

病原体

年龄

症状

症状

症状

实验室检查

病毒性腮性炎

粘液病毒

儿童

双侧

导管口分泌物清亮

局部肿胀,疼痛

WBC↓L↑

血、尿淀粉酶↑

化脓性腮腺炎

主要为金葡菌

成人

单侧

道关口有浓性分泌物

局部红肿,跳痛

WBC↑N↓核左移

4.颧骨、颧弓骨折的临表、治疗原则、复位方法:

临表:

①骨折移位②张口受限③复视④出血和淤血⑤神经症状。

治疗原则:

①张口受限,塌陷畸形严重者手术复位②观察。

复位方法:

①口内切开复位②面部小切口切开复位法③颞部切开复位法④巾钳牵拉法⑤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

5.上、下颌骨骨折:

上颌骨骨折:

LeFort根据好发部位将上颌骨骨折分为I、II、III型。

I型:

又称低位或水平骨折。

骨折线从梨状孔外缘,经根尖下,过颧牙槽脊,至上颌结节上方,水平地向后延伸至两侧上颌骨翼上颌缝附近。

II型:

又称中位或椎形骨折。

骨折线经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颌缝区达上颌骨翼上颌缝处。

III型:

又称高位或颅面分离骨折。

骨折线经过鼻骨、泪骨、眶内、下、外壁,颧额缝,颧颞缝,向后下止于上颌骨翼上颌缝,造成完全性颅与面骨的分离。

临表:

①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

上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受暴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上颌骨本身的重量的影响,常伴有翼突骨折。

触诊时,上颌骨可出现异常动度。

在高位颅面分离的伤员,可见面部中端明显增长,同时由于眶底下陷,可出现复视。

②眶区淤血:

由于眼睑周围组织疏松,上颌骨骨折时眶周容易水肿,皮下淤血、青紫,呈蓝紫色,为典型的“眼睛”症状。

球结膜下出现瘀斑。

③影像学检查:

拍摄鼻颏位或头颅位后前位及侧位X线片,必要时拍摄CT片,以明确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同时了解有无临近骨折的损伤。

诊断:

①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②眼睛征③X线检查

下颌骨骨折:

好发部位:

①正中联合②颏孔区③下颌角④髁突颈部。

临表与诊断:

①骨折段移位②出血和血肿③功能障碍④骨折段的异常活动⑤X线检查。

临表:

①骨折段移位②咬合错乱③骨折段活动异常④下唇麻木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复位固定:

复位和外固定①牙间结扎固定法②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③颌间固定法;手术复位和内固定①切开复位和骨间结扎固定法②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法)

 

6.止血:

分两个步骤:

①判断出血性质②选择止血方法。

按出血来源出血性质分为三类:

①动脉:

鲜红色喷射状②毛细血管:

缓慢渗出③静脉:

暗红色涌出。

止血方法:

①压迫止血a指压止血法b包扎止血法c填塞止血法②结扎止血法③药物止血法

7.解除窒息:

窒息的病因:

a阻塞性窒息<-上呼吸道<-(组织移位,组织肿胀,异物)b吸入性窒息<-下呼吸道<-(异物、血液、涎液、呕吐物)。

窒息临表:

a前驱症状,如烦躁不安、出汗、鼻翼煽动等甚至发绀b三凹征c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急救:

阻塞性窒息:

a清楚上呼吸道异物b吊起上颌骨c插入通气导管d牵拉舌头。

吸入性窒息:

气管切开术

8.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急救处理:

特点:

①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和抗感染能力强;同时损伤后出血多,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可影响呼吸道通畅,甚至引起窒息②口腔颌面部腔、窦多,常存一定数量的病原菌。

清创时应尽早关闭与腔窦相通的创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③上下颌骨上有牙,颌骨骨折-骨折移位-牙移位-咬合关系错乱-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诊断依据)④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损伤后需选择正确的进食方法和食物,以维持营养;口腔颌面部损伤后口腔自洁能力差,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⑤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的上端,可因组织移位、肿胀、舌后坠、血凝块,分泌物堵塞—影响呼吸道的通畅—抢救时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⑥鼻、唇、舌、睑、眶、颊部的开放性损伤处理不当,易致畸形,因此在处理伤口时注意尽量保留有可能存活的组织和精确对位分层缝合⑦颌面部有腮腺,面神经,三叉神经—涎瘘,面瘫,麻木⑧可合并有颅脑损伤—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底骨折可发生脑脊液鼻漏和耳漏,抢救时注意鉴别。

急救处理:

①防治窒息。

阻塞性窒息:

清除上呼吸道异物、吊起上颌骨、插入通气导管、牵拉舌头。

吸入性窒息:

立即进行气管造口术②止血:

判断出血性质和选择止血方法③包扎:

包扎是急救的重要环稼④运送:

运送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⑤防止感染

9.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病理、临表、治疗原则、治疗:

病理:

三低:

低细胞、低血管、低氧。

临表:

①病程:

半年-数年②唾液分泌减少③牙易发生猖獗龋->继发牙源性感染④拔牙及其他损伤:

伤口不愈->瘘道形成->死骨暴露⑤全身呈慢性消耗性病态。

诊断:

①放疗病史②临床表现③X线片(与肿瘤复发相鉴别)。

治疗原则:

以预防为主,注意适应症、剂量和防护①放疗前适当治疗病灶牙,拔除残根、残冠,去除金属充填物,洁牙②保持口腔卫生③放疗后④年内避免拔牙和其他损伤。

治疗:

①保守治疗:

a全身应用抗生素b局部引流通畅,口腔卫生②手术治疗:

切除后皮瓣或肌皮瓣整复③配合高压氧治疗

10.成釉细胞瘤临表、诊断依据、治疗:

临表:

①多发生于青壮年②下颌体部及角部常见③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④晚期畸形及功能障碍。

诊断依据:

临场表现,X线表现(蜂房状囊肿样阴影、边缘呈半月形切迹、牙根尖燕尾状吸收)。

治疗:

手术切除,至少在肿瘤外0.5CM处截骨。

11.颌骨囊肿:

①牙源性囊肿(odontogeniccyst):

囊肿发生于颌骨但与成牙组织或牙有关。

根据来源可分

为a根尖囊肿b始基囊肿c含牙囊肿d牙源性角化囊肿②非牙源性囊肿( Laolaobusi ):

囊肿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

分类:

a球上颌囊肿b鼻腭囊肿c正中囊肿d鼻唇囊肿。

临表:

a初期无自觉症状b晚期形成面部畸形。

诊断:

病史及临表。

X线检查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

治疗:

及时手术治疗,从内口进路。

12.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因、临表、坏死性、诊断、治疗原则、治疗:

病因:

①牙源性:

a冠周炎b根尖周炎c颌骨骨髓炎②腺源性:

a扁桃体炎b涎腺炎c淋巴结炎。

病原菌:

溶血链球菌、金葡菌、厌氧菌。

临表:

①化脓性感染:

a局部: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b全身:

不适、寒战、高热、WBC②腐败坏死性:

a局部:

红热不明显,水肿广泛b全身:

中毒症状严重③牙源性:

症状剧烈,早期形成脓液④腺源性:

症状较缓,早期为浆液性炎症。

(成人症状轻,婴幼儿严重,浅层间隙症状明显,深层不明显)。

诊断:

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局部解剖知识,血Rt,穿刺抽脓。

治疗原则:

①局部治疗:

理疗、外敷药物等,脓肿形成后切排②全身治疗:

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

治疗:

切开引流术。

切开引流术的指征:

①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型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②局部肿胀,跳压痛明显③波动,或穿刺有脓④腐败坏死性应早期切开⑤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13.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因、临表、全身症状、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病因:

①人类进化使萌出空间不足②盲袋利于细菌繁殖③机体抵抗力下降炎症发作。

临表:

症状①早期:

磨牙后区不适,无全身症状②晚期:

自发跳痛,张口受限,口臭,有全身症状;体征:

牙萌出不全,冠周软组织红肿烂痛,盲袋有脓,颌下淋巴结肿痛。

并发症:

①磨牙后区:

骨膜下脓肿②前:

瘘管、面颊瘘③后外:

咬肌间隙脓肿、边缘性骨髓炎④后内:

翼颌间隙咽旁间隙或扁桃体周围脓肿⑤下内:

颌下间隙脓肿及口底蜂窝织炎。

诊断:

①病史②临床表现③x线片。

鉴别诊断:

第一磨牙的感染、磨牙后区癌肿、扁桃体周围脓肿。

治疗:

急性期:

①局部:

冠周冲洗、脓肿形成后切排②全身:

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慢性期:

消除盲袋、拔牙

14.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

①共性: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②个性:

a易于发生感染b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c感染易扩散和蔓延d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e易引起局部感染

15.局麻的全身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

全身并发症:

①晕厥:

前驱症状:

头晕、胸闷、恶心。

表现:

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呼吸急促、脉搏先慢后快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丧失。

防治:

消除紧张,饥饿、疲劳、虚弱者暂缓局麻②过敏反应:

即刻反应,延迟反应③中毒:

总用药剂量太大、药物浓度太高,注入太快。

局部并发症:

注射区疼痛和水肿、血肿、感染、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

16.局部麻醉常用药物: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阿替卡因

1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断要点、鉴别诊断、病因、临表: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断要点:

①自限性,周期性复发②轻型:

1-5个浅表性类圆性溃疡具有红,黄,凹,疼特点③重型:

溃疡大而深,似弹坑,愈后有疤痕④疱疹样:

小而多,似满天星。

鉴别诊断:

①白塞氏综合症②结核性溃疡③癌性溃疡④创伤性溃疡。

病因:

①免疫因素:

细胞免疫异常;体液免疫异常和自身免疫;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②遗传因素③系统性疾病因素:

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④环境因素:

心理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摄入不足⑤其他因素:

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障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微循环障碍;吸烟。

临表:

①轻型阿弗他溃疡:

a占80%,1~5个散在溃疡,好发于角化差的粘膜b分为发作期(前驱期,溃疡期),愈合期和间歇期c发作期持续1~2周,有自愈性d愈后不留疤痕②重型阿弗他溃疡:

a溃疡大而深,但边缘整齐清晰b发作期可长达数月,也有自限性c愈后留有疤痕,甚至造成舌尖,腭垂缺损③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a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可融合成片,粘膜充血发红b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③愈合后不留疤痕.治疗:

局部治疗:

①消炎类药物:

药膜、软膏、含漱剂、含片、散剂、超声雾化剂②止痛类药物③局部封闭④理疗:

激光,微波,紫外灯;全身治疗:

①免疫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②免疫增强剂:

主动免疫增强剂,被动免疫增强剂③中医药          ④其他:

H2受体阻滞剂;谷维素,安神补心丸;补充微量元素

18.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发病机制、临表:

病因:

白色念珠菌引起,条件致病菌。

发病机制:

①长期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②患者长期患病,抵抗力底下,营养缺乏③局部因素:

放疗,口干综合症,修复体创伤。

临床表现:

①念珠菌性口炎②念珠菌性唇炎③念珠菌性口角炎。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肥厚型、慢性红斑型。

其中:

急性假膜型:

①又称雪口病、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尤以新生儿多见②新生婴儿多③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④损害区粘膜充血并有散在白色小斑片,稍用力可擦去

19.单纯性疱疹病毒病因、临表、诊断、治疗: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临表:

①原发性疱疹性口炎(primaryhepeticstomatitis):

为HSV-1引起,多表现为急性疱疹性龈口炎a好发年龄:

6岁以下儿童多见,6月~2岁更多见;成人亦常见。

整个病程7~10天b临床分期:

前驱期:

有4~7天潜伏期,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酸痛,咽喉肿痛,1~2天后口腔粘膜牙龈充血水肿;水疱期:

口腔粘膜出现成簇小水疱,针帽大小、透明;糜烂期:

水疱破裂引起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假膜;愈合期:

糜烂面渐缩小,愈合。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原发性疱疹愈合后发生复发性损害。

临床特点:

①损害总是以多个成簇水疱开始②损害发作时总是在原先发作的位置附近③有前驱症状④数小时内出现水疱,可持续24小时,破裂糜烂,病程约10天⑤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愈合后不留疤痕⑥局部机械刺激、感冒、阳光照射、情绪因素等能诱使复发。

诊断:

临床表现、形态学诊断、免疫学检查。

治疗:

①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POLYIC、疫苗和免疫球蛋白②免疫调节剂:

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环氧合酶抑制剂(消炎痛,布洛芬)③局部用药:

含漱剂、软膏、散剂、湿敷剂④理疗⑤对症和支持疗法⑥中医中药治疗

21.牙周炎分类、病因、临表、治疗:

分类:

青春前期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慢性牙周炎(成人牙周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病因:

牙龈炎症加重并扩延的结果。

临表:

牙龈炎症(红、肿等)、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

治疗:

①基础治疗:

目的:

去除致病诱因,消除炎症。

方法:

洁治术和刮治术②牙周手术治疗:

目的:

直视下彻底清创,促进牙周组织愈合。

指征:

牙周袋>4mm。

方法:

翻瓣术③修复治疗:

目的:

修复一定的生理功能。

对于牙槽骨吸收多牙齿松动较明显的牙,可以做松牙固定术,对于有缺牙者,应及时予以修复④维护治疗:

目的:

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需终身进行。

每3-6月复查一次,积极治疗并控制全身疾病,戒烟,正确刷牙

牙周炎晚期四大特征:

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伴发症状:

①牙移位②食物嵌塞③继发性牙髓炎④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或发生根面龋⑤急性牙周脓肿⑥逆行性牙髓炎⑦口臭

 

20.牙龈炎临表:

①慢性龈缘炎:

缘龈色泽变为深红或暗红色;龈乳头肥大,附着龈水肿、点彩消失,假性牙周袋形成;牙龈出血,龈沟液渗出增多②青春期龈炎:

好发于前牙唇侧,明显肿胀,龈乳头呈球状突起,颜色暗红或鲜亮,有龈袋形成,探诊易出血。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刷牙或咬硬物有出血或口臭等③妊娠期龈炎:

妊娠前即有表现,从妊娠2~3个月后出现明显症状,可发生少数牙或全口牙龈,以前牙区为重。

龈缘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色,松软光亮,有龈袋形成,轻探易出血,妊娠期龈瘤④牙龈瘤:

女性较多;青年及中年常见;单个牙的唇、颊龈乳头处;体征:

圆球或椭圆形、直径小于2cm、可有蒂如息肉状;X线:

牙槽骨吸收⑤药物性牙龈增生:

服药后1-6月;有牙区,前牙区为重;色:

淡粉红色;形:

小球状;质:

坚韧,不易出血⑥急性龈乳头炎:

局限于个别牙间乳头、色形质变化、局部可查到刺激物、牙可有轻叩痛⑦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下前牙多见、色:

灰褐假膜,下出血、形:

虫蚀-刀砍、质:

极软,自发性出血⑧增生性龈炎:

青春期少年、好发于前牙唇侧、早期以炎症性肿胀为主(龈袋)、色:

淡粉红色、形:

肥厚、质:

坚韧⑨牙龈纤维瘤:

开始于恒牙萌出后,牙龈广泛增生,可累及全口的牙龈,牙常移位,增生的牙龈颜色正常,组织坚韧,不易出血。

 

病因

临床表现

局部因素

慢性龈缘炎

菌斑

色形质变化

急性溃疡龈炎

螺旋体

坏死溃疡

增生性龈炎

局部刺激

坚韧肥大

牙龈瘤

圆形肿块

急性龈乳头炎

个别鲜红肿胀

全身因素

青春期龈炎

性激素

前牙唇侧

妊娠期龈炎

药物性牙龈增生

药物

坚韧肥大

牙龈纤维瘤病

遗传

22.慢性牙周炎临表、临床分度、晚期四大症状、伴发症状:

临表:

①具有不同程度牙龈炎症状②侵犯多数牙,少数发生于一组牙或个别牙,磨牙区和下前牙区③病程长,活动期和静止期交替进行④早期牙周炎,仅有牙龈红肿,刷牙、进食时出血⑤晚期牙周炎,有典型4大特征及伴发症状。

晚期四大特征:

①牙周袋形成;②牙龈炎症;③牙槽骨吸收;④牙松动。

临床分度:

根据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程度来确定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

①轻度:

牙周袋≤4mm,丧失1~2mm吸收<根长1/3②中度:

牙周袋≤6mm,丧失3~4mm吸收>根长1/3③重度:

牙周袋>6mm,丧失≥5mm吸收>根长1/2。

晚期四大特征:

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伴发症状:

①牙移位②食物嵌塞③继发性牙髓炎④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或发生根面龋⑤急性牙周脓肿⑥逆行性牙髓炎⑦口臭

23.龋病病因、临表:

病因:

四联因素论①细菌:

致龋菌群及牙菌斑②食物:

蔗糖等③宿主:

牙齿、唾液④时间长。

临表:

按病变深度:

①浅龋:

无症状,釉质龋②中龋:

形成龋洞,冷热酸甜敏感,去除刺激症状消失。

牙本质浅龋③深龋:

龋洞深大,冷热酸甜或食物嵌入疼痛。

牙本质深龋。

24.牙髓病治疗原则:

首先保存活髓,不能保髓者尽量保存患牙。

应急处理:

开髓引流,切开排脓,安抚治疗,调合磨改,消炎止痛,针刺镇痛。

治疗方法:

①盖髓术②牙髓切断术③根管治疗术

25.急性牙髓炎、病因临表:

病因:

①细菌因素:

均由细菌感染所致。

根尖周炎主要继发于牙髓炎②物理因素:

急、慢性牙创伤可造成根尖部血管的挫伤或断裂,使牙髓血供受阻,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