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827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Word格式.docx

首先是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等基础知识,然后着重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最后,又分析了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板书)

请同学们参阅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分析课文中图形,确定哪种人口的移动属于人口迁移。

同时可展开课堂活动,让学生以自身的经历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和分类情况,老师及时给予引导和总结即可。

最后,老师作出归纳总结。

1.概念(板书)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人口从__到__,及__到__被认为是迁移,而从__到__,及__到__则被认为不是迁移。

人口移动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一种运动过程,一般可归纳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

发生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变化的叫人口迁移,只发生人口活动空间位置的变化而不改变居住地的叫人口流动。

我们这里重点学习的是人口迁移。

因为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人口数量及其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特别是当大批的人口迁移(迁入或迁出)某一地区时,此种影响尤其明显。

例如:

深圳市。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0万,占总人口比例82.1%。

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商贸和旅游城市。

因此,我们在学习一个地区的人口及人口问题时,必须对人口迁移给予足够的重视。

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在概括各种不同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即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大要素,即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对该定义的理解,我们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

这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如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及出差等,虽然涉及到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临时的,不能算人口迁移。

此外,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的含义,这“一定的距离”一般指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内。

只有超过一定的距离,跨越不同的地域,迁移者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才会发生显著变化,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的影响等才有实际意义。

这正如课文中的图1.12所示,由于不同行政区域大小相差悬殊,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地点也不相同,有的人仅需移动很短的距离就可能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而被认为是人口迁移;

另一些人即使移动几百千米,可能仍在同一行政区域以内,而不被当作迁移对待。

2.人口迁移的分类(板书)

(1)按地理范围划分。

按此方法划分,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

国内迁移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以内的人口迁移。

国内迁移又可以根据行政单位的大小进一步划分为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

资料: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

条件和原因

特点

流向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从已开发区到未开发区

1从欧洲到美洲

2从非洲到美洲

3从亚洲到美洲、东南亚

中国人到美国、东南亚秘鲁、非洲、澳大利亚

日本人到美国、巴西、秘鲁

印度人到美洲、非洲、大洋

在历史上,有几次大的世界性人口迁移活动,比较突出的是欧洲人迁往美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中国人流向东南亚。

1)欧洲人迁往美洲:

1492年哥伦布首次从欧洲前往新大陆以后,欧洲人就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

早期是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在中、南美洲进行殖民。

17世纪英国开始向北美洲移民,由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东海岸接近西欧,所以移民的速度逐渐加快,并成为欧洲移民的主要集中地。

英国人从1607年开始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登陆建立殖民地,随后,于1620年“五月花号”带来的清教徒在马萨诸塞登陆。

到17世纪末的“大陆殖民”已拥有繁荣的农业、商业和渔业经济,并开始有制造业,人口已有25万。

18世纪中期,移民已达200万。

经过独立战争,到1783年,人口已有300万。

根据179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材料,居民大多数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其中来自英国的占71%,来自欧洲大陆占8%。

另外,还有来自非洲的移民,占21%。

19世纪初,美国移民的来源出现变化,英国虽然仍居首位,但是西欧、北欧,甚至东欧、南欧的成分有很大增长。

已由原来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移民占96%下降到68%,而东欧与南欧的移民到19世纪已占22%。

在1820—1860年间,移民中主要是爱尔兰人;

1860—1890年主要是德国人;

在1890—1900年间,北欧出现“往美国移民热”;

到1900年移民的主要来源已转向东欧和南欧。

在1820—1920年的100年间,到美国的移民占美国人口年增长数的20%以上。

1920年以后移民大大减少。

1882年开始对移民加以限制,尤其对来自东方的移民限制更严。

在1921年和1924年通过立法,对移民进行控制。

本世纪30年代开始,拉丁美洲(尤其是墨西哥)和亚洲移民大增,60年代占52%,70年代占73%;

欧洲来的移民60年代占32%,70年代占20%。

2)非洲黑人被迫迁往美洲:

欧洲人到新大陆以后,开始对美洲实行大规模的掠夺和殖民活动。

在此过程中,由于对印第安人实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遇到印第安人的反抗,结果,在开发中劳动力特别缺乏,特别是白人尚不适应当地的湿热气候。

为种植甘蔗、烟草、棉花、水稻、蓝靛等经济作物,就大量利用非洲黑人。

罪恶的奴隶贩卖活动始于16世纪30年代。

开始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海岸,而后扩及从塞内加尔到安哥拉之间长达6000多公里的奴隶贸易区,在西非奴隶来源不足时,又扩大到东非。

最初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进行捕捉,后来则用收买,引诱当地部落的酋长挑动战争,并用粗劣物品换取俘虏,然后用船运到美洲。

欧洲的奴隶贩子从伦敦、利物浦、马赛等港口出发,用船运载物品,把在非洲“换得”的奴隶运往西印度群岛、巴西和北美洲出售,同时将在该地购得的棉花、甘蔗,或矿产品运回欧洲。

北美洲的奴隶贩子则从新英格兰出发,用木材、乳制品、面粉换取西印度群岛甜酒,再到非洲换取奴隶。

这就是所谓的“三角贸易”。

英国人和荷兰人在此活动中居于垄断地位。

奴隶贸易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逐渐停止,长达3个世纪,使非洲人口损失近1亿。

据粗略估计,被运往美洲的4000多万黑人,由于船上过度拥挤、饮食恶劣和疾病流行,有过半的人死于途中,到达美洲的只有1400—1500万人。

并有数千万人死于反捕捉过程中。

在美国,第一批黑奴是1619年到达弗吉尼亚的。

到1775年。

北美洲殖民地的黑人已达50万人。

约等于北美洲总人口的1/6。

1861年内战开始前夕,南部15个州人口总数只有1200万,而黑奴就占400万。

尽管美国后来废除奴隶制,给予黑人以公民权,但是,他们在政治和社会地位、职业和教育等方面仍受到歧视。

今天美国有2000万黑人,占美国人口约10%,成为美国国内人数量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

在地理分布上,他们已随着南部农业机械化发展,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而转向东北部的工业地带。

在加勒比地区的西印度群岛上;

由于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结果,黑人已占人口中的重要地位,如牙买加与海地的黑人都占2/3以上。

相反,原来的土著印第安人已完全绝迹。

3)中国人迁向东南亚:

中国人向外迁移早在汉代时已开始。

唐代,海上贸易发达,就有一些人移居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和瓜哇。

宋末元初,因战乱,宋遗民大批涌向海外。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吸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

万历年间在菲律宾的华侨仅福建一省就有数万。

明末清初,为逃避清兵,又一次有大批人漂洋过海,移居国外。

康熙年间实行海禁,移民遂暂时中断。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实行门户开放,加上国内战争、饥荒,又使沿海各省的贫苦民众以空前规模大量到海外谋生。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109年间,中国出国人数多达1000多万,足迹远远超出亚洲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据统计,现今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包括华裔)约有2300多万人。

其中绝大部分侨居在亚洲各国,占91.8%,而东南亚的华侨、华裔又占亚洲的90%,主要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

侨居国外的绝大多数华侨已取得旅居国的国籍,成了外籍华人。

出国的移民中广东省占60%以上、福建省占20%以上。

而广东省则主要集中在韩江流域、潮汕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美洲的中国移民约有200万,其中约有1/2在美国,其余的在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等国。

中国向东南亚移民的历史比较悠久。

他们把我国生产技术带到南洋,与当地居民共同开发当地的资源,为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同时,也与当地居民一样,遭到殖民主义者的压迫与剥削。

所以,华人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关系密切。

在美洲的华人多是作为所谓的“契约劳工”被骗运前往的,他们在那里每天从事长达十几小时的最艰苦的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

甚至遭到各种刑罚的折磨,不少人受饥饿、疾病、劳累的折磨而死在异乡。

可是,在各种工程完工以后,这些“契约劳工”就受到排挤、迫害和屠杀,不少人被迫回国。

今天,由于我国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人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二战后:

原因

流向

经济生产发展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工人增加

从北非、南欧、西亚

到西欧

从北美、西欧到拉美

从东南亚到西亚

(2)按迁移方向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主要指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在上述四种人口迁移当中,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但是,人口迁移是一项很复杂的活动,仅仅按这两种方法来划分人口迁移还显得过于简单。

所以人们还常根据人口迁移的目的、性质、原因、结果、方式等,划分了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

如按移民的就业性质可分为产业性(如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等)与非产业性移民(如为了投亲靠友,或一些政治、军事、宗教等目的移民);

按迁移方式又可分为自发性与计划性、有组织与无组织、自愿与强制等类型。

承转:

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几种分类方法。

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迁移?

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板书)

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人口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

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其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产生迁移的拉力和推力。

从图中我们可分析得出,每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用“+”号表示,称为拉力因素)和某些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用“-”号表示,称为推力因素),也有一些因素对某些人来讲,是无关紧要的因素(用“0”表示)。

人口的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然,人们对迁入地和原居住地各种因素的评价,还会受到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个人生命周期的影响,以及迁入地和原居住地之间各种中间阻碍因素,如距离、迁移成本的影响。

此外,迁移还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别、年龄、个性、文化水平、敏感程度、对其他地区的认识程度,与外界接触的方式等等都会影响他对原居住地和迁入地的评价,从而影响其迁移的决策。

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吸引力的是,属于排斥力的是,属于中间阻力的是。

总之,人口迁移是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板书)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倾向于由自然环境恶劣或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迁往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频繁或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

下面我们从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光、热、水、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因缺少这些基本条件而人烟稀少。

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温带和热带,自然成为世界人口集中的地区。

尤其是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人口更为集中。

例如,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就是气候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很好例证。

(2)水是人类生存必要的物质条件之一。

人类不仅自己需用大量的水,而且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农作物和牲畜离开水也不能生存。

因此,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现在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也是人口密集地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楼兰古城的灭亡这一带如今是沙漠死界,但两千年前则是水草丰美、林木茂密的文明萌生之区。

那儿始终是探险家的盲点。

1901年3月3日,在罗布荒原作测量的探险队在雅丹之间蹒跚前行,一个高达八九米的土堆挡住了去路。

等瑞典探险家斯文·

赫定意识到,那个突兀的土堆不是千年强风“雕琢”而成,是一个印度犍陀罗风格的佛塔时,在历史的皱褶里“潜藏”了十几个世纪的楼兰古城,就此重现于世。

(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业发达程度又和人口密度关系极大。

如乌克兰的黑土地带、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冲积土地区,对各该地区的人口分布与迁移都直接、间接地产生着重要影响。

直到今天,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不足、农业落后和土地生产力的衰竭而迁移。

例如,四大文明古国分布于肥沃的平原

(4)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人类提供许多必不可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使一些本来人迹罕至的地区发展成众多人口的聚居地。

引起了人口的相应迁移和流动。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矿产品加工工业、交通运输以及饮食服务、商业、文教卫生等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更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集中。

世界上很多的工业城市,例如英国的伯明翰和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湖南冷水江——锡铁矿

补充:

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暂时或持续性的气候恶化、病虫害、瘟疫等)或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或通过对生产的严重破坏迫使人们不得不成批地离开家园,迁移到异地安家。

2.社会经济因素(板书)

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是主要的因素。

(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这样,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反之则为人口迁出区。

迁移量的大小,取决于迁入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迁出区人口相对过剩状况。

如世界各国所普遍存在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现象,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北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迫切需要补充经济活动人口,吸引他国人口源源流入的状况,均为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典型例证。

此外,从宏观上来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例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经济越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即拉力)就愈大。

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

(2)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发展。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人口迁移量小。

(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文化水平越高,迁移欲望越强。

(4)家庭和婚姻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人迁移是为了结婚,也有些人迁移是为了实现家庭团聚。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涉外婚姻

3.政治因素(板书)

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

有的国家是推行奖励人口增长与欢迎移民的政策,有的国家是推行控制生育与限制移民的政策。

合理的政策可以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虽然政策合理而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如我们的三峡工程建设而导致的三峡库区移民,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为三峡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还有我国在“文革”期间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劳动也属于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现象。

来自重庆忠县的第二批815名三峡库区移民乘专列抵达山东青州。

他们将在潍坊的16个乡镇52个村落户,开始新的生活。

这是66岁的郭寿林老人带着两只大山鸡抵达青州

(2)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引起的欧洲人口迁移达到3000万人。

20世纪末发生在非洲卢旺达、刚果地区的部族战争,欧洲前南斯拉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的内战等,也同样引起了数以百万计人口的迁移。

还有,法国殖民者强占了阿尔及利亚的北部沃地之后,当地居民被迫迁入荒山区。

由于欧洲殖民者侵入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不得不迁入内陆荒区。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国后,我国有许多人由东部沿海移入内地。

再如我们从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的300多年的战争,曾引起黄河流域人口大规模南移。

等等。

(3)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例如,我们历史上,都城在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和北京之间不断地变换,每一次这样的变化和朝代更迭,都曾经引起过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前苏联的解体,也造成了大量人口在“独联体”内各主权国家之间的迁移流动。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这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我们在分析某一迁移现象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那么,人口迁移之后,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怎样,能否协调发展,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从两方面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一是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其影响因素不同);

二是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学生看完课文内容后,老师可对其进行简单提问,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利、弊,如何趋弊向利才能使人地关系走向可持续发展等,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最后概括其内容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绪,以掌握这部分内容。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人口迁移现象的存在。

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产生之初并不是散居于全球的。

相反,早期人类主要聚居于亚热带气候地区。

今天,地球陆地上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有人类生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口迁移。

通过人口迁移,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加深。

下面我们从两方面来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板书)

环境对人口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从古至今,好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但也包括社会环境),其各方面条件较为优越,吸引力就大,人们愿意迁往那里;

而不好的环境,或环境恶劣的地区,其各方面条件较差,甚至不利于人们的居住与生存,其推力(排斥力)就大,人们则不愿意在此居住与生存,从而引起迁移。

总之,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例如,随着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在发达国家,人们在作出迁移的决定时,往往把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人类社会

发展阶段

主要的环境因素

环境对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原始社会

受植物果实和猎物分布的制约

为寻找充足食物而迁移,直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农业文明

受土地分布的制约

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

工业社会

受生产条件的制约

为寻求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以及市场之间的优化配置而迁移,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大。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板书)

对迁出地

的影响

对迁入地

有利

影响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保护环境。

有利于缓解迁入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和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

强壮劳动力流失严重,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