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831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颅脑创伤详细Word下载.docx

3.旋转损伤外力使头部沿某一轴心作旋转运动时,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外,高低不平的颅底、具有锐利游离缘的大脑镰和小脑镰,均对脑在颅内作旋转运动时产生障碍,并形成剪力(切应力),从而使脑的相应部位因受摩擦、牵扯、撞击、切割等机械作用而受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是复杂的。

由于颅骨是一坚硬的圆球形和不规则中空的骨性容器,在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部的瞬间,除了足以引起凹陷骨折和同时导致脑损伤外,通常还有一个使颅骨局部急速内凹和立即弹回的复位过程,引起颅内压的急骤升高和降低,产生一个负压。

因此,脑除了在撞击受力侧发生损伤外,在继发性的负压吸引下,又被撞击到受力点对侧的骨壁致伤。

发生在受力点的脑损伤称为冲击伤,对侧的脑损伤称为对冲伤。

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脑损伤不可能为单一的损伤机制所致,通常是几种机制同时或先后作用的结果。

(二)分类

1.组织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

2.按损伤部位分为

头皮伤:

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

颅骨骨折:

颅盖骨折,颅底骨折;

脑损伤:

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

外伤性颅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

颅脑各部位损伤可以单发,也可以同时发生,其核心问题是脑损伤。

脑损伤包括脑组织直接受损以及继发病变如脑水肿、脑疝等。

【临床特点】

(一)头皮损伤

1.头皮擦伤、挫伤两者常合并存在,擦伤仅累及头皮表层,表层脱落后伤面不规则,有少量点状出血和血清渗出。

挫伤伤及头皮全层,局部组织肿胀、瘀血,压痛明显。

常合并头皮血肿。

2.头皮裂伤属开放性损伤,伤口常混有头发、沙泥等异物。

根据致伤物的性质和形状不同,伤口呈直线形或不规则形。

裂伤浅而未累及帽状腱膜时,裂口不能回缩,出血较多,婴幼儿患者甚至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裂伤深时由于出血的血管随裂口退缩而收缩,能自行止血,出血反而可以不多。

3.头皮撕脱伤多见于女性,常因长发被卷入机器中,受强力牵拉使头皮撕脱,深度可及帽状腱膜,骨膜常留在原处。

由于大量失血和剧痛,患者常发生休克。

4.头皮血肿根据血肿发生的不同部位,分为:

皮下血肿,血肿小而硬,疼痛明显,触诊时常因中心软、周边水肿隆起而误诊为凹陷性骨折,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该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而血肿易于扩散,甚至覆盖整个头部,有明显波动感,出血量可以很大;

骨膜下血肿,位于骨膜和颅骨之间,常为骨膜剥离后渗血或骨折出血所致,其血肿张力较大,波动感不如帽状腱膜下血肿明显,边缘不超过骨缝。

(二)颅骨骨折

1.颅盖骨折颅盖骨折较多见,发生率为颅底骨折的3倍,以顶骨最多,其次为`额骨、颞骨、枕骨。

一般骨折线不跨过骨缝,如暴力过大,可引起两块以上颅骨骨折。

查体局部软组织肿胀、压痛明显,粉碎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可触及局部颅骨下陷。

颅盖骨折常伴发硬外血肿、脑挫裂伤等,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2.颅底骨折除一般利器和火器直接损伤外,颅底骨折常为间接外力作用所致,且多为颅盖骨折延伸而来,几呼均属线形骨折,由于暴力较剧烈,常合并脑损伤。

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颅底骨折分为:

①颅前窝骨折:

出血进入眶内,引起眼睑和球结膜下瘀血,称“熊猫眼征”;

骨折累及额窦和筛窦时,出现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

气体由破损的副鼻窦进入颅腔,造成外伤气颅;

嗅神经、视神经损伤则有嗅觉丧失、视力减退等表现。

②颅中窝骨折:

蝶骨骨折常造成脑脊液鼻漏,骨折线累及岩骨部,脑脊液可经中耳和破裂的鼓膜从耳道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

骨折经过蝶骨损伤颈内动脉,形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出现头部或眶部的连续杂音、搏动性突眼、眼球活动受限和视力减退;

常伴有面神经和听神经损伤,出现周围性面瘫、听力减退和眩晕等。

眶上裂骨折或颅中窝内侧面骨折,可损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第一支,出现同侧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和前额部感觉障碍,称之为“眶上裂综合征”。

③颅后窝骨折:

骨折常累及岩骨和枕骨基底部,出现枕下或乳突区皮下瘀血,即“Battle’s征”;

后组颅神经受损出现下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如伴有脑干损伤则病情危重。

(三)闭合性脑损伤

1.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型的损伤,多数缺乏器质损伤的证据,其临床特点为:

短暂意识障碍,持续数分钟至10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表现为神智恍惚或完全昏迷;

逆行性遗忘,病人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损伤前后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但对往事(远记忆)仍能叙述;

病人清醒后多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期间可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力降低、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但很快随意识恢复而消失。

上述各种症状的轻重差别很大,与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

不论伤情如何,脑震荡的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定位体征,脑脊液中无细胞。

2.脑挫裂伤是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既可发生在着力部位,也可发生在对冲部位。

损伤多见于额极、颞极、额底与脑凸面,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血肿和脑水肿。

其临床特点为:

意识障碍明显,持续时间长,昏迷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天、数周甚至数月,有的为持续性昏迷或植物生存,直至死亡;

有明显的神经损伤后的定位体征,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神经损伤体征,如瞳孔散大、单瘫、偏瘫、失语、偏盲、局灶性癫痫、一侧或双侧锥体束征等;

颅内压增高,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等颅高压症状;

生命体征变化,可出现高热或低温、循环与呼吸功能障碍、血压波动,以脑干损伤和下丘脑损伤最为明显;

脑膜刺激症状,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过多的红细胞及其破坏后形成的胆色素引起化学性刺激,使病人头痛加重、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并有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症状;

癫痫发作,可在伤后短期内出现,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

3.原发性脑干损伤脑干损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是指外伤直接造成的脑干损伤,继发性是指由于颅内血肿、脑水肿所致的脑移位或脑疝对脑干压迫而引起的损伤。

原发性脑干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2%~5%,但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脑桥和延脑等处的损伤,其临床特点为:

长时间的意识障碍;

瞳孔和眼球位置异常,表现为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眼球位置固定,两侧眼球分离和眼球震颤;

去大脑强直,表现为发作时两上肢伸直、内收和内旋,两下肢挺直,头后仰呈角弓反张状,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强直;

生命体征异常,出现呼吸循环功能改变、中枢性高热;

交叉瘫痪,一侧脑干损伤可引起同侧颅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的中枢性麻痹或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4.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最近才被认识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损伤脑的中轴及其邻近结构,如脑干、胼胝体、基底节区及第三脑室周围。

轻度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脑震荡相似,而严重者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时间超过24小时,甚至一直昏迷至植物状态。

CT检查可见大脑半球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内襄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有一个或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或为脑室内出血及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但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多小于2mm。

(四)外伤性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急性颅脑损伤最常见的继发性损伤之一,占全部颅脑外伤的8%~10%。

根据血肿出现时间可分为:

急性血肿,伤后3天内出现症状;

亚急性血肿,伤后3天~3周内出现症状;

慢性血肿,伤后3周出现症状。

根据血肿所在部位可分为下列几种。

1.硬脑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多数为硬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亦可由脑膜中静脉、静脉窦或板障静脉损伤所致,常由直接暴力引起,伴有颅骨骨折,多见于成人。

其临床特点为大多数病人伤后出现昏迷—清醒—昏迷的中间清醒期,清醒期持续时间与出血快慢有关,一般短于24小时。

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偏瘫,如不及时救治可在数小时后迅速变化,瞳孔由一侧散大至双侧散大,出现去大脑强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硬脑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急性型大多为重型颅脑损伤,伤后意识障碍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神经损害体征多见,脑疝进展快;

亚急性型临床表现与急性型相似,但症状较轻;

慢性型多见于老年人,头部外伤轻微,以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要症状,可出现精神障碍。

3.脑内血肿根据血肿发生部位深浅可分为浅部血肿和深部血肿。

浅部血肿见于比较表浅的脑灰质损伤区或脑裂伤的裂口附近,血肿所在脑表面可有损伤迹象;

深部血肿位于脑白质深部,或靠近脑室壁而最终同时形成脑室出血。

上述两种血肿都较少见,症状表现为严重脑挫裂伤。

4.脑室内出血与损伤时头部作旋转运动所致剪刀损伤有关,或者由脑深部血肿破入脑室所致。

如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可使血液凝结成血块,形成脑室内血肿。

除原有脑损伤症状和颅内高压症状外,伤后早期即发生高热、昏迷,但缺乏定位体征。

5.颅后窝血肿除急性血肿之外,亚急性血肿亦较多见。

主要表现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小脑、脑干和后组颅神经受损的症状。

伤者可有颈项强直、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体温升高、脉搏增快、呼吸急促、血压增高及锥体束征等脑干症状,软腭麻痹、发音和吞咽困难等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

6.迟发性颅内血肿常见于脑内血肿和硬膜外血肿,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颅内出血或无重要意义的发现,当病情恶化颅内压升高时再次作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常见于伤后6小时至3天,以意识变化与颅内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五)开放性颅脑损伤

开放性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头皮、颅骨和脑膜均发生破裂,使脑组织与外界相交通,包括非火器伤和火器伤。

其特点为致伤物进入颅腔,如不及时彻底清创处理易导致颅内感染,此外,伤口出血多,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诊断要点】

(一)外伤病史

注意受伤部位、致伤方式,受伤着力点擦伤、挫伤或撕裂伤及血肿、出血等,了解受伤时间、伤后意识改变情况。

(二)神经系统检查

1.注意瞳孔变化、眼球活动;

两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是病危征象。

2.检查意识状态,可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动态评估昏迷程度。

3.检查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阳性表现可有锥体束征、肢体抽搐或偏瘫、神经功能缺失或颅神经功能障碍,若损伤位于非功能区,可无阳性体征。

4.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脑膜刺激征。

(三)全身检查

1.生命体征血压上升、脉搏缓慢、呼吸加深变慢提示有颅内压增高;

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心律不规则及中枢性高热,提示有脑干损伤;

呼吸浅而不规则或叹息状,提示中枢性呼吸衰竭。

2.检查有无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四)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可见多量红细胞。

(五)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可明确有无颅骨骨折;

凹陷性骨折需加摄切线位片。

2.CT与MRI检查可了解颅骨、脑组织损伤情况和颅内血肿部位、大小及脑水肿程度,有时需复查CT或MRI以明确有无迟发性血肿。

【急救与处理】

(一)现场急救

1.保持气道通畅颅脑损伤伴有呕吐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异物。

昏迷病人可用口咽通气管,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血块堵塞气道,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

呼吸节律改变者应及时呼吸机辅助通气。

2.包扎止血开放性创口用消毒敷料包扎伤口,切忌在现场拔除致伤物,以免引起大出血。

有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开放性损伤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脱水降颅压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神经定位体征、无休克的病人可快速静脉推注20%甘露醇250ml和(或)呋塞米40mg。

(二)急诊室处理

1.一般治疗

(1)充分休息:

至少卧床1~2周,有耳鼻出血和脑脊液漏者,应保持引流通畅,不宜堵塞,无休克者可置头高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脱水降颅压:

有颅内压增高病人,应积极使用脱水剂降颅压,如能在颅内压监测下使用脱水剂更佳。

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呋塞米针20~40mg静推,每6~8小时1次,可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甘露醇,可改用甘油果糖。

白蛋白、激素均可酌情使用。

(3)改善脑细胞代谢:

可试用能量合剂、维生素、胞二磷胆碱、吡硫醇、吡拉西坦等药物。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尤其对使用大量脱水剂的病人应注意保持钾平衡。

(5)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可用西米替丁等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时可用奥美拉唑、凝血酶等药物,也可用冰水加去甲肾上腺素保留灌胃,但高血压病人慎用。

(6)营养支持:

尽量使用胃肠内营养,昏迷病人可鼻饲要素流质,并发应激性溃疡者暂禁食,改用胃肠外营养。

(7)对症治疗:

开放伤常规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血清,有抽搐者予以解痉药,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

2.局部治疗

(1)开放创口:

原则上应在6小时内彻底清创,在使用抗生素情况下,48小时仍可进行清创缝合,有明显感染者应扩大骨窗引流。

(2)颅骨骨折:

单纯线性骨折无特殊处理。

凹陷骨折深度超过1cm、有脑压迫症状、骨折刺破硬脑膜者应手术处理。

颅底骨折不需特别处理,重点在于治疗骨折损伤血管、神经等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

(3)脑损伤:

脑震荡无须特殊治疗;

脑挫裂伤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少数脑组织损伤严重而局限,出现液化坏死或合并脑疝征象者,可考虑清除坏死组织、去骨瓣减压或颅骨开窗减压;

脑干损伤的治疗原则与脑挫裂伤相同。

(4)颅内血肿:

根据血肿大小、症状体征严重程度,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5)颅脑损伤的非手术治疗适应证:

伤后意识障碍不明显,GCS≥8分;

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

CT片示硬脑膜外血肿≤15ml,硬脑膜下血肿≤30ml,颅后窝血肿≤10ml,

脑内多发性小灶血肿;

中线结构移位<

10mm。

(6)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

伤后呈渐进性意识障碍、再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

颅内压≥20mmHg,并呈进行性升高;

伤后出现一侧迟发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有明显神经定位体征,出现一侧肢体偏瘫;

CT片示血肿较大,幕上>

40ml,幕下>

10ml,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脑室或脑池明显受压。

 

颅脑损伤急救操作程序

颅脑损伤

检查呼吸:

有无

昏迷或呼吸障碍

开放气道、吸氧或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检查伤口:

有无大出血及开放颅脑伤

伤口止血、包扎、固定

血压、心电监测:

有无休克

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抗休克

考虑:

脑挫伤、脑震荡

颅内血肿

脑疝、脑干损伤

检查神经体征:

GCS

高颅压征

脑损伤定位征

脑疝体征

阳性

脑疝、重型颅脑伤患者考虑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高颅压者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250ml

抽搐者静推安定

怀疑颈椎骨折者予颈部固定

可疑

查CT

阴性

明确诊断

阳性

阴性

住院

门诊观察

无手术指征有手术指征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中山市急救中心尹刚赵双彪)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