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887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毛概论述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1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2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3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24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25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6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2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28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立论依据

29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30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3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34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3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36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

37试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8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有哪些独创性发展?

39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哪些光荣业绩?

对我们有何启示?

40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41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42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3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4毛泽东对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作出了哪些历史性贡献?

4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

47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48为什么说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49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50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独创性,是毛泽东思想善于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51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5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5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

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1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答案:

(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

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

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

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答案: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基本内涵:

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

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1)核心内容:

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2)措施: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

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强调过程。

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强调结果。

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

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

(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

(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

(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

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

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12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和所学理论谈谈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五、论述题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能在国际竞争中落伍。

②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A。

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悦的体制。

B.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①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

②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13、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

(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

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

14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

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

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15.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

(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16.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

的关系。

(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

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17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阐述了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

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

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对革命进行武装镇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暴力,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第三,敌人力量对比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与马克思、列宁使用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较,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衔接革命和建设的各阶段.(长期的适应性)人民民主专政不仅适应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实际和历史阶段,而且适应我国现在和将来很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扩大人民民主范围.(民主的广泛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包括了一切革命的阶级,特别是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

在现阶段,则是包括了一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的建设者。

  第三,概念表述更科学准确。

(概念的科学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直接表达了其中两方面的内容,即民主与专政。

有利于在实践中防止误解和片面性,有利于防止再发生过去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的错误.

◇ 

19.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的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第一,提出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依据。

第二,提出了学习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

第三,强调了务必防止骄傲情绪和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问题,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20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

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

(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

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

(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基本内涵:

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

(2)措施: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

25试结合邓小平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