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酸洗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028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锅炉酸洗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锅炉酸洗措施.docx

《锅炉酸洗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酸洗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锅炉酸洗措施.docx

锅炉酸洗措施

三友热电工程

1#炉前系统清洗及锅炉化学清洗技术措施

 

编号:

BPCC-Ⅲ-TD-HX-01

项目名称:

1#炉前系统清洗及锅炉化学清洗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

电力建设公司调试检测中心

 

审核      日期           

编写     日期           

批准          日期          

 

电力建设公司调试检测中心

2006年月

报告名称:

三友热电工程

1#炉前系统清洗及锅炉化学清洗技术措施

报告编号:

BPCC-Ⅲ-TD-HX-01

试验地点:

三友热电厂

试验负责人:

殷宝剑

试验日期:

2006年月至2006年月

参加试验人员:

殷宝剑、任宗贤、丽华、郎岳云

参加试验单位:

电力建设公司调试检测中心

拟稿:

殷宝剑校阅:

任宗贤审核:

立红

批准:

 

1.概述

2.锅炉概况

3.化学清洗围

4.化学清洗工艺

5.化学清洗系统

6.临时系统的安装

7.化学清洗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8.化学清洗程序

9.清洗过程中的化学监督

10.安全注意事项

11.化学清洗组织与分工

 

1.概述:

三友碱液(集团)热电扩建工程壹台信得锅炉集团生产的XD-240/9.8-M1型高温高压循环硫化床燃煤锅炉。

为改善启动期间锅炉汽水品质,保证受热面清洁,延长锅炉使用寿命,并节约能源。

根据《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的规定,《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及制造厂家有关技术说明书,结合本炉特点制定本清洗措施。

2.锅炉概况:

2.1锅炉参数

  额定蒸发量       240t/h

  过热蒸汽出口压力9.8Mpa

  过热蒸汽温度540℃

  给水温度215℃

2.2锅筒装置

  锅筒径φ1600mm,壁厚为100mm,筒身长13400mm,锅筒全长约为15224mm,材料为19Mn6。

  锅筒部装置采用机械分离装置进行汽水分离。

一次分离元件为42-Φ315旋风分离器,两次分离元件为波形板和均汽孔板。

蒸汽中间还经过蒸汽清洗板。

锅筒部还布置排污管、加药管和水位测量接管,以保证给水的正常分配,锅水品质以及锅筒水位的指示与控制。

2.3水冷壁及降水管

  燃烧室的四壁均由膜式水冷壁组成,膜式水冷壁采用φ42×5mm,材质为20G。

节距为90mm与5×48的扁钢焊制而成。

燃烧室扁钢及管子材质均为12CR1MOVG。

炉膛截面尺寸为8370×9720。

  水冷壁前墙与后墙沿宽度分成6个回路,左右侧墙各分成6个回路,共计24个分组小循环回路。

  本炉采用6根集中降水管,并以炉中心线划分分别对应两侧各12个联箱,集中降水管为4根φ325×25mm,2根φ245×20mm,分降水管为φ108×8mm。

2.4省煤器

  省煤器分低温省煤器及高温省煤器两组,采用双级,水和烟气逆流的布置方式。

  给水自左、右两侧引入下级省煤器入口集箱(φ219×25mm),然后分左、右两侧对称逆流向上。

上、下级省煤器之间,两侧分别各用6根φ108×8mm连接管交叉连接,上级省煤器出口集箱处用2×20根φ76×6mm连接管汇集于省煤器出口集箱,最后由12根φ108×8mm连接管将给水引入锅筒。

3.化学清洗围

  包括锅筒、下降管、水冷壁和省煤器、一、二级蒸发管。

过热器和汽包部装置卸除不参加清洗本炉清洗各部水容积及材质如下:

汽包19Mn611.2m3(1/2容积)

下降管20G6.6m3

水冷壁20G23.7m3

引出管20G4.0m3

省煤器20G10.3m3

临时管20G6.5m3

清洗箱20G8.0m3

共计70.3m3

4.化学清洗工艺

4.1除盐水冲洗、水压和温升试验

4.2酸洗

  盐酸4~5%    

IS—129缓蚀剂0.3~0.4%

  温度     50~60℃

  时间<12小时

4.5“真空排酸”、冲洗及废液处理

  酸洗废液通过临时管路排入化学车间废水收集箱,中和至PH>6.5后排放。

锅炉冲洗至排水PH>4.5Fe<50mg/L。

4.6漂洗

  0.15%磷酸

0.2%三聚磷酸钠

温度40~50℃

时间1~2小时

4.7钝化 

 PH值为9.5~10(NH3·H2O调整)

  温度:

  80~90℃

时间:

  2小时

4.8通风干燥

5.化学清洗系统

5.1系统划分

  根据本炉特点及水力特性,清洗流程分为:

大循环:

  清洗箱→清洗泵→省煤器→锅筒→四侧水冷壁→清洗箱

小循环:

 清洗箱→清洗泵→蒸发管下集箱→蒸发管束→蒸发管上集箱→汽包→四侧水冷壁→水冷壁下集箱→清洗箱

6.临时系统的安装

6.1锅筒部位

6.1.1集中降水管加装φ40mm节流孔板,要求尺寸准确,嵌缝严密,安装牢固。

6.1.2将锅筒自用蒸汽管(φ80mm)作为排氢门,并引出厂房。

6.1.3事故放水管加高至锅筒中心线上400mm.并于事故放水门之前断开接到清洗箱,加装临时门。

6.1.4加装临时水位计,水位计上下口均引至锅筒以免造成假水位,并装水位计标尺,同时为调整液位方便设置手拨水位计。

6.2清洗箱

6.2.1清洗箱总有效容积15m3

6.2.2清洗箱防腐,部安装表面式加热装置。

6.2.3清洗箱出口处安装拦污档板和滤网,滤网孔径小于φ5mm,有效流通面积应为清洗泵入口三倍以上。

6.2.4清洗箱顶部人孔牢固装设铁网,以防止包装袋等物落入箱。

6.2.5清洗箱顶部搭设平台,并至地面设步道。

6.2.6补水管、回液总管、事故放水、临时管段、排水管等分别接入清洗箱。

6.2.7清洗箱安装液位计、温度计,位置便于观察。

6.2.8清洗箱出口与清洗泵入口位差>1.5m.箱体基础应坚实。

6.3清洗泵

6.3.1各泵在清洗之前应进行解体检修,保证清洗过程中正常运转和严密。

6.3.2电源容量应按各泵同时运行设置,安装就地起停装置。

6.3.3清洗泵出口门前应装压力表、排汽门。

出口门后加装混合式加热器。

6.4监视管段

6.4.1监视管段由浮子流量计和监视管段组成。

6.4.2将一浮子流量计中浮子取出,悬挂腐蚀指示片及监视管样。

6.4.3另一浮子流量计做流量指示用。

6.4.5监视管段应安装垂直.并且很好地固定支撑。

6.5补水系统

6.5.1从化学车间至主厂房除盐水管适当处断开,接临时管至清洗箱,要求管路满足最大补水要求。

6.5.2冲洗期间要求短期供水量200T/h。

6.6测量仪表

6.6.1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应经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6.2安装应符合规,并尽量集中在清洗箱附近以便于观察。

6.7阀门

6.7.1临时系统中与清洗液、浓酸接触的系统严禁使用铜芯阀门。

6.7.2阀门压力等级在1.6~2.5Mpa。

6.7.3所有阀门均应解体检查,保证严密和开关灵活。

6.7.4阀门的填料应使用耐酸、耐碱及耐热材料。

6.7.5蒸汽、浓酸等阀门避开主要操作通道以保证安全。

6.7.6主要操作阀门应布置在清洗箱附近易于操作的位置。

如进、回水总门的安装,应保证操作人员操作时能观察到,清洗流量、清洗箱液位等。

6.7.7将不参与酸洗的系统隔绝,将各种表计,疏水系统与酸洗系统隔绝。

6.8临时管道

6.8.1临时管道使用无缝钢管。

6.8.2管道对接前必须进行人工清理,防止砂石等进入系统。

6.8.3水平敷设管道朝排放方向倾斜度大于1/200,回液管位置应低以利排尽残液。

6.8.4临时管道焊接应符合中压焊接工艺,确保焊接质量,连接管道应避免形成死区以利于布水均匀。

焊口位置应便于检查。

6.8.5安装清洗泵入口时应考虑热补偿措施,防止清洗泵受过大推力。

6.9酸、碱贮存输送

6.9.1酸、碱贮存及云输采用正式系统。

6.9.2浓酸槽高位布置以临时输酸管将浓酸压入清洗箱。

7.化学清洗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7.1临时系统安装,循环承压部分水压试验合格。

7.2清洗箱等箱体注水试验合格。

7.3锅炉本体保温工作基本完成,关闭炉膛门,以免在清洗过程中热量损失过大。

7.4除盐水箱贮满水,除盐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7.5新建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具备使用条件。

7.6各转动设备电源可靠、清洗期间保证供电。

7.7清洗现场运输及操作通道畅通,照明充足。

7.8厂用蒸汽(0.8~1.0Mpa)能够保证连续供应。

7.9通讯联络设施齐备可靠。

清洗现场至化学水及锅炉汽包小间设置。

7.10临时值班室及化验间在清洗现场安排妥当。

化验人员经技术交底后上岗。

试验仪器、药品、记录表单齐备。

7.11参加清洗的有关人员对系统及工艺熟悉确保操作无误,化验准确。

7.12金属腐蚀指示试片和监视管样制作完毕。

清洗前一天将试片挂入锅筒。

7.13清洗系统阀门编号、挂牌。

7.14所有清洗用药运抵现场,分类码放整齐,并进行必要的抽查。

8.化学清洗程序

8.1过热器充保护液:

在疏水箱配制30m3氨和联胺保护液,利用过热器反冲洗系统打入过热器。

N2H4300mg/L

氨水调PH9.5-10

8.1.1临时系统箱罐及管路冲洗至排水澄清。

8.1.2建立如下系统:

清洗箱→清洗泵→省煤器→四侧水冷壁→冷却塔

流量200m3/h排水澄清无杂物.

维持锅筒水位在中心线400mm

8.1.3建立如下系统

清洗箱→清洗泵→蒸发管→锅筒→四侧水冷壁→冷却塔

流量400m3/h排水澄清无杂物.

8.1.4建立大循环、大流量冲洗至排水澄清

流量200m3/h维持锅筒水位在中心线上400mm

8.1.5温升试验

维持系统大循环、锅筒水位维持在中心线上350±20mm,全开加热器升温。

温升:

常温→45℃<2小时

温升:

45℃→75℃<2小时

进出口温差<10℃

满足上述条件温升试验合格

8.1.6温升试验过程中,为熟悉操作应进行各系统切换操作。

8.2酸洗

8.2.1建立大循环,调整锅筒及清洗箱至低液位,投加热蒸汽。

8.2.2当回水温度>40℃时投加缓蚀剂和联胺。

8.2.3当进、回水温度为50~55℃时,系统开始加酸。

8.2.4控制清洗泵出口浓度HCL<6%。

8.2.5当回液浓度HCL>3%时停止加酸,并调整液位到锅筒中心线上400±20mm。

8.2.6进、回水温度50~55℃、HCL为3~5%计时,投监视管段。

8.2.7清洗过程中根据化验情况进行系统切换。

8.2.8根据化验结果等决定清洗终点。

8.2.9酸洗过程中注意间断开启排氢门。

8.3酸液排放及冲洗

8.3.1酸洗结束后,关闭排氢门、临时水位计、事故放水门等。

8.4.2“真空排放”。

8.4.3当排酸量较小时,开启清洗泵,省煤器进、四侧水冷壁排放,连续冲洗。

8.4.4逐渐提高锅炉水位至锅筒中心线上450±20mm,连续大流量冲洗。

8.4.5冲洗标准:

无色无杂物,PH>4.5Fe<50mg/L。

8.4.6酸洗液排至废水集中处理系统中和处理后排放。

8.5漂洗及钝化

8.5.1建立大循环、保持锅筒水位在中心线350±20mm。

8.5.2投加热蒸汽升温。

8.5.3当进、回水温度>45℃时投漂洗药品。

先加入三聚磷酸钠,循环均匀后加磷酸。

8.5.4循环1~2小时漂洗结束。

8.5.5漂洗过程中间断开启排氢门。

8.5.6调整漂洗液PH值为9~9.5、升温至70~80℃计时。

8.5.7维持锅筒水位在中心线上400±20mm,温度70~80℃,出入口PH值9~9.5循环2小时钝化结束。

8.6余热烘干

8.6.1钝化结束后,立即热排放。

8.6.2打开锅筒人孔,强制通风干燥。

8.6.3割开所有与锅炉连接的临时管。

8.6.4以上工作应在2~3小时完成。

8.7清洗结束后的工作

8.7.1取出锅筒金属腐蚀指示片,测定金属腐蚀速率。

8.7.2对系统被清洗表面可见部位进行外观检查并选取有代表性水冷壁管割管检查。

8.7.3有关检查结束后,将集中下降管中的节流孔板等尽快拆除,断口等尽快恢复。

8.7.4清洗结束后,由清洗领导小组组织各方人员进行清洗质量的检查及鉴定工作。

8.7.5化学清洗质量标准:

被清洗表面无残留氧化皮、焊渣,无二次浮锈、无明显粗晶粒析出,并形成钢灰色的钝化膜,腐蚀指示试片的平均腐蚀速率应小于6g/m2·h。

9.清洗过程中的化学监督

为了准确掌握化学清洗过程,及时判断清洗过程各阶段清洗效果,化学监督是主要手段之一。

各阶段化学监督项目,控制标准及时间间隔见附表

10.安全注意事项

10.1清洗前应作好安全宣传工作,现场贴有关安全标语。

10.2清洗期间锅炉本体及有关部位应停止其它工作,严禁明火作业和吸烟。

10.3安装单位应组织人员对受热部位热膨胀采取相应措施。

10.4清洗系统与不参加化学清洗的正式系统应完全隔离,清洗围的测量仪表在清洗后再行安装。

10.5参加清洗的人员必须配备劳保防护用品,操作时穿着齐备。

10.6浓酸等箱罐及管路应设置明显标记。

10.7清洗过程如发现泄漏等事故不慌不乱、妥善处理。

10.8现场应备有消防器材和有消防人员值班。

10.9现场应有医护人员值班,并备有酸、碱烧伤急救药品。

10.10清洗箱附近应有生活用水水源以备冲洗用。

10.11现场备有防漏中和用石灰。

11.化学清洗组织与分工

11.1成立由安装、筹建、生产及调试单位共同组成的清洗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及协调。

11.2清洗期间上述各单位应指派专人在清洗现场负责各自管辖的工作和联络。

11.3具体分工

11.3.1安装单位:

临时系统的安装及设备维护检查检修。

大宗药品的采购、运输、保管等。

现场的安全保卫、消防、医务值班。

11.3.2生产单位:

加热蒸汽的供应,保证水源、电源供应充足,提供化验室及废液排放地点。

11.3.3调试单位:

编写化学清洗方案,操作措施;做清洗工艺等试验;现场指挥清洗工艺实施;协助检查临时系统;负责清洗全过程的指挥。

化学清洗大宗药品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盐酸

>30%

16

缓蚀剂

IS129

公斤

320

磷酸

85%

公斤

150

三聚磷酸钠

工业

公斤

200

联胺

>40%

公斤

1000

氨水

>20%20Kg/桶

公斤

300

石灰

>40%

2

 

化学监督项目及标准

程序

项目

时间间隔

控制标准

采样点

除盐水冲洗

外观

15分钟

澄清透明

排放口

酸洗

HCL%

1小时

3~5%

进、出

Fe2+Fe3+

1小时

进、出

温度

1小时

50~55℃

进、出

流量

1小时

进、出

中和排放

PH值

连续

6.5~9

排放口

冲洗

PH值

20分钟

≥4.5

排放口

Fe2+Fe3+

20分钟

≤50mg/L

出口

漂洗

SD

20分钟

进、出口

PH值

20分钟

进、出口

Fe

20分钟

进、出口

温度

20分钟

>40℃

进、出口

钝化

PH值

15分钟

9.0~9.5

进、出口

温度

15分钟

70~80℃

进、出口

清洗主要设备表

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

清洗泵

Q=200m3/hH=80mH2O

2

清洗箱

15m3

1

流量计

0~600m3/h

1

浮子流量计

LZB~25

2

压力表

0~1.6MPa

4

隔膜

压力表

0~2.5MPa

2

温度计

0~100℃

10

酒精

采样门

3

针型

锅炉化学清洗各阶段用水量

阶段

水质

用量(T)

流量(t/h)

时间(h)

水冲洗

除盐水

200

100

2~3

酸洗

除盐水

/

/

8~12

水冲洗

除盐水

600

400

3~5

漂洗钝化

除盐水

/

/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