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31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口清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学习建议

在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信息技术学科的新课程标准,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面对国家层面上没有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而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又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一现实矛盾,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以弥补国家课程标准体系中的缺口并为各地地方课程的设计及实施提供参考,使各地课程步调一致地健康发展。

为了帮助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学习课程标准,我们编写了学习建议,本建议的特点是采用以“知识点”为线索,以问答题的形式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小学教师侧重小学部分,同时兼顾初中内容;初中教师侧重初中部分,同时兼顾小学内容。

希望教师们通过学习建议的引领,能够更好的掌握课程标准,服务专业发展,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课程标准对每个教师而言,是需要长期不断学习的内容,希望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不要单纯记忆问答题,还需要大家理解和应用,本学习建议中的问答题只是个参考,学习还要以课程标准为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课程标准,使用好课程标准。

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30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30问

1.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要求一口清)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哪些方面?

(要求一口清)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小学阶段信息素养的培养侧重在哪些方面?

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

4.初中阶段信息素养的培养侧重在哪些方面?

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

5.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有哪些体现?

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6.课程内容按哪两个模块进行设计?

有何具体要求?

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

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

7.小学阶段基础模块包含哪些专题,多少学时?

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72课时,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

8.小学阶段拓展模块包含哪些专题,多少学时?

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各36课时,适宜在五、六年级开设。

9.初中阶段基础模块包含哪些专题,多少学时?

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36课时,适合在七年级开设。

10.初中阶段拓展模块包含哪些专题,多少学时?

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各36课时,适合在八、九年级开设,也可以在七年级开始开设。

11.小学阶段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有何要求?

小学阶段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

12.初中阶段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有何要求?

初中阶段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

13.新课程标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是否均为零起点?

本标准针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整体设计,小学为“零起点”或“低起点”,初中和高中阶段为非零起点。

14.小学阶段基础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要求一口清)

学生应能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体验、经历文件管理的具体操作,形成负责、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能够借助各种简单工具编辑多种媒体信息,并根据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利用各种媒体来进行简单表达,实现有效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形成初步认识;初步形成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借助网络进行交流;通过体验网络的基本应用,感悟因特网魅力,在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15.初中阶段基础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要求一口清)

学生应能了解常见信息技术硬件的分类与构成,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文件分类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技术的一般性和开放性特征;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加工的能力,理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协同工作,具备初步的跨工具迁移应用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感悟多媒体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网络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水平,提高网络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能力;了解网络技术发展最新进展,掌握网络社交的基本礼仪,学会自我保护。

16.请说出硬件与系统管理专题包括哪些内容?

(中小学通用)

硬件与数码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

17.请说出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包括哪些内容?

(中小学通用)

文本、表格、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综合。

18.请说出网络与信息交流专题包括哪些内容?

(中小学通用)

信息网络、信息获取、信息交流。

19.请说出小学阶段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要求一口清)

专题1:

硬件与系统管理

硬件与

数码

设备

1.通过观察,能够说出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能识别和使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码设备的开关和接口(如主机开关、复位键、USB接口、音频接口等)。

3.认识并能说出身边的数码设备及其功能(如平板电脑、触摸屏、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手机等)。

4.熟悉键盘和鼠标,并掌握正确的键盘和鼠标操作方法。

5.尝试使用可以接触到的数码设备采集信息。

计算机

软件

1.能列举计算机中的常用软件。

2.能识别常用桌面图标并能正确对其进行操作。

3.认识常见的文件类型,能够创建文件夹并存放文件,能对文件夹和文件进行有意义的命名。

4.能够根据需要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分类和管理。

5.学会压缩和解压缩文件和文件夹。

6.尝试使用和简单比较不同类别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Android等),能说出操作系统的基本用途。

7.知道对话框、窗口的特点及用途。

信息

安全

1.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初步学会应用查杀木马和病毒的软件。

2.养成及时并有效备份文件的习惯。

3.树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

专题2:

信息加工与表达

文本

1.熟练键盘输入,学会一种中文输入法,中文输入速度应达到20字/分钟或以上。

2.尝试使用至少一种文本编辑工具对文档进行简单编辑,学会文本编辑的基本过程,知道文本编辑的基本方法。

表格

1.能列举表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在文档和幻灯片中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编辑。

3.学会制作表格管理简单的信息,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图片

1.能列举图片和图片加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能使用简单绘图工具软件绘制基本形状、填充合适的色彩,能缩放、翻转、组合图片表达创意。

声音

1.能列举声音和声音加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使用简单工具软件播放与管理声音文件。

3.体验简单的声音采集和编辑软件的使用,尝试采集、播放和裁剪、拼接声音文件。

动画

1.能举例说明动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使用工具软件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

视频

1.能列举视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使用简单工具软件播放与管理视频文件。

综合

1.结合实例理解用多媒体方式表达信息的特点。

2.学会使用简单工具集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对多媒体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

专题3:

网络与信息交流

信息

网络

1.学会上网浏览信息,知道常用的知名儿童网站或学习相关网站,感悟因特网的独特魅力。

2.能进行文件共享,体验并初步认识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的意义。

信息

获取

1.掌握常用浏览器的操作,能够浏览网络信息,能够借鉴文件管理的方法管理收藏夹。

2.学会通过超文本阅读提取信息并能理解超文本的作用。

3.体验几个常用的搜索引擎,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4.尊重知识产权,能复制、下载并合理使用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信息。

5.学会从不同渠道验证信息,养成从权威信息源获取信息的习惯。

信息

交流

1.能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开展网络交流拓展生活空间。

2.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网络存储,并利用本地文件管理的经验对网络文件进行管理。

3.尝试通过网络日志、微博等方式呈现信息、表达观点,参与信息交流。

4.尝试比较因特网信息传播与其他信息传播方式的异同。

20.中小学阶段拓展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的基本定位是什么?

程序设计是基础,算法是核心。

其基本的价值取向,不以代码编写训练为要义,而以程序设计方法和算法思想的体验为旨归。

21.请说出初中阶段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要求一口清)

专题1:

硬件与系统管理

硬件与

数码

设备

1.能说出计算机主机内的基本部件及其作用。

2.能连接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常用外设,使之能正常工作。

3.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了解各类计算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演变和趋势。

4.能通过案例、数据或史实客观评价民族IT产业所取得的成就。

5.能正确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摄像头等)。

6.能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采集信息,并实现数码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

软件

1.通过实践尝试,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能指出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的差异,了解开源软件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能根据提示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

4.学会使用软件中的帮助或借助网络搜索引擎解决计算机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5.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

6.熟悉文件管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能依据分类管理思想建立合理的文件目录结构。

7.尝试使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中不同品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Android等),比较其界面、功能、操作方法上的异同。

8.初步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编码方式,认识信息的存储单位及大小。

9.了解文件格式的多样性,能根据需要,尝试对文档或多媒体文件在熟悉的常用格式间进行转换,了解开放文档格式(ODF)的功能及其意义。

10.通过简单体验了解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编码的方法及特点。

信息

安全

1.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学会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能更新杀毒软件。

并查杀病毒,能更新系统补丁。

2.学会合理而科学地设置帐户和口令。

3.做好计算机及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防护,增强信息安全的手段和意识。

4.形成使用适当方法对网上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鉴别的意识。

专题2:

信息加工与表达

文本

1.能根据需求输入文字,中文输入速度应达到30字/分钟或以上,并能设计文本排版格式使之符合表达规范。

2.会使用查找替换等工具对文件内容进行统计或批量修订等。

3.学习文档编辑中修订/文件合并/批阅模式等的使用方法,通过协作完成任务体会这些功能的社会意义,提高协作能力。

4.尝试使用在线文档协同写作和管理文档,并比较其与使用本地办公软件的异同,能对其社会意义进行评价。

表格

1.理解表格在排版和数据统计计算方面的作用,能分析生活实例中表格的不同功能。

2.能简略说明不同工具软件中二维表格的共同特征及差异,能够根据需求设计二维表格行列属性。

3.能根据需求绘制或套用排版类型表格,能按要求对其属性进行调整、设置。

4.根据需要在不同软件中相互复制表格,并观察辨析其属性的迁移情况。

5.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计算与直观表达。

6.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通过对相同数据做不同的加工以表达不同的观点,或对相同数据做不同的解读,感悟信息加工和利用的选择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

图片

1.了解多种图片采集的方法。

2.能使用专用工具软件浏览与管理图片。

3.能使用画笔、选区、图层和滤镜等功能加工图片,表达创意。

4.能根据表达需求在文本中插入合适的图片,并对图片各项属性做适当设置或调整。

5.能区分艺术创作和“恶搞”的差异,尊重他人隐私和名誉,健康合理的使用图片加工技术。

声音

1.能了解多种声音采集的方法。

2.能根据需要使用简单工具软件对声音做基本的剪接与合成等处理。

3.了解简单工具软件中降噪、环绕等音效处理功能。

动画

1.能通过编辑图层和关键帧制作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表达创意。

2.会制作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

3.能够说出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等多种动画形式的异同。

4.能根据情节与内容需要,运用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够制作出简单的动画作品。

视频

1.了解多种视频采集的方法。

2.能根据表达主题,借助简单的工具软件,通过视频剪辑、添加文字标题、特效和背景音乐等方式合成视频短片表达创意。

综合

1.通过对多媒体信息的观摩和体验,理解多媒体的优势和主要应用领域,感悟多媒体的社会价值。

2.围绕某个主题,使用媒体集成工具,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信息,设计、制作、发表或发布多媒体作品,能够根据任务的要求评价多媒体作品的表达效果。

3.通过实践比较图像加工软件、动画制作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中有关图层的概念,理解其技术思想。

4.通过体验不同的多媒体集成软件,比较不同集成软件的异同。

5.会利用互联网及各类常用工具的协同功能与他人配合完成任务。

6.能寻找、安装并会使用常用的自由软件工具,如汉字输入工具、在线或本地翻译工具、即时通讯工具、下载工具、音视频播放工具等等。

专题3:

网络与信息交流

信息

网络

1.通过体验局域网和因特网,初步了解网络的分类、组成和功能,了解网络的工作机制。

2.了解IP地址、域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根据网络环境配置本机IP地址。

3.分析实例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

4.通过多媒体演示或亲身体验移动互联、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成果,了解网络技术应用发展的动向,激发学习网络技术的欲望。

信息

获取

1.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体会因特网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提高搜索效率。

3.通过实践,比较计算机中的查找、文本加工软件中的查找、搜素引擎中的搜索等方法的异同,理解基于“关键词”的检索技术。

4.学会根据需求利用关键词组合以及权威网站查找等方法准确查找信息。

5.体验几种常用的下载工具,通过选择恰当的下载方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6.通过分析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评价其立场和价值取向,尝试理解媒介信息是如何以及为何建构出来的。

信息

交流

1.尝试通过博客、微博等呈现信息、表达观点,能根据个人爱好和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网站提供的功能,对博客的主题、风格、内容和栏目进行设计和修改;能恰当使用RSS订阅、回复和关注等功能主动参与信息交流。

2.能够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信息沟通、辅助学习及答疑解惑,在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建立国际视野,鼓励开展跨文化交流。

3.能借助网络参与社会活动,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平台开展网络协作,比较它们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体验博客、微博、社会网络服务(SNS)等Web2.0应用对信息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了解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

4.在网络交流中,知道自我保护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礼仪,不断强化信息安全习惯。

5.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能在信息表达与交流中合法利用网络资源,能通过归纳、演绎、总结和评估各种信息形成新的观点。

22.了解教材编写建议。

2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导向是什么?

整体上,信息技术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充实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引导学生亲历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技术行为习惯。

24.课堂教学需要从哪些方面多做考虑?

其一,新课改理念和方法的落实是否合理?

其二,内容是否充实?

与教学对象认知水平是否相适应?

其三,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知识点之间是否建立起了相互的联系?

能否融会贯通?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突破?

学生是否有效理解或能否进行充分的探究?

其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是否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其五,在教学过程当中对预设的教学方案能否适时调整?

能否采用鲜活的教学语言(文字和身体语言)呈现内容、表达关注、驾驭课堂?

其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积累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如教师网络社区、典型资源网站、优秀案例和优秀课件等。

除自己收集积累外,通过各种平台与同行交流交换同样非常有效。

最后,教师的教案和教学有无参考经典案例,有无个性原发创意,是衡量信息技术教师敬业与专业的一个重要维度。

25.从评价时机的角度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分为哪两类?

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6.什么是过程性评价,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总结性评价所强调的“结果”而言的,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而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27.什么是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向对学生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学习(如一个学期或所有模块的学习)的结果的评价,如期末考试、会考、高考等,倾向于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做分数或等级上的评定。

28.了解总结性评价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29.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能力指的是胜任信息技术教学岗位的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包括两部分,一是通用能力,即具有教育管理部门相关文件中规定的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能力;二是专业能力,即具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特定能力,具体又可分为两个方面:

(1)应具有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内设备设施的管理、维护与使用能力,能确保教学过程所需的软硬件环境正常运行。

(2)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包括: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如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出现在教材上的知识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相关的基础性、背景性知识,如对搜索技巧相关的搜索引擎工作原理的初步了解,对网络分层协议相关的文化渊源的较多了解等;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边界知识,如与各类通信工具相关的传播模型、传播特征、传播理论的了解,与图像加工技术相关之色彩、构图等知识的初步了解等。

30.了解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