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329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docx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小马过河》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敢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课文的第7自然段,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也就是童话要

  揭示的道理。

  教具:

  课件

  教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小马过河》

  2.质疑

  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听,看一看你提出的问题在故事中能找到答案吗?

  2.听后你又知道了什么?

  三.理清课文层次

  过渡: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可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那就是: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

  

(一)自读课文,思考后同桌讨论

  

(二)两次的结果怎样

  四.精读课文重点段落

  

(一)放动画片(1——6自然节)

  1.师生看动画片

  2.训练题

  ①读句子填空

  老牛说河水(),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跑到河边。

  松鼠说河水(),淹死过他的伙伴,不能趟过去。

小马()收住脚步

  ②看图思考讨论

  同是一条河,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他们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③思维拓展

  假如你是小马,你该怎么办?

  

(二)放动画片(7自然节)

  1.师生边看边思考:

  小马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

  2.理解句子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三)最后一节

  小马照妈妈的话下水实践了一下,结果怎样?

  五.感情朗读课文

  1.说明:

老牛的话要读出毫不在意的语气,松鼠胆怯、很在意的语气,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的语气

  2.列举三者对话进行练读

  3.随光碟练习朗读

  4.学生自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难老牛:

河水浅能趟过

  (第一次)松鼠:

河水深不能趟过

  妈妈:

水深浅试一试

  实践下了河水不深不浅

《小马过河》教案篇2

  活动目标

  学会遇到困难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

  了解故事知道遇到困难不要依靠别人。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小马过河》视频及故事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并加以讲解。

  2、以故事里所写的提问。

  小马帮妈妈干活了吗?

  小马在河边都遇到了谁?

  小马到底过去河了吗?

  3、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故事内容告诉我们遇到难事时一定要自己试一试,不要依靠别人。

  活动延伸

  让幼儿按故事里所讲的去表演。

  小百科:

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小马过河》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

你看应该加在哪里?

(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

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

(板书:

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

(第3--6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

‘水很深吗?

’”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

‘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

‘小马!

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问松鼠

  问老牛为难连忙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

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

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

并演示:

“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

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

(板书:

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

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

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

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

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又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

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小马过河》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小马过河(第一课时)。

能读准多音字“磨没”。

  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和小马为难时的心里想的儿句话的语气,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4.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而第2次就过去了;

  (3)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

  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鼠”的字形、笔顺;

  

(2)理解“挡住、拦住、当然”的意思;

  (3)理解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用词造句。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马过河(第一课时)》。

  2.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和第1次来到河边过不了的河的经过。

  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阅读思路。

  

(1)揭题后,指出阅读思路:

小马为什么过河?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

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口。

  2.朗读课文。

  小马为什么过河?

(谁能用“为了……所以……”说有句话)

  3.自学生字词。

  

(1)划出带生字的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了解“驮”的意思。

  4.检查自学情况。

  

(1)“驮”是什么意思?

什么结构?

  

(2)什么叫“挡住、拦住、磨坊”?

  5.理清课文思路,练习说话.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

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

过不了河趟过了河

  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5.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朗读第1、2段课文后,说说“愿意”的意思。

  

(2)老马听了小马愿意帮助妈妈做事,老马“高兴地”说,这里能用“连蹦带跳”吗?

为什么?

  (3)小马为什么过河?

从哪里看出来的?

  (4)朗读1、2自然段。

  6.复习带生字的词语及有关的熟字(词)。

  7.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鼠”。

“鼠”,上下结构,形体上小下大,共13画。

上面半个6画,笔顺是,第8、9、11、12画均为点。

最后一画是斜钩。

  8.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了……所以……

  第一次:

过不了河

  第二次:

趟过了河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

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

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

为什么?

  生:

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

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

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

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

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

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妈妈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

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

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

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

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

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

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

  生争论:

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

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

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

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五、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

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

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

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

”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

”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

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小马过河》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

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

  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

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

  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

  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

  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

  字卡片正音。

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

是三声,不要读成“p”或“p”

  如:

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

读一声,不要读“t”。

  然:

读“rn”,不要读成“y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

  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

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

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

还可以

  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

它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

它想到了什么?

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

“去路”,指往前走的路。

“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

  走。

小马是怎么想的?

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

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边读边想:

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

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

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

“水很浅,刚没小腿。

”(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小松鼠说河水很深。

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

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

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

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

“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

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

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

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

“小马!

”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

  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

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

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

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

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

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

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

小马是怎么过河的?

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

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

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

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

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

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

共4画,笔顺是:

  事:

共8画,笔顺是:

  然:

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

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

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

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小马过河》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小马过河》是许多人听着它长大的,这是一个经典而又富有教育价值的故事文本。

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将这个故事纳入了教学计划。

故事讲述了小马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故事,在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

语言生动、简洁,符合大班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成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利用生动的头饰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语言的快乐,创造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的说,有说的欲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发展,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

  2、教育幼儿遇事动脑筋、想办法

  3、认识汉字“马”“牛”“松鼠”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懂得遇事要想办法,动脑筋。

  活动准备

  头饰、图片、字卡、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

小朋友们见过马吗?

  幼:

见过

  师:

那么马是怎样跑的呢?

  2、幼儿集体学一学马儿跑。

  3、引出故事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小马过河》。

  2、认识汉字“牛”“马”“松鼠”。

  

(1)师: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幼:

马、牛、松鼠

  

(2)教师出示图片吗、牛、松鼠,并依次出示相应的汉字。

  (3)集体认读“马”“牛”“松鼠”,并用马、牛组词。

  3、提问:

故事中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4、欣赏课件前半部分(开头—牛伯伯说可以过去)

  

(1)师:

故事中小马去干什么?

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

去帮妈妈送麦子,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

  

(2)师:

当小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碰到了谁?

  幼:

牛伯伯

  (3)师:

小马对牛伯伯说了什么?

  幼:

牛伯伯河水深吗?

  (4)师:

牛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幼:

水很浅,刚过小腿

  (5)师:

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