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425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人中找李清照。

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解析】【分析】B项,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他们没有同时在世的时间,所以B项说法有误。

C项,七言律诗共七句,每句八个字,计算结果应该是280元。

所以C项说法有误。

D项,《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说法有误,应该是阿廖沙捡破烂。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

逐项阅读分析其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或者是故事情节等内容,紧扣字眼,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比如年代、流派等,因为有些题目的错误之处很隐蔽,根据平时的积累回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对照即可。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

秋思》是元代的散曲。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

“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龄。

“四十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关注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5.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中,奔放豪逸是奔放洒脱的意思。

但“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更多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奔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符合。

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素质能力及文化素养。

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知识,对有关书法的名家、书法字体特征、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

6.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

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牌名即由此而来,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沁园春 

水调歌头 

行香子 

丑奴儿(采桑子)

【解析】【分析】此题最简单的解答方法就是根据节奏来确定,A.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第三句“万里雪飘”是四个字;

B.苏轼的《水调歌头1明月几时有》首句就是“明月几时有”是五个字;

C.这是苏轼的行香子(一叶舟轻);

D.欧阳修的《采桑子》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是七个字。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词的文学常识。

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7.某展室的墙壁上贴有不同书体书写的“科学”一词,按书体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⑤③②④① 

⑤②①④③ 

③⑤②④① 

③②⑤①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根据所学,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发展出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楷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创始于秦代;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晋代开始盛行;

草书形成于汉初。

本题中五种字体分别为①行书;

② 

草书;

③ 

隶书 

④楷书 

⑤ 

篆书。

根据以上书体的发展顺序和各自特点排序为:

篆书;

隶书;

④楷书;

①行书。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文化常识的了解与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根据图中字体的笔画及字形特点来判断。

此题第一幅字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属于行书;

第二幅字用笔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属于草书;

第三幅字字形扁方,横划长,竖划短,讲究“蚕头雁尾”,属于隶书;

第四幅字以方笔为主,结构谨严,布局整齐,属于楷书;

第五幅字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属于篆书。

8.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

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A项有误,2019年应该是农历己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9.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 

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 

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杞人忧天

守株待兔 

闻鸡起舞 

豁然开朗 

温故知新 

刻舟求剑 

毛遂自荐

【解析】【分析】B.“门庭若市”和“舍生取义”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C.“豁然开朗”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D.“温故知新”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据此,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沁园春·

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D项错误。

“春分”应该是每年的3月21日,不是四月。

四季的划分应该是:

三、四、五月是春季;

六、七、八月是夏季;

九、十、十一月是秋季;

十二、一月、二月是冬季。

故答案为:

D

【点评】做此题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故好此题。

有关四季划分的内容一定要了解。

11.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

【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

(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_。

——(谜底)陆游

(3)

【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

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

(1)C

(2)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解析】【分析】

(1)ABD都表达思乡之情,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王维的《竹里馆》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此题要求编写谜面,可从所积累的陆游的诗句中概括答题,注意要和例句字数相符。

如:

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给新闻拟写标题,可从导语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组合成标题即可。

这个消息的导语是第一句话,关键句是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是:

我班、古诗词朗读比赛。

据此拟写新闻标题。

⑴C

⑵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⑶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⑵本题考查制作谜面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对陆游诗歌的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模仿例句制作谜面即可。

⑶本题考查提炼新闻标题的能力。

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

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

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

第三,省略消息来源;

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

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丘明的《左传》则是纪传体史书,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

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其中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出自契诃夫的《变色龙》。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非常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则有高洁之意。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矛盾冲突。

【解析】【分析】A项有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左传春秋《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说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做,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的便是春秋时代的大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3.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短歌行》 

《蒿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

良马,千里马;

枥:

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

D

【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14.下列各项,哪一项不是词牌?

( 

满江红 

蝶恋花 

丽人行

【解析】【分析】《丽人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

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ABC项均为词牌名。

【点评】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

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

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15.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所著长篇白话小说《水浒》。

爱国之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俄国诗人莱蒙托夫。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

培根有句遐迩远扬的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解析】【分析】A.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所著长篇白话小说《水浒》;

C.爱国之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D。

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1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

“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如西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

他的号表现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享受田园生活的志趣。

冰心的诗语言清丽,意蕴隽永.我们学过她的《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约翰尼斯·

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

他们两人都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

B.“西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错误,“六一居士”是欧阳修的别号;

C.表述正确;

D.表述正确。

故选: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有关作品、作家的了解程度,难度不大,建议采用排除法。

1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

黑岩代表猛智;

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

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云南的歌会》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

这篇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歌唱场景。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辨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了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解析】【分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其言行的一本书。

类似于语录体,并不是散文。

本项有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8.请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美好的事物都有强大的感染人心的力量。

”这句话的主干是“事物有力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

A项,句子的主语是“事物”,谓语是“有”,宾语是“力量”;

“...的”结构的都是修饰语,故不符合题意。

B项,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四书”是特定称谓用引号,句尾用句号,所以标点符号无误,故不符合题意。

C项,“纪传体通史”应为“编年体通史”,故符合题意。

D项,根据“就像”可知运用了比喻,根据“骂一天”可知运用了夸张,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比如,书名号并列时不用加顿号、比喻和夸张的基本特点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理解加记忆掌握好。

19.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我”讨厌阿长的絮叨和繁琐规矩,但她对“我”讲述“长毛”的故事让“我”也对她产生过空前的敬意。

《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水浒传》中,林冲不满王伦的做法,在宋江等人智激与协力下,一举杀死了王伦。

这一精彩的情节,突出了王伦的小肚鸡肠和宋江的老谋深算。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而治”,兵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

B梅森揭露的是罗切斯特家里关着患有癫痫病妻子的事实。

C把句子中的“宋江”都改成“晁盖”即可。

D“兼爱”“非攻”是墨家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