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52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纲要Word格式.docx

全国共有56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

其它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

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三)地形

1、:

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

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

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

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

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

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

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

昆仑山一秦岭;

南岭。

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

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长白山一武夷山;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

贺兰山;

横断山。

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

阿尔泰山、祁连山。

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

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

其特点:

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

多草原和沙漠。

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

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

水上流失严重;

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

山岭起伏;

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叶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

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和云南两省西部;

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四)气候

l.:

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

气温分布特点为:

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

主要原因在于: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

纬度影响:

冬季盛行冬季风。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

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

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

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

反之则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成因:

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

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

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

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

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

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

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

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概况如下表: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

800mm降水量>

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半湿润地区

400mm降水量>

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

草原

干旱地区

200mm降水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

季风气候的特征是:

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

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

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

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

其界线大致是:

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

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

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

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

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

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

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早害;

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五)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不流入海洋,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

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

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

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

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

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内流河。

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几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

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

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

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2009年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

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

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

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

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

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

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

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

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

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

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

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六)海洋的利用

1.:

邻近我国大陆的海洋

我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

其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2.:

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

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

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我国近海渔场很多。

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

舟山渔场是全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

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海底石油资源:

我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

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七):

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1.主要铁路干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铁路。

南北干线主要有:

京哈—京广、京沪线、焦枝一枝柳线、宝成一成昆线,和1996年9月1日通车的京九线。

东西干线有京秦—京包—京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正在建设中的南疆铁路将使陇海——兰新线延长到我国最西部边疆城市喀什市,是我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2.主要海洋航线和港口

我国已有100多个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泊位。

北方沿海线以大连、上海为中心包括通往秦皇岛、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的许多航线。

香港是世界著名海港,台湾省的基隆和高雄都是我国的重要港口。

3.主要内河航线

长江航线、珠江航线、京杭运河航线、松花江航线等。

4.主要航空线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在来,民航可通往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

5.主要公路线

全国县一级地区已全部通了汽车。

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有:

北京—天津—唐沽线、广州一深圳线、沈阳一大联机、厦门一福州线、上海一南京线、成都一重庆线、济南一青岛线等。

6.主要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用来输送石油和天然气。

已建成和正建设中主要管道运输线有:

大庆—大连、大连—秦皇岛—北京、任丘—北京、胜利油田—青岛等,全长400多千米。

从陕北向北京和从新疆到上海输气的管道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7.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1自然风光:

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如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绝的黄山、庐山、石林等;

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

杭州西湖美景、无锡太湖风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和台湾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2.人文旅游景观

(l)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几十个历史文化名城;

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

北京的故宫和皇家陵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苏州的园林建筑,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2)革命纪念地:

著名革命纪念地有延安、遵义、井冈山等。

(3)民族风情和地方风俗:

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有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

如汉族的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此外,我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业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中国菜等,对中外游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八):

东北三省

1.位置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

气候特点是:

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主要经济作物有:

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

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

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

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

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

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

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 

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海港。

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

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九):

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范围和位置

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晋、豫、鲁、冀、京、津五省二市,地处暧温带和中原枢纽位置。

2.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本区地形除北部的燕山和南部的秦岭、大别山外,主要有黄土高原和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鲁西北平原组成的华北平原及山东丘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3.暖温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线。

该区多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农作物多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热量充足,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同期,作物种类丰富;

不利条件是,水分不足,降水集中,易产生洪涝旱碱灾害。

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七、八两月,春季和初夏降水往往不足,所以春旱威胁农业生产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4.全国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

华北地区是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

棉纺织工业发达,棉纺织工业中心有北京、天津、青岛、石家庄、邯郸、郑州、洛阳、西安、咸阳,主要沿京广和陇海铁路线分布。

5.丰富的煤炭、石油、海盐资源

开滦、大同、阳泉、平顶山、京西是全国著名的煤矿。

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素有“煤海”之称。

华北平原和渤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很丰富,重要的油田有:

胜利、华北、中原。

渤海海滩盐场很多,总称长芦盐区,海盐产量高,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6.京津唐工业区

本工业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市和廊坊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带,是全国的钢铁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基地、燃料动力基地、机械工业基地、无线电电子工业基地和轻纺工业基地。

工业集中分布在京津二市。

7.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运输网

以北京为起点的铁路线主要有京广线、京沪线、京包线、京哈线等。

我国第一条重载单元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线,被誉为中国铁路第一线。

京九线的贯通,加强了首都与深圳、香港的联系,沟通南北物资交流的同时,也对沿途地区特别一些欠发展的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8.大城市和港口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天津是我国沿海地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天津港由天津、塘沽、新港三部分构成;

西安是著名的古都;

青岛是重要的海港;

秦皇岛正在建设为现代化的煤炭出口港。

(十)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该区由湘、鄂、赣、皖、苏、浙、沪六省一市组成,大部分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和南岭以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东临东海和黄海。

2.地形与重要农业区

本区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

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水热资源充足,号称“鱼米之乡”,是我国稻米、棉花、油菜和蚕丝的重要产区。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3.气候和土壤

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充足,生长期长,作物多一年两熟,有利于农业发展。

但降雨不稳定;

伏旱严重,对农业有影响。

梅雨和伏旱问题:

梅雨不稳定,易产生旱涝问题。

伏旱严重,抗旱任务重。

红壤是本区的土壤,铁、铝成分较多,属酸性土壤,有机质少,上质粘重,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加以改良。

4.亚热带林业资源

该区是亚热带经济林和用材林的重要产区,经济林以茶叶、油桐、油茶和柑桔为主;

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毛竹为主。

5.淮河的治理

淮河解放前水患频繁,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淮河上游修建了水库,大别山区的梅山水库、桐柏山区的南湾水库等已发挥了效益。

位于安徽的愣史杭灌区是淮河流域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浙江有新安江水电站、湖南有拓溪水电站。

6.矿产和主要工业

江四德兴、安徽铜陵、湖北大冶产铜;

江西大余产钨;

湖南锡矿山产锑;

湖南水口山产铅锌。

宝山、武汉、马鞍山是重要的钢铁基地。

位于长江边上大型的宝山钢铁厂,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7.水陆交通发达

本区交通运输的主要特色是,发达的水陆交通占优势地位,南京、武汉、宜昌、长沙、南昌是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

上海、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是这个地区几个重要港口,是通往华南以及世界各地的门户。

8.城市密集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河港与海港、综合性工业基地。

武汉是全国重要的钢铁、机械、化学、纺织、食品等生产基地,早有“九省通衢”之称。

南京是历史名城。

杭州是闻名的旅游城市。

北仑港是宁波港的一部分,现已建成国第一座10万吨级的矿石转运码头。

(十一):

南部沿海四省一区和香港、澳门

南部沿海地区包括闽、台、粤、琼、桂和香港、澳门两地,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是我国纬度最低,受海洋影响最大的地区。

2.地形

丘陵、山地广布,平原面积狭小。

广西境内广布喀斯特地形,桂林一带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3.气候和河流

本区属高温多雨、长夏无冬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热量和水分最丰富的地区。

最大的河流珠江号称华南大动脉。

4、富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和重要农作物

基塘生产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大农业生产方式。

该区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甘蔗产区。

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是我国发展热带作物的重要基地。

热带作物在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

热带水果有:

香蕉、柑橘、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等。

5.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经济特区有: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以及实行特殊开放政策的海南经济特区。

我国还把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广西沿海等地列为经济开发区。

海南岛在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二大岛。

是找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

海南岛西部有丰富铁矿,北部湾和莺歌海附近有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莺歌海盐场为我国三大盐场之一,海南岛旅游资源的条件也很好。

南端三亚市的观海亭、天涯海角、鹿回头等名胜古迹尤其吸引游人。

6.台湾

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东临太平洋、北为东海,西南为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的组成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3.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一大岛。

居民中以汉族为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台湾的地形台湾岛约三分之二面积为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中部和东部。

几条平行山脉作东北—西南走向,纵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