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56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场和资源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表1:

五省二市城镇人口及收入水平汇总表(2000年)

地区

总人口

(万人)

乡村人口

城镇人口

城镇人均收入

(元)

上海

1474

373

1101

11718

北京

1257

364

893

10350

广东

7270

5777

1493

9762

浙江

4475

3553

922

9279

福建

3316

2674

642

7432

江苏

7213

5195

2018

6800

江西

4148

3203

945

5104

全国

125909

87017

38892

6280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2001

2)主要市场食品消费水平分析

表2是五省二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统计汇总。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市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居第一位,为3712元,其次是广东省,为3096元,第三是北京,为3083元。

表2:

五省二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000年)

单位:

产品

粮食

261.34

224.38

255.84

235.12

184

199.32

168.12

副食

1864.92

——

肉禽及制品

553.55

836.39

815.96

448

486.92

392.52

水产品类

132

326.90

415.73

404

241.89

95.28

菜类

235.72

250.70

237

200.84

180.48

干鲜瓜果类

272.48

183.11

137.45

88.92

奶及奶制品

178.33

65.18

104.48

81.41

64.32

43.44

蛋类

66.69

42.73

58.52

48

74.62

46.2

油脂类

70.35

92.60

78.96

85.92

糕点类

36.35

56

45.94

烟酒茶饮料

335.31

312.43

327.71

334

217.23

116.76

其他

1250.56

1037.44

1569.29

959.6

173.73

341.76

总人均支出

3712.13

3083.37

3096.33

2520.28

2752

1921.22

1559.4

各省市2001年统计年鉴

表3是五省二市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总额的统计汇总。

五省二市城镇居民食品的年消费总额达到2093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城镇食品消费额的28%。

其中,广东的农副产品消费总额最高,462亿元;

其次为上海408亿元,江苏387亿元,北京275亿元,浙江253亿元,福建161亿元;

江西最低,为147亿元。

表3:

五省二市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总额(2000年)

单位:

万元

287735

200371

381969

150947

169648

402228

158873

2053277

494320

1248730

523846

413056

982605

370931

117876

488062

266899

372488

488134

90040

210498

160949

218514

405295

170554

243324

117557

277373

84029

159249

97314

67076

75064

129798

41051

59554

63796

37570

44256

150583

43659

62822

59449

159341

81194

23337

51632

92707

369176

278999

210390

307948

438370

110338

1376867

926436

2342949

884738

350587

322964

消费总支出

4087055

2753449

4622820

1618020

2537344

3877021

1473633

五省二市城镇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和食品消费总支出比较见图1。

表4是五省二市城镇居民主要农副产品的人均购买量统计。

表4:

五省二市主要农副产品人均购买量(2000年)

公斤

73.3

25.9

72.6

97.9

77.2

86.4

89.5

蔬菜

105.8

154.7

102.4

96.2

87.9

111.7

猪肉

18.3

15.3

19.6

18.1

15.1

20.3

20

禽蛋

26.8

10.5

22.9

16.1

18.7

21.7

13

水产品

27.8

12.5

20.8

17.6

15.6

18

9.6

瓜果

65.4

58.7

----

52.9

64.5

50.8

图1:

五省二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较

从五省二市城镇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食品消费总额和主要农副产品人均购买量来看,粮食、肉禽、水产品、蔬菜、瓜果的消费额较高,五省二市的人均购买量和市场需求量巨大。

2、国际市场分析

开拓国际市场是江西绿色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高公司利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国际目标市场的确定主要考虑三项因素:

一是我国农副产品的出口结构;

二是目前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

三是主要农副产品品种的出口现状。

基于国际市场的分析,江西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出口市场将集中于香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并逐步向欧美市场扩张。

同时,结合江西省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公司主要出口品种确定为水产品、蔬菜、大米和生猪及猪肉。

2000年,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局面,农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69.5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3.4%。

2001年,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在经历了连续数月出口额下降之后,最终实现了全年进出口额双增长。

200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

其中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

进口额为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5.2%。

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5.47%。

1)农副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水产品、畜产品和园艺产品是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2000年这3类产品的出口额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6.4%,2001年1-10月这一比例上升到70.5%。

2001年1-10月份,水产品出口份额暂到总出口额的25.8%;

畜产品占18.8%;

园艺产品保持在25%左右,其中蔬菜出口份额占14.8%,水果占4.8%,其他园艺产品如花卉、茶叶、烟草、咖啡、可可等产品占6.3%。

此外,大田作物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额份额下降较快,由2000年的17.4%下降到2001年1-10月的11.9%。

2)农副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

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市场一直集中于亚洲,约占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总额的3/4,但是近年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亚洲的出口份额呈缓慢下降之势,由1994年的77.7%下降到2000年的73.6%。

2001年对亚洲农副产品出口份额继续减少,下降到71.9%。

欧洲是我国农副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近年来出口份额有所下降,由1994年的14.6%下降到2000年的13.3%,2001年对欧洲出口额大幅度增长,出口份额恢复到14.7%。

北美洲是我国农副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出口份额虽然不大,但是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由1994年的5%增长到2000年的8.4%,2001年继续增长到8.8%。

目前我国最大出口消费国(地区)及其市场份额依次是:

日本35%、香港12%、韩国10%、美国8%、德国3%。

对美国和德国出口额分别增长3%和9%。

3)农副产品出口的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继续保持进出口双增长;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均双双下降。

我国农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2000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7%,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2.6%,2001年进出口份额继续小幅增加,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9.6%,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3.4%。

入世将使东部地区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既利用进口资源,又争取出口机会,因此进出口贸易将继续扩大。

中部地区2000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7%,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8%。

而2001年则分别为13.8%和4.6%。

西部地区2000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2.8%,2001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有所下降,分别为6.6%和2%。

由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为东部地区提供原材料,因此进出口额的增长相对于东部地区落后,但是中西部地区仍有很多特色农业,入世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4)进出口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变化不大,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大幅度增加,一般贸易方式仍是我国农副产品贸易的主要方式。

2001年,一般贸易出口额约占农副产品出口总额的78%;

一般贸易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0.6%,约占农副产品进口额的72%。

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双双大幅度增加,进料加工出口额同比增长8%,来料加工出口额增长17%,二者分别占农副产品出口总值的14%和5%;

进料加工进口额同比增长13%,来料加工进口额增长5%,二者分别占农副产品出口总值的17%和7%。

5)入世将使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生巨大的变化

加入WTO,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农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一个更加规范和稳定的国际环境下扩大开放,也有利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但从近期来看,随着我国对农副产品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农副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并不乐观。

挑战大于机遇。

面临农副产品进口的压力。

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有可能变成逆差状态。

加入WTO,我国就要遵守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规定,降低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提高进口配额,减少出口补贴,除特定产品清单中的商品外,逐步授予所有贸易实体以均等的贸易机会等。

一方面,40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计划配额管理,加入WTO以后,关税的降低、进口配额的增加和私有贸易实体的进入,将会刺激小麦、玉米、棉花、油籽、豆油、肉类、乳制品、水果、糖料等的进口。

另一方面,我国已承诺取消农副产品出口补贴,玉米、大米和棉花等农副产品的出口补贴也将取消,这将使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大幅度缩减。

可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只是承诺了按照乌拉圭回合《农副产品协定》的内容,逐步消减农副产品出口补贴,并没全部取消出口补贴,这将使我国在贸易中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失去竞争优势。

在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的转变中,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将可能变成贸易逆差状态。

加入WTO之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将使农副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变化。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就目前我国主要农副产品价格与国际比较,畜产品、园艺产品和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在加入WTO之后,比较优势效应开始逐步显露,这些产品的出口将会继续增加,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优势行业,不过优势发挥如何关键还要看质量;

而粮棉油等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比较优势相对较低,加入WTO之后,这些产品的进口将会增加。

当然由于我国粮棉油籽等农副产品的流通费用较高,因此价格的竞争能力仍有一定潜力可挖。

对农副产品流通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带来冲击。

目前,我国政府一般禁止外国公司从事农副产品贸易,禁止国内企业从事某些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棉花的销售、仓储经营及其他服务。

小麦、大米、玉米和棉花的购买、加工、销售和仓储都由指定的国营机构进行。

按照加入WTO文本协议要求,我国将在3年内逐步放开进入国内流通领域,包括放开与此相关的流通部门,诸如修理和维护、仓储和运输服务等。

对国有收购、加工企业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压力,但是也将极大地激发其主动性,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生产方式、经营管理落后的企业将无法与发达国家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企业在同一舞台上竞争,国内小型加工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这将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化市场化进程。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外资的注入,独资、合资企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劳动力将发生转移。

由于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入世后外商投资的增加,独资、合资企业的进入将不仅为我国带来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而且将极大地促进农副产品加工贸易方式的发展。

随着土地密集型农副产品进口的增加,短期内我国初级农副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缩小。

6)主要出口农副产品分析

a)水产品

2001年全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水产品出口总量195.3万吨,出口额4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9.2%。

在水产品出口中,养殖和捕捞的出口数量比例约为40:

60。

养殖产品中,烤鳗出口7.3万吨、总额6.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和下降17%,其创汇额占我国水产品创汇总额的14.8%,比2000年的20%有所下降。

这一比例一方面说明烤鳗出口价格下滑严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它养殖水产品出口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以罗非鱼为代表的养殖水产品出口取得了较大突破,2001年出口量约2万吨,比2000年增长50%。

我国一般贸易虾类产品出口达到近7万吨(其中海水虾占97%,淡水虾占3%),比上年增长9.6%。

海带、裙带菜、各种活鱼、牡蛎等也是我国养殖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品种,出口持续增长。

而扇贝、贻贝的出口在2001年平均下降了45%。

2001年我国水产品出口主要国家(地区)出口量和出口额统计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水产品出口主要国家(地区)出口量和出口额

b)蔬菜

据估算,我国蔬菜产值已达到3100多亿元,仅次于粮食,位居农副产品第二。

在我国农副产品国际贸易中,蔬菜出口一枝独秀。

2000年全国主要种植业出口总金额约62.02亿美元,蔬菜类出口总金额20.34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金额的1/3。

当前,日本、香港、韩国、美国、荷兰、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是我国蔬菜的主要出口市场,其2000年对我国蔬菜进口量均超过10万吨,具体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我国蔬菜出口量最大的国家,韩国为第二。

蔬菜是技术和劳动复合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便宜,生产成本低。

劳动力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6-1/20,产品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5-1/8。

我国气候资源和品种资源都很丰富,什么样的蔬菜,在我国几乎都能找到适合栽培的地方,所以供外商选择的余地大,参与世界竞争回旋余地也大。

图3:

我国蔬菜出口主要国家(地区)出口量和出口额

2000年,我国出口较多的蔬菜品种如图4所示。

图4:

我国出口的蔬菜品种(单位:

万吨)

c)大米

2000年我国出口大米23.9万吨,金额5.6亿美元。

由于价格低品质高等因素,大米几乎是我国入世后惟一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受益的粮食产品。

中国与日、韩毗邻,在销货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在面对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不断降低、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我国稻谷生产大国的特点,主动发挥我国稻谷产业的优势,值得人们思考。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对药残等指标的限制十分严格,检验手段已经从单纯检测产品发展到验收生产基地。

现在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链条是“从田头到餐桌”,以生产最终产品推向市场。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

谁掌握了“绿色”,谁就占有了市场的主动权。

稻米的生产,一定要在思想观念和经营、种植管理等方面坚持“绿色”方针。

d)生猪与猪肉

2000年中国共出口生猪200万头,金额2.3亿元,鲜冻猪肉6862万美元,猪肉罐头5845万美元。

主要出口到:

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

是世界主要猪肉及制品出口国之一。

加入WTO将对中国猪肉及制品产生较大的影响。

乌拉圭回合农副产品协议、中美农副产品协议规定:

冻猪肉及下水的关税从2002年的20%降到2004年的12%,而且要取消非关税进口限制

我国猪肉出口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价格竞争力没有明显的优势;

其次,检测方法和监控体系相对滞后。

在生猪疫病防治、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差距较大,如抗生素滥用、检疫性疾病失控等;

第三,屠宰、商品化处理和加工转化问题多。

目前生猪屠宰的方法:

个体屠宰、肉联厂屠宰,存在很多问题。

屠宰后商品化处理主要是屠宰后的预冷、分割、包装、冷藏、冷冻、运输、销售等环节,设施简单、资金短缺向市场提供的冷鲜肉非常有限。

第四,加工转化率低,加工品种少,技术落后,加工质量差,效率低。

最后,规模分散、产供销无法一体化、市场竞争力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中国猪肉相对于其他农副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尤其非价格竞争力更弱。

所以,在充分发挥已有的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强和提高非价格竞争力势在必行。

二、江西省农副产品资源分析

1、江西省农副产品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

针对国内国际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江西省作为优质农副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的供应基地具有以下优势:

1)资源优势

江西省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特别是一些垄断性的特种资源,如南丰蜜桔、彭泽鲫、鄱阳湖青虾、赣南脐橙、优质早熟梨等,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综合成本优势

江西省综合成本低廉,劳动力价格低,原料成本、运输成本、治理污染成本、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本都比较低。

3)自然环境优势

江西省的地理构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态大系统,可以阻断、防止外来污染;

气温地肥,水足林密,山高湖大;

污染较轻,鄱阳湖是全国目前惟一没有多少污染的大湖,几大山脉毗邻地区污染更轻。

4)生态优势

江西省环境污染少,生态环境破坏较轻,森林覆盖率高达59.7%,绝大多数地方保持着水净田洁、山美水秀的良好风貌,加上这些年江西省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十分重视,大大减少了污染源,十分有利于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基地。

5)区位优势

江西毗邻东部沿海城市,是内地连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闽江三角洲的最佳陆上通道,京九铁路贯穿全省,农副产品的销售和运输极为方便。

6)特色优势

在农副产品结构调整中,各地注重挖掘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品开发,全省已有36个县、54个特色产业产值超过粮食产值,成为当地的主导产品。

这些特色农副产品,大都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潜力和合理效益。

7)供给优势

多年来,江西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