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64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5檀林檀林村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二)存在的问题

1、目前的经济产业有待发展,尽快落实“万亩茶园”计划,提高村民的收入。

2、居民点很分散,造成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的浪费。

住房与厕所、牲畜圈穿插在一起,居住环境较差。

一半村民已新建2层楼房,另外部分村民任住旧房,需改善居住环境。

3、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活动场地有待完善。

现状已有村委办公室及小学。

中学与石牛村公用。

村内无休闲活动场地。

需完善文化中心等设施和休闲场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村容环境较差,无垃圾箱等环卫设施,无绿化休闲场地。

5、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现状用水、供电等均均需改善,部分通组道路还未硬化。

6、旅游资源有待整合和发展,同时提供村庄的观赏性和旅游景观性。

三.规划依据

(一)《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二)《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行)

(三)《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文件汇编》

(四)檀林村规划任务委托书

(五)檀林村提供的1:

1000现状地形图

(六)檀林村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四、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两手抓”,着力解决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五.规划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二)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尊重农民意愿,量力而行,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全面调整,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社会。

(三)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均要坚持“固本简末”、突出重点的原则。

分轻重缓急,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

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加快村庄建设与整治过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

六、规划构思

(一)坚持以“万亩茶园”产业为主导,着力发展旅游,打造大别山南麓的田园观光重点旅游区,同时着力体现茶文化。

(二)旅游发展与村庄整治并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居住环境。

加强文化休闲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居住环境公共休闲绿地及活动场所的营造以及“五改五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檀林村、檀林村以及槐树村围绕沿河村部联系路共同打造,资源互补又各具特色。

(四)与蕲春县大的旅游环境相比,形成自己独有的北部旅游特色,同时可与周围大同镇等北部旅游点相互带动,并优势互补。

七、规划定位

(一)产业定位

檀林镇领导为给各村某发展,特邀请省专家对村用地进行整合规划和产业指导。

檀林村、石牛村、槐树村邻近镇政府,对此三村推行“万亩茶园”政策,将茶(药)产业园覆盖三村,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

除种植茶叶外,还可种植相关药材,如金银花、百合、菊花、山药等。

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园,提高品牌。

同时在镇区规划有工业用地,后期可进行加工生产等,进一步提高镇及村的整体收入。

(二)功能定位

檀林村、檀林村、槐树村邻近镇政府。

除了推进“万亩茶园”产业园。

同时此处地处蕲春东北部山区,是鄂皖两省蕲英太宿四县的结合部,大别山区的重要交通口。

具有独特的山野风光,一村一院,一桥一景,别具特色。

此处的石牛山也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后期可重点开发发展旅游,为檀林镇的重要旅游资源。

规划将结合三村整体打造大别山南麓的田园休闲旅游景区,三村承担不同的功能,檀林村为旅游商贸中心,石牛村规划定位为农家乐旅游中心,槐树村为旅游商务度假中心。

三村优势互补统筹发展。

此次规划的檀林村为镇政府所在地。

新规划的檀林新城集行政、文化、商贸为一体,皆为檀林村用地。

将成为檀林镇的中心。

同时檀林镇也为交界安徽的口子镇,商品贸易尤为浓厚。

檀林村在整个旅游发展中承担商贸中心。

(三)文化定位

随着远期“万亩茶园”的推进和发展,檀林镇将成为较大规模的茶(药)产业园。

规划将重点营造茶文化,让茶园不仅作为此处的主导产业,同时让游客观光体验的同时,也受到文化的熏陶。

在三村结合处规划茶文化园,包括品茶阁、茶文化馆、茶亭等重点体现茶文化。

同时在檀林村村落的一山一景,一村一湾,均规划茶文化小品,增加趣味性。

其次也深层次挖掘乡村民俗文化。

八、规划性质、规模和期限

(1)规划性质:

依托“万亩茶园”经济主导产业,并打造大别山南麓的田园观光休闲旅游景区,营造“山水相依,风景如画”的农家乐度假环境和田园乡村居住环境,打造新农村示范区。

(二)规划规模

1、规划期限:

五年(2010年~2015年)。

2、人口规模:

村现状人口1360人,总户数323户。

五年规划末人口均维持现状。

本次村庄规划进行拆湾并点,集中建设,由于该村紧邻檀林镇,随着城镇化进程,规划41户在村外镇区用地建房。

本次村庄规划用地范围内规划人口1184人,可容纳282户。

3、用地规模:

村庄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14.0公顷,折合为210亩。

规划用地包括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

九、建设规划布局

(一)规划结构

檀林村规划结构为“一心、一环、三区、七居住组团”。

一心:

即为村委中心。

一环:

即为环绕村庄的道路和河流环线。

三区:

为文化教育区、居民还建区,茶文化园区。

七居住组团:

即为檀林村的七个居住组团,其中一组为重点整治组团,也为农家乐和新农村的重点示范区。

(二)平面布局

⑴“一心”:

村委中心

现有的村委中心,有新规划的一层村委办公室和小学。

紧邻檀林镇区,位于新规划的檀林新城附近。

檀林村各个村组均可通往此处。

为完善村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村部环境,本次规划将村委中心形成四大功能区,即村委办公区、文化活动区、休闲健身区和村民还建区四大部分。

村委办公区:

现有的村委办公室和小学均保留,完善建筑前后的道路及绿化。

将现有的村委办公室院墙拆除,形成比较开阔和开放的空间,与新规划的布局环境融为一体。

文化活动区:

新建一栋文化活动室,与村委办公区隔路相望,分别在建筑的前后设计开敞的空间,布置停车场和绿地。

形成完整的空间布局。

新建的文化活动室为2层,可布置图书室、棋牌室、微机室和超市等位一体,给村民提供一个室内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也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

休闲健身区:

在活动室的南侧规划布置篮球场、健身广场、喷泉、休息凉亭等室外休闲场所,不仅服务该村委中心,而且村部各组村民也均可便利的达到此处,共享这一休闲空间。

还建区和休闲区相对应。

此外此处村委中心为平地,四处均为山体,分布零散的居住建筑,较零乱。

新规划的村委中心东边因规划休闲区视线较开阔,结合现状地形4米的高差,规划绿化膜纹护坡,可利用植被修剪不同的标语。

护坡规划约2米,下设约2米的挡土墙,可利用挡土墙布置宣传栏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一环”:

道路河流环线

整个檀林村被道路和河流环线包围,庄位于山坡上,四周紧邻檀林镇镇区,石牛村以及槐树村。

并与其形成便捷的交通,被道路环线包围。

同时也被石牛河,朱冲河,檀林河环绕。

具有良好的道路滨河景观。

整个村庄山水相依,风景如画。

(3)“三区”:

文化教育区、居民还建区,茶文化园区

1、文化教育区

为现有的中学,规划保留现状。

2、居民还建区

临近村委中心,和其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较好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完善的服务设施。

结合现有用地可容纳17户,占地0.5公顷。

考虑镇区用地较紧张,规划每户建筑基地面积为90平方米,前后布置院落,户均占地150平方米。

每户为三层,可考虑地层为商业,楼上住人,户均建筑面积不超过180平方米。

3、茶文化园区

此处茶文化园位于檀林村、石牛村、槐树村三村交界处,便于旅游资源和文化共享。

利用的是檀林村村庄用地,占地0.45公顷,占地较小,规划紧凑。

茶文化园着力体现茶文化。

规划有品茶阁,茶展览厅,茶廊,茶亭,茶文化广场,茶雕塑等。

不仅给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闲品茶的好去处,同时也了解了茶文化,受到茶文化的熏陶。

同时结合现状的水系和河道,规划河滩水景观,木栈桥,形成统一的整体,体现文化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4)七居住组团

檀林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分布七个较集中的居住组团。

其中一组为重点整治区。

现状存在的问题:

⑴居住较分散,组与组之间被山体相隔,每组之内的部分村民居住离组团较远,入户道路尚未硬化。

⑵住房、室外厕所,牲畜圈混杂在一起,居住环境较差。

⑶村民均无公共绿地和休闲活动场所。

⑷部分村民住房仍为一层,比较破旧,居住环境较差。

综合整治:

⑴对居住较偏远的村民逐步向居住组团中心搬迁,容纳不下的将向镇区搬迁。

⑵规划将保留现有的二层较新住宅,并统一规划院落,可做厨房或杂物间,将室外厕所改为水冲式厕所。

拆除现状一层破旧房屋,在原居住组团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还建。

⑶现有二层住宅,用地比较合理,原地还建住宅将保留原有居住习惯,规划建筑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并统一规划院落总占地150平方米,一律建室内冲水式卫生间。

⑷规划将现有牲畜圈各组集中规划安置,选在比较隐蔽便利的位置以减少环境污染。

⑸规划1.5入户道路,规划使道路入户,并硬化。

⑹利用现有一湾一塘的特点,结合现有池塘打造景观塘并规划中心绿地和休闲场地,并放置健身器材,保证每个居住组团村湾均有休闲交流场所,同时也对宅前屋后,院落进行绿化。

⑺减少现有柴火,农作物秸秆的堆放,建沼气池,逐渐推行天然气、煤气的使用。

此外现有的一组居住组团为重点整治组团。

该组团紧邻村委中心,具有较好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以及休闲活动场地。

同时该组团紧邻镇区,位于新规划的檀林新城正后方,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该组的发展。

该居住组团村庄整治除遵循以上原则外,还在此处重点打造两处中心绿地,不经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和休闲环境,同时也作为村和镇的一个窗口,作为重点游览区和新农村村貌示范区。

一处中心绿地位于村落中心,面积较小,现状后山便是“金盆架”文化保护区,且有县专门立的“金盆架古文化遗址”牌。

规划将道路改道,尽量扩大广场面积,作为活动健身场地。

对现有的古树围上栅栏,进行保护。

由于后山较多坟墓,将后山“金盆架”的遗址牌移到该广场中心,供更多的人瞻仰游览。

并在此处规划公厕一处。

另外一处绿地围绕现有已整治的景观池塘规划。

对塘周围进行安全维护,塘中可放养金鱼,亦可种荷花,增强景观性。

在塘周围规划绿地,布置花架、休息廊,儿童休闲场所等,为村民提供休闲绿化空间,同时也与新规划的檀林新城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

檀林村规划组团拆建一览表

组别

总户数(户)

保留数(户)

原地还建数(户)

搬迁户数(户)

1

48

22

19

7

2

50

26

24

3

40

18

16

6

4

63

25

21

17

5

35

8

34

20

14

53

总计

323

150

132

41

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

(一)中心绿地

檀林村共有七个居住组团。

一湾一景一池塘。

规划将结合景观塘在各组团规划中心绿地和健身休闲场所,打造各组团公共绿化空间。

(二)宅前屋后和山墙旁的空地绿化

农户住房前后均规划了3米的晒场,一部分可考虑布置花坛,晒场周边和宅前屋后以及山墙旁的空地均用于绿化,可种植枣树、桃树等当地果树,美化环境。

(三)村主要道路行道

村主干道两侧原则上均种植行道树,次干道可考虑一边种行道树。

(四)茶(药)生态产业园

现有耕地、农田规划将种植茶树或是药材,形成茶(药)产业园全覆盖,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形成了生态观光园,郁郁葱葱,使整个村庄置身在绿色之中,营造了优美的景观环境。

打造“万亩茶园”。

十一、道路及竖向规划

通村主干道:

既为围绕檀林村的整个道路环线。

由于整个道路环线联系各村组,同时也是檀林村对外联系道路。

由于该村与檀林镇镇区相邻,同时也与石牛村、槐树村相连,道路等级也各不相同。

此次规划三村联系的通村道路现状为3—5米,远期考虑旅游发展以及与镇区紧密联系的需要,规划拓宽为15米。

各组联系次干道:

檀林村居住较分散,居民点大多分布于山上,通过山体道路连接,各组达到村委中心的道路均贯通,但大部分尚未硬化。

此次规划村内部组团联系路以3米为主,后期将全部硬化。

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将邻近槐树村的第六居住组团通往村委中心的道路拓宽至5米,并硬化。

入户道路:

通过对居民点的整合集中,规划1.5米入户道路,对其修建硬化,全面完成道路的维修硬化工作。

十二.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出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村庄建设规划中,必须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方面的规划设计。

(一)环境保护

1、空气质量保护

在村庄内减少使用燃煤和薪柴,道路层面尽量做到黑化处理,减少扬尘。

园林的残枝落叶不得就地焚烧,而应建立粉碎加工点,将其回归林地。

2、水体质量保护

水质洁净系是生命线,必须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协调周边农村地区,应科学地控制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过量营养化和有毒元素污染。

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消毒排放。

3、视觉环境保护

村内要保持环境清爽干净,杜绝垃圾任意堆放,建立环卫系统,保持村容整洁,减少视觉环境污染。

(二)、环境卫生

1、建立环卫基地

檀林村相当于一个1184人的生活小区,需建立环卫基地一处,存放环卫工具并作为工人休息室,需配置专职环卫工人1—2人。

环卫室考虑在村委中心安排一间用房。

2、公共厕所的配置

在村委中心、茶文化园、中学公共中心以及一组重点整治组团和四组居民点附近规划开放式的公共厕所,为水冲式。

新建住户也将布置水冲式厕所。

3、垃圾点的分布

村庄垃圾处理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转运、集中处理”的原则,按服务半径100~150m,结合檀林村的实际情况在二组居民点和六组居民点靠近主干道村落边缘处规划垃圾中转站,面积每处占地不少于30m2。

结合村部的情况,规划在各组便利处放置垃圾桶。

在各处湾落以及中心绿地放置果皮箱。

垃圾近期处理为填埋,在附近200m以外低洼地填埋。

远期可和檀林镇区统一规划运至垃圾场处理。

4、垃圾的处理方式

垃圾每天由环卫工人将垃圾箱垃圾集中到中转站,然后用车辆运送至填埋地点,远期待垃圾处理场建成后,用汽车或拖拉机,定时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十三、建筑设计构思

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功能的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满足行政、娱乐、医疗和居住的使用要求。

立面处理通过有序的开窗、简洁的体块关系、构架等元素来体现乡村建筑特有的古雅、含蓄的特点,以实墙、门、窗之间虚实对比关系来丰富变化,建筑细部强调典雅别致的节点处理,从墙面线条到门窗形式和装修整洁建筑简洁统一,有侧院后院,乡土气息浓厚,为农民提供理想的居住场所。

结合地理位置,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将多数建筑以正南正北、或南偏西及南偏东15°

范围内布置,有利于节能。

并在建筑外遮阳,窗墙的面积比加以控制,同时还要考虑墙体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材料等措施,从而达到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总能耗减少50%的目标。

由于现状一半以上的村民已建新房,户型样式较多,也符合用地要求。

此次规划两种住宅建筑形式,详见图纸。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用地平衡表

檀林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总建设用地面积

14.0

公顷

主要为居住组团建设用地

总绿化用地面积

5.13

总建筑面积

54106.8

m2

其中

居住建筑面积

50196

公建建筑面积

2608.8

不包括公共中学

茶文化园建筑面积

1302

总人口

1184

规划区内人口

总户数

282

不包括在村外建房41户

人均用地面积

118.9

按规划区1184人计算

住宅户均用地面积

170

户均建筑面积

178

容积率

0.39

绿化率

35.9

%

项目名称

百分比(%)

总建设用地

140000

100

居住用地

78900

59.8

道路用地

22900

17.8

公建用地

17900

0.7

中心绿化用地

20300

15.0

 

用地平衡表

十五、给排水规划

(一)给水规划

1、供水现状

檀林村是檀林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1.2.3.4四组是檀林镇总体规划的镇区,供水只是完善少量用户管线工程,剩下5.6.7组三组紧临镇区,镇区供水已至边沿地。

镇自来水供水管再延伸即可解决村民用水。

檀林镇的水源已由朱冲河水库改为朱冲河上游木梓畈,距朱冲河水库约3.5km,水质良好,水量还是有保证的。

部分村民采用手压式取浅层地下水作为生活的水源。

2、给水规划

(1)水源

檀林村供水水源以檀林镇自来水厂为水源,其水质和水量是有保证的。

(2)村民用水量预测按《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引)标准

村民最高日用水量标准为150升/人·

日预测,全村人口为1184人

村民用水量为:

1184*150升/人·

日=177.6㎥/日

发展村庄旅游用水量,按村用水量的15%计算,水量为177.6㎥/日*15%=26.64㎥/日约为27㎥/日

未预见用水量按村民用水量的15%计算,水量为177.6㎥/日*15%=26.64㎥/日约为27㎥/日

村民用水总量为:

177.6㎥/日+27㎥/日+27㎥/日=231.6㎥/日.

3、给水管网

檀林村在檀林镇区范围内的1.2.3.4组村民,供水管网用镇供水管网,对分散的住户只是将供水管网延伸入户。

对5.6.7组的供水管网按农村水改要求,与自来水公司(水改后的)联系,取得一致意见后铺供水管。

故规划阶段不用管网布置,村民已完全使用自来水公司的水。

管网布置成树枝状。

供水管网采用PVC硬塑软给水管,埋深控制管顶覆土不小于0.7m,穿越车行道的供水管,管顶覆土不小于0.7m,进入村民区的埋深可将管顶覆土适当减少但不小于0.6m。

消防用水:

镇区消防用水按镇区消防标准实施。

消防用水储蓄于水厂清水池,有火灾发生时,由水厂消防泵(或是水泵房备用泵)供消防水,或是从村里水塘取水供消防水。

(二)排水规划

檀林村十分分散,村湾规模也较小,现状是自由排放。

1、排水体制

根据檀林村村庄分散,规模小的特点,规划采用分散式的采用三格式化粪池简易设施,进行初处理后,用漂白粉消毒后排放至农田,旱季可灌溉用。

2、污水系统

污水系统由污水管道和化粪池组成。

污水管道均采用D200PVC硬塑料排水管,埋深管道顶覆土不得小于0.7m,凡是出户管与户外污水管相交处、污水管转弯处、管坡变化处、管径变化处均应设置检查井,居民区的管顶覆土不小于0.6m,各村民点选用配有相应的砖砌化粪池,对污水进行初处理,用漂白粉消毒后排放。

化粪池分村民小组设置:

一村民小组,村民生活污水统一排入镇区污水系统,由镇区统一进行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到天然水体中。

二村民小组,村民生活污水统一排入镇区污水系统,由镇区统一进行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到天然水体中。

三村民小组,村民生活污水统一排入镇区污水系统,由镇区统一进行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到天然水体中。

四村民小组,村民生活污水分设三座三格式化粪池收集,经初处理用漂白粉消毒后,可排入天然水体。

五村民小组,村民生活污水分设三座三格式化粪池收集,经初处理用漂白粉消毒后,可排入农田,旱季可作灌溉用。

六村民小组,村民生活污水分设三座三格式化粪池收集,经初处理用漂白粉消毒后,可排入天然水体。

七村民小组,村民的生活污水部分排入镇区污水系统,由镇区统一进行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天然水体,另一部分村民生活污水经三格式化粪池初处理后,用漂白粉消毒后排入农田。

3、污水量预测及化粪池选型:

污水排放按《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6-2000)选用污水排放系数为0.8.村民供水量为150升/人·

日。

一村民小组193人,污水量约为23㎥/日,直接排入城镇污水管系统,由城镇统一进行污水处理。

二村民小组210人,污水量约为25㎥/日,直接排入城镇污水管系统,由城镇统一进行污水处理。

另有几户散户需建一座砖砌化粪池Z1-2SQF型,初处理用漂白粉消毒后,排入农田或灌溉。

三村民小组143人,污水量约为17㎥/日。

由城镇统一进行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四村民小组193人,污水量约为23㎥/日。

选用Z4-9SQF型,初处理漂白粉消毒后排放。

五村民小组113人,污水量约为14㎥/日。

选用Z3-6SQF型一座和Z2-4SQF型二座,初处理漂白粉消毒后排放。

六村民小组143人,污水量约为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