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71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模拟考试光学练习题汇总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7.(2019昌平二模)如图7所示为一只眼睛成像的示意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此眼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B.此眼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C.此眼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D.此眼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8.(2019平谷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

,则反射角是40°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0cm

D.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小

9.(2019延庆一模)图9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5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单选题-光学-光现象辨析

1.(2019海淀一模)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2.(2019东城一模)图2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3.(2019西城一模)图3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4.(2019朝阳一模)图4所示的四幅光现象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5.(2019西城二模)图5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6.(2019石景山一模)如图6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7.(2019石景山二模)下列光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对应中正确的是

A.镜花水月—光的折射B.雨后彩虹—光的色散

C.小孔成像—光的反射D.鱼翔浅底—光的直线传播

8.(2019丰台二模)如图8,关于北京特色建筑的描述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9.(2019通州一模)北京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在如图9所示与故宫有关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10.(2019顺义一模)图10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1.(2019房山一模)图1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2.(2019门头沟一模)图12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13.(2019门头沟二模)图13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4.(2019怀柔一模)图14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15.(2019昌平二模)图15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6.(2019平谷一模)图16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17.(2019平谷二模)如图17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18.(2019延庆一模)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19.(2019燕山一模)图19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20.(2019房山二模)图20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多选题-概念型-光学基本概念

1.(2019石景山二模)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B.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成像时,其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的相同

C.在教室的各个位置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线在黑板上发生了漫反射D.由于光的折射,太阳落山时,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其实际位置应在地平线以下

2.(2019怀柔一模)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我们看到雨后空中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D.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实验解答题-光学-光的反射

1.(2019海淀二模)如图1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面E、F连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屏上的直线ON为屏F可绕其转动的轴线,且垂直于镜面。

使一束光贴着屏E沿A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反射光OB的情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了。

(1)在图1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屏F沿BO射到O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2)如图1乙所示,若以轴线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F向后转动,则在屏F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2.(2019东城二模)小东同学用硬纸板、激光笔和平面镜探究光反射的规律,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硬纸板EN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纸板上OF方向射出,EO和ON的夹角为∠i,OF与ON的夹角为∠r。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r总是_________∠i。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若纸板ENF和平面镜不垂直,光束仍沿纸板上EO方向入射到O点,这时在纸板的ONF半面内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3.(2019石景山二模)小明利用图3装置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请回

答下列问题: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用笔在纸板上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______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表3,分析数据可得:

_______________。

(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多个角度,在纸板B上都看不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解答题-光学-光的折射

1.(2019朝阳一模)图1所示的是小阳同学利用标有角度的圆盘、激光笔、半圆形水槽、水、半圆形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过程。

请根据甲、乙两图中的实验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______________。

2.(2019燕山一模)小刚想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是否有关”,他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个透明长方体水槽放在水平桌面上,把一块磁性白板竖直插入水槽中,白板与水槽侧壁垂直,激光笔“吸”在白板上,如图2甲所示;

②水槽中装水,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水中,如图2乙所示,记录水槽底部光斑位置;

③将水槽中的水换成油,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油中,两次光线在液面的入射点与水槽左壁距离相等,如图2丙所示,记录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

④分析光斑的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

(2)小刚改正上述问题后,所记录的两次光斑的位置如图2丁所示,分析可知: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光线偏折程度与介质种类________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实验解答题-光学-平面镜成像

1.(2019东城一模)小东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透明薄玻璃板。

小东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A′。

(1)实验中,小东在玻璃板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A′完全重合。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2)调整后,在他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移动的过程中,蜡烛A的像A′大小将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019朝阳一模)(单选)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距有关,需要在实验中改变

A.物体的大小B.物距C.平面镜的大小D.像距

3.(2019海淀二模)水平实验桌上有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垂直于白纸面且用支架固定的透明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还提供了A、B、C三只粗细相同的蜡烛,其中A、B长度相同,C较短。

小阳想用这些器材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阳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

②将蜡烛___________(选填“B”或“C”)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③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调节玻璃板后方蜡烛到适当的位置,发现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玻璃板后方的蜡烛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2)在上述实验中,小阳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高度C.平面镜的大小

(3)小阳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改变时,其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2019西城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她将平板玻璃垂直于水平纸面放置,将棋子A放在白纸上,如图4所示。

若棋子A距平板玻璃6cm,则棋子B与A相距______cm才可能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5.(2019朝阳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选用满足实验要求的若干根蜡烛(粗细均相同、高度或相同或不同)A、B、C、D、E、F、G等,刻度尺及图5所示的装置。

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蜡烛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在平面镜前8cm处放置蜡烛A,观察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将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前后左右移动,发现只有蜡烛D可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用刻度尺测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

③将蜡烛A移动至平面镜前10cm处,仿照步骤②进行实验,发现也只有蜡烛D可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D的高度。

(1)请你写出小阳所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B、C、E、F等蜡烛都不能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6.(2019丰台二模)(2019石景山一模)小刘利用如图6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

把蜡烛A放在平板玻璃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与A相同的蜡烛B放在平板玻璃后面移动。

透过平板玻璃观察蜡烛B,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____,此位置即为像的位置。

(3)蜡烛A经平板玻璃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像。

(选填“虚”或“实”)

(4)将蜡烛A向靠近平板玻璃的方向移动时,像的大小____。

(5)小刘在经历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后,对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一般都是倾斜的这一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下列关于小轿车挡风玻璃设计的优点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多选)

A.可以减少空气阻力

B.车内景物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虚像成在驾驶员的斜上方,避免与前方景物混淆,干扰司机判断

C.让小轿车高速行驶时,减小空气升力,抓地更稳

7.(2019通州一模)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图7所示。

(1)实验时,选棋子A为物体,选择薄玻璃板做平面镜而不用镜子,其目的是为了能在A棋子这一侧看到________(选填“A的像”或“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实验过程中,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棋子B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

一边移动棋子B,一边用眼睛__________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B,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停止移动棋子B。

(3)取下棋子B,在棋子B的位置平行于玻璃板竖直放一张白纸,发现白纸上并不能直接看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8(.019房山一模)实验桌上有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6个,3个为红色,3个为绿色。

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在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上增加一个红棋子,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三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绿棋子与三个红棋子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小军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9房山二模)在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如图9所示的器材。

(1)小钰要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用的器材有:

蜡烛B和蜡烛_______(选填“A”或“C”)及(选填“E”、“F”或“G”)进行实验。

(2)小钰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请简要写出小钰的实验步骤。

10.(2019门头沟二模)小红利用如图10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

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薄透明玻璃板。

小红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A'

(1)小红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

(2)实验中,小红在玻璃板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A'

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调整后,在她将蜡烛A向玻璃板移动的过程中,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

(选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11.(2019怀柔一模)利用如图11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1)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_;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像;

(3)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______的关系。

12.(2019平谷二模)如图12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

在水平桌

面上放一把刻度尺,将一透明薄玻璃板竖直放在刻度尺上,并使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

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直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1)该实验选取透明薄玻璃板作为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观察到A蜡烛经透明薄玻璃板所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从而巧妙的解决了对蜡烛A的像进行观察与测量的问题。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_的关系。

(3)实验时改变蜡烛A的位置,同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其与像完全重合,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蜡烛A在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是否有关。

实验解答题-光学-近视眼和远视眼

1.(2019西城二模)小亮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

平行光照射到水透镜上的情景如图1甲所示;

将水透镜挤压变形后,平行光再次照射到水透镜上的情景如图1乙所示。

若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图乙表示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则应为患者配戴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2.(2019石景山二模)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2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3.(2019丰台一模)在如图3所示的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近视眼的是_____图。

科普阅读-光学

1.(2019门头沟二模)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多种用途的角反射器

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罗11号”登月的宇航员尼尔·

阿姆斯特郎和巴兹·

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宁静海”登陆后,将月球激光反射镜留在了月球上。

“隅角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当激光光束直射到上面时,会形成完全平行的反射光束,一直到达发射激光的源头。

人们利用它可以成功的测量地月距离。

一束激光从地面发射经“隅角镜”反射回到发射地点的时间大约2.6s,这样就可以计算地月距离了。

其实,所谓“隅角镜”就是一种角反射器,是一种由三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发射面构成立体角。

角反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自行车尾部的那个黄色会反光的塑料灯,其实塑料灯本身不能发光,但当晚上有灯照到上面的时候,它就能发出光,原因是那个塑料灯就是角反射器,将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了,从而保证夜晚不会被后面的车因看不到而撞到。

交警穿着的反光背心中的反光部分是运用晶格的微菱型产生反射及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粒回归反射原理制成。

它能将远方直射光线反射回发光处,不论在白天或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

尤其是晚上,能够发挥如同白天一样的高能见度。

使用这种高能见度反光材料制成的安全服,无论穿着者是在遥远处,还是在着光或散射光干扰的情况下,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夜间驾驶者发现。

反光材料的出现顺利解决了“看到”和“被看到”这一夜间行车难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隅角镜”实际就是一种_____________;

(2)自行车尾灯____________(选填:

“是”或“不是”)光源;

(3)地月距离大概是_________km;

(4)角反射器相邻两个反射面的夹角为__________度。

2.(2019怀柔二模)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光速测量的发展史

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

伽利略的方法是,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一英里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个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两英里的时间。

但由于光速传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

但伽利略的实验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对光速进行研究的序幕。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第一次提出了有效的光速测量方法。

他在观测木星的卫星的隐食周期时发现:

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它们的周期有所不同;

1676年9月,罗麦预言预计11月9日上午5点25分45秒发生的木卫食将推迟10分钟。

巴黎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观测并最终证实了罗麦的预言。

罗麦的理论没有马上被法国科学院接受,但得到了著名科学家惠更斯的赞同。

惠更斯根据他提出的数据和地球的半径第一次计算出了光的传播速度:

214000千米/秒。

虽然这个数值与目前测得的最精确的数据相差甚远,但他启发了惠更斯对波动说的研究。

1849年,法国人菲索第一次在地面上设计实验装置来测定光速。

他的方法原理与伽利略的相类似。

他将一个点光源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在透镜与光源之间放一个齿轮,在透镜的另一测较远处依次放置另一个透镜和一个平面镜,平面镜位于第二个透镜的焦点处。

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齿轮和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第二个透镜后又在平面镜上聚于一点,在平面镜上反射后按原路返回。

由于齿轮有齿隙和齿,当光通过齿隙时观察者就可以看到返回的光,当光恰好遇到齿时就会被遮住。

从开始到返回的光第一次消失的时间就是光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根据齿轮的转速,这个时间不难求出。

通过这种方法,菲索测得的光速是315000千米/秒。

由于齿轮有一定的宽度,用这种方法很难精确的测出光速。

1850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改进了菲索的方法,他只用一个透镜、一面旋转的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

平行光通过旋转的平面镜汇聚到凹面镜的圆心上,同样用平面镜的转速可以求出时间。

傅科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8000千米/秒。

另外傅科还测出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通过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比较,他测出了光由空气中射入水中的折射率。

这个实验在微粒说已被波动说推翻之后,又一次对微粒说做出了判决,给光的微粒理论带了最后的冲击。

光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当代人们对电磁波谱中的每一种电磁波都进行了精密的测量。

1950年,艾森提出了用空腔共振法来测量光速。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微波通过空腔时当它的频率为某一值时发生共振。

根据空腔的长度可以求出共振腔的波长,在把共振腔的波长换算成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由波长和频率可计算出光速。

1983年在第17届国际度量衡大会上,人们重新定义了“米”。

将“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