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98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话题作文知识Word下载.docx

另一篇以“水”为话题的作文,写一位山村女教师在缺少粉笔的艰苦条件下,用手蘸水板书,后来她的手指奇迹般地自动冒出水来,板书也因而更加快捷,最后终于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

这女教师生病后,医生发现她手指冒出的水有点像泪,又有点像血。

这样的文章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水”这个话题,又凸现了“热情讴歌山村教师艰苦奋斗、忘我奉献的精神”的主题。

这样的文章

(三)1.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2.写好话题作文,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

3.“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

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

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

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

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

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

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

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

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

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善于“以问领写”:

“什么可以构成压力?

”“有没有压力?

”“压力来自何方?

”“压力带来什么?

”“怎样对待压力?

”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

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

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

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

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

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

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跳出了肤浅的验证,从而具备了动人心魄的感人力量。

(四)话题作文的特点:

  

(1)话题作文一定有一个“话题”,大家都围绕这个“话题”做文章。

  

(2)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它方便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写自己最能写的内容。

  (3)话题作文是“除诗歌外,不限文体”的作文,它方便我们运用自己最拿手的写法。

  (4)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的作文,不论写什么,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写,不论运用什么样的体裁,都得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言以蔽之:

话题作文就是与某个“话题”有关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

  二.话题作文的常见类型。

  

(1)命题式话题作文。

出题者直接指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

如:

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作文题为:

  语文课是同学们在初中上得最多的一门课,请你以“语文课”(包含“语文活动课”)为作文内容的范围,把你想讲的故事、想提的意见、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导语式或引语式话题作文。

出题者往往要铺叙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之上。

与那种直接亮出话题的做法相比,这种话题多了一些人情味。

安徽省中考作文题为: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

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

面对困难和考验,掌握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

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

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

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请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可写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提示和要求: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为了方便别人阅读,请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文字材料式”话题作文。

文字“材料式”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结合,它所提供的材料不一定进入作文成为文章的一部分,材料和由此引起的话题不限定作文的主题、体裁和标题,常常是用来创设写作情景引发考生相似相关或相反的联想。

此类话题作文在近几年中考中越来越多。

例如下面一则作文练习:

李明因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却没有多做课外练习而遭到母亲的责备,实验班张华向“防非典”办公室捐款500元而被有的同学说成是“傻子”,市里建设“世纪广场”要拆除部分民房,王某却趁机补建新房,赚政府的“赔偿费”。

李明、张华、王某做得对不对呢?

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对与错”的问题,请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4)“图画材料式”话题作文。

这是中考话题作文的创新。

此类作文,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因此需要考生首先应仔细观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态,看画面其他事物,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类似的人和事联想,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

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任务困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

如果是多幅图,还要将它们联系起来思考。

例如2002年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该你出牌了”就是由四幅图构成。

审题时先要看清画面主要画了什么,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四幅图之间有些什么联系,题目背景介绍什么……理清楚画面意义后,将画面意义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否则很容易跑题。

再例如:

西宁市2000年中考作文题为:

仔细观察下图(漫画中画的是由被砍伐的树兜组成的“SOS”〈SOS是国际求救信号〉),认真阅读图下的文字:

“我们的树木,你们去了哪里?

世界的青葱,又消失在哪里?

救救绿色吧!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

文体不限。

(五)作文需注意的问题

(一)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

例如下面一则中考作文考试题:

四年的初中生活,你肯定有许多新起点,也许是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也许是思想上的一次变化,也许是生活中的一点感受。

有些人在起点面前奋力拼搏,享受乐趣;

有些人在起点面前犹豫徘徊,咀嚼着生活的苦涩……请以“起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材料里明确了写作范围是“你的初中生活”并以“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思想上的一次变化”“生活中的一点感受”等几个方面,为考生的立意选材明确了方向。

而考试时有的考生却忽视审题,擅自另立话题,有的写一位教师的选择,有的写自己小学生活的事,很显然,这些信笔而写的作文必定不可能有满意的成绩。

那么我们在写作话题作文时又该怎样审题呢?

一、斟酌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是考生产生联想和想像的基础。

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斟酌材料。

读材料时更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

尤其仔细推敲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二、推敲“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常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

正如上面的例子,我们如能巧妙地利用命题者提示的信息,就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确定好写作范围,把握准写作方向,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三、咀嚼“话题”

话题作文,必定会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分析清楚“话题”每个字每个词的含义。

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对理解题意有重要影响的字词。

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

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四、重视要求

考生在审题时还应注意的是许多作文题在引出话题之后,后面常常有写作要求(有的是“注意”),对写作做了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

例如下面这则作文题:

雅典奥运我国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三十二枚金牌,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

请以“我为你感到骄傲”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

本则作文题就对写作文体与字数做了限制。

自然我们在审题时对这些内容不能忽视。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

在这类作文里,因为材料本身对理解话题和写作既具有启发提示作用,同时又具有限制作用,如果考生不能认真审题,尤其不能准确把握命题者的限制性要求,那么再新的立意选材、再巧的结构形式、再美的语言都将是徒劳的。

(六)话题作文的立意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一般没定死主题给考生写,一般都要求考生“立意自定”,这样放宽了范围限制,使得不少学生写出了不少立意新颖深刻的美文来,但又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些不习惯于自己定立意的学生的难度,有些学生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定了主题给他们写,习惯于吃现成的,所以在考试中因为别人没有给他确定立意而无从下手,甚至憋到考试结束都理不清头绪,半个字写不出。

所以,平时就得训练自己拿到一个话题后尽快确定立意。

1、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来立意

现在的中考话题作文,往往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既可以从实方面去立意,也可以从虚方面去立意,既可以顺向立意也可以逆向立意,既可以纵向立意也可以横向立意,这就要求我们拿到话题后,尽快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自己最拿手的、材料最充分的角度去写。

如“路”,既可以指脚下的路也可以指成长的历程,“桥”,既可以指水上的桥梁也可以指感情的沟通,“脚印”,既可以指地上的脚印也可以指人生的足迹,你是更适合于写实实在在的路、桥、脚印呢?

还是更擅长于写感情写心理写人生?

又如“愚公移山”,既可以采取赞同的态度也可以采取否定的态度,你是更适合于依据传统观点赞扬他的精神呢?

还是更擅长于批判?

这些类似的问题我们在拿到话题时都应该首先考虑清楚才能动笔去写。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最好首先想想这一话题可以从多少个角度去写,把它们一一列出来后再去想哪一个角度更能写出自己的水平,然后再最后确定立意。

2、立意力求深刻

我们品诗,往往喜欢品那些具有言外之意的诗,觉得这样的诗才耐人寻味,文章其实也一样。

所以我们的作文要获得高分,同样地要写出些让阅卷老师或回味或赞叹感慨的东西,也就是立意要深刻。

要写出认识深刻的文章来,就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必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辩证分析,使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如《母亲的日记》立意就非常深刻。

这篇文章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的生活片断,写了一个母亲从小到大对儿子的放纵,儿子在幼儿园里打架了,她认为是阿姨诬陷他,儿子逃课了,她认为是老师上的课不动听,决定替他办转学手续,儿子带了个奇怪的女人回来,尽管自己看不惯,但是她相信儿子的眼光是对的,这样一昧地放纵,最后在除夕之夜被赶出家门,直到这个时候她还不知悔改,上了天堂还要在上帝面前求上帝留一个好位子给儿子,读来震憾人心。

作者在短短一篇文章中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怎样教育好下一代?

特别是“小皇帝”满天飞的时代尤其显得重要,令人警醒、令人深思。

家庭教育引发的社会问题更让人心寒。

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也是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由此可见,立意深刻,文章便会更上一个层次。

这儿值得提醒一句的是,我们在下笔之前,也就是在确定立意之时,最好能想想你这个立意是否深刻是否有意义,如果没有的话,应该尽快选择另外的立意深刻的角度去写,这样才避免写到最后时才发现自己所写的并不能表现什么主题。

(七)话题作文的选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须用材料来构建。

因此作文时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精心选材,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挑选出作文所需要的最佳材料。

只有这样,中考作文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特别是对于限制很小的话题作文,在审题不成什么问题的情况下,所选的材料如何,往往便决定了一篇作文的成败。

1、选择积极健康的材料

只有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以积极的影响。

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别人,尤其是阅卷老师的认可。

因此,我们在选材时要注意不能涉及雷池,一些色情、暴力等内容,也不要写。

2、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中学生不可能是“百科全书”式的人,什么都懂。

每个人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也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也就不完全相同。

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或者是亲耳所闻的,或者是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或者是有深切感悟,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出现错误,更是弄巧成拙。

如有些考生看了《赤兔马之死》因用文言文的形式,写了关羽等历史人物而得了满分,因此也跟着用文言文,跟着写历史,以为这样便会得高分,殊不知自己的文言句式七错八漏,历史人物与事件也是牛头对马嘴,这样的文章,除了给人留下笑柄,还能得到什么呢?

但以此相反的是有很多的考生都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写起,文笔流畅,获得了阅卷老师的赞同而得了高分。

3、选择新鲜的,与时代同步的材料

再好的食物吃多了也会腻,现在再把姑娘比作花显然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选材也应当与时俱进,这样作文才有时代感。

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作文材料如果是陈谷子旧芝麻,别人肯定不会喜欢,也就不会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只有用新鲜的材料,合于时代精神的观点,才会给人带来惊喜。

4、选择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材料

看学生的作文,见得最多的便是爱迪生、爱因斯坦、张海迪等这样的名人的例子,于是很多时候一看到这些名字,阅卷教师几乎便跳过去不看了,原因便是对这些材料太熟悉了,根本提不起看的兴趣,因此要想在考试中作文得高分,选材时要尽量避开大家都容易想到的材料,选取一些新鲜的、别人不容易或不能想到的材料。

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5、选择典型的、最具说服力的材料

要写好文章,必须围绕文章的主题选材,要根据立意精心选取精当的材料来写,材料典型,文章便具有说服力,才能感染人,一个典型的材料往往便能把读者说得心服口服拍手叫好,这样总比选十个无关痛痒的材料要好得多。

所以在选材时把相关的材料摆出来后一定要作精心的筛选,一些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的应该舍得放弃,然后选择最具说服力的材料

6、推陈出新,旧材新用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知识面相对狭窄,所以不能广泛地接触许多新鲜的事物,头脑中往往便是固有的那些材料,但是并不是旧材料就不能写出新意了,有些材料内涵丰富,即使不是新的,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同样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了,但是有位作者却不是从我们一直来到愚公移山精神的赞扬这方面去写,而是从另一方面写愚公这种精神并不可取,认为愚公这是真的愚(愚笨),不懂得根据地势、发挥家乡的有利条件而是一味地蛮干,浪费了人力物力不算,还把好好的一个风景区弄坏了,愚公本应该在家乡开发特色的旅游业的……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一些地方就是没注意根据自己本地方的特点,盲目地开发和改造,最终却是吃力不讨好,有些地方,尽管也是山区,但却开发出了自己本山区特有的事业。

这样经作者从新的角度去写,一则如此老的材料,却写出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章。

(八)投入感情,写出文采

我们在写作中要投入真挚的感情,写出文采。

任何虚情假意,都骗不到别人的眼泪,毫无文采的文章,不管是谁读来都不会喜欢,阅卷老师更是如此,所以,要在作文中取得高分,必须“重情”和“重文”。

1、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首先感染人的,往往是它里面的情感,读者往往是先被情所动,在真挚的情感中得到了阅读时即审美过程中感情的愉悦和满足后,才去想它的其它的价值,所以一篇文章要想征服人,首先便得在“情”上下功夫。

2、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文章由词由句构成,一篇文章的文采,就是在词句中表现出来的,它是文章的外衣,外衣不好看,便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正因为如此,才有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

所以,在作文中,词语要做到力求生动形象,特别是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这样的描写,要力求让人有耳闻目见的感觉。

有好的词语还不行,还需有好的句子来组合来表现,且一篇文章中通篇都用同样的句式也会令人读来枯燥无味,所以句式的灵活也至关重要。

像前面提到过的湖北一考生的《学会历史般的旁观》,句式上就是长短句相结合,整句与散句交错,达到了一种错落有致的效果。

且看它的开头: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这样的句式,既有着整齐之美,也有着参差之美,可算是语言运用中的佳品。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是展现文采的最有效的方法,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往往会使文章流光溢彩。

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征服读者,就得在修辞上多下苦功夫如2003年一考生的《感情与认知》,也是用生动的比喻,读来让人春风拂面,如文中的“感情是一杯浓茶,飘着怡人的茶香”“感情如风,能带来凉爽,也能带来灰尘”“感情是一把古色古香的琴,但也不乏现代气息”等,都可算是修辞中的佳品。

一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1、什么是话题?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

2、什么是话题作文?

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

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3、举例:

A、树,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

有形的树,无形的树。

有人栽树,有人毁树。

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

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

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

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

请以“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在上述例题中,“树”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只要考生所写作文与“树”有关,都算切题。

再看以下例子:

B、北京春季高考的一道给材料作文题为:

  有一则寓言,在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

有人提出用一句话描述、赞美世界。

  文学家赞叹说:

这世界真是太美了!

  科学家认真地说:

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

  企业家兴奋地说:

这世界充满了商机。

  哲学家没说话,沉思后在纸上画了个“?

”的“!

”。

请以上面的寓言或其中某个人的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C、以“申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上二例也是话题作文。

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例子自己出几个话题作文的题目。

3话题作文的特点

(1相关性。

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

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

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

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

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A题目自由。

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

但所

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B材自由。

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C文体自由。

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

想象自由。

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但要注意想象深度。

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和想象空间。

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

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4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

作用。

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

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5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区别

给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命题者给出材料,让写作者理解材

料,从中提取论点进行议论,并且必须把所给材料用到文章中去,否则扣分。

它是命题作文的变种,对写作者依然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文体也仅限于议论,仍然是不利于发挥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

而话题作文就可以避免这些弊病。

一是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宽

松,内容更加宽泛。

二是话题作文更加淡化文体观念。

围绕一个话

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

剧。

可以极大发挥创造力。

6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一、把握话题,确立主题。

依据所给话题,结合自己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扬长避短,确立写作中心(思想健康,乐观向上)

操作技巧:

1、“化大为小”,缩小范围。

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

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