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024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训练B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

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B卷能力提升

1.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竞只有6.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B.小农经济的影响C.市镇经济的发展D.坊市制度被打破

2.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123处院落,房屋1118间,面积约45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C.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D.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3.明朝中期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经济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政策瓦解B.西学东渐现象出现C.农商并重格局形成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4.中唐诗人张籍在《寄元员外》中写到“月明台上唯僧到,夜静坊中有酒沽”从诗中我们可能得到的信息有

①唐朝始终实行严格的“市.坊”分界制度②当时“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有所松动

③“坊”中所沽之酒,应该来源于私营酒肆④交易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5.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6.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

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D.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7.“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8.清初在苏州已有潮商的会馆,其《潮州会馆记》碑文中写到“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敬祀灵佑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

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兼设客厅厨舍。

凡岁时伏腊,祝厘受祉,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会馆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特点B.此会馆成为潮州商人联系的纽带之一

C.潮商推崇儒雅之气D.会馆是商人祭祀的场所

9.据文献记载: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耍措施是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10.日本学者在《宋代都市的发展》中说:

“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就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

”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北宋时期不再有坊市之间的界限B.这种变化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C.这反映了宋代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D.这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再有空间的限制

11.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

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B.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12..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概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

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

康熙三十七年(1698)

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

乾隆朝

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

乾隆二十二年(1757)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琉球等国开放

1793年、1816年

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

A.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导致了战争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山西人擅长经商,久已著称于世。

特别是明清两代,山西商人资本雄厚,“平阳(临汾)、泽(晋城)、潞(长治)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他们经营的物品“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包”,呈现出一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繁荣景象。

其中创办于1823年的金融票号“日昇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票号,被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称为“今天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晋商经营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所示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图二所示现象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

铲币、刀币、环钱、楚币(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

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钱币而牟利。

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115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24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25.8斤。

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130斤重的铁钱。

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铜元。

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中国十大商帮创富秘诀

中国十大商帮具体是广东粤商(分潮商、广商)、山西晋商、安徽徽州徽商、陕西(秦商/关陕商人)、福建闽商(分闽南商帮和闽东商帮)、江西赣商、江苏苏商、浙江(宁波/龙游)浙商、山东鲁商等。

晋商学而优则贾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

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帮。

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1874)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晋商规模如此之大,延绵时间如此之长,经商领域如此之广,靠的是什么?

晋帮有自己的经商秘诀:

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凝聚本帮商人的向心力;用传统道德规范经商的行为;寻求政治上的靠山,庇护本帮的经商活动。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晋商家族的重要传统之一学而优则贾。

据说晋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

点评:

晋商学而优则贾理念没有多少文字记载,而是深深隐藏在晋商的心中,溶化在他们的血液中。

正因为如此,使得晋商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商帮是比较高,他们的经营模式也是最先进的,股份制、资本运作等现代经营方式,已经在他们身上萌芽。

我们从晋商的成败,品出了晋商的文化哲理,一个经商世家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晋商不仅是商人,也是有学识之人,言传身教,治商有方,并在家族内形成重教之风。

徽商贾而好儒

徽商与晋商齐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

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州人都是经商能手,他们善于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在买贱卖贵的不等价交换中牟取厚利,大规模的长途商品贩运是徽商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囤积居奇、特权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贷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字。

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被誉为儒风独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现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的商业道德观带有浓厚的儒家味。

徽商以儒家的诚、信、义的道德说教作为其商业道德的根本,使他们在商界赢得了信誉,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是他们经商成功的奥秘所在。

点评:

大凡称之为儒商的人,理所当然是一个睿智的人。

在他们身上,既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或超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有驾驭市场变化的能力。

他们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经商第二的准则。

商人的务实和精明,加之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处处体现着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

总之,儒商是属于有知识、有道德、有谋略、会赚钱的人。

广商内涵丰富

道光十年,英国议会对曾在中国作过商业贸易的英国商人进行一次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绝大多数在广州进行贸易的人都一致声称,在广州做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

海外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

粤商的辉煌时期,还是在近、现代。

在近代,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粤商却伴随着近代广东商品流通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广东商人发迹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

二次大战期间,广东商人虽然曾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一世纪70年代后崛起于中国南部、香港及东南亚。

点评:

近代粤商发扬了古代广东商人的冒险开拓、独立进取的商业精神,而在参与国际商业贸易的过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种开放的心态。

在近代广东商人身上,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某种有效的结合与融合。

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也许才是粤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

福商亦盗亦商

福建商帮的兴起,一开始就与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针锋相对。

他们走私进行商业贸易,不能贸易时就进行抢劫,他们具有海盗和商人的双重性格。

内外勾结的贸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见的经商方式,他们广泛联络沿海居民,建立了许多据点,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囤积国外走私商品,以利销售,他们不仅在海营商,还有许多也是陆地商,水陆两栖,海上贸易也做,陆地贸易也做。

明清福建商人,把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经营,进行多种形式贸易,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商帮。

点评:

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福建商帮却在海外南洋、台湾等地开辟出新的商业场地。

福建商帮中的许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无畏地开拓海外市场,终于在福建帮这棵枯树上开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帮的商业精神在海外华人和台湾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续。

秦商行道多多

在明代的商业界里,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或是山陕商帮。

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势力很大,他们从经营盐业中获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们内部开始分化,陕西盐商与山西盐商分道扬镳,最终陕西盐商到了四川独立发展,在康定一带做“茶马盐”生意,民间称为“蹚古道”,其规模越来越大,这也为陕西商帮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陕西商帮生财的行道较多,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江西商帮相似。

陕西商帮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帮,他们对财富的追求与一般商帮相同:

尽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

陕西商帮以盐商最为著名,经营布业、茶业和皮货业也是陕西商帮盈利的重要途径。

最初在明清时期“走西口”从事跨区贸易的多数是“弃儒经商”的读书人,他们成为影响明清陕西商帮商

业智慧和商业文化的主流群体。

“关中多豪杰之士,其起家商贾为权利者,大抵崇孝义,尚节概,有古君子之风”,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著作中如此表扬过秦商。

很显然,这些来自体制内或者接近体制的文化人,对于陕西商帮最终形成一定的经济组织,是发挥了主要作用的。

从遍布全国的200多处关中或者“山陕会馆”,就可以大致领略他们在历史上达到的高度组织性。

历史上和今天的主流陕西商人,其出身大致接近,其性格也前赴后继。

秦人强悍,“尚气概,先勇力”而“忘死轻生”,这是古今一致的对陕西人的评价。

点评:

善于从各种事件、场合和时间上挖掘商机。

在两千多年前,陕西长安就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蒙古有着密切的商业联系,发展到明清时,陕商与西藏等地区进行茶叶、马匹交易。

悠久的经商历史,使陕西人天生具有一种商业意识。

在市场经济下,现在的陕西人在发掘商机上也丝毫不比前人逊色。

90年代初,川菜、粤菜及外地特色食品在西安扎下阵势,不知赚走了西安人多少钱。

从吃文化中受到启发,陕西商人隆重地推出了饺子宴,此项目一经推出,使嗜面食的各地食客闻香而来。

山东商帮全民经商

山东商帮是山东人,自然具有山东人的特点:

直朴单纯,豪爽诚实。

正因为如此,与别的商帮相比,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显得单纯,直截了当。

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概括起来,就是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的商业经营方式,讲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规范的商业行为。

同时,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

虽然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相对其他商帮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但他们的这些经验和经营方式非常实在,生意做起来踏实。

点评:

山东人经商,是好的地区的人要经商,不好的地区的人也要经商。

一个省份的人,经商的动机和条件相差甚多,仿佛是中国十大商帮的综合缩影。

这在中国是仅见的。

宁波商帮后来居上

宁波商帮是中国商帮中的后起之秀。

从它形成之时起,便显露出它的见识不凡和卓尔不群。

宁波商帮,是指宁波府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

是一个盛行于国内和海外的商帮。

宁波商人外出经商历史悠久,但大规模经商,并且结成商帮则为时较晚。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

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名闻遐迩。

点评:

宁波商帮形成的时间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却非常之快。

他们的活动区域不断拓展,最终形成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的局面。

宁波商帮不仅善于开拓活动地域,还善于因时制宜地开拓经营项目。

他们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点,也非常实用:

以传统行业经营安身立命,以支柱行业经营为依托,新兴行业经营为方向,而往往一家经营数业,互为补充,使自己的商业经营在全国商界中居于优势地位。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

当徽商、晋商在商场争雄之时,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个颇有影响的龙游商帮。

历史上所称的龙游商帮,实际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团,其中以龙游县商人人数最多,经商手段最为高明,故冠以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虽地处偏僻,却有着开放的心态,在观念上也比较新潮。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即投资上的敢为天下先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

明清时期,许多商人将经营商业所赚得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或者经营典当、借贷业,以求有稳定的收入。

而龙游商敏锐地意识到,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转向手工业生产和工矿产业上。

他们果断地投入于纸业、矿业的商品生产,或者直接参与商品生产,使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给当时封建社会注入了带有雇佣关系的新生产关系。

龙游商人还不排斥外地商帮对本乡的渗透,并且相处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己帮,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

点评:

龙游商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是他们良好的经商心态的反映。

他们虽然是出自一个偏僻之地,既无官府支持,又无强大的宗族势力作坚强后盾,但他们却能在强手如林的各大商帮中崛起,自立于商帮之林。

洞庭商帮善于审时度势

几乎就在龙游商帮兴起的同时,另一个商帮在中国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觉地兴起了---洞庭商帮。

当年范彝财色尽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艳羡。

他经商成功,一定给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帮是在明万历年间才初步形成。

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这是聪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这样聪明的商帮。

洞庭商人没有与徽商、晋商在盐业和典当经营上争夺市场,而是扬长避短,稳中求胜,利用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起米粮和丝绸布匹。

他们还不断更新观念,开拓经营新局面,向外部世界发展着。

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在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钻天之术,开辟了买办业、银行业、钱庄业等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从事着不同于以往的商业活动,由此,洞庭商帮产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走上了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发展的道路。

点评:

洞庭商人十分讲究具体的经营手段,而这些手段看起来则非常符合现代经商的要求。

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场信息,时常预测行情,在经商过程中,洞庭商人会根据市场行情与商品交换的情况变化而变化自己的经营策略,不拘于成见,只要有利就行。

洞庭商人还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比如商人资金和民风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独特的经营方式。

赣商讲究贾德

江西商人绝大多数是因家境所迫而负贩经商的,因此,小本经营,借贷起家成为他们的特点。

他们的经商活动一般是以贩卖本地土特产品为起点,而正是江西商人这些独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帮具有资本分散,小商小贾众多的特点。

除少数行业如瓷业比较出众外,其他行业与徽商、晋商等商帮相比经营规模就要显得相形见绌,商业资本的积累也极为有限。

当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就这样描述江西布商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

另外,江西商人浓厚的传统观念、小农意识也影响到他们的资本投向,只求广度,不求深度。

所以,尽管江西商人人数众多,涉及的行业甚广、经营灵活,但往往在竞争中容易丧失市场。

点评:

江西商人讲究贾德,注重诚信是江西人质朴、做事认真的性格的一个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头脑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

江西商人还善于揣摩消费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顾的要求。

总之,以销售尽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机为原则,这是江西商人发财致富的经验总结。

 

1.3B

1C2D3D4B5C6C7C8D9B10C11B12B

13.

(1)表现:

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

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

资本雄厚;种类多;范围广;主要涉及商业及金融领域。

(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3)原因:

图一: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图二: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商品输出)。

影响:

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