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0285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docx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解析

一、品德与生活实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主要特点

1.按主题进行整合,体现综合性

品德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综合主题的形式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知识点的形式组织、表达课程内容,保证教材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

在重视各主题不同层面的相互联系和支持的同时,突出主题间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和延伸。

在主题构建上,突出了主题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选材角度的灵活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生活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等品质的协调发展。

以品德为灵魂,综合科学、劳动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加强学生多自我、多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如单元主题“上学路上”(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科学的内容(时间的认识)、也有社会的内容(交通规则、自我保护),还有品德的内容(良好的作息习惯、初步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的能力)等。

“今天吃什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既有科学教育(食物知识、营养常识),也有品德教育(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单元主题“我生活的地方”(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既有生活教育的内容(了解并利用所住地方的生活设施),也有品德教育(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为保护所居住地方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单元主题“我们去发现”(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既有科学知识的教育,也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科学精神的培养。

2.以儿童的生活为源泉,体现生活性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教材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真实生活出发,以学生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生活本身对儿童发展的特殊价值,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背景,尊重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设计成系列的、综合性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育性活动。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通过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为学生形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教材单元主题的确立(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五个单元主题都是一年级学生生活中面临的、要解决的生活问题),到教材的活动主题(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同学和老师”,下设的三个活动主题“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开心果”、“这是我的心意”)和教材的具体内容(一年级上册P5“我知道我是一.2班的学生”、P10“厕所在教学楼的后面”等,这样的地方随处可见),一年级下册P6,P11-13等,都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再现和提升。

3.重视情感陶冶,体现情感性

教材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的、情境性的、形象化的情感体验,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领悟,强调启发道德自觉,避免生硬说教。

主张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包含情感的内容,一些在生活中看似平凡却值得回味意义深远的细节:

给老师爆米花;教师节送别样的石头;把路上被人遗弃的小乌龟带回家养;小猪找快乐;喜欢自己的几个理由;一些富有情趣的儿歌……我们想通过对这些情感细节的注意、挖掘,使教育变得更能打动人、感染人。

从而实现心灵对心灵的感应,感情对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

如一年级上册教材P2“上学了,你的心情怎样?

”;P7父母与孩子的对话:

“把你在学校里开心的事说给我们听听!

”、“张老师今天摸了我的头,她可喜欢我了。

”P37“我的快乐在哪里?

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小伙伴的笑声里。

”P47“奶奶的爱,藏在弯弯的背里;爷爷的爱,藏在花白的胡须里;妈妈的爱,藏在柔柔的手里……”等。

一年级下册P23“我把风车送给了玲玲,她笑了,我也很开心。

”P33“我们大家在一起,都是好朋友。

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P71“稻草绳,绑呀绑,我给小树穿衣裳。

北风呼呼吹得急,别让小树着了凉。

”二年级上册一开篇P2“每天,问问自己:

我快乐吗?

我今天快乐吗?

我现在快乐吗?

妈妈说,我是快乐的小天使。

我喜欢快乐的自己!

”P16“让我们一起来爱这个美丽的世界吧。

爱越多,快乐越多!

”P60“家乡的山最青,家乡的水最甜,家乡的月最明,家乡的人最亲。

”二年级下册P5“我选择,我喜欢,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P17“你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吗?

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P55“祖国真伟大,我们一起说一说。

”等等。

4.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体现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是参与和自主。

教材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探究、交流、领悟,突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精心创设探究情境,编写典型案例,凸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体验性学习。

采用体验、解决问题等形式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提示和预设。

既体现了课程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引导,又为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留出了空间。

如:

一年级上册P9“我们再到别的地方看看……”,鼓励学生自己的参观、交流、探索;P58“我们找到秋天了”、“美丽的小问号”等。

一年级下册P2“我来尝一尝”;P8“娃娃餐厅”;P16“大家一起来做做动手健脑的游戏”;P21-23、P26-27、P44-55、P60、P62、P67、P71等等。

二年级下册P27通过活动(一只手穿衣)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方便。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集中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

5.操作性强,拓展空间大,体现开放性

教材、教室、学校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

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教学改革实践的新观念。

因此,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强调从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

而研讨问题的提出,不追求固定的统一的结论,为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空间。

教学内容的选取,在完整准确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拓展,以使学生在某一主题学习中,能从多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或者在现有生活范围内,能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

这样,使教材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教材在编写中为教师的引导作了比较明确的提示,教材的核心内容突出,有利于教师的操作;同时,又注意点与面的结合,使不同地域的教师可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拓展,从而使教材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如城市与乡村儿童的不同生活,教材都有体现,一年级上册P56;一年级下册P5、P60-61等。

教材做得比较活,为师生的再创造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如教材的许多省略号之处。

6.呈现形式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与审美性

教材在呈现形式上受到教育部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版式设计新颖、生动形象,人物造型贴近儿童实际,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审美趣味,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如二年级上册P72“小水管,低着头,嘀嘀哒哒泪直流。

问他哭什么,低头不开口。

我来替他擦眼泪,快快关紧水龙头。

”《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10日基础教育版专版介绍品德课程实验情况,所选教材插图全部为我社教材插图,教材封面也全部刊出。

7.关注广大农村

根据教材编写多样化的要求,我们把本套教材的适用范围确定为:

农村兼顾城镇。

以农村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展示发展变化中的新农村、新农家的生活理念。

教材的形式选择充分考虑农村儿童的现实需求。

教材重视广大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处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设计思路

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从当下儿童的生活出发,编写了《品德与生活》实验教材,4册,每册5个单元,共有20个单元主题,61个二级主题,95个三级主题。

教材的设计同样从儿童成长所面临的三对关系出发,即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这三对关系出发,深入把握了这三对关系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三对关系中的每一对关系以及四个层面都有机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内容。

力图突出学生生活的特点,做到从儿童现实生活情境出发,贴近儿童生活。

力图突出综合的特点,不仅将多科较好地进行了整合,而且也较好地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力图突出实践活动内容,强化学生的参与。

力图突出积极引导发展的特点,方向性明确,体现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等等。

如《大自然真美丽》,体现的内容标准为:

“健康、安全地生活”——爱护公共环境卫生;

“愉快、积极地生活”——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好奇心,喜欢提问;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这里既有“生活”,又有“常识”,也有“品德”,综合表现为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学到知识,也有情感投入,同时也反映在活动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初步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结构体例上,我们力图创新,没有了原来品德教材呆板的形式,充分吸收了当今国内外儿童喜欢的表现形式,在细化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注意把握潜在的层次,体现不同重点,努力避免过量、过难、过深。

在对课程的内容标准整体把握、全方位考虑、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取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为主,以儿童生活所需重组专题,形成单元,用单元主题统领,集中反映单元主旨,用多个二级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展开单元主题,用多个三级主题将二级主题具体化。

三级主题(或二级主题)下通过“旁白”或“提示文字”引出一个个话题,提示组织活动的线索;通过“主题文字”揭示活动主旨意义;通过“情境对话”营造现场情境,提示活动方式、内容,增添生活情趣等,让学生直面教材,成为教材情境中的人物,而不是旁观者;通过呈现“学生作品”,真实具体地反映学生自己的生活,增强教材的亲切感、生活化、个性化,使孩子们觉得是在读自己的书,与教材零距离;通过“小资料”对某些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提示;通过“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增强实践性。

(三)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1.本单元体现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健康、安全地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愉快、积极地生活愉快、开朗;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关心和爱护同伴。

遵守社会规范,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动手、动脑,会正确使用工具

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获得知识、积累经验,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2.单元活动内容剖析

本单元以“我上学了”为题,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小学生活的愉快,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图为主,以情境对话、提示文为主线贯穿。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主题活动:

上学去;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

主题1:

上学去

“我上学了”以一句富有激情的话语唤起学生愉快的情绪,将学生面对上学这一情境,作出积极的反应。

提示文分别提示活动内容:

说说上学时的心情和最想干的事,学会和老师同学打招呼。

主题2:

看看我们的学校

这一块设计的活动主要是参观学校,熟悉学校环境与设施,并为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打下基础。

“王爷爷是干什么的呢?

”提示学生在参观学校的同时,也应该了解在学校工作的人,对他们有礼貌。

“我们再到别的地方看看……是给学生活动留下空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了解的地方。

接下来的活动是交流与分享,可以先让学生按参观的小组交流所见所闻,引导学生把收集的零星信息进行整合,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把整理好的信息呈现出来。

主题3:

在学校的一天

按上学、下课、放学的顺序,通过情景呈现的形式,提示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

当然,不仅仅如此,还有感受学习的快乐“我认识了b,你呢?

”;学会和同学相处,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你先来”“我也想和他们一起玩”;与家人分享学校生活的快乐“张老师今天摸了摸我的头,她可喜欢我了”。

第二单元上学路上

1.本单元体现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4、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

愉快、积极地生活积极向上

5、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6、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遵守社会规范

7、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8、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9、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10、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2.本单元活动内容剖析

紧承《我上学了》安排《上学路上》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明白:

上学是快乐的事情,但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

上学路上怎么走、迟到、一天的事情怎么安排……这些问题都会扰着儿童。

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的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一份成长的经验,同时获得快乐。

本单元安排了三个主题活动:

看看时间;好好走路;平安回家

主题1:

看看时间

从生活入手,从问题开始“我不认识时间怎么办?

”提示认识时间的活动内容,同时也提示活动方式,让学生置身问题情境中,从各自的生活实际出发,学会看钟表,学会掌握时间。

接下来奇奇为什么会迟到的问题,用这一生活情节,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起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合理安排早晨的事务,不仅要学会,而且要做好。

主题2:

好好走路

“你是怎样上学的?

”“在上学、放学路上,有好玩的地方,也有卖好吃的,还有……你是怎么做的?

”老师把问题交给学生后,让学生就自己的实际情况汇报,注意一点的是不要扼杀孩子的合理要求,比如看看迎亲的队伍、到新开张的商店逛一逛、在美丽的树林里玩一玩……有什么不好,按时回家的度要把握好,按时回家不等于马上回家。

当然,不能与其它道德标准相冲突。

其次,安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总之,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把握道德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让我们的教育贴近生活,忠实于孩子的生活。

主题3:

平安回家

本活动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了解本班学生实际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引发学生讨论在路上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农村孩子喜欢追拖拉机,城市孩子喜欢在马路上玩、横穿马路等镜头拍摄下来给学生看,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照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最后的角色扮演是孩子喜欢的活动,老师应精心组织,让孩子将自我融入情景中,生情、移情,达到自悟的目的。

教师还应开发活动资源,利用相关材料加以补充,也可以在教材中生成新的教学策略,成为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和组织者。

第三单元我的同学和老师

一、本单元体现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1、健康、安全地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2、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愉快、积极地生活愉快、开朗。

3、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4、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

5、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

6、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7、遵守社会规范,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8、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9、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10、有好奇心,喜欢提问,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11、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二、本单元活动内容剖析

本单元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活动让孩子体验交往的快乐,它包括生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

有三个二级主题:

认识好朋友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我们的老师真好。

三个主题板块层层递进,以“我”作为内容线索贯穿始终。

传达出学生主体,老师是朋友等教育理念。

主题1:

认识好朋友

设计了两个三级标题:

请你认识我我想和你做朋友

“请你认识我”从“我”出发,来展开活动,我主动去认识同学,主动和他人交往。

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情景对话首先提示怎样去认识人,既有内容的提示,也有方法的引导,还有自信的培养。

说自己的可爱的地方,让大家认识你。

这是一句多么富有感染力的话!

就这一句话,一下子就能点燃孩子心中的火焰。

接下来安排的是做名片的活动,是对前面活动的延伸。

组织活动时,老师除了为孩子们准备必要的物品外,更多的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材料,自己设计名片的样式,做好后自己决定送给哪个小伙伴。

在这中间,可能会出现某个小朋友没人送名片的情况,老师要察颜观色,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关心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这样的教育是随时随地都有的,老师应该要具备这样的敏感和智慧。

“我想和你做朋友”是在前面认识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同学,主动和同学做朋友。

提示文字“说说朋友可爱的地方,你会多一些快乐!

”传达出学会和同学交朋友,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的优点、长处或特别的地方,学会欣赏,学会赞扬,这既是学会做人的启蒙教育,也是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的需要。

赞美要让人知道,地球上有30亿人每晚饿着肚子睡觉,但有40亿人每晚睡觉前渴望得到一份肯定和鼓励,却没有得到。

把心中的鼓励和赞美说出来,也许因为你的一句话,就会带给别人快乐和美好。

找朋友的活动,包括前面的交换名片等活动方式只是提示,教学中要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交往,老师要注意推广孩子们在交往中的创意。

主题2:

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这一块是从三个方面来设计内容的;和大家一起玩和大家一起学习和大家一起活动。

“和大家一起玩”旨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交往、玩耍的快乐,初步体会纪律和规则的作用。

活动可以在室外进行,教材中呈现的活动方式只是提示,玩什么,怎么玩,由学生自由选择,老师需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应选择合适的地方,玩没有危险的游戏,不影响别人玩。

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游戏过程中的感受:

比如快乐,比如规则,比如在游戏中增进友谊,比如玩出智慧……

“和大家一起学习”可以生发这样一些话题:

在课堂里是学习,在课外看课外读物、饲养观察小动物是学习,做水果拼盘是学习,和同学在一起合作交流也是学习。

和伙伴一起学习是快乐的事。

体现我和同学一起成长的主题。

“和大家一起活动”教材中给出的两个活动“节目表演”和“野外爬山”,展现学生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活动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分享快乐的情景。

旨在激发学生乐学爱玩的情感,积参加班级、小队等组织的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可供教育的因素,丰富活动的内容,不断生成新的活动,形成适宜各校各班的特色活动。

主题3:

我们的老师真好

这一主题下共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说说我们的老师老师,你真好老师,你不累吗我的大朋友

“说说我们的老师”提示框提示了活动的内容,目的是认识老师。

可引导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来介绍自己认识的老师,情景对话给出了怎样展开话题的提示。

学生喜欢老师的理由很多很多,也许是亲切的话语,也许是甜甜的微笑,也许是轻轻一次拉手,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也许是发现老师和自己有某一共同的爱好……学生的理由都是合理的,只要是合理的,就应该得到尊重。

“老师,你真好”是对前一活动的深化。

即由认识老师发展到爱老师,长大了想当老师的情感层面。

注意孩子的话“老师,你变得和我们一样小了”。

这是孩子真实的想法,她毫无顾忌地对老师说出来。

传达出师生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是孩子们向往的一种生活,这就是孩子们需要的一种生活。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老师的种种的“好”,让学生把他看到的、听到的具体的事例、情节抖出来,体会老师真好,萌生爱师的情感。

“老师,你不累吗”沿着前面的线索引领孩子进一步了解老师,了解老师的工作,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提示文“我们要怎样做,老师才会笑得更开心呢?

”揭示出本活动的落脚点,用自己的行动回报老师的劳动。

“我的大朋友”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

在认同老师的基础上,发展到把老师当知心的朋友,敢于对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向老师提意见的心理层面上。

主题文字是对这一活动主旨的诠释。

“树和我们是好朋友,我们和树是老师的孩子”。

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话,传达的出我和老师一起成长的理念。

“什么时候老师最美?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老师,读懂老师。

是清晨站在朝阳里,迎接我们上学的笑脸;是我们进步时,那甜美的神情;是我犯错时,对我充满关爱的抚摸……接下来的活动把自己做得最满意的事记在手印上,是借用孩子喜爱的形式,引导孩子不断进步,快快成长。

教育是一个科学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文的过程。

所谓科学,是指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和技巧;所谓人文,是教育的对象无论处在何种阶段,他首先是一个生命,面对生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个体特征和价值,才可谈及共性的教育趋向和标准。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

一、本单元体现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1、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照顾自己。

4、愉快、积极地生活,愉快、开朗,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向上。

5、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6、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

7、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8、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9、遵守社会规范,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10、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动手、动脑,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1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本单元活动内容剖析

本单元共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

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开心果;这是我的心意

这三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中心,以情感为线索,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孩子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主题1:

我的家

首先介绍自己的家。

围绕“你家里都有谁?

”这个话题,引导孩子从父母的年龄、生日、职业、兴趣爱好及对家庭生活的感受等方面向同学、老师展示家庭生活。

贴上全家照片,带领孩子走进家庭生活的世界。

“在家里,你是谁”旨在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里的角色以及亲属间的称谓。

接下来设计的“我是幸福的孩子”的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亲情,体验家庭的幸福。

“幸福的时候真多,让我们接着说……”是给教学留下空间,提示学生描述家庭生活的欢乐故事,唤起学生对当下家庭生活的甜蜜回忆。

启发他们从平时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生活情景中去体会父母的爱,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

在享受的同时,感受爱,理解爱。

儿歌:

奶奶的爱,

藏在弯弯的背里;

爷爷的爱,

藏在花白的胡须里;

妈妈的爱,

藏在柔柔的手里;

……

既是情感的升华,也是对主题生发的启示,孩子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爱出发,延伸出许许多多……前不久,我正好听了这堂课,孩子们的描述让我感动:

奶奶的爱,藏在深深的皱纹里,那皱纹里,有数不清的故事;

妈妈的爱,藏在美丽的眼睛里………

爸爸的爱,藏在宽大的肩膀上……

爷爷的爱是夏天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