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42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目前主要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

不同于最初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立场,文化产业在当今社会至少已成为一种不可辨驳的客观存在,并且它对促进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晚于“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最早出现于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指“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

”当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落地生根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率先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

“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英国的定义强调“个人创造力”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性,北京的定义则凸显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作、创造和创新”三大本质特征。

无论是哪种定义,都突出了“创造性”,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文化产业的本质所在。

若承认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那么文化创意产业则通过人的创造性去除文化产品中的工业化气息,为此注入了内涵与灵魂。

此外,从产品的属性及类型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是对文化产业的超越。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分为两类:

一是消费性文化创意产品,即直接满足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电子游戏、音乐及表演艺术等,提供此类产品的产业类似于传统的文化产业;

二是生产性文化创意产品,它们为文化产业在内的各产业提供中间产品,如剧本、服装设计、工业品外观设计、广告方案、软件等。

文化产业的产品仅仅局限于消费性的范畴,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则开拓了生产性的范畴。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载体,指“以创意生产为主要活动,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完备、产业链相对完整、示范作用明显的集聚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基地,不同于传统的工厂或技术园区。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从事的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以创意为核心要素,因此园区依靠创意人士来吸引企业的进驻,而非像传统产业那样借助企业的平台来招募人员。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工作与生活、消费与生产的综合体,而不像传统产业基地那样只是工作的场所。

最后,传统的产业由于要考虑生产原料的获取及产品运输的成本等问题,因此在地理位置的选取上以物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交通资源等)为主;

而文化创意产业从事的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所以当地的文化资源就成了影响园区地理位置选取的主要因素。

在阐明了“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三个概念的基础上,需要指出的是:

目前中国政府大力倡导的文化产业并不是最初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文化工业”,尽管在实际情况中会因为产业化的模式而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商业化的气息,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似乎能弥补这一缺憾。

通过富有个性的创造活动,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依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成为瞩目的关注对象。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1.园区总数及其具体分布

截止2011年年底,中国总共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846座。

其中,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类型,尽管以创意人才与创意凝聚力为核心,但离不开当地的经济基础。

根据2011年中国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GDP总量排名可以发现,某个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目与该地的经济水平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

GDP总量排名前十位的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上海、四川和湖北,除了辽宁、四川和湖北三省之外,其余的七个省份所拥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目均位于全国前列。

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由此形成了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北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广州和深圳)、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昆明、大理和丽江)、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西安、成都和重庆)以及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长沙)。

相形之下,201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又进了一步,除了2010年报告中的六大产业集群区域外,还新增了山东、安徽、福建、天津、河北和河南等地。

短短一年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目迅速增加、分布范围快速扩展,可见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蓬勃兴起的阶段。

2.园区类型分析

中国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分为五大类,即产业型、混合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和地方特色型,每一类型的园区数目及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从图2中可见,目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产业型和混合型为主,艺术型、休闲娱乐型以及地方特色型尚处于起步阶段。

产业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在产业链的开发,该类型的园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

独立型和依托型。

独立型园区拥有大批富有创造性的创意人才,以此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规模效应。

如山东青岛的创意100产业园、深圳的大芬村等。

第二类是依托型,该类园区依托当地的高校科研资源,形成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链。

如上海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杭州下沙大学城附近的下沙大学科技园等。

产业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如图3-1所示:

图3-1

从图3-1中可以发现,产业型文化园区数目占据前五位的省份都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沿海地带多设有港口,因此与其他地方的贸易往来会较为频繁,由此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另外,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能够更早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文化观念上较为开放,这对于培养创意人士而言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且,中国许多著名的学府都汇集在这五个地区,尤其是北京和上海。

混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科技园为依托,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如上海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依托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借助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等高校科研力量,以企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推动园区内的网络文化企业发展。

混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如图3-2所示:

图3-2

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目居于前五名的省份中有四个省份可归为广义上的江浙一带,即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广东虽然在江浙以南,但都处于东南沿海地带。

由于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需要以科技园为依托,所以具有较强科技能力的省份便能建造更多的混合型园区。

此外,因为电子游戏业、动漫业等高科技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因此那些拥有优势产业同步发展的省份在建立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时更具优势,如一些著名的国际游戏/动漫公司在江浙一带建有工作室或基地。

艺术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创意人才为基础,但文艺作品的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投入产出比在目前而言不是很高,所以该类型的园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较低。

中国目前共有19座艺术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如图3-3所示:

图3-3

上海、浙江和广东均处于东南沿海地带,该地区的文化氛围相对开放,现代西方艺术对此地带的影响较为深远,因此出现了一些艺术型的园区,如浙江杭州的A8艺术公社、上海的苏河艺术中心、广东深圳的大芬油画村。

北京作为历代王朝的都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现代西方艺术相融合,产生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艺术形态,如著名的北京798艺术区就是最好的体现。

贵州、云南、甘肃等5个省份地处内陆或西部,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造就了一种极富本土性的艺术园区,如贵州民族文化特色园、云南映象等。

休闲娱乐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旨在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目前这类园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分布情况如图3-4所示:

图3-4

此类园区在北京和上海分布最多,这与当地的物质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2011年北京市的人均GDP为78194元,位于中国大陆第三;

上海市的人均GDP则为93488元,居于中国大陆之首。

只有当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后,人们才有可能拨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来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典型的娱乐休闲型园区包括上海的梅迪亚1895、北京的什刹海文化旅游区等。

地方特色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依赖于当地特有的文化历史资源,借助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国内共有此类型的园区29个,分布范围如图3-5所示:

图3-5

地方特色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在的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当地拥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者秀美的自然风光。

比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充分利用了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西双版纳民族风情园则依托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传统。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名城,目前所建成的三座特色型园区都以传统民俗为主题,即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园区和百工坊传统工艺。

三、不同文化地理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中国服员辽阔,各个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历史等原因,形成了迥然相异的社会文化氛围。

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建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所建成的园区还是一种当地文化的象征。

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指居于某地的人们为满足其需要而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景物。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借助园区这种固化的物质形式,不同类型的文化传统得以呈现,同时也成为人们超越现状、快速发展的契机。

中国各个区域的文化传统大不相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凝聚、呈现并促进文化的物质形式,其发展策略应依据具体的文化语境而变。

因此,分析中国不同文化地理区域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可为园区的差异化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按照文化地理来划分,中国可分为东部农业文化区和西部游牧文化区,东部农业文化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东北文化区、燕赵文化区、黄土高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齐鲁文化区、淮河流域文化区、巴蜀文化区、荆湘文化区、鄱阳文化区、吴越文化区、闽台文化区、岭南文化区、云贵高原文化区;

西部游牧文化区也可进一步划分为内蒙古文化区、北疆文化区、南疆文化区、青藏高原文化区。

在此基础上结合今天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十五个文化地理区域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如表1所示:

文化区域

省份/自治区/直辖市

产业型

混合型

艺术型

休闲娱乐型

地方特色型

东北文化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

19

5

2

燕赵文化区

河北、北京、天津

69

40

9

3

黄土高原文化区

陕西、甘肃、宁夏、山西

20

16

1

中原文化区

河南

17

4

齐鲁文化区

山东

47

7

淮河流域/吴越文化区

安徽、江苏、浙江

82

174

巴蜀文化区

四川、重庆

10

11

荆湘文化区

湖北、湖南

25

鄱阳文化区

江西

13

闽台文化区

福建、台湾

37

岭南文化区

广东、广西的东南部、海南、香港、澳门

46

49

云贵高原文化区

云南、贵州、广西大部

6

内蒙古文化区

内蒙古

北疆/南疆文化区

新疆

青藏高原文化区

青海、西藏

表1

1.东北文化区

地理上,东北文化区的西界是大兴安岭,东界为长白山,中部则是辽阔的东北平原。

由于天然的山脉屏障与偏远的地理位置,该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

并且,作为重工业的集聚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更注重基础产业的发展,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度相对而言不是特别高。

因此,三个省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数较少。

其中,产业型和混合型园区占据总数的84.4%,而艺术类的园区数目为零。

东北文化虽以汉文化为主,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也融入了游猎文化以及满族文化。

因此,该区域的省份可利用游猎文化和满族文化的独特资源,开发一些艺术型或地方特色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和“东北大鼓”是典型的地方特色艺术,如吉林长春的“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民俗资源。

此外,吉林的神农长白山绿色生态园区则利用了长白山这一自然景观。

2.燕赵文化区

燕赵文化区以北京为中心,囊括其东部的天津以及南部的河北。

北京兼有中国首都和直辖市两种身份、天津是四大直辖市之一、河北则延续了北京的文化传统,因此该区域的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在全国十五个文化区域内,燕赵文化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类型相对齐全。

尽管如此,该地区的历史资源尚未被很好地开发利用。

公元前十一世纪,燕国建都于今天的河北地区;

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河北邯郸;

北京则是其后多个朝代的都城。

这种独特的王朝文化是该区域所独有的,而京津冀三地目前却只建立了中国·

承德《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王朝文化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此外,目前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没有利用燕赵文化流传下来的舞蹈与京剧资源。

3.黄土高原文化区

陕西、甘肃、宁夏和山西四省位于黄河流域,是早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该地区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如兵马俑、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陕西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等。

在现有的41个园区中,大多为产业型或混合型,只有少数几个园区利用了当地的历史资源。

比如,甘肃的敦煌大剧院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前庭仿照莫高窟洞窟而设计,内设三个藻井图案、八尊菩萨和飞天雕像。

宁夏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基于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而建成,并利用黄土高原的独特景观成为众多西部电影的拍摄基地,享有“中国一绝,西北大观”的美誉。

此外,山西的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利用广灵剪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成了“四基地(产品研发基地、产品展销基地、产品生产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一馆(剪纸艺术博物馆)、一园(剪纸文化体验园)与一链(剪纸产业延伸链)”的产业格局。

4.中原文化区

中原文化区主要指今天的河南省。

该地历史悠久,夏朝发源于此,其后的殷商也是。

河南省的洛阳、开封和安阳占据了中国七大古都中的三处。

而在现有的24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只有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洛阳汉魏故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和安阳殷商文化产业园利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此外,文明全国的少林寺和太极拳也可称为文化园区的资源。

河南的豫剧闻名于全国,但目前河南省内却未建立一座与豫剧有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5.齐鲁文化区

齐鲁文化区主要指今天的山东省。

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而言,山东省位于全国第六。

然而,从类型来考察,就会发现该区域内聚集的几乎都是产业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其他类型的园区则基本为零。

在春秋战国、秦朝以及西汉时期,齐鲁之地是当时中国学术思想最发达的地区,圣贤孔子便诞生于此地。

因此,山东省仅就儒家文化传统可以建立一系列的文化园区。

此外,山东的地方艺术十分有名,比如山东梆子、山东大鼓和山东快书这些独特的齐鲁曲艺可成为建设特色型文化园区的核心元素。

6.淮河流域/吴越文化区

淮河流域指今天的安徽与江苏两省长江以北的地区,而吴越文化区则包括今天的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以南的部分。

考虑到两个文化区域在地理上的相互重叠性以及文化传统的相近性,因此将其视为一个大的文化区域加以考察。

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目而言,中国其他区域无法与该地相比。

吴越文化经世致用的特点促使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全国的前列。

此外,南宋时期,国都由北迁至今日的杭州,来自北方的京城文化与本地的南方风俗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多元开放的文化形态。

殷实的经济基础加上开放的文化,自然造就了该区域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

比如,浙江的创意良渚基地基于良渚文明的发源地,融入玉文化元素,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时尚消费与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成文化生态旅游、时尚生活、文化创意会展与玉文化研究等产业集聚区。

7.巴蜀文化区

巴蜀文化区即今天的四川省以及重庆市。

四川盆地周围高山群绕,河谷贯穿于众多山脉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势造就了巴蜀之地气势宏伟的自然风光。

位于四川与西藏交界处的阿坝州是当地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阿坝州的九寨沟借助旅游业带动了演绎产业,阿坝州九寨沟演艺产业群坐落于此。

重庆的巴渝民俗文化村陈列了巴渝地区清末民初的神龛、挂匾、雕花木床、桌、椅、案台等极具民俗工艺特色的木雕精品250余件,并通过四个风格不同、结构各异的民居大院展现了古代巴人的一系列人生礼仪,观音古庙则展示了古代巴人的祈神活动与宗教观念。

元代史学家费著所著的《岁华纪丽谱》有记载:

“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从中足以窥得“尚俗游乐”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点。

然而,在目前所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只有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和锦里民俗休闲街迎合了巴蜀人的尚俗游乐习性。

因此,多建造一些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园区,可以借助本地人的力量带动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8.荆湘文化区

荆湘文化区指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两省。

该地处于洞庭湖平原、汉江平原以及长江中游一带,山水环绕的地理条件赋予该地独特的景观资源。

比如,湖南省的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充分利用张家界秀美的山水景色,在旅游业的基础上完成了“绿色长廊”工程,并初步发展了旅游、生态与产业相统一的“观光农业”。

荆湘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楚文化的遗风遍布于此。

位于湖南省汨罗的屈子文化园基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屈子祠,将历史遗迹与现代产业相结合。

荆湘风俗以信鬼、尚巫、好祭祀等著称,祭祀所需的作乐伴舞是楚文化的另一大特色。

然而就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言,还未开发利用楚文化的民俗传统资源。

建造一些与祭祀相关的民俗文化园区,不仅能够保存当地的历史记忆,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祭祀的独特传统。

9.鄱阳文化区

鄱阳湖文化区即今天的江西省,无论从园区数目还是类型而言,该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现有的14个园区内,有两个园区都与景德镇有关,即建于2002年的陶瓷文化博览区和建于2011年的景德镇江窑手工制瓷文化创意作坊园。

这两个园区将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博物馆、古窑群等人文景观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结合,既彰显了“瓷都”的定位,又向人们叙述了有关瓷器的历史与现状,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亲身参与瓷器制作的机会。

鄱阳湖文化区自唐宋以来就有先进的文化,南宋时期以书院众多而著称,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和铅山县的鹅湖书院最为有名。

书院是一个将秀美的山水景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相融合的典型场所,江西省可以发展一些以书院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此外,鄱阳湖文化区还是佛教与道教俱兴的圣地之一,宗教传统也可成为建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要素之一。

10.闽台文化区

闽台文化区包括福建省和台湾岛,该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显得十分不平衡:

以产业型为主、附带几个混合型的园区,其余类型的园区数目则为零。

闽台文化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发达的港口贸易使该地的经济水平较高,因此产业型园区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利用了经济资源,却大大浪费了当地的文化资源。

闽台一带自宋代以来就是我国聚族而居最明显的地区,多民族共居的模式促成了方言的复杂多样性:

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三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形态汇聚于此。

福建省可以据此建造地方特型的文化园区,既保存了方言这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凸显了福建省在地方文化上的独特定位。

11.岭南文化区

岭南文化区包括广东、广西的东南部、海南、香港和澳门。

近代以来,该地区最先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所以社会氛围较为开放、受传统价值束缚的程度较轻,因而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在现有的95座产业型以及混合型园区内,有不少园区是以动漫这种新型文化形态为主题的。

比如,广东省有怡景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第86区动漫创意园、国家网游动漫基地和动漫星城等,广西省有蓝海动漫游戏产业园,海南省则有三亚动漫产业基地。

由于该区域商业气息较浓,所以产业型和混合型的园区居多,并且为数不多的几家休闲娱乐型园区多以消费为诉求,如广东的动感小西关和白鹅潭酒吧风情街等。

粤剧、广东的民间音乐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元素,不过目前还未建成以粤剧、粤乐为主题的园区。

12.云贵高原文化区

云贵高原文化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西部。

由于广西的文化园区基本分布在东南部,所以云贵高原文化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仅分布于云南和贵州两省。

该区域居住着全国一半以上的少数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此地最大的特点。

比如,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园融合了贵州省十八个民族的人文风情、民族工艺、民族服饰、民族节庆、民族民居、民族饮食等,向人们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此外,贵州毛南族风情园、三星岩文化产业园(以侗族的民族风情为主题)呈现了某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除了多民族的文化资源之外,云贵高原还有独特的山水景观。

云南以美景著称,西双版纳民族风情园将珍贵的热带植物同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发展出一个基于旅游产业的文化园区。

13.内蒙古文化区

内蒙古文化区即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并且以游牧经济为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游牧经济的效率显然不够高,这是造成内蒙整体经济不够发达的原因之一。

因此,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