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43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命成长与师之五义Word文档格式.docx

前几天外地有位弟子告诉我,她听到一些对我曲解的话,她很想去找这个曲解我们的人理论一番:

我的师父不是你们所曲解和误会的那样。

我回话说: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做这样的事。

外人因为对我们不了解而生出的曲解,这是正常现象。

我们不要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去澄清误会上,这样一定很累。

我们要学会,不断地用新的事实告诉所有人,你们的曲解和猜测全是错的。

因为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里,很多人不再相信:

怎么可能还存在着一群毫不为己、专心为人的人呢?

怎么可能还存在着一群为复兴东方文明而任劳任怨的人呢?

怎么可能还存在着一群忠于真理、忠于博爱的人呢?

如果我的弟子出去告诉他的一个朋友说,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是将这些理想不打折扣地严格践履的一群人。

他的朋友很有可能极力劝说他:

“你上当了,你受骗了。

这个世上怎么可能还存在这样一群人呢。

那是不可能的,你一定是上当了,几乎是百分之百地肯定上当了。

”如果我的这个弟子的心智和认识,是处于生命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幼儿期,他就有可能被动摇:

“是呀,我的这个朋友说的有道理呀,这半生来的人生经验告诉我,这个世上的确不再有这样的人了。

看来我是真的受骗上当了。

来到讲堂听我们讲课,再看看我们每天身体力行做的那么多事,新弟子们的态度又转变过来了,又觉得好像没有上当,师父真的乃东方文化集大成者,真的是真善美的践行者。

总之,他就是这样摆来摆去,前走后退。

其根本原因来自他对我们的思想和学问理解不彻,再加上自己的意志力不坚定所致。

由于过去的习惯、习气、固有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故新入门的弟子之自我还很顽固,难免用过去固有的思维模式,来套我们的新思想、新观念。

因为他生活在顽固的自我之中,他是一个彻底的自我主义者,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因此他最喜欢用“我认为”和“我觉得”来看待一切,来评价一切。

处于生命成长第一阶段的弟子,很多时候表现的像个婴儿,总以为这个世界是围着他转的,这个世界是以他为中心的,他有权以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对待一切事物——包括他的师父。

处于幼儿期的弟子之人格和心智水平,很低也很幼稚,但他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幼稚,他以为自己很能行,自我感觉良好。

时常对师父的言行和观念肆意地进行评判,比如认为师父应该穿西服,师父应该穿中山装,师父应该穿禅修服,师父应该留个长发,师父应该刮光头,师父应该留胡子,师父应该这样或那样。

始终脱离不开源自“我执”的“我认为”和“我觉得”。

新弟子喜好对师父的言行,按照他个人的意愿去设想和期待。

一旦师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和期待去做,他就会很失望,甚至觉得很受伤。

此时他有可能会重新思考:

我是不是拜错师父了?

我的师父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要知道一个从事东方文化传扬的人,怎么可能不穿中山装或唐装呢?

他竟然穿西服或T恤。

就根据他爱穿西服或T恤这一点上,几乎可以肯定,他是一个伪大师。

——这哪跟哪呀!

传扬东方文化就一定要穿唐装吗?

反之,不穿唐装就不配来传扬东方文化了吗?

这与穿什么衣服有关系吗?

这些都是陈腐之见,都是固化思维模式下的观念。

《金刚经》里佛陀一再教导我们: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为什么如此著于外相,而不可自拔呢?

不仅师父的外在行为,被新弟子们顽固地要求这要求那,新弟子们同样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强行要求师父的思想学问,必须合乎他们的期望和好恶。

一旦发现师父的某些思想学问不合乎他的期望,轻则,弟子会拿起剪刀,粗暴地将师父的思想裁剪成一件合乎他之体形的衣服。

或将师父的完整教导,随意拆除拼接。

师父分明给的是一张桌子,经过新弟子们一番拆除拼接,则成了一把椅子。

这些都还是轻的,重则无情地断除师徒关系,背师而去。

更有甚者,将自己的观点凌驾于师父之上,逼迫师父接受他的思想。

此时师徒关系已然换位。

处于生命成长第一时期的弟子们,还有另一个重要特征:

自己的所有需求,全部依赖于师父。

将师父看待成满足一切需求的管家,将自己看待成一个只知索取的婴儿。

在他的心目中,师父理应满足他的一切需求(无论此需求是否合理),师父理应尽全力伺候好他,一旦哪方面照顾不周,就易情绪化。

对着师父耍脾气、动情绪。

像个幼儿似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直到师父顺着他了为止。

二、学习期(10—20岁)

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

凡事责己;

全面学习

成长是痛苦的。

无论是身心灵哪个层面的成长,必然经历诸多不可意料的磨难。

这就是为什么,太多的人一生都没能顺利完成自己身心灵的极致成长的原因。

越过幼儿期的弟子们,就会迎来一个生命成长的新阶段:

学习期。

这一时期大体对应于10-20岁。

学习期的弟子放弃了对师父的挑剔和索取,放弃了把他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强套在师父的身上,让师父去接受,让师父按照他的那个认识那个看法去做。

他慢慢意识到,师父是一个独立的人格,我是弟子,我跟着师父学习,我应该顺着他,我不应该把我的思想强加在师父身上。

恰恰相反,应该让师父的教导取代我的观点;

应该让师父的思想取代我的思想;

应该让师父的人格取代我的人格;

应该让师父的境界取代我的境界;

应该让师父的生命取代我的生命……总之,一切以师父的取代我的,我成了师父的化身,我成了师父的第二个自己。

这在瑜伽传统中,在印度文化中,叫做“Avatar”。

Avatar是梵语,中文译作“阿凡达”。

轰动一时的好莱坞电影《阿凡达》就是这个梵语单词——Avatar。

Avatar意指三类化身:

作为师父的化身,作为神灵的化身和作为道的化身。

进入学习期的弟子开始把目光从师父那里撤回到自己身上来。

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后才猛然发现,自己和师父相比太渺小了,和历代圣贤相比自己太渺小了。

原来在师父面前还指手划脚,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现在才发现,实则错在自己——错在自己的无知、浅薄、偏激和自以为是。

从此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毛病怎么这么多呀。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还挺好的,不在千人之上,至少在百人之中挑不出第二个。

和师父一比,和历代圣贤一比,猛然发现自己差的岂止是一个档次呀!

尽管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人与人的差距却有天地之别,于是痛下决心开始学习。

学习期的弟子首先以自己的师父作为镜子,端正自己的衣冠。

以师父作为参照系来严格地解剖自己、修正自己,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这个时候,会发现你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你要重新学走路,重新学笑,重新学说话——你会发现里里外外,从头到尾,你都要重新来一遍,都要重新学习一遍。

你会发现你的笑,怎么那么难看。

笑——人生中最为平常的一件事,可你发现,你的笑容是那么的虚假,那么的造作,整个一个皮笑肉不笑。

再看看自己的走路,自己的着装,再看看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周围的朋友,你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问题重重,简直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于是痛下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彻底推倒了重来,发愿重生。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三、成熟期(20—30岁)

继承师门学问;

成为修行中的杰出者

弟子的生命成长进入到这个时期,他将拥有全新的人格,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境界,全新的使命,全新的人生定位,乃至于全新的宇宙定位,且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高度。

这个时候你已经善于处理内内外外的所有事情:

包括你的身心、你的思维、你的情绪、你的情感等等所有的问题,你都会处理的得心应手。

你这个时候会有深深的幸福感、自豪感和自在感升起,你周围所有的事情,无论是家庭、人生、学业,你都能把它捋得很顺,铺排得很展,安排得很有次第。

印度圣哲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教导我们,处于这一时期的行者:

“有一条光明之路,会时刻呈现在他的眼前。

”这条光明之路不是硬造出来,硬想出来的,它是呈现出来的,它呈现出了一条真正的人生之路或者叫幸福之路、解脱之路。

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你之前做了什么,你知道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你知道下一步将要做什么,你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就是一个人格成熟、心智成熟、灵性成熟的标志。

此时你在学问上已经有了很深的积累,古圣先贤各种思想学说你可以倒背如流,熟悉得犹如手掌的掌纹,随手拈来,随意讲说。

无论是写、说、做,你都是同修中的杰出者:

说,出口成章;

写,下笔成文;

做,有板有眼,有章有法,这些都是成熟的标志。

这个时候,你再也不需要看人间的励志书,如:

《你想成功吗?

》《人生你所不知道的100条黄金法则》等,这些书籍幼稚可笑。

你已经传承了圣贤之学,你还需要读这些书吗?

你问一下写这些书的作者本人成功了没有,作者本人都没有成功,他还能让你成功吗?

作者本人都没有达到人生圆满,他能让你人生圆满吗?

能够让我们人生圆满的人是谁?

是孔子,是佛陀,是耶稣。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我就是光明。

四、助教期(30—40岁)

助师教化;

跟随师父学习方便法门

助教期的全名是:

助师教化期。

这个师,是广义的师,一切古圣先贤皆为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协助过往的古圣先贤教化后人、后学、后进,当好他们的秘书,当好他们的助手。

唐朝时期,那些大禅师身边的一些弟子,很多已经是开了悟的人,但他们仍然没有离开师父身边,他们协助师父教化那些未开悟的人,这些禅师的弟子就处于第四期——助教期阶段。

他们已经完成了证道的责任,正在协助师父弘道。

这个“助”非整天守在师父身边,如若师父不在身边,传扬师父的思想、学问,传播师父的著作、理念,为“传播健康,传承文明”的事业尽自己一份力量,撰写对皇冠瑜伽的理解,对师父的感受,把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传播开来,你用你的角度去丰富,去诠释,去理解,去传承皇冠瑜伽。

这都是属于助教期所要做的事情。

在助教期,弟子对师父的思想会有进一步的理解,进一步的体会。

但这种体会是另一种角度,从自身成长到学习如何助人成长——我看看师父是怎么教化众生的,他教化方式是什么?

他教化步骤是什么?

他通过什么角度、什么语气教化?

他对什么样的人使用棒?

对什么样的人使用喝?

对什么样的人使用和平软语?

对什么样的人金刚怒目?

在这个时期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著作而在下一个时期,师父又出那样的著作?

他写这些书有没有深意?

他发表这些观点有没有更深刻的一层含义?

有没有更针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疾病而做的巧妙诊断和回应?

乃至学习师父的运营构思,学习师父如何做事业等方方面面,这都是你在助教期要学习的。

你一边在助师教化,你一边也在学习,这就叫“教学相长”。

这个时候学习的主要是,师父在教导后进时的技巧、技法、技能,不是在学习师父的思想,因为师父的思想你已经消化了、吸收了,你已经成熟了,但是师父为了方便教化而运用的各种形式与手法,你也要学习:

为什么师父做这样的示现而不做那样的示现?

那都是有深刻原因的,都是教化众生、传承文明的一种手段。

这些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对象,而有不同的手法。

那么这些手法——这些方便法门,你们都要深入学习,你要知道我为什么对一些弟子那么严厉,又为什么对一些弟子那么纵容,为什么对一些弟子沉默不语,为什么对另一些弟子喋喋不休,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你都要学习,这就叫——因材施教。

不同的质材,需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此阶段你要学习师父的千手千眼功夫,就是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

你不能对所有的对象,都用同一种方式。

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个人一种教育方法。

你在助教期的时候,就要全面地学习师父的种种方便法门,不仅要学习师父的方便法门,也要学习历代大师在教化世人、教化弟子的种种方便法门。

你还要思考,那个时代的方便法门能不能拿到这个时代用?

是原模原样,还是略为改造后拿到这个时代用?

还是彻底抛弃,重新创立一套符合这个时代用的方法?

这些你都需要思考,这里面有大文章在,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助教期。

五、主持期(40岁—终老)

独立教化一方

主持期全名叫主持正法期。

主持正法期是弟子生命成长的最后一个时期。

你已然有能力,独立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去开拓一片全新的事业。

通过你的事业、你的言行,去传播健康,传承文明。

就如我现在所做的事业。

我有很多师父,但我现在都不在他们身边。

我像一个出巢的小鸟,翱翔于天空,独立地教化一方,所有在教化过程中,种种之遭遇,我基本上都可以独立解决。

就像孩子独立后,离开父母,独自撑起一片天地,不需要再守在师父身边。

在这条生命觉醒之路上,你们有五个阶段要走,走得快慢,走得顺畅与否,一切都依你而定。

我身为你们的师父,身为导师,我只能引导,我不能什么事情都替你们完成。

所谓天降大任,必先劳其筋骨。

你们是要担当传承文明之大任的人,务必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师父不是上帝,师父仅仅是师父,他不是万能的。

正好相反,我还有很多事情指望你去协助,我还指望你们尽快成长到第五期,赶紧从我身边走出去,去独立地教化一方。

天地如此之大,人间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去发挥你们的专长,发挥你们的特色,教化一方,顶起一片天地。

用你们的言行,你们的事业,你们的立功立德立言,向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才是你们该干的事情,这才是你们最终要去的地方,这才是你们最终的归宿。

向道之路分为四期——信道;

修道;

证道;

弘道。

弟子的生命成长第一时期——幼儿期,相当于道之四期中的“信道”阶段。

这个阶段,虽然信道,但道心不坚,定力不深,容易前走后退,左右摇摆,像个几岁的孩子。

生命成长第二时期——学习期,相当于道之四期中的“修道”阶段。

生命成长第三时期——成熟期,相当于道之四期中的“证道”阶段。

证道又名“悟道”。

此前所学到这个阶段时,已全部融化于自己的身心言行之中,我与我所学融合为一,也即王阳明先生所谓的“知行合一”。

生命成长第四时期——助教期,和第五时期——主持期,相当于道之四期中的“弘道”阶段。

生命成长的前三期(幼儿期、学习期、成熟期)都是自度利己期,后两期(助教期和主持期)是度人利他期。

生命成长的过程,无非自觉与利他而已。

师之五义

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之天职。

弟子之天职是什么?

学习和传承师父的生命和学问,是弟子之天职。

怎样才能更快捷、更彻底、更全面地学习和传承师父的生命与学问?

去私与无我,必须贯穿人生与传承之始终。

今天你们拜我为师,那么,何义为“师”?

你们对“师”之一字的理解和看法,会于不同的时期而相异。

那么我们把不同阶段对“师”义的不同理解,归纳为“五义为师”。

“师”之第一义:

以个人为师

在我们这个地方,具体地说,就是我本人是你们的师父。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缘成为我的弟子,或我成为每个人的师父。

因为师徒之缘,像夫妻缘、朋友缘、父子缘等一样,都是一种缘份。

所谓“我佛不度无缘之人”,缘份没到,师徒是没法走到一起的。

与我目前机缘未到,那不意味着我们和别的师父无缘。

只要这个人的学养品德,在某方面超于我,那他就是我的师父。

所谓“三人行,必有吾师”,即此意也。

选定某个与自己有缘,且于学养品德方面优于我者为师。

这是第一阶段:

以个人为师。

在这个阶段,集中全副精力和时间,学习我认定的这位师父的知识、学问等。

以个人为师的时间将持续多久?

不好说,依你而定。

有可能是一年,有可能是十年,也有可能是一生。

依你成长的进度,依你的精进程度而定。

以“个人为师”的这个“个人”,不一定专指当代活着的人,也可能是已经去世,或千百年前的古人,这都有可能。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身边某位在世之人。

一旦我选定他为师父,拜他为师后,作为一名具格的弟子,务必昼夜不息地理解师父、思考师父、消化师父。

这是做弟子的天职。

“师”之第二义:

以历代圣贤为师

当你越来越深入地消化和吸收你的师父之生命与学问时,你会发现,师父的生命与学问无论是怎样的博大与精深,它们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也就是说,师父的生命和思想是有来源的,是有传承的——它们来自古圣先贤。

走进师父就是走进历代圣贤,任何一位杰出的导师,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将历代圣贤的生命和智慧再现的人。

一位杰出的导师就是一位杰出的化身——历代圣贤的化身。

所以当我们走进这位师父的生命和智慧深处时,必然发现,他的生命和智慧不是他的,是他之前历代圣贤之生命与智慧以另一种方式重演和再现。

就这样,透过师父的生命与学问,将我们引渡到第二阶段——以历代圣贤为师。

当我们被引渡到第二阶段时,并不是抛弃师父。

师父是我们不断深入地走进历代圣贤生命和智慧的前提保障。

没有师父的指引和彰显,我们是无法理解历代圣贤那伟岸的生命和深邃的智慧的。

师父是你的垫脚石,是你的一个门。

你通过这个门,走进历代圣贤的生命世界、智慧世界,通过站在师父这一巨人的肩膀上,使我们更容易够得着圣贤的高度。

在以历代圣贤为师的阶段里,这时历代圣贤在你的心目中,他们不再是死去了多时的古人,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鲜活的思想、鲜活的灵魂。

在你的心目中,他们不是过去了的腐朽,而是与你直接照面的今人,感觉他们与你特别的亲切,有着血肉般的关联。

不像此前,当我们谈到历代圣贤的时候,在你的心目中,总是觉得很遥远,与我没关系,他是他我是我。

当你顺利地经过了第一阶段,就是以个人为师的这个阶段,几乎是一夜之间你突然发现:

呀!

历代圣贤怎么离我这么近呢?

他们就生活在我的身体里,他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他们就生活在我的精神中,生活在我的灵魂中,他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之前我怎么没发现呢?

就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他们不是在这个存在之外,他们是在你的存在之内,没有一个人离开你,他们像影子一样时时在你面前,像空气一样时时在你周围。

他们就出入在你的眼睛中,出入在你的耳中,出入在你的心中,出入在你的任何一个地方,他们和你同吃、同住、同眠、同走,同呼吸共命运,这个时候你再理解历代圣贤,这种理解就很不一样。

没有任何隔阂——时间上的隔阂、空间上的隔阂、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隔阂等等,这些障碍统统都没有了。

你视他们和他视你们,会非常非常地亲切。

这就是第二个阶段:

以历代圣贤为师。

由于你对这些圣贤很亲切,故而对他们的言行、文章、观点和思想等,你就会觉得亲切得不得了,而且理解起来非常顺利,一点都没有阻碍。

不会像以前,总是觉得走不进孔子的生命世界中去,想了各种办法,总是觉得在孔子的门墙之外进不去,你现在就不会了。

你现在会觉得,没有围墙啊,孔子的家门没上锁呀,门开着呢,你进去就是了。

门开着,你抬脚就进去了,就这么容易。

“师”之第三义:

以众生和万物为师

当我们持续不断地消化历代圣贤的生命和智慧,持续不断地理解、沟通和信任他们,最后必然会渐渐地经历他们、超越他们。

超越他们以后,你就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个过程是自然的,不用你强求。

你把历代圣贤不断深入地消化了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第三阶段——以众生和万物为师。

那时候你就会发现,智慧不仅仅保存于历代圣贤的经典和他们的言行中,智慧无处不在,经典无处不在!

到处都是智慧,到处都是经典。

那个时候你看山,山会给你无穷的启迪;

你看水,水会给你无穷的暗示;

你再听听鸟叫,鸟叫都会给你无穷的启迪……到处都是你的师父,到处都是启迪,满眼都是经典,满眼都是圣贤。

马路上的乞丐启迪你要珍惜福报;

身边动物告诉你人身难得——因为它是一个动物,它多么的痛苦,做牛做马,我们今天有一个人身,多么难得呀!

所以你看一眼猪,你就会毛孔竖起来,为什么?

紧张呀。

如果我这一生不好好修行,不好好做人,我下一辈子就是它了,它下一辈子就是我了,我们换身份了。

所以你一看到猪,你看到的是什么?

你看到的是你自己啊!

这个时候你看到一个猪会毛孔竖起来,你会发现这个猪给你很大的冲击、很大的启示。

什么启示?

我要好好做人,我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子伤天害理,像过去那样子打妄想,像过去那样子贪嗔痴慢疑,我再也不能这样了,我一定要好好做人,谢谢猪哦,你启迪了我。

这就叫以猪为师。

什么东西都可以启迪你,什么东西都是你的师父。

我们学习白云的无我,学习春风的慈悲。

你看春风多慈悲呀,“春风又绿江南岸”,多好。

春风一吹百花争艳,这就是春风的慈悲。

我们还要学习大海的胸怀。

到处都是你的师父,所有的事物皆为吾师。

有正面的师父,有反面的师父。

正面教材是教材,反面教材也是教材,它们都在启迪我、教导我。

这就是以一切众生和万物为师。

你随意看到一座山,马上想到“仁者乐山”,马上想到我要像山一样当一个仁者,岿然不动。

什么叫岿然不动呢?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这就叫岿然不动——山!

如山一样的人格。

我一见到水,马上想到“上善若水”。

你看这个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主下,但广利万物。

水,如此的柔弱,但它可以穿越一切障碍。

石头那么硬,水照样可以穿透它,这叫滴水穿石。

那么硬的石头都被那么柔软的水击穿。

到底是谁硬,石头硬还是水硬?

这里有无穷的启迪。

所以要以万物为师,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师父。

“师”之第四义:

以自性为师

以自性为师,自性是什么?

佛家叫佛性,基督叫圣灵,儒家叫德性,我们瑜伽叫至上意识或纯粹意识等等。

佛性中一切具足,天地宇宙有的,佛性中全有,天地宇宙中没有的,佛性中还有。

佛性在哪里?

在内在。

当我们开悟觉醒显化了我们的佛性,显化了我们的般若以后,我们以般若为师,为师的意思就是我们乘着般若来,与般若融为一体,这就叫以般若为师。

般若就是自性。

释迦牟尼说出了那么多经典,他的智慧怎么来的?

他的智慧来自于他的佛性。

他那么大的智慧,他是个大智大慧大彻大悟的佛,他的大彻大悟大智大慧全部源自他的佛性。

他的佛性像一个源源不断的泉水,往外冒智慧,冒一切。

所以,佛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佛性中彰显出来的。

这就叫以佛性、以自性为师,就是我们所说的神传——以自性为师,获得了神性的传授。

以自性为师,自性就是神性,就是佛性。

那么以自性为师,只可自度,不能度人,可让你自己成佛,可让你自己成为圣人,可让你自己成为一个觉悟者,但是只是完成了你的自度,下一步怎么办?

还要去度人。

还要把你的智慧,把你的光辉播撒给所有众生,传播给人世间。

就是你的光芒,你的佛性的光芒、智慧的光芒、般若的光芒照耀这个苦难而可爱的世界。

“师”之第五义:

以方便为师

以自性为师,又名“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