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45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学习高中二年级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节训练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

答案 D

解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排除①③,②④正确,故选D项。

4.2013年7月24日,“圆我中国梦,传播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网上传递活动”启动。

全国百家网站将运用专栏专题集中展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利用微博、QQ群等方式刊发转载,吸引网民阅读品评,增强人们对中国梦的认同,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解析 公益广告这种精神产品要通过微博、QQ群等物质载体予以传播,说明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项。

5.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

考试时,会不会作弊?

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

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

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解析 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说明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体现其文化素养,D项符合题意。

A项与题意无关;

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B项说法错误;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项说法错误。

6.2013年10月11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行。

内容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播影视等成果,又有书画、舞蹈等展演,全力打造生态文化产品交易平台。

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④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题中中国艺术节全力打造生态文化产品交易平台,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同时内容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播影视等成果,又有书画、舞蹈等展演,表明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故①③符合题意;

题干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不是文化交流,④观点错误,故选A项。

7.每逢遇到重大灾害,社会各界就会纷纷加入到救灾和爱心捐助活动中来,化爱心为行动。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爱心捐助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 题中社会各界的救灾与捐助行为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①②符合题意;

题中社会各界的救灾与捐助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没有直接关联,③与题意不符;

爱心是精神力量,爱心捐助不是精神力量,④观点错误,故选A项。

8.“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恩格斯这段话说明了(  )

A.文化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其实经济并不能决定文化

答案 B

解析 恩格斯的这句话是强调哲学的作用,也就是强调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文化和经济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文化离不开经济,经济也离不开文化。

文化对政治、经济的渗透力越强,影响力越大,同是文化也有相对的独立性,故选B。

9.随着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普及,看电脑、玩手机的人日益增多,买报纸杂志的人少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萎缩。

据此有人认为,经营报刊亭不赚钱,不如拆掉。

这一观点(  )

①看到了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②佐证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看到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动影响 ④夸大了经济利益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中无论是手机、无线网络,还是报纸杂志,都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符合题意;

题中经营报刊亭不赚钱,不如拆掉,夸大了经济利益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影响,④符合题意。

题中强调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但没有强调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也没有强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故排除①③;

故选C项。

10.2014年6月15日第六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开幕。

迄今已举办六届的海峡论坛,加强了海峡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决定政治

解析 题中强调海峡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故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①观点错误;

政治决定文化,④观点错误,故选B项。

11.不同时代的着装向我们表达了(  )

A.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

C.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活动孕育了不同的文化

D.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解析 不同时代的着装是不同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C项符合题意。

文化既可能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又可能是歪曲反映,排除A项;

此题没有体现文化的超前与落后,排除B项;

此题没有体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

12.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是伟大的诗人。

他一贯主张“诗言志”。

有位外国人在谈到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时说,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

这主要说明(  )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C.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D.先进的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的是毛泽东的诗词所体现的精神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C项符合题意;

B项不符合实际,不选;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D项错误;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3.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这是因为(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故①符合题意;

博物馆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体现了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③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故选D项。

14.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

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析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②③符合题意;

①不符合题意;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15.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其原因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改变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③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解析 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是由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

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改变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不是文化生活的角度,故排除②;

④与题意无关;

故选B项。

16.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  )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解析 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项符合题意;

不同民族文化没有强弱优劣之分,C项错误;

A、D两项材料未体现。

17.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

“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题中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经济建设是我国的首要任务,①观点错误;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而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④观点错误,故选C项。

18.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行。

为此,山东组建山东剧院联盟,充分发挥新建场馆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让人民群众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其原因在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D.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解析 题中材料“山东组建山东剧院联盟,充分发挥新建场馆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让人民群众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

19.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全国政协委员莫言说,每个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世伦理,家风影响人的一生。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家风是一种成长环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家风影响人的一生,①②符合题意;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人的全面发展,③说法错误;

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④说法错误;

20.关于婚姻,中西方有非常大的差异,表现之一是:

在中国,结婚后就不能有隐私了,有隐私就是不忠诚;

在西方,夫妻双方都可以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A.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中国的交往方式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夫妻双方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正确。

A、C与题意不符,D观点错误。

2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这是曹操留下的千古绝句。

有人认为这是劝人及时行乐;

但也有人认为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下列最能解释产生这种不同认识的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双重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解析 题中对同一首诗的看法出现巨大的差异,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D项符合题意;

题中设问要求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A项观点与题意不符;

题中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双重性,而是强调文化影响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故排除B项;

题中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C项与题意不符;

22.2014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

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

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①文化在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题中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③④符合题意;

文化在大众的生活中不占据主导地位,先进文化也不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②观点错误;

23.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

意境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反映和再现;

不是意与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产生独特的美感,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A.高雅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中国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D.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解析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就是一种高雅文化,深刻感受、领悟,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项错误;

艺术创作同样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D项说法错误,不选;

C项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与题目“说明”的指向不一致,亦舍弃。

24.刘云山强调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要在突出思想内涵、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工夫,在把握实践要求、推动实际工作上下工夫,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激励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国梦”激励人们是由于(  )

A.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解析 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来看,“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激励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其原因是“中国梦”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C两项都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25.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之所以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是因为(  )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②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是由于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①②正确;

③“直接转化”观点错误;

④属于“怎么做”,不是原因,不选。

二、非选择题

26.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013年,中国文化逐渐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的各类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从容、淡定、渐成熟。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根据法国艺术市场专业统计机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2013年度,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当代艺术市场。

(注:

在展会上由主办方确定以某一国家文化为主题进行宣传,这个国家即是主宾国。

主宾国可以看成是第二个“东道主”。

成为主宾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体现,是对国家形象的有效宣传。

请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文化“从容、淡定、渐成熟”的原因及意义。

答案 

(1)原因: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

我国文化从容、淡定地走向成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果。

(2)意义: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解析 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范围非常明确,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从原因和意义两个角度进行作答。

原因主要从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的角度进行作答;

意义主要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等角度进行作答,并稍作分析即可。

27.2013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把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总体而言分为以保护、传承为主的文化事业项目和以创新、发展为主的文化产业项目两大类。

一方面要抓好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等保护传承项目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

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兰州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等建设。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高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 

(1)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限定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作答,包括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综合国力的作用、对人的影响等四个方面。

分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原因,可以用文化的上述四个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28.我国出台的首个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

“失地农民”既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也不是坐班制的典型市民,而是生活空间、生活方式、文化心态都被边缘化了的“边缘人”,面临着诸多困惑: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以土地为生存之本,哪怕外出闯荡奋斗,心中总有一块地作为最后的心理保障,而今失地造成了失去生存底线的恐慌;

因心理惰性与惯性,面对新生活方式的挑战有着内在的恐惧,不知如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消解“失地农民”的困惑?

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要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改变以土地为生存之本的传统观念,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使之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失地农民要适应城市文化环境,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改变固有思维方式,避免边缘化。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失地农民要调整心理惰性与惯性,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适应新生活方式的挑战。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即文化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及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回答。

本题难度不大。

29.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因此,我们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党员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防腐拒变能力。

(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推进作风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保持良好的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